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019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docx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附件二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2013年度)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二年九月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指南(2013年度)

农业

一、粮食核心区建设

1.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2.农作物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3.中低产田改良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4.新型农业机械新产品研制与开发;

5.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及物流配送技术研究;

6.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7.粮食、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

1.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及优良新品种引进、改良和快速扩繁技术研究与应用;

2.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效安全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3.主要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及养殖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与应用;

5.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中兽药产品开发;

6.畜禽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7.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三、农业高新技术

1.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农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开发;

3.其他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研究与应用。

四、农林生态安全与林果菜高效生产

1.用材林的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稳定与定向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2.优质特色果树新品种引进、培育及综合配套栽技术研究与应用;

3.特色花卉、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及快速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4.重大农林生物灾害的成灾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5.特色林产品及其副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五、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

1.生物质能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3.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等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4.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5.环保型新型肥料、农药研制及施肥、施药技术研究与应用;

6.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7.农村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究、装备开发及应用。

申报要求:

1.济源市2项,漯河市、三门峡市、鹤壁市3项,其他省辖市5项,省直管县(市)1项;

2.省农科院20项,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畜牧局和省科学院5项,其他有关厅局2项;

3.河南农业大学20项,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和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5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3项,其他非涉农院校不受理;

4.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口)2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口)1项,指标单列。

5.省辖市科技局农村科(处)要加强申报管理,确保申报项目的质量,未经审核,不予受理。

工业

一、电子信息领域

1.计算机软件和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2.集成电路设计;

3.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4.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5.新型电子元器件;

6.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7.光传输技术及新型接入技术;

8.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9.新型显示技术;

10.智能交通、信息安全和智能仪器仪表关键技术;

11.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技术集成。

二、生物技术领域

1.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4.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三、新材料领域

1.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

2.高性能超硬材料、特种耐火材料、功能陶瓷、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焊接材料、高性能耐磨材料及制品关键技术;

3.高性能工程塑料、专用树脂、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

四、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1.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

2.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关键技术;

3.太阳光伏电池关键技术;

4.生物质气化、液化关键技术、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

5.其它工业领域节能新技术与新装备。

五、装备制造领域

(一)装备制造业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基于PC的控制系统,车间级设备信息集成系统、专用控制装置、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新型控制技术的前端研究;

2.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其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

3.新型机械产品。

机械基础件及模具、通用机械产品、新型机械产品的前端研究;

4.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

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产品;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

5.轨道交通装备、信号及监控系统,机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二)制造业信息化

6.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

7.面向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及深化应用;

8.制造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9.制造物联技术开发与系统集成应用。

六、新能源汽车、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领域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2.乘用车、客车、专用车、载货汽车的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及平台建设;

3.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汽车电子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

4.鼓励排气净化、安全性、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5.电动汽车数据采集,测试评价、技术标准等研究。

七、有色、钢铁领域

1.铝合金冶炼及重大节能技术;

2.铝、铜、镁、钛精深加工技术;

3.铅、锌、钼、钨冶炼及精深加工技术;

4.非高炉炼铁、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及纯净钢生产技术;

5.高档钢材及特殊大型锻材生产关键技术;

6.焦化产品回收、余热利用、铁合金和炭素等先进节能减排技术。

八、化工领域

1.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

2.石化产品深加工新技术;

3.新型化学原料和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关键技术;

4.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可再生资源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九、轻工、纺织领域

(一)轻工

1.新型造纸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

2.家用制冷技术及设备研发;

3.新型玻璃生产工艺及设备研发;

4.数字化家电控制技术;

5.新型塑料、皮革制备及清洁生产技术。

(二)纺织

6.高新技术纤维;

7.新型纺织机械;

8.节水印染、清洁生产及纺织节水减排新技术;

9.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及新型高档服装面料;

10.服装设计、裁剪和加工智能化关键技术。

申报要求:

1.郑州市、洛阳市和国家高新区各10项,其他省辖市(含省级高新区)各8项;各省直管县(市)各2项。

2.省科学院10项,省国资委10项,其他省直部门(单位)各3项;

3.郑州大学20项、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各10项,其他理工类省属本科院校各5项,非理工类省属本科院校各3项。

4.高新领域的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可推荐1项,其中同一企业只能申报1项,申报指标单列。

5.申报的项目中,经认定的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应予优先推荐。

社会发展

一、医疗卫生与健康

1.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

2.亚健康评价与干预研究

3.疾病早期干预技术研究

4.重大疾病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心、脑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眼科疾病方向)

