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1938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docx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

第六章包豪斯复习重点

一、本章主要内容

包豪斯的历史、包豪斯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包豪斯的建立及其宣言;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包豪斯的设计成就;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二、重点

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包豪斯的设计成就;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三、难点

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

包豪斯(Bauhaus)是由德文的Bau(建筑)和Haus(房屋)组成的,意为建筑之家,音译为“包豪斯”,是20世纪初在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

1919年3月20日由原来的魏玛市立美术学院与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合并后成立。

其创始人是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格罗佩斯。

格罗佩斯

Ø1910—1914年格罗佩斯自己独立创办了建筑设计事务所,在此期间,与汉斯·迈耶合作设计了著名的法古斯鞋楦工厂。

该建筑以新颖的外立面处理与充足的自然采光展现了新的设计风貌,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的观念,是欧洲第一座真正玻璃幕墙结构的建筑,初步显示了格罗佩斯强调功能与合乎理性的设计倾向。

Ø1914年,格罗佩斯为德国工业联盟科隆展览会设计的标准化车间与办公楼更加确立了他作为优秀建筑师的地位,在设计中他大量采用了完全透明的玻璃外墙。

在此基础上,格罗佩斯形成了自己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的理念。

Ø1910年,格罗佩斯从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建筑方法中获得启迪,提出:

“在各种住宅中,重复使用相同的部件,就能进行大规模生产,降低价格,提高出租率。

Ø1915年,开始在德国魏玛公立美术与工艺学校任教;1919年,他被任命为校长之际,将该校与魏玛美术学院合并,并对传统的办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同时更改校名创建了著名的“国立包豪斯学校”,由此开始了20世纪规范化设计艺术教育的历程。

在格罗佩斯的指导下,包豪斯的设计教学形成了一套教学理念:

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抄袭;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格罗佩斯认为工业化条件下的设计师既要掌握手工艺,又要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以使自己的设计与机械化大生产相结合;强调各门艺术之间进行交流,主张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向新兴的艺术流派,如抽象派学习;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娴熟动手能力和较高理论素养的人才;教学和社会生产相结合。

格罗佩斯设计的建筑都有较好的采光性,有较大的窗户和阳台,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与欧洲传统建筑的巨大区别之一。

格罗佩斯的建筑设计一般在总体布局上,放弃传统的周边式布局,采用平行式布局,以保障阳光照射。

同时他还提出建筑之间应该根据其高度确定它们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

格罗佩斯亲自构想与设计的包豪斯,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学校,而是建筑在上述理想基础上的全新造型教育体系。

在包豪斯的教育内容中,他规定了造型基础知识课程、造型材料基础知识课程、造型工艺实际操作的基础课程与提高艺术修养的基础课程等内容,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科学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

在包豪斯办学的各种措施中,最有贡献的创举是实行了课堂学习与工作室学习、教师任课与手工艺人任课的“双轨制教学”体制,并根据不同的专业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双轨制教学机制,从而奠定了设计艺术教育中重视现场实践教学的科学基础。

格罗佩斯建筑设计的代表作主要有:

法古斯鞋楦工厂、包豪斯校舍、英国剑桥伊姆品登学院、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柏林汉沙区高层公寓等。

米斯凡德罗

米斯·凡·德·罗,著名建筑师,德国工业联盟重要成员,现代主义设计代表人物之一,设计艺术教育家,包豪斯的重要成员。

米斯·凡·德·罗倡导建筑设计应立足“少就是多”的功能主义美学思想,最善于用钢架和玻璃表现技术的完美,是现代摩天大楼的开创者。

于1928年发表的“少就是多”的名言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建筑特色。

“少”是针对当时建筑界仍很流行繁琐的古典装饰手法而提出的,因为古典的繁琐装饰阻碍了建筑的工业化进程;“多”则揭示了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上简洁而丰富的效果和最大的使用空间。

米斯·凡·德·罗的设计活动主要集中在建筑领域,同时也涉足家具设计。

在设计艺术教育上,米斯·凡·德·罗主持包豪斯工作的几年中,他还是尽最大努力对包豪斯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使包豪斯的教学恢复正常。

米·斯·凡德罗在包豪斯工作期间,无论是在担任教学还是行政工作时,均保存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每周均赶回柏林从事自己的设计,其中著名的设计有1927年他设计的钢管藤椅取得成功,由索涅特公司以MR—534号椅为代号生产销售多年。

1929年他为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设计的德国馆,以及内部的家具、室内,确立了大师地位。

