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512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徐州邳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A卷)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点缀(zhuì)骊(lí)歌颤(chàn)抖悲天悯人(mǐn)锋芒毕露

B.炽(zhì)热商酌(zhuó)吞噬(shì)颠沛流离(pèi)潜心惯注

C.凛(lǐng)冽矜(jīn)持厄(è)运梦寐(mèn)以求心有灵犀

D.契约(qì)迸(bèng)溅告罄(qìng)怏怏(yāng)不乐海市蜃楼

2.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

B.“铭”和“说”都是古代一种文体。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说”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类似今天的杂文。

C.《老王》作者是当代翻译家、作家杨绛,《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苏联诗人普希金,《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D.《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品,小说展示的1950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今日读来仍令人感动。

二、句子默写

3.古诗文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3)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4)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5)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和坎坷,如果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能会发现一个扭转局面的契机,当你吟诵陆游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你便走出了困境。

三、其他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多少风雨坎坷,有多少艰难险阻?

从抗美援朝,到九八抗洪,再到汶川抗震救灾,面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倘若中国人民没有那么一种忧患意识、底线思维、英雄气概、精神力量,我们又如何能“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即便在我们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今天,中国人民亦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A(必须必需)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但不管前进道路上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挑战,中国人民内心里都激荡着那么一种骨气、底气与硬气,都会表现出一种沉着冷静、从容淡定的姿态。

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B(积攒积蓄)了无比强大的能量,中国人民饱蘸了敢于战风斗浪的精气神,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伟大梦想。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节选自《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

使⑤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⑥更约束,易置⑦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⑧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言兵事:

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

驳倒。

③兵,死地也:

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④易言之:

把它说得很轻易。

⑤使:

假使。

⑥悉:

全,都。

⑦易置:

撤换。

⑧绝:

截断。

5.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B.棹\数小舟

C.括母问\奢其故D.赵括\既代廉颇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山门圮于河(________)

(2)竟不可得(________)

(3)括母问奢其故(________)(4)秦悉坑之(________)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然则天下之事秦将白起闻之

B.然则天下之事然不谓善

C.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D.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天下莫能当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9.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讲学者的话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相同点?

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五、诗歌鉴赏

10.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诗的一、二两句写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的汉文帝在宣室中逐一咨询大臣的意见,结果发现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B.“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

C.末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

D.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托古讽今,意在言外,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六、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时候,月亮正往西沉,在它的最后光芒下,我看到不是康塞尔的脸孔,但我立即认出是谁了。

“尼德·兰!

”我喊。

“正是他哩,先生,他是来追他的奖金的!

”加拿大人答。

“您也是在战舰被撞的时候被抛人海中的吗?

”“是的,教授,但情形比您好些,我几乎是立刻就能站立在一个浮动的小岛上了。

”“一个小岛吗?

”“或者更正确地说,是站在你的那只巨大的独角鲸上。

”“尼德·兰,请你讲清楚吧。

”“不过,我很快就了解我的鱼叉为什么不能伤害它,为什么碰在它表皮上就碰弯了。

”“为什么呢?

尼德·兰,为什么呢?

”“教授,因为那个东西是钢板做的!

……突然,一片猛然推动铁板的声音从船里面发出来。

一块铁板掀起了,出来一个人,这人怪叫了一声,立即又进去不见了。

不久,八个又高又大的壮汉,蒙着脸,一声不响地走出来,把我们拉进了他们的可怕机器中。

……

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

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A船长突然站起来。

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

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

……特别是,当A船长从衣服口袋中取出一个珍珠囊,放在他手中时,他心中会怎样想呢。

这位水中人给锡兰岛的穷苦印度人的贵重施舍物,由一只发抖的手接过去了。

在他惊奇的眼睛里表示出了救他的性命和给他财产的,一定是不可思议的超人的神灵。

11.“教授(我)”是______________;“可怕机器”是一艘名叫______________的潜艇,船长A是______________。

12.“教授”是如何落入“可怕机器”中的,请简要地写出前因、经过和结果。

13.船长不顾自身安危,救下采珠人,并赠送其一袋珍珠。

请简要任意写出发生在船长身上的另外两件事;分析船长的人物形象;任选一角度评价作品的主题思想。

七、现代文阅读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黄庭坚。

他在《山谷别集》中说:

“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

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

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

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

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

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

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

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重视“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

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

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

“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

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

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人民日报》2019.05.08)

14.选文多处引用古诗文,请写出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15.阅读选文第⑤段,说说钟扬赋予了“读书种子”以怎样的新内涵?

16.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提倡要做一粒“读书种子”?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塑料花

路明

上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中午大家回家,换白衬衫、白球鞋,每人带一束塑料花来,下午有外宾。

我们都欢呼起来。

外宾的到来意味着停课。

虽然迎接外宾算不上一件有趣的事情,无论如何,总比上课要强,不是吗?

