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1666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docx

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喷锚支护

 

三期安置点建设工程基坑支护

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

 

第4章降水井设计

附件

基坑支护计算书

基坑降支护平面布置图

基坑喷锚支护结构图

降水井计算书

第1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拟建的某三期安置点建设工程位于某县赵镇,该工程由8栋11-18层住宅(地上11-18层,地下1层)建筑组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该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了该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根据《地下室底板结构平面布置图》,本工程±0.00为455.350,基底标高为449.450;综合考虑,基坑实际开挖深度约为场平地面下约6.0~10.0m。

综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以及基坑开挖深度,为保障基础施工和基坑壁的稳定,必须采取基坑支护措施。

根据区域基坑设计施工经验,本基坑支护体系拟采用喷锚支护结构。

我公司承接该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任务,特编制该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

1.2场地地形条件

根据规划,该工程由8栋住宅、及部分裙楼组成。

拟建场地位于某县赵镇.

1.2.1工程地质条件

该场地属于沱江水系一级阶地,其地层属于Ⅱ类建筑场地,未发现断层构造,属于相对稳定地块。

在勘察钻探揭露深度内,地层由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Q4ml)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组成。

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为:

1-①.杂填土(Q4ml):

杂色,松散、干~稍湿。

主要由建渣及房屋砖块混凝土及块石组成,含少量砂卵石、粉土,此次勘察厚度:

0.5-2.50m,分布于场地局部。

1-②.素填土:

灰褐、灰黄色,松散,稍湿,厚度:

0.50-1.0m整体分布。

2.粉土(Q4al+pl):

褐黄、褐灰色,湿,稍密-中密。

含铁、锰及钙质结核。

层厚0.5-2.6m。

3-①.细砂(Q4al+pl):

褐黄、褐灰色,湿,稍密;稍湿。

分布于卵石层顶板上.层厚0.3-4.5m.

3-②中砂(Q4al+pl):

褐黄、褐灰色,湿,稍密-饱和。

分布于卵石土中.层厚0.5-1.0m.

4.圆烁及卵石层:

稍密卵石:

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中上部或以夹层及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卵石层间,砾卵石呈交错排列,部分接触;卵石含量约为55~60%,N120击数一般4~6击/10cm。

层厚0.5-0.9m。

密实卵石:

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中下部,厚度一般较大,砾卵石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卵石含量大于70%,N120击数大于10击/10cm。

层厚本次勘察未揭穿。

1.2.2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

场地内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空隙潜水。

大气降水和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源。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与孔隙潜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初见水位埋深未见,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孔隙潜水赋存于砂、卵石层中,受地下径流、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以地面蒸发、地下径流为主。

卵石层透水性强、富水性好,含水丰富,卵石层渗透系数40m/d。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位标高为446.46-448.13m。

1.3方案编制依据

1.3.1相关图纸和资料

1、《某三期安置点建设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年3月15日)。

2、《某三期安置点建设工程总平面图》(四川建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3、《某三期安置点建设工程基础平面布置及大样图》(四川建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3.2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

(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2)《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

(4)《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0)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0)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某市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办法》(2009.8.1)

第2章工程环境条件分析

2.1工程环境条件简述

我公司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踏勘,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周边环境及降水排水条件进行了调查。

拟建的某三期安置点建设工程位于某县赵镇。

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地面高程介于451.69~455.33m之间,相对高差3.64m。

场地地貌类型单一,属沱江水系一级阶地。

基坑周边环境为:

根据现场踏勘,本工程场地开阔,基坑四周10m范围内无建筑物。

无管网。

2.2工程的特点与难点

基坑深度较大

本工程基坑深度为自然地面下约6.0~10.0m。

距周边的建筑物较远,但基坑部份地方砂层过厚,造成基坑支护的难度较大。

场地地质条件较复杂

根据地勘显示场地表面普遍分布较薄的粘土层,抗剪强度高,自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地勘显示粘土层下面含有0.5~4.5m细砂和中砂层,基坑边坡自身稳定性较差,容易跨塌。

不允许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拟建场地交通方便,地理位置极为显要,工程的施工必然将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监督,社会影响不可估量。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绝对不允许产生噪音、扬尘和泥浆等污染,必须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解决。