他为德国馆设计的“巴塞罗纳椅”造型简朴大方而实用,至今仍在不少公共场合使用,成为家具设计的典范

包豪斯的建立及其宗旨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不服输的精神,促使德国重新思考国家的未来。

为发展工业,企业和政府都意识到必须依靠工业设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设计艺术教育。

《包豪斯宣言》中倡导一切艺术家转向实用美术,雕刻和绘画的实用化在于建筑的装饰,建筑是各门艺术的综合,它统一艺术。

包豪斯力图把一切创造性统一起来,把雕刻、绘画、手工业和手工艺这些艺术和工艺统一起来,构成现代主义建筑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目的是培养各种水平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使他们成为有能力的手工艺人和独立创造性的艺术家,形成一个带动时代潮流的艺术和手工艺家的合作集体。

包豪斯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于1919年4月正式开学,学校地址就在亨利·凡·德·威尔德1902年建立的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原址,并接收了原来的资产和部分教师,从此开始了包豪斯艰难而辉煌的发展里程。

一、魏玛时期(1919年—1925年4月):

艰难的创业时期。

理想主义

二、迪索时期的包豪斯(1925年4月到1932年9月)

包豪斯的成熟时期共产主义

三、柏林时期—包豪斯在德国的最后岁月实用主义

四、新包豪斯—包豪斯落户美国及其国际化

二、迪索时期的包豪斯(1925年4月到1932年9月):

包豪斯的成熟时期

包豪斯迁到迪索后,格罗佩斯大胆启用了一些包豪斯自己培养的学生当教员,并实行了新的教学计划,注重从现代工业设计角度出发增设相关课程。

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以及材料学等课程这时也基本定型。

因此,此时的包豪斯已经成熟,并且形成了构成主义的工业设计风格特征。

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在设计形式上抛弃了那些与产品功能无关的装饰,追求产品功能和结构的优化,实现了在机器批量生产基础上的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在建筑设计上的集中体现就是建筑形式的清一色方盒子。

三、柏林时期—包豪斯在德国的最后岁月

迪索的包豪斯被关闭之后,德国社民党执政的一些城市,如莱比锡、马哥德堡等邀请把包豪斯迁到那里。

但是,米斯·凡·德·罗决定迁到柏林,成立一个私立设计学院,起名为“包豪斯—独立教育与研究学院”,学院设在柏林斯提格里茨一个电话公司废弃的建筑里,靠迪索政府答应提供到1935年的经费以及包豪斯本身的产品设计转让费维持基本开支。

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把包豪斯当作“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庇护所”,同年4月,由德国文化文化部下令关闭。

同年8月,米斯·凡·德·罗宣布包豪斯永久解散。

包豪斯结束了它在德国的历史。

四、新包豪斯—包豪斯落户美国及其国际化

包豪斯在德国彻底解散后,其教员和学生分散到欧洲各地,1937年到1938年前后,其中一部分人展转到了美国,把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育理念带到了美国,并由此传向世界各地。

这些被纳粹破坏得走投无路的包豪斯大师,在美国这块政治环境宽松、没有任何文化传统限制的土地上,受到了极高的礼遇,为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人把包豪斯大师的所有作品都称为“国际风格”,在美国掀起了使用包豪斯产品和宣传包豪斯的高潮,使用包豪斯产品成为一种时髦。

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思想和设计艺术教育理念在德国诞生,在美国开花结果,并由此传向世界各地,从伦敦到东京,从纽约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中国台湾到香港,乃至于中国大陆,都可以看到包豪斯在设计实践和设计艺术教学中的影响。

战后德国,由包豪斯毕业的学生马克斯·比尔创建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包豪斯的继承和发展。

包豪斯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于1919年4月正式开学,学校地址就在亨利·凡·德·威尔德1902年建立的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原址,并接收了原来的资产和部分教师,从此开始了包豪斯艰难而辉煌的发展里程。

一、魏玛时期(1919年—1925年4月):

艰难的创业时期。

魏玛时期的包豪斯创建了许多与设计教学相关的实习工厂,是教学实践的场所。

主要有以下几个工厂:

编制工厂:

技术教师伯涅尔,艺术教师是画家穆什,后来克利也来这里担任课程,主要以金属编制和纺织品设计为主(图6-3)。

陶瓷工厂:

位于距离魏玛20公里的唐保瓷厂,这家工厂的主任马克斯·格里汉担任技术教师,马科斯担任造型指导,培养一些很有影响的陶瓷设计师(图6-4)。

木工工厂:

格罗佩斯和汉斯·迈耶对木工十分重视,荷兰的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以及风格派设计家里特维尔德都曾在这里任教,几何结构的严谨是包豪斯追求的目标,里特维尔德把蒙德里安纯艺术中造型观念应用于家具设计之中,深深影响到了包豪斯的设计观念,里特维尔德的设计作品红/兰椅(Red-Blue-Chair)为包豪斯追求简洁的结构设计开启了一扇窗子。

里特维尔德培养了一些著名的家具设计师,最著名的就是马克·布鲁尔(图6-5)。

书籍装帧工厂。

二、迪索时期的包豪斯(1925年4月到1932年9月):

包豪斯的成熟时期

包豪斯迁到迪索之后,包豪斯许多教师奔波在魏玛和迪索两地之间,大部分仍然住在魏玛。

格罗佩斯在亲自设计了包豪斯新校舍的同时,也设计建造了包豪斯教师宿舍,让他们搬来迪索,以安心教学工作。

1925年,包豪斯出版了自己的学术刊物《包豪斯》,系统介绍学院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使包豪斯逐渐走向正规的发展历程(图6-11)。

包豪斯迁到迪索后,格罗佩斯大胆启用了一些包豪斯自己培养的学生当教员,并实行了新的教学计划,注重从现代工业设计角度出发增设相关课程。

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以及材料学等课程这时也基本定型。

因此,此时的包豪斯已经成熟,并且形成了构成主义的工业设计风格特征。

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在设计形式上抛弃了那些与产品功能无关的装饰,追求产品功能和结构的优化,实现了在机器批量生产基础上的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在建筑设计上的集中体现就是建筑形式的清一色方盒子。

三、柏林时期—包豪斯在德国的最后岁月

迪索的包豪斯被关闭之后,德国社民党执政的一些城市,如莱比锡、马哥德堡等邀请把包豪斯迁到那里。

但是,米斯·凡·德·罗决定迁到柏林,成立一个私立设计学院,起名为“包豪斯—独立教育与研究学院”,学院设在柏林斯提格里茨一个电话公司废弃的建筑里,靠迪索政府答应提供到1935年的经费以及包豪斯本身的产品设计转让费维持基本开支。

1933年,希特勒上台,纳粹把包豪斯当作“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庇护所”,同年4月,由德国文化文化部下令关闭。

同年8月,米斯·凡·德·罗宣布包豪斯永久解散。

包豪斯结束了它在德国的历史。

四、新包豪斯—包豪斯落户美国及其国际化

包豪斯在德国彻底解散后,其教员和学生分散到欧洲各地,1937年到1938年前后,其中一部分人展转到了美国,把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育理念带到了美国,并由此传向世界各地。

这些被纳粹破坏得走投无路的包豪斯大师,在美国这块政治环境宽松、没有任何文化传统限制的土地上,受到了极高的礼遇,为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人把包豪斯大师的所有作品都称为“国际风格”,在美国掀起了使用包豪斯产品和宣传包豪斯的高潮,使用包豪斯产品成为一种时髦。

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思想和设计艺术教育理念在德国诞生,在美国开花结果,并由此传向世界各地,从伦敦到东京,从纽约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中国台湾到香港,乃至于中国大陆,都可以看到包豪斯在设计实践和设计艺术教学中的影响。

战后德国,由包豪斯毕业的学生马克斯·比尔创建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包豪斯的继承和发展。

包豪斯的设计艺术教学体系

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完全是根据格罗佩斯的主张建立起来的。

他坚决反对艺术与技术的分离,主张艺术家、建筑家、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合作,抛弃纯理论知识和单纯书本的教学方法,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

包豪斯早期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影响。

格罗佩斯起草的包豪斯建校宣言可以说是拉斯金和莫里斯思想的延续。

之后,20世纪初期流行的艺术思潮,特别是表现主义,也对包豪斯早期的理论和教学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格罗佩斯看来,艺术与技术是统一的,艺术家、建筑家和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合作;在设计艺术教学中,应该抛弃纯理论知识和单纯书本的教学方法,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

包豪斯的教学体系的建立虽然可以分为魏玛和德绍两个时期,但无论在魏玛时期,还是在德绍时期,其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基本上是围绕格罗佩斯的思想而展开的。

魏玛时期是包豪斯教学体系的创建期,教学上采用“双轨教学制度”,即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masterofform)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theworkshopmaster)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

其中“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的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的内容。

在“双轨教学制度”尤其是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建立中,画家约翰·伊顿(JohannesItten,1887—1967)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约翰·伊顿出生于瑞士,原来是一位小学教员,后来去斯图加特美术学院跟随德国表现主义画家阿道夫·荷泽尔学习绘画。

