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1344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8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docx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二

作文写作素材积累

(二)

生命的草原

马塞马拉草原就在眼前铺陈开来,轻柔地起伏,只与蓝天接壤。

正值旱季,草尖上泛起一片金黄,在夕阳下摇曳。

 

这棵树就是电影《走出非洲》中,玛丽-丝特里普与罗伯特-瑞佛德吃野餐的地方。

它在一块坡地上,成为四周的制高点。

草原上的大树本来就稀少,这样繁茂华丽的更是难得。

极目远眺,成群的斑马、瞪羚、大象、长颈鹿在不紧不慢地进食,它们吃得专注而尽兴,从早到晚不停止咀嚼。

 

  野猪一家三口骄傲地竖起笔直的尾巴,跑着曲线迎接黄昏凉爽的气息。

一只孤独的野水牛迈开沉重的步伐,它已经太老了,跟不上年轻一代的速度,终于选择离群索居,把最终的命运交给古老的草原,不远处就有两只鬣狗若即若离地游荡。

刚才在灌木丛中见到的十几只狮子,此刻应该已经从小睡中醒来,准备发起天黑前的攻击。

今天它们的目标会是谁?

一切随意散漫,又有条不紊。

任何情怀,在这苍茫旷野中都显得单薄稚嫩。

这里的法则以亿万年为计算单位。

人类的祖先就从肯尼亚的草原上第一次尝试着站立起来。

没有豹的利爪,野猪的獠牙,羚羊的尖角,河马的重量,他们的生存无时无刻不处在危险之中。

在这场物竞天择的大戏中,有谁想到今天的人类已成为繁衍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甚至成为其他物种最致命的威胁?

但是大自然毕竟有它的底线,人类又怎能为所欲为而不承担相应的后果?

   

在这生命轮回的大草原上,我有一种回归感,同时又有一种陌生感。

大自然热情与冷静,生命的美丽与尊严,在这一刻让我无语。

 

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将失败的门敲破

现在,孩子们都知道比萨,但是比萨饼的故事可能鲜为人知。

  在50年前,有一个美国人叫卡纳利。

卡纳利的家里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生意一直不好。

年轻的卡纳利告诉他的父母,既然经营这么多年都没有成功,就应该换一个思路,想想别的办法。

他家的附近有几所大学,学生经常出来吃快餐。

卡纳利想,附近还没有人开一间比萨饼屋,卖比萨饼肯定能行。

他就在自家的杂货店对面开了一间比萨饼屋,他把比萨饼屋装修得精巧而温馨,十分符合大学生高雅而又讲情调的特点。

不到一年时间,卡纳利的比萨饼就成为那一带的名吃,每天食客爆满。

之后,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都很好。

  卡纳利的胃口大了起来,他马不停蹄地在俄克拉荷马又开了两家分店。

但是不久,一个坏消息传来,他的两家分店都严重亏损。

开始,一家店准备500份,结果总是有一半的比萨饼卖不出去。

后来又按200份准备,结果还是剩下很多。

最后,他干脆只准备50份,这是一个连房租都不够的数字,结果还是不行,到了有时一天只有几个人光顾的情景。

同样是卖比萨饼,这个城市同他家所在的城市一样也有大学,为什么失败呢?