社会影响大

鉴于本工程所处的特殊环境,基坑支护一旦失败,将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本工程土方开挖量大,施工工期短,施工机械设备多,喷锚支护、土方开挖等多种单项专业施工同时进行,施工场地相对狭小,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临设、办公室、水泥库房和材料堆场布局科学合理。

第3章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3.1基坑施工方案设计概述及计算参数

按照《某市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办法》之安全等级划分标准,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其重要性系数γ0=1.0。

基坑允许暴露时间约12个月(从基坑开挖、支护完成后计算),属临时支护。

当实际施工周期超过允许暴露时间后,应由业主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或组织相关单位对基坑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安全后方可继续使用,否则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加固处理。

根据本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基坑的主要施工方案为:

采取眀排降水以便基坑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采用喷锚支护方式进行坑壁支护,基坑开挖期间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

根据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某三期安置点建设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012年3月)和我公司基坑支护设计经验,确定基坑坑壁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见下表。

地基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参数

土层

名称

重度γ

(kN/m3)

压缩(变形)

模量ES(E0)

MPa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角φ

(0)

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Pa)

素填土

19

/

3

10

/

粉土

19.5

/

18

15

25

细砂

20

/

/

25

30

中砂

20

/

/

28

40

圆烁

21

/

30

100

稍密卵石

21

/

35

150

中密卵石

22

/

40

200

强风化泥岩

21.0

50

40

120

中风化泥质砂岩

23.0

/

/

200

3.2基坑支护设计

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和周边场地、建筑物等的实际情况,拟采用喷锚支护方式进行坑壁支护。

基坑按1;1放坡;坡面采用锚喷支护。

采用岩土工程专业软件---“理正”基坑支护系统进行支护结构的计算,相关计算书详见附件。

特别说明:

1)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对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参数作合理调整。

2)基坑4m范围内堆载不能超设计荷载。

3)基坑上沿4m范围内应由土建施工单位采用砼进行硬化,防止浸泡基坑土体,并架设安全护栏。

4)基坑上沿4m范围内标高须严格按设计标高控制。

5)基坑开挖遇砂层过厚须加强边坡支护。

3.2.1.喷锚支护设计

(1)基坑按1:

1的坡率两级放坡,中间设1.0M平台一道,喷锚支护设计如下:

1)根据地勘显示各段均含有0.5~4.5M砂层,AB、BCD、DE考虑到基坑施工周期长、砂层过厚,桩基施工振动力大,容易造成边坡跨塌,在此三段水平面平台处设置两排竖向锚杆间距0.5M采用梅花形布置,锚杆长度为8M,(AB、BCD、DE)三段边坡设7排锚杆,水平间距0.8m,垂直间距0.8m,自上而下长度L依次为:

9.0m、8.0m、7.0m.6.0m.5.0m.4.0m3.0m(此三段锚杆长度以计算长度为准)。

其于各段边坡设四排锚杆,小平间距1500垂直间距1400。

EFG段9.0m、5.0m、4.0m、3.0m;GH段9.0m、8.0m、6.0m、6.0m;HI段8.0m、6.0m、6.0m、3.0m;IA段8.0m、7.0m、4.0m、2.0m;。

锚杆打设角度为15°,锚杆用Ф48壁厚3.0钢管,打入前先在焊管上以300mm间距钻出φ8的圆孔,呈梅花形布置,作为锚杆灌浆时出浆用。

2)基坑壁遇砂层处布设模数不大于12㎜钢丝网片作为加强层,整体坑壁布设φ6.5@200×200绑扎钢筋网,AB、BCD、DE三段同时按800×600mm设纵横向加强筋,加强筋采用φ14钢筋,其于各段按1500×1400mm设纵横向加强筋,加强筋采用φ14钢筋,与预埋钢筋(锚杆)焊接。

3)喷射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0mm。

(4)防排水措施:

壁面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在壁面上凿出直径30~50mm的小孔作为泄水孔(或在布设钢筋网时安放φ35的塑料管作为泄水管),以保证壁内积水的畅通排放。

(5)坑壁顶部用水泥砂浆封闭,并设置500mm*300mm排水沟以避免地表水进入坑壁,影响坑壁的稳定性,底部设400mm*300mm排水沟以排坑内雨水,同时设置800mm*800mm*1000mm集水坑。