他十分重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哲学和艺术,他对形式的认识非常敏感,要求学生必须修基础课。

在基础课中,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视觉训练,对平面、立体形式,对色彩肌理有完全的掌握。

在他的教学中,一方面,特别强调色彩、材料、肌理的认识与研究,特别是平面或立体形式研究;另一方面,他通过对大量古画的分析,找出视觉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规律,培养学生对自然中事物观察的敏感性。

他的这些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包豪斯教育中有其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在“形与色”的教学中,更是有非常大的贡献。

但是,他追求超越现实的宗教和神秘主义理论与实践,不仅与重实际的工业精神有一定距离,而且也给包豪斯教学带来了负面作用。

如他经常让学生画“战争”,反对学生学习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等。

1921年,风格派代表人物范杜斯伯格来到包豪斯,使包豪斯出现了转机。

风格派的抽象主义不仅使包豪斯从表现主义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而且对包豪斯的教学方法和设计风格也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包豪斯从表现主义向抽象主义的转变过程中,被格罗佩斯聘请的有俄国现代主义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克利、施莱莫(Oskarschiemmer,1888—1943)和挪威画家蒙克等。

康定斯基于1896年移居德国慕尼黑,1909年任慕尼黑新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1911年与马尔克组织青年蓝骑士(BuleRider)社,将表现主义美术推向成熟,1917—1921年,回国任莫斯科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1922年—1933年在包豪任教。

康定斯基到包豪斯以后,在教学中,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基础课教学体系。

他开设了“自然的分析与研究”、“分析绘图”等课程,从抽象的色彩与形体开始,然后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结合起来,如研究色彩的“温度”与设计形式变化的关系,色彩与人的心理的关系等。

在教学中,他通过科学严格的引导,让学生最终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并能得心应手地用于设计之中。

总之,康定斯基对包豪斯基础课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分析绘画”和“色彩与形体的理论研究”两个方面。

作为抽象派绘画大师的克利,堪称包豪斯基础课教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出生于瑞士的一个音乐世家,1898年到慕尼黑学习绘画,画以线条为主,颇具德国表现主义风格。

但与康定斯基有些不同,因为他在进行抽象探索时,其技法来源于自然,是从自然中提取表达内在精神的原料,抽象中有不少具象成分。

同时,他也不像康定斯基那样先后受新印象主义、新艺术运动和表现主义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受立体主义影响,又含较大的超现实主义成分。

他的每件作品都像一个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很相似,完整地表现了一种东方神秘主义倾向的思想(图6—6)。

1920年,他受格罗佩斯的邀请到德国魏玛包豪斯当基础课教师,在包豪斯开设自然现象分、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等课程。

在他的教学中,他十分注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感觉与创造的关系,把点、线、面、体都赋予心理内容和象征意义,并注重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他一直认为视觉感受是最神秘的,不能教授,因而他要求学生注重感觉的培养。

这种在教学中从有意识和无意识双重方向分析艺术创作的基本问题,并寻求它们与所有人类经验的关系,不仅成为包豪斯基础课教学的特色,而且也为20世纪的设计艺术教育树立了典范。

施莱莫和约翰·伊顿一样毕业于斯图加特美术学院,是德国表现主义画家阿道夫·荷泽尔(AdolfHoelzel)的学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他主要从事舞台设计。

到了包豪斯以后,他一方面继续从事他表现主义风格作品的探索,另一方面,将自己日趋成熟的造型与表现手法传授给学生。

由于在他的作品中,以人体变形为中心,特别强调结构和次序,所以,格罗佩斯首先让其负责雕塑工作室,后来又被委任为舞台设计导师。

至于蒙克,可以说是包豪斯最年轻的“形式导师”,他在包豪斯工作期间主要辅助约翰·伊顿进行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探索,其思想与约翰·伊顿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主张神秘主义。

在约翰、伊顿等人的探索下,

包豪斯的理论和教学体系,在格罗佩的灌输下,尽管通过伊顿、康定斯基等人的实施,初步确立了,但其完善和成熟的教学体系的形成,却是在1923年包豪斯迁到德绍以后,由莫霍利·纳吉接替伊顿掌管教学以后。

纳吉建立了较有弹性的教学方法,允许教授发挥个人的天才和能力。

同时由于包豪斯自己培养的技术与艺术素质兼优的学生如赫伯特·拜耶、阿尔贝斯(JoscfAlbers)、辛涅克·谢伯(HinncrkScheper)、施密特(J00stSchmidt)、马克·布鲁尔等加入教学阵营,原来的“双轨制”教学再无必要,这种制度宣告结束。

成熟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

简单地说,其课程设置是:

1、基础课程

康定斯基开设的课程有:

①自然的分析与研究;②分析绘图。

克利开设的课程有:

①自然现象分析;②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

伊顿开设的课程有:

①自然物体练习;②不同材料的质感联系;③古代名画分析。

纳吉开设的课程有:

①悬体联系;②体积空间练习;③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④结构练习;⑤质感练习;⑥铁丝、木材结合;⑦构成及绘画。

艾伯斯开设的课程有:

①结合练习;②质感练习;③纸切割练习;④铁板造型;⑤白铁皮造型;⑥铁丝构成;⑦错视练习;⑧玻璃造型。

2、其他基础课程:

包括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等。

3、工艺基础课程:

包括木工、家具、陶瓷、钣金工、着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等。

4、其他专业设计课程:

包括展览、舞台、建筑、印刷设计等。

5、理论课程:

包括艺术史、哲学、设计理论等。

6、建筑研修班特别选修的课程及专题研究。

从上述包豪斯开设的课程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课程完全从现代工业设计这一新概念要求出发。

包括了现在设计艺术院校设置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材料学、工艺学等,组成了新基础课模式。

因此可以说,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基础,初步形成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科学体系。

包豪斯教学体系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即魏玛时期和迪索时期。

魏玛时期是包豪斯教学体系的创建期,教学上采用“双轨教学制度”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

包豪斯的课程以“实用的”和“正式的”的指导为基础。

1925年,包豪斯迁到迪索后,格罗佩斯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来临,着手对包豪斯的课程进行完善,建立较有弹性的教学方法,允许教授发挥个人的天才和能力。

从中可以看出,这些课程完全从现代工业设计这一新概念要求出发。

包括了现在设计艺术院校设置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材料学、工艺学等,组成了新的基础课模式。

因此可以说,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基础,初步形成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科学体系。

包豪斯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一种代表未来的新美学思想,归纳起来,其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计艺术的整体观念。

包豪斯把艺术的各个门类,包括绘画、雕刻、建筑、工艺、制作技术等当作一个整体,认为应该用整体的观念对待这些艺术。

同时,认为艺术家与工匠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坚持教学合一。

包豪斯不同意把教与学严格区别开来,认为应该恢复文艺复兴以前的行会制,应该把课堂变成作坊或工作室,让学生在与老师共同完成艺术品的过程中,学到本领与知识,也就是更多地强调实践出真知。

第三,认为国际风格是艺术追求的目标。

由于包豪斯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所以艺术的民族风格为包豪斯所反对,主张将德国的表现主义、俄国的至上主义、荷兰的风格派等糅合到一起,极力创造出一种多方能接受的风格。

这种不倾向哪个民族或国家,更强调艺术风格国际化的思想主义,就其实质来说,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国际风格”。

第四,充分认识到东方哲学在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

由于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科技的发展把物质与精神拉大距离,失去平衡,所以包豪斯在探索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需要东方哲学来填补西方人的精神空虚。

这样,就使得中国儒家的中庸、仁爱观念、道家的无中生有辩证思想,以及东方有关宇宙时空、人生常变等神秘而深奥的理论,对包豪斯成员产生了莫大吸引力,成为抽象艺术的理论依据之一。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

尽管包豪斯存在只有区区14年,但是它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和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历史作用和影响可谓巨大而深远。

理解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

一是它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建立、传播和设计实践的影响上;二是它对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上。

如前所述,包豪斯从成立之日起,就在其宣言中倡导建筑家、画家、工程师和工艺技师要“面向工艺”,经过曲折的实践和发展,逐渐形成了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因素的设计实践、创作方法和教学体系的现代设计艺术思想。

其设计思想从总体上来说,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第二、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

第三、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

上述设计艺术思想在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中得到具体的贯彻和实施。

它改变了以往美术院校对学生片面的教学方法,而实行“双轨制”教育,每一门课程都由造型教师和技术课教师共同教授,并有实习工厂与教学相结合。

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偏于技术而忽视审美因素方面的偏差。

首先,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艺术领域,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后来设计艺术教育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的主体课程框架,这一框架在20世纪的设计艺术教学中被作为基本的框架,一直被沿用。

其次,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

表面上看,包豪斯的产品还停留在家具、陶瓷、金属工艺、编制等手工艺基础上,但是在实际探索中紧紧围绕着大工业的生产条件与方式。

这就不同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后来以法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那种将艺术与工业化绝对地对立起来的做法。

包豪斯的理论原则,在于废弃传统的产品形式和外在与功能无关的装饰,主张形式服从功能,尊重结构自身的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