不久以后,他的结论出来了,这个城市的学生与那个城市的学生在饮食和趣味上存在巨大差异,他在装潢和配方上都犯了错误。

他迅速改正,生意很快兴隆起来。

  在纽约,他同样也是先吃了苦头。

他认为他的市场调查搞得很细致很成功,但当他的比萨饼在纽约推出以后,却一直打不开市场。

后来,他发现,比萨饼卖不动的原因,是因为比萨饼的硬度不适合纽约人的口味。

他立即研究新配方,改变硬度,最后,他的比萨饼成为纽约人早餐的必备食品。

  卡纳利从自家的杂货店对面开第一家比萨饼店起,19年以后,他的比萨饼店遍布美国,共计达到3100家,总值3亿多美元。

  卡纳利说,我每到一个城市开一家新店,十分之九是失败的,但最后都成功了。

原因是我在失败以后,从来就没有退缩的念头,而是积极思考失败的原因,努力想出新的办法。

因为你根本不能确定你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所以你必须先学会失败。

  人生就是如此,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首先学会失败。

只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去敲门,成功之门最后总是会被打开的。

巴菲特家的池塘

有几个散户炒股亏得一塌糊涂,他们打算向股神巴菲特请教炒股绝招。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找到了巴菲特的家。

  开门的老人自称是巴菲特的管家,他让几个人用黑布把眼睛蒙上。

老人领他们走了一段路后说,你们可以把黑布拿下来了。

  拿下黑布,几个人吓得双腿颤抖。

原来,老人领他们过的是一座很窄的小桥,桥下面是池塘,如果一不小心就会掉到里面。

老人说,你们再从桥上回去吧。

巴菲特就在对面的楼上等你们。

不过,池塘里有鲨鱼,它两天没吃东西了。

  大家开始商议。

有两个胆大的提议,不如慢慢爬过去,其余的人却不肯。

结果那两个胆大的真的爬了过去,到了桥对面,他们喊,过来吧,你们这么胆小,还能炒股啊?

  老人开口了:

你们仔细看,下面有保护网。

看到网,又有两个人走了过去。

尽管如此,剩下的人还是不敢过去,问,你这网安全吗?

老人抱起一块石头向网砸去,网完好无损。

余下的人这才晃晃悠悠地走了过去。

  老人说,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先过来的人是在股市亏损最多的。

最后过来的是亏损最少的。

     

原来老人是一位心理学专家,他说,池塘就是股市啊。

你们不知道风险在什么地方,贸然进来,不亏损才怪。

所以,炒股要寻求在安全边际做投资。

而且,只要杜绝无知和贪婪,每个人都很有希望成为巴菲特。

爱的左手

常和老王喝酒,酒桌上老王常挥舞着拿筷子的右手,唾沫横飞大谈自己的见解。

  有个周末,老王请我到他家去吃饭。

饭菜上桌,当我拿起筷子吃饭的时候,突然发现老王家里人都用左手拿筷子吃饭。

老王意识到我的尴尬,对我使了个眼色,又用嘴指向他的儿子,这个才3岁的孩子刚刚出生不久被宣布右臂残疾。

老王小声提醒我说:

“如果你也能,那也请你用左手吃饭。

这样,孩子心里可能舒服一些。

  我这才明白,原来一家人为了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缺陷,从而适应左手生活,居然集体用左手吃饭,成了一家“左撇子”。

  用左手吃饭,因为爱而改变。

这么一家子人,为了给自己残疾的孩子一个平等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不伤害到孩子幼小的自尊,他们居然集体改变了自己坚持几十年的习惯,用爱默默支撑起孩子的明天。

钱学森喜欢的两句话

这是钱学森在上海交大上学时的往事。

当时老师金教授每次考试时总要出一道难题,目的是让学生知识更扎实、更严谨也更虚心。

一次考试钱学森答对了全部六道题(第六题是难题),金教授高兴地将钱学森的试卷展示给全班同学,说要给他打100分。

钱学森却要求老师扣分,说自己在一个连等式中漏了个下标。

最后金教授给了他96分。

下课后同学们问他为什么,他说:

“不为什么,我的宗旨是—knowledgewasoundless(学无止境)!

  后来钱学森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被导师卡门教授留下当助手。

当时卡门正在研究解决全金属薄壳结构的飞机,但薄壳结构在外压下容易垮瘪失效,那时尚无准确的理论来预测导致失效的临界压力值。

于是卡门让钱学森研究这个难题。

钱学森刻苦钻研、反复推敲,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

这部文稿原先有800多页,但发表时却被他精简成10页!

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时,特意在封面工工整整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但他马上又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加一行“nothingisfinal!

!

!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钱学森最爱讲的两句英语就是这两句,它们成了钱老的经典名言。

愚蠢的誓言

很久以前,在一个小岛上,居住着一个渔夫,他是出海打鱼的好手。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总爱立誓言,即使不符合实际。

某年春天,他听人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便发誓这次出海只捕墨鱼。

结果天不遂人愿,他遇到的全是螃蟹,于是他空手而归。

回到家里,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也很不错。

渔夫后悔不迭,并立誓下次出海只捕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螃蟹上,可这一次他遇到的全是墨鱼,他自然就又空手而归了。

晚上,饥肠咕噜的渔夫再次发誓:

下次出海,不管遇到墨鱼,还是螃蟹,他都要捕捞。

第三次出海,渔夫严格地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捞,可这次他见到的只有鲶鱼,于是可怜的渔夫再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赶得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愚蠢的誓言里饥寒交迫地死去了。

也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如此愚蠢的渔夫,但是,却的的确确存在这样愚蠢的誓言。

事情有多重要

我有一个手提箱要给你,里面有100万美元现金。

手提箱放在离你现在住的地方大约1小时车程的一幢大楼上。

你要在两个小时内到达那幢大楼。

如果在两个小时之内到,我就把皮箱交给你。

但是,只要你迟到一秒钟,你就一分钱都得不到。

那么,你会什么时候开始出发去那幢大楼呢?

很多人会回答说:

“现在就去。

”你出发了。

跳上你的车,发动,向那幢大楼的方向开去。

你非常激动,计划着怎样花那100万美金。

突然,路上堵车了,你的车子开不动了。

你打开收音机,发现在你和那幢大楼之间发生了交通事故,你没有别的路可以到达那里。

你会怎么办?

你会打道回府吗?

或者打开车门走出来,跑步去那幢大楼?

如果你去看牙医,在路上也发生堵车,你肯定会转回家,跟牙医约另一天。

这两种情况为什么那么不一样?

因为出行的目的是不同的。

如果你要做的事对你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再大的困难都会设法克服,如果你觉得要做的事情不是很重要,遇到困难你就会放弃了。

所以,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你要做的事情看得非常重要。

落差

从高处到低处,没有什么落差;突然从高处到低处,就有了落差———落差使人不满,闹情绪,有怨言,因为落差落的是心,伤的是情。

落差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摔碎的是自尊;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敲打的是面子;如“西出阳关无故人”,考验的是耐力;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检阅的是毅力;如“抽刀断水水更流”,粘连的是信心。

谁心里没有过落差呢?

失恋的人见到人家甜蜜有落差,落榜的人见到人家高中有落差,失足的人见到人家幸福有落差,颓废的人见到人家阳光有落差,没钱的人见到有钱的人有落差,官小的人见到官大的人有落差,长得丑的人见到美丽的人有落差———人心各有一杆秤,还有一把标尺,有事没事时就要拿出来称一称,量一量。

落差打破宁静和平衡,使生活由静态置换为动态。

处于静态时,人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而处于动态时,人需要迅速地把握自我。

能在大起大浮中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宁静,以及淡泊而致远,执着而坚强,优美而善良,都是了不起的人。

问题

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

有一天,著名哲学家罗素问穆尔:

“你最好的学生是谁?

”穆尔毫不犹豫地说:

“维特根斯坦。

”“为什么?

”“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

有人问:

“罗素为什么会落伍?

”维特根斯坦说:

“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万事开头易

那年我14岁,忽然想当作家,怎么个当法呢?

给文学刊物投稿呗!

我就把少年队过队日时所发生的一桩事写了出来,投给了《少年文艺》杂志。

虽然最后被退稿,却使我尝到了“开头”的乐趣。

那年我17岁,忽然想当话剧导演,怎么个当法呢?

去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呗!

我大摇大摆地去了,居然进入了复试。

尽管最后还是被刷了下来,但并不后悔,毕竟我想做就去做,勇于“开头”。

那年我19岁,被分配到北京13中那样一所颇有名气的中学去任教,而且一去就教初二,只比学生大四五岁,大家都为我捏把汗,怎么压得住阵脚啊!

可我拿脚一迈,也就迈进了教师的门槛,第一堂课居然平平安安地支撑到下课铃响,“开头”还是不难。

这就是我的人生经验,万事开头易。

至少是,万事开头并不一定都像人们告诫你的那么难,关键是你要用于实践。

我遇见过不少的人,他们有着种种向往,也具备了实现心愿的至少是部分条件。

机遇就在他们眼前,障碍也很有限,他们总觉得“万事开头难”犹犹豫豫、优柔寡断、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其实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述而不作。

其实,只要冲决心理上那些多余的堤防,开头有什么难的?

你只要去做就是了!

其实也并不是想否认凡做事都有难的一面,开头当然有开头那特定的难为之处,不过,经的事多了,对比之下,就觉得同开过头之后的持续发展中的难处相比,伸脚迈出第一步,还是容易一些。

最难的是什么?

是往下健康发展,并直到现在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两份名单

我曾经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在我的预料之中。

第一份名单是:

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

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十个人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十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

我敢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可是,在当时,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是多么辉煌和显赫啊!

他们被众星拱月·万人敬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把他们捧在手心里;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呢?

曾经是那样寂寞孤独,郁郁寡欢,门庭冷落,默默无闻。

为什么?

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呢?

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

自然界的尊严

活着的珊瑚生活在幽深无比的海底。

在寂寞宁静的海底,珊瑚就像是一个沐浴在爱情之中的女子,每一丝每一缕都是生命,每一分每一寸都是光彩。

可是,如果采珊瑚的人毫不怜惜地把它带出水面,那么这时珊瑚就会变得无比的坚硬。

在远离大海的灿烂的阳光下,珊瑚只是一具惨白僵硬的骨骼。

  

有一种水獭,它有着令世界惊叹的美丽的皮毛。

在阳光下,那是深紫色的,像缎子一样,闪烁着华美、神秘而又高贵的光泽。

可是水獭的美丽却给它带来了灭顶之灾。

总有一些人类,想把它的皮毛剥下来,制成帽子,戴在某位绅士的头上;制成大衣,裹住某位淑女秀美的身躯。

于是,有人带着猎枪闯进了水獭的家园,随着枪响,水獭的美丽也消失了,躺在岩石上的只是一只平凡的水獭,它的皮毛干涩粗糙,毫无光泽。

  

谁都知道麝香,那是名贵的药材,也是珍贵的香料,而实际上,麝香不过是雄麝脐下的分泌物而已。

想要获得麝香,就必须捕杀雄麝。

雄麝生活在密林深处,身手矫健,来去如风。

有经验的老猎手说:

“靠近雄麝时,千万要屏息凝神,不能让雄麝感觉到你的存在,否则,它会转过头来,在你射杀它之前,咬破自己的香囊。

”  

在自然界里,有一些生物比人类还要有尊严。

当生命遭到无情的践踏时,它们会用改变、会用放弃、会用死亡捍卫自己的尊严。

扔鞋

《扬州画舫录》里面记载有人将一只鞋掉到水里:

“陆寿芝为麟度大令之孙,寄居仪征,幼有才名。

尝醉跨桥上作骑马状,忽一履随涧中,因更举一履投之曰:

‘天下无用之物若此履者,皆可弃也。

’”

这容易使人想起印度圣雄甘地的一则逸事:

有一次,甘地挤火车时挤掉了一只鞋子,而当时的情况不允许甘地下车去捡。

于是,甘地索性将另一只鞋脱下扔到车窗外。

同行的人问他这是为何,甘地答:

“这只鞋穿在我脚上没什么用了,但如果别人捡到那两只鞋还可以穿。

同是扔鞋,陆寿芝表现出的是一种对己的通脱,而甘地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人的良善,对我们都是一种可贵的启迪。

打翻了的油灯

乔利·贝朗出生在巴黎一个贫民家庭。

13岁在一个贵妇之家打工,每天工作12小时,工资却很少。

一天半夜,乔利被叫醒,去给贵夫人熨衣服,因为她第二天一早,要赴一个约会。

因为太困,乔利打翻了油灯,灯里的煤油就洒在了贵夫人的衣服上。

贵夫人很生气,表示要扣掉乔利一年的工资,并把衣服给了乔利。

衣服只是脏了一点点,如果送给母亲,她一定很高兴,但她一旦知道真相,又一定很伤心,乔利决定把衣服挂在自己床前,以警示自己别再犯错。

一天,乔利发现,衣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原有的污渍被清除,比原来更干净了。

这个发现让乔利兴奋不已,经过反复实验,又在煤油里添加了一些化学原料,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

一年后,乔利离开贵妇家,开了世界第一家干洗店。

乔利的生意一发不可收拾,几年间他就成了举世瞩目的干洗大王。

如今,干洗店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在享受他所发明的干洗剂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名字——乔利·贝朗

缩小你的梦想

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非常著名的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长大以后我发现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于是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并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了。

我已经老了,躺在了床上,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就、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我或许能改变这个世界。

的确,在实现梦想的进程中,缩小梦想,并让梦想脚踏实地,或许真有奇迹发生。

世界著名撑杆跳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只要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而且总是将成绩提高一厘米。

当他成功越过6.25米时,他不无慷慨的说:

“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到,并且根本达不到今天的成绩。

生活中,很多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之所以半途而废,原因并不是完成梦想的难度过大,而是梦想太大,让自己感觉太遥远,不可企及。

如果我们也把梦想缩小到“一厘米”,也许就会少了懊悔和感叹而多了成功的奇迹。

打坐的禅者

一位禅者在河边打坐,突然听到挣扎的声音。

睁眼一看,一支蝎子正在水里挣扎。

 他伸手把它捞出来时,被毒蝎子蛰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一看,蝎子又掉进水里去了。

他又把它救上来,他的手又被蛰了一下。

  旁边的渔夫说:

“你真蠢,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蛰人吗?

  “知道,被它蛰了两次了。

  “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

 “蛰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

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

  蝎子又掉进了水里。

禅者看看自己肿起来的手,再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正在犹豫间,渔夫把一个干树枝递到他手上。

他用干树枝捞起蝎子,他的手没有再被蛰。

 渔夫笑着说:

“慈悲是对的,但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

不同的心态,不同的人生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

“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钱吧?

其中一个人听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

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他成为著名的画家。

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人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

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人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

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

他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这就是批评的力量。

批评有时是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有时是转折,指引人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有时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

而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面对批评的心态。

圣诞节前夕,甘布士欲前往纽约。

妻子在为他订票时,发现车票已经卖光了。

但售票员说,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可能会有人临时退票。

甘布士听到这一情况,马上开始收拾出差要用的行李。

妻子不解地问:

“既然已没有车票了,你还收拾行李干什么?

”他说:

“我去碰碰运气,如果没有人退票,就等于我拎着行李去车站散步。

”等到开车前3分钟,终于有一位女士因孩子生病退票,他登上了去纽约的火车。

在纽约他给太太打了个电话,他说:

“我甘布士会成功,就因为我是个抓住了万分之一机会的笨蛋,因为我遇事总从好处着想。

别人以为我是傻瓜,其实这正是我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拎着行李去散步,抓住万分之一的机会。

多么积极的心态!

多么平和的心态!

从不抱怨命运,总是找快乐、找希望、找机会,这就是美国百货业巨子甘布士作为成功者的品格。

有一句话说得好,快乐的最好方法就是多看看比你还不幸的人。

悲观的失败者视困难为陷阱,乐观的成功者视困难为机遇,结果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

怀疑牛顿

一个宁静的黄昏,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们正埋头演算一道数学命题。

这道命题来自科学巨人牛顿的《数学原理》第三卷,诺尔教授试图借此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看他们能否计算出与牛顿同样的得数。

然而,一名叫做罗伯特。

盖瑞斯特的学生打破了宁静。

“教授,牛顿先生的答案似乎错了,地球的质量不是太阳的194%”。

罗伯特这样说道。

诺尔教授的眼镜惊得差点跌到地上,他努力制止住其他学生的哄笑,尽量平静地说:

“哦?

说说你的答案。

”罗伯特的脸上不由得红了,但他还是鼓足勇气说:

“我算出应该是169%,虽然与牛顿的得数不同,但我确信自己的得数是对的。

诺尔教授一下子气得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牛顿在300年前写的《数学原理》一书是无懈可击的数学典范,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竟敢怀疑牛顿,]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不过,为了给罗伯特留点面子,]诺尔教授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有空再好好算算”,然后就宣布下课了。

第二天,罗伯特早早地候在了诺尔的办公室里。

一见到老师,他就非常兴奋地说道:

“我昨天一整夜没睡,查阅了早些时候6种版本的《数学原理》,您知道我发现了什么吗?

”诺尔教授不由愣住了,难道他真有什么惊人的发现?

于是他问道:

“你发现了什么?

”罗伯特睁大因熬夜而布满血丝的双眼,大声地宣布:

“牛顿确实错了!

因为他忽略了自己改写本中的相应变化,从而贻误百年!

诺尔这时也有点信了,他开始试着演算那道自己从来不曾怀疑过的命题。

最后,当稿纸上的得数清晰地显示为百分之169时,他顿时感到天旋地转,牛顿确实错了。

此事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在整个科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无数的科学家都不敢相信,但最后又不得不信。

伟大的牛顿竟然犯了个低级错误,真叫人难以置信。

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300年来,在以严格、精密著称的数学界,这道命题历经了几十代科学家的反复研究学习,竟无一人发现这个低级错误!

20年后,当记者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罗伯特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因为人们总是认为牛顿是不容置疑的。

耳光是掌声的接力棒

   一位戏剧大师创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剧作,深受观众的欢迎,他的每一部作品首演,他都要亲临现场观看,不光是为了观察观众的反应以检验剧本质量,同时,也是为了鞭策自己。

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每一场演出都能收获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里,他是那样的喜上眉梢,那样的兴奋与激动,但是,有一个关于他的秘密鲜为人知,那就是每当他在台前看到别人给他鼓掌的时候,到了台后,他就要狠狠地抽自己几个耳光,台前的掌声越热烈,他台后的耳光抽得就越响亮。

   一位报幕员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报幕员对剧作家的这一举动感到匪夷所思,一次,他实在忍不住,就问了剧作家为什么要这样。

剧作家一句话让这位报幕员心悦诚服。

剧作家说:

“热烈的掌声容易烫伤一个人,而冷却掌声的最好法宝就是耳光,狠狠地抽自己几个耳光,时刻提醒自己,清醒点,别睡着!

 善察人者智,善戒己者明。

其实,掂量自己远比掂量别人要重要得多!

试想,在生命的度量衡上,有多少人能清醒地不把自己排除在外呢?

一个人的伟大,有时候不光体现在能不能带给别人以“沸腾”,还体现在敢不敢给自己“泼冷水”上。

  对于戏剧大师来讲,耳光就是他最好的冷却剂,也是下一次掌声的起点,这种耳光仿佛就是掌声的接力棒,借由它,戏剧大师一路驰骋,步步为营,收获了更多的欢呼与喝彩。

美丽的笑话

美国的“阿罗兹”饼干是一个知名品牌,主要销售地在澳洲。

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阿罗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