3.4基坑变形监测设计

变形测量能有效监测开挖基坑可能对原有建筑物造成影响和新建建筑物的安全,变形监测分为基坑平面及垂直位移监测、降水地面与建筑物和邻近建筑物的沉降斜监测。

1、变形监测控制值

序号

监测项目

累计值

变化速率

(mm/d)

绝对值(mm)

相对基相对坑深度(h)控制值

1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

50~60

0.6%~0.8%

10~15

2

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

50~60

0.6%~0.8%

5~8

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观测要求应满足相关国家规范要求。

变形监测报警值:

连续三天变化速率超过5mm/d或累计变形达到监控值的70%。

当变形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后,应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待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下一步施工。

当变形监测数据超过监控值后,施工单位应启动施工应急预案。

变形监测单位应由业主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单位承担。

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倾斜观测的精度、频率、方法和使用仪器按相关规范执行。

2、平面及高程基准点

在现场布设2个平面基准点和2个水准基准点。

基准点布设位置根据规范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布设位置应考虑在建筑物变形区以外、不受施工破坏的稳固地方。

3、基坑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观测点

(1)基坑水平及垂直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基坑变形特征的地方。

观测点直接埋设专门加工的全站仪棱镜支架,以消除水平位移观测时的对中误差;

(2)基坑水平及垂直观测点埋设规格按规范执行;

(3)本工程共布设基坑变形监测点13个。

4、周边建筑物观测点布置

(1)建筑物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地方;

(2)垂直位移观测点埋设规格按规范执行;

(3)变形观测点的数量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布置。

5、观测周期

(1)由变形监测单位根据相关规范确定监测周期;

(2)遇有特殊情况,如开挖速度较快、降雨量较大等应增加观测次数。

6、提交资料

(1)水平、垂直位移、周边建筑物观测点布置图

(2)水平、垂直位移成果表

(3)水平位移矢量图

(4)垂直位移曲线图

(5)沉降变形曲线图

(6)变形监测技术报告

3.5信息化施工设计

本工程的实施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勘察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及有关单位协商,并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天气气象资料,根据气象资料对实施计划做出必要的调整,大雨、暴雨期间应暂停基坑内的施工作业。

3.6报警及抢险预案设计

根据基坑监测结果,当坑壁变形值达到或超过控制值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同时启动下列抢险预案:

1.暂停护壁及土方开挖施工,并快速查明变形值超过控制值的原因。

2.针对基坑变形过大的具体原因及时采用增加预应力锚杆、土方回填等单项或综合措施进行抢险。

第4章基坑降水工程

4.1降水方案设计

4.1.1降水技术要求

根据地勘报告及设计图纸,基坑降水设计应满足基坑开挖(含电梯井、积水池)、施工的要求。

4.1.2降水方案设计

4.1.2.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该拟建场区地下伏砂卵石层属富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据某地区区域水文资料可知,该含水层属孔隙型潜水,微具承压性,渗透系数K值为21m/d,场地地下水位埋深5.0m左右。

4.1.2.2降水设计

4.1.2.2.1井点布置

根据我公司在某地区已有的降水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殊性及场区的地理条件,本次降水工作拟在基坑的四周距基坑边界线约2.0m的位置布39口管井降低地下水位,井孔间距20m左右。

4.1.2.2.2基坑内地下水降深确定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开挖图可知:

要求水位降深3.5m。

4.1.2.2.3井深设计

根据场区具体位置及设计基坑地下水水位降深,降水井设计深度为17.5m/口。

4.1.2.2.4井身设计

本次降水井施工设计成孔直径为600mm,井管内径300mm,上部为井壁管长9.5m,下部8m为缠丝过滤管,井管外填6~8mm的砾石。

4.1.2.2.5验算

根据《深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由北京理正軟件设计研究院的《降水沉降分析软件》(2.0版)验算,基坑内各点地下水降深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

4.1.3抽水设备选择

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降深,选择QY型潜水泵,流量为25m3/小时,扬程不小于30.0m。

4.1.4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管采用钢管直接从降水井排入沉淀池后再进入地表排水系统;沉淀池采用红砖砌筑,内外面1:

2水泥砂浆抹面。

(沉淀池具体位置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4.1.5降水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评价

基坑降水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地基土有效应力增加,使土体产生附加压缩变形,但这种变形应具备的条件是基底以下有较厚的常处于地下水位以内的高压缩性土。