那几年,小镇像一个怀胎五月的女人,滋润,丰腴,意得志满,对未来充满希望。

合资、独资企业一家接一家入驻,小镇居民对各种肤色“老外”,早已见怪不怪。

每年总有一两次,有重量级外宾来我们小学访问,镇领导陪同。

外宾不会空手来,有时送一架钢琴,有时送一台苹果“麦金塔”,有时送老师们人手一只保温杯。

所以这个事情,校长比较重视。

我们穿上整齐的服装,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在校门口列队欢迎。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我回家对我妈说,老师讲了,要塑料花。

我妈说,自己拿。

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颜色是后期染的。

我爸穿一件灰色西装,双颊染成鲜艳的粉色,看起来有一点好玩。

我妈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

两人都规矩地笑着。

这束马蹄莲,就插在照片底下的花瓶里。

我抓起马蹄莲,有一支脱落了。

我哇哇大叫,妈,花坏了。

我当什么事,我妈说,大惊小怪。

这样,我拿胶水给你粘一下,不就好了?

问题是,折断截面太小,胶水无法固定,稍微一动就又掉下来,一副凋败的样子。

我妈皱眉说,要么,用胶带贴一下?

我大声表达了我的抗议。

身为中队学习委员,两条杠的班干部,怎么可以带一支伤兵一样的花去学校?

老师会怎么想,同学们怎么看我,以后还怎么开展班级工作呢?

我妈为难地说,那怎么办?

办法肯定有。

供销社就有卖这样的塑料花,二十多块一大把。

问题是,让我妈拿出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去买一束不能吃不能穿的玩意,她要是同意,那就是本年度最大的童话。

我妈灵机一动说,你去隔壁照相馆借借看,他们一定有。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振国照相馆,很不幸,道具花已经被另一个小学生借走了。

老板娘去仓库翻了半天,总算又找出一束来。

我向老板娘行了个队礼,捧着花,喜笑颜开地去学校了。

学校后边是一片农田,可以抄近路。

我走在田埂上,风吹动我的头发。

春天,油菜花盛开,望去一片金黄。

我看见咸菜瓶蹲在地里,我就喊,咸菜瓶,咸菜瓶,你在干嘛?

咸菜瓶挥挥手,朝我走过来。

她的左手攥着一把鲜花,有野菊,有蒲公英,有牵牛,有太阳花,还有几支我叫不上名字,用橡皮筋箍在一起,五彩斑斓的。

她的右手提着几支油菜。

咸菜瓶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找最好看的油菜花。

她松开橡皮筋,把油菜插进花束,调整好位置,再重新扎起来。

我说,老师不是讲要塑料花吗?

咸菜瓶小声说,我家没塑料花……她结结巴巴地解释,全村只有两户人家有塑料花,不巧的是,这两家都有小学生,所以,她就只好采一些野花来代替了。

我说,咸菜瓶,老师会骂你的。

我的同学显然被吓到了。

我不满地说,你这样做,是给我们的班级抹黑。

咸菜瓶看看手里的花束,又看看我的,可怜兮兮地问,是不是……也差不多?

差多了,我摇摇头,一点都不像。

我不再理会咸菜瓶,自顾自走了。

黄潇潇也没带塑料花。

黄潇潇声称,她家里的花是在上海南京路买的,拿出来容易弄脏。

她大摇大摆地走到我们跟前,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喂,你,抽一支给我。

不行,要这支。

我们乖乖照做了,黄潇潇一下子拥有了一束最大最好看的花。

黄潇潇有资格这么做,她是班上最好看的女生,还是大队长、三条杠,级别比我还高。

何况这一回,本来安排黄潇潇给外宾献红领巾的,临时换成两个高年级的女生。

此刻,黄潇潇正憋着一肚子的火,谁还敢惹她?

我们列队集合,咸菜瓶小心地把花藏在身后,成功地躲开了班主任的眼睛。

大家在校门口集合完毕。

外宾快到了,教音乐的小周老师走过来,指挥大家最后的练习。

她用好听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举起花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喊口号。

突然,小周老师快步走到咸菜瓶身边,严彩萍同学,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给老师看看。

操场一下子安静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咸菜瓶手上。

咸菜瓶涨红了脸,嘴巴扁啊扁,像要哭出来。

哇!

小周老师叫起来,好美的花!

小周老师高高举起花束,眯起眼睛,欣赏那含苞的牵牛、怒放的野菊和饱满的油菜。

她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的笑容。

这是老师今天看见的最漂亮的花了,她大声地问咸菜瓶,一会结束后,可以送给老师吗?

可以吗?