5.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的生物学评价

6.重大疾病的中医药诊疗技术

7.中医骨伤病诊疗新方法、新技术

二、生物医药与中药现代化

1.医疗器械研发

2.新一代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及产业化

3.中药新剂型及新工艺

4.创新药物研制及药物大品种(单品种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二次开发

5.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

6.新型健康产品的开发

7.疫苗研发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8.抗体研发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

三、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

1.安全生产灾害事故防治关键技术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装备

3.现场勘察和检验技术

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

5.社会治安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技术

6.极端天气事件预测技术及系统

7.重大工程安全保障技术

8.地震预测预报技术

四、资源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

1.工业节水与城市节水技术

2.煤提质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4.复杂难处理金属矿高效分离提取技术

5.尾矿、冶炼废渣、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6.地热资源利用技术

7.生物质能源技术

8.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五、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1.污泥安全处理及资源化技术

2.地下水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3.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4.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

5.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及自动控制

6.“城市矿产”开发利用

7.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估

8.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六、城镇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物流电子定货系统

2.绿色建筑新技术

3.绿色高性能建材

4.重点文物保护关键技术

5.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指定)

6.低碳技术的综合集成与示范(实验区)

7.河南特色文化发展关键技术

8.产业集聚区数字化综合管理技术

申报要求:

1.郑州市、洛阳市各10项,其它省辖市、国家级高新区各5项,巩义市、永城市等10个省直管县各2项(各省级高新区、产业集聚区随所在地科技部门申报);省卫生厅、省科学院各15项,省中医管理局6项,省国土资源厅、省农科院各5项,其它省直部门各3项;郑州大学30项(其中医疗卫生限15项),河南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各10项,其它本科院校各3项、专科院校各2项。

2.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今年项目指南共分医疗卫生与健康、生物医药与中药现代化、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资源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城镇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6个领域,每个领域下设若干方向。

此次申报按课题申报,并需在申报书封面注明所属领域和方向;

3.每个申报主体对一个研究方向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不能超限额申报。

课题经费为科研补助经费;

4.申报课题应任务目标明确、设计科学合理规范、前期工作扎实、科研条件设施和人才队伍能够圆满完成课题任务,同时必需符合河南省规定的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的其他要求;

5.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单位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3年度)

农业

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1.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与产品,农业生产智能决策、管理、监测、控制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技术与产品;

2.田间信息获取、决策处方及精准作业技术与产品,面向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和服务的信息技术与产品等。

二、生物种业及先进种植养殖

1.高产、优质、高抗粮棉油作物新品种及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蔬菜、果树、花卉等新品种及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技术;优质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牧草等新品种培育及管理技术;

2.农林作物种子与种苗规模化繁育、种子综合加工、质量检测技术和种质资源检测保护技术及产品;

3.优质抗病畜禽、水产、特种养殖新品种及快速扩繁、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

4.动物胚胎高效生产及移植配套技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与产品,功能、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与产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评价、检测、安全预警技术及产品。

三、食品、农产品及林产加工

1.特色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禽、森林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方便、营养、健康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

2.食品及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3.主要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鲜活农产品贮运保鲜与物流配送技术与设备;

5.绿色物流集成技术与配套装备。

四、新型农药和肥料

1.生物型杀菌、杀虫、除草、灭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

2.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技术与产品;

3.新型高效低毒农药;

4.生物、有机、缓释控释等新型环保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品。

五、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

1.农作物、牧草、林果收获、清选、加工设备;

2.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栽培技术装备与高效、精量施肥、施药机械和设备;

3.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以及牧草、饲料加工、林产机械和技术装备。

六、生物质资源利用与生物能源

1.秸秆、稻壳等农林生物质能转化、生物基材料开发和农村节能技术及设备;

2.农林生物质收储运、预处理、固体成型燃料高效燃烧、高效热解气化及干馏等技术及设备;

3.大中型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及设备,农村节能技术与产品。

七、农业生态及乡村环保

1.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与荒漠化治理、山区综合开发以及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2.水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灌区节水以及雨洪资源利用技术与产品;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保水、输配水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农村饮用水安全新技术及设备;

3.农田保育、中低产田改造、耕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新型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剂、水土环境修复制剂等的生产技术及产品;

4.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技术与设备,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

八、动植物保护及防灾减灾

1.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高效特异性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高效安全新型兽药、兽医器械生产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技术与产品;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快速诊断、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

2.主要植物病虫害及抗药性检测、诊断技术与产品;农药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与设备;

3.森林火灾监测、预警、防控技术与产品。

九、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1.林、草高效、定向培育及管理技术;

2.林木资源利用技术及产品;

3.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产品;

4.人工林木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

5.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

申报要求:

一、支持对象

1.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在河南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内资或内资控股。

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申请支持的项目必须在其法人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之内。

二是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农业科技开发业绩,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

三是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

2.申报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必需是列入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攻关等计