分析本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于基坑降水引起的土体有效应力增加产生的地基土附加变形非常有限,可忽略不计。

此外,地下水位降低后在基坑附近形成较大的水力坡度,地层中的细小颗粒可能将随水流而流失,产生潜蚀或管涌现象,引起地面沉降变形。

本工程降水产生的水力坡度不大,只要控制好降水井施工质量(特别是滤料质量及填砾厚度),确保降水井出水含砂率满足规范要求,降水期间不会因为地下水位的下降而导致临近建筑物地基下沉。

4.1.6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要求

抽水前应统一测一次各井静止水位;

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

水位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后,可每天观测一次水位;水位观测允许误差为:

±5cm。

绘制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水量下降趋势,预测设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

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保证达到降水深度。

f为了减小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应保证抽水时含砂率小于1/10000,每隔2-3天检测含砂率,若含砂率超过1/10000,应及时采取措施。

g抽水设备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

h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沟,防止渗漏。

i更换水泵时,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

j现场应准备备用电源,当发生停电时,及时更新电源,保持正常降水。

4.2.基坑降水施工工艺

4.2.1降水井施工工艺

采用CZ-22型冲击钻机成井,泥浆护壁工艺成孔,其工艺流程如下:

测放井位→钻机就位→埋护壁管→冲击成孔→捞渣换浆→下井管→填砾→洗井(活塞与空压机联合洗井)→交验→放置水泵→所有降水井施工完毕后降水。

4.2.2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4.2.2.1成孔直径控制

检查成孔直径是否达到600mm以上,主要控制钻头直径是否达到500mm,钻头直径为500mm就能保证成孔直径达到600mm以上。

如果钻头直径达不到500mm,就应焊钻头保证钻头直径为500mm。

4.2.2.2成孔深度控制

成孔后施工人员应现场测量成孔深度,成孔深度达到设计深度后,停止钻进。

否则,必须继续钻进,以保证设计深度。

4.2.2.3井管质量控制

检查每孔是否按照设计方案成井。

缠丝滤水管在下,井壁管在上,管与管之间应焊接牢固,保证垂直度。

4.2.2.4井管结构及填砾

下部10m为缠丝滤水管(井管均为φ360×30mm水泥管,每根长2.5m),其余上部为井壁管。

填滤料:

填6~8mm砾石。

4.2.2.5洗井

用活塞结合空压机洗井,洗至井管通畅、水清,含砂量小于1/10000,以保证降水质量。

4.2.2.6降水过程控制

结合井位地质情况,井位附近无细砂层的井先降水,井位处有细砂时,待井内水位下降至砂层下面后,再开始降水。

控制出砂量,以保证降水不改变基坑的持力层原状土结构。

确保基础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2.2.7凿井施工中主要注意事项

1、冲击速均匀,掌握好井内泥浆浓度,保持井孔中浆液水位高度,防止井壁跨塌。

2、井管焊接牢固,铅正居中。

3、滤料采用6~8mm砾石均匀填实。

4、洗井彻底,直至水清砂净达规范要求为止。

5、砂层位置地段的井壁管用缠丝管,如果砂层较厚,井壁管外用纱布进行第二次缠丝。

6、严格以上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以满足施工用的降水深度,确保建筑物基础和地下室的顺利施工。

4.2.3施工降水

(1)、降水井排水管采用管道内排水系统,并在现场设沉砂池3个,沉砂池采用C20素砼封底,M7.5水泥砂浆砖砌池壁,池壁内外两层用防水砂浆抹灰一遍,水池内侧采用防水处理。

(2)、抽水采用每井每泵排管(可采用3寸钢管)降水,地面排管集中到沉砂池,抽出的水经过沉砂池沉淀过滤后,再集中通过地表排水系统排入市政管道中。

(3)、为保证基坑护壁结构的安全,沉砂池、排水管道及地表排水系统应严格防渗防漏。

(4)、抽水采用规格25t扬程35m的深井潜水泵使用,具体设置根据凿井时每口井的洗井出水情况以及抽水时动水位变化情况现场调整。

(5)、降水时间段为工程开工至本项目主体封顶,降水台班计算方式为:

每井每天3台班。

4.2.4降水井施工质量控制

1、降水井施工:

降水井的施工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井壁不跨坍。

2、井管焊接:

保证井管的连接可靠,不虚焊。

第5章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的实施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施工前将基坑底标高绘制于工程地质剖面图上,便于施工时核对,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及有关单位协商,并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施工前应作好地表散水工作,并在基坑周边设置截排水沟,保证坡肩地表排水沟通畅,无积水,沟底、沟壁无裂缝,不渗漏。

在现有地面按0.3%统一用1:

3水泥砂浆找坡,然后用3cm厚C25细石砼封闭表面,形成避水层,使地表雨水不能渗入边坡土软化边坡导致边坡失稳。

5.1喷锚支护施工

5.1.1喷锚支护施工工序

基坑的喷锚支护施工,我公司拟采用如下施工工艺:

土方开挖(按锚杆排距分层开挖)—→打锚杆—→修整壁面—→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锚杆灌浆—→……

按上述工序逐层向下循环,直到基坑底,完成支护。

5.1.2打锚杆

锚杆用Ф48壁厚3.0钢管作为材料,打入前,先在焊管上以300mm间距钻出φ8的圆孔,呈梅花形布置,作为锚杆灌浆时出浆用。

按设计间距将锚杆位置测放到壁面上后,用QC—150型锚杆机,以空压机作动力,将焊管锚杆打入基坑壁地层中。

第一排锚杆应特别注意地下管网及设施的安全,施工时应派专人看护,实行旁站监督,检查保证锚杆从地下设施上部或下部穿过。

5.2.3挂钢丝网、钢筋网

完成锚杆施工以后,需要将坑壁面人工修平整,然后按设计方案要求在砂层处安放模数不大于12㎜的钢丝网片后在将预制好的钢筋网片安放到壁面上,再用φ14的螺纹钢筋连接锚杆,压住丝网、钢筋网片。

网片钢筋的间距必须严格控制,误差不得大于20mm;钢筋与钢筋的连接,以及钢筋和锚杆之间的连接,都必须焊接牢固。

5.2.4喷射混凝土

混凝土的喷射施工,是采用混凝土喷射机,以空压机作动力完成的。

混凝土使用的配合比为:

水泥:

骨料=1:

3.0~4.5,其中骨料由细骨料砂和粗骨料豆石组成,骨料的含砂率为45~55%。

开工前,将混凝土拌和材料送到有资质的单位作材料检验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施工时严格按试验配合比执行。

根据喷射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应加入速凝剂。

施工过程中作好混凝土的厚度检查工作,不得小于60mm。

在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24小时后,定期对已成的壁面进行喷水养护。

5.2.5锚杆灌浆

待壁面混凝土形成一定的强度(75%)后,用0.2~0.6MPa的压力,对锚杆进行灌浆,以增强锚杆的抗拔力,粘性土地层可适当加大注浆压力。

灌浆时根据浆液的灌进情况,将水灰比控制在0.6:

1~0.4:

1之间。

5.2.6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基坑的锚杆支护是和土方开挖工作交叉协调进行的。

要求土方开挖每一层深度不得大于该层锚杆的竖向间距,否则将增加锚杆施工难度及影响基坑壁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喷射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加入速凝剂。

⑶施工时可对锚杆的长度间距等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作一定的调整,以确保支护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⑷采用动态信息法施工,若遇砂层填土厚度大且较松散时锚杆应加密,并减小开挖厚度,先喷射混凝土面层,再铺设钢筋网,进行灌浆和二次喷射混凝土,或用SG25土工格栅支护增强。

5.2.7关键环节及其质量控制

锚杆压浆的压力、压浆量及基坑周围环境监控是喷锚护壁施工的关键环节。

正式压浆前应认真检查浆液压力表是否正常,若压力表未回零或表指针出现异常摆动应及时卸除更换新表。

压浆压力应控制在0.5~1.0Mpa,不得大于1.0Mpa,应有专人监视压浆点附近(包括护壁面板及地面)的变形及漏浆情况。

浆液水灰比0.6:

1~0.4:

1,单根锚杆压浆量每米不得低于0.02m3,应认真作好压浆记录。

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喷锚护壁施工过程中应作好基坑周围环境监控特别是基坑周边地面位移及沉降的监测。

5.3变形观测实施

5.3.1基坑变形监控值

序号

监测项目

累计值

变化速率

(mm/d)

绝对值(mm)

相对基相对坑深度(h)控制值

1

支护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