可以的,咸菜瓶用力地点头。

然后她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

(《文汇报》2019.05.05)

17.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18.小说用“我”叙述故事情节,有何作用?

19.请自选一个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几年,小镇像一个怀胎五月的女人,滋润,丰腴,意得志满,对未来充满希望。

(2)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喂,你,抽一支给我。

不行,要这支。

20.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结尾“可以的,咸菜瓶用力地点头。

然后她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

”这句话的理解。

八、作文

21.根据要求作文。

古语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请以“改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个人身份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B.炽(zhì)热——(chì),潜心惯注——潜心贯注;

C.凛(lǐng)冽——(lǐn),梦寐(mèn)以求——(mèi);

D.怏怏(yāng)——(yàng);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C.“苏联诗人普希金”有误,应为: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

故选C。

3.何人不起故园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落红不是无情物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分析】

【详解】

古诗词默写一般分为直接型默写题和理解型默写题。

直接型默写题给出诗文的上半句或下半句,要求默写出下半句或上半句。

理解型默写则是给出了内容方面的提示,根据提示默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

无论是哪种题型的默写,都需要学生不仅要背诵准确,而且要通晓其意。

本题易错字有“园、笼、淮、庭、淤、濯、清、涟”。

4.

(1)必须积蓄

(2)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伟大梦想的步伐。

【解析】

【分析】

【详解】

(1)必须:

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是指一件事情。

必需:

不可缺少的,一定得有的。

一般是指一种物品或东西。

由语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知,应选“必须”。

积攒:

一点一点地聚集。

多与物品、人脉、福气等有关。

积蓄:

积攒聚存,多与财物、思想、情感、能量有关。

由语境“能量”可知,应选积蓄。

(2)成分残缺,“阻挡”没有宾语,句末加上“的步伐”。

5.C

6.倒塌终了,最后原因,缘故活埋;用坑埋

7.C

8.

(1)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

(2)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9.①都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而不能解决问题。

②示例:

1成功来之丰富的实践生活,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书本上的东西是行不通的。

2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没有真才实学的,成功者源之生活。

【解析】

【分析】

5.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C.本句意思是: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

主谓间需要停顿,故正确停顿为:

括母/问奢其故。

故选C。

6.考查文言文常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

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

圮:

倒塌。

(2)句意:

最终没能找到。

竟:

最终。

(3)句意: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

故:

原因。

(4)句意:

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坑:

活埋。

7.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之:

助词,的/代词,代这件事;

B.然:

连词,既然这样/连词,但是;

C自,介词,从/介词,从;

D.以,介词,用/动词,认为;

故选C。

8.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句子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讲究字字落实。

翻译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到特殊句式要注意调整语序,省略句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再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要清楚。

本题需注意:

(1)是,这。

岂,怎么。

为,被。

之,代词它,指石兽。

去,离开。

(2)若,如果。

将,担任将军。

之,代词他,指赵括。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9.考查对文意的把握。

讲学者的话,被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河兵驳斥,且寺僧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石兽。

赵括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结果兵败,数十万人被秦活埋。

二人的共同点就是只会嘴上说,而不会实地去做。

示例一:

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问题,考虑时要全面,不能主观臆断。

示例二:

实践经验比书本上的知识更为可靠。

示例三:

做生活的有心人,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参考翻译:

【甲】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乙】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

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的任用军官。

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

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搏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A.“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的汉文帝”有误,结合诗的后两句可知,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

故选A。

【点睛

11.阿龙纳斯“鹦鹉螺号”尼摩

12.教授阿龙纳斯应邀跟随美国海军“林肯号”驱逐舰,去海上清除怪物,在大西洋上追逐三个月之久,终与“独角鲸”发生冲突,后失败。

教授与仆人、尼德·兰一起被拖进潜艇。

13.示例

(1):

尼摩船长从沉船中打捞巨额财宝,送给那些贫穷的和受压迫的人们。

示例

(2):

尼摩船长阻止凶残的抹香鲸攻击温顺的长须鲸。

示例(3):

尼摩船长带领人们与困住潜艇的章鱼做殊死搏斗,并勇敢救下被章鱼触角掀翻的尼德·兰。

示例(4):

尼摩船长根据鱼的种类,推测出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有海底通道。

(写出一件事得1分)诸多事件表明尼摩船长是一个善良勇敢、反抗压迫、蔑视强权、同情弱者、知识渊博、爱好探险、善于思考、遇事冷静的好船长。

主题思想:

①描写海上奇遇和海底奇妙世界,激发人们热爱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②通过对尼摩船长等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人物的描写,对社会现实不公正等现象进行批判。

③书中还谴责了对海洋生物的肆意猎杀行径,告诫人们要正视人类行为,做好环境保护事业。

【解析】

【分析】

1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

1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

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

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

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13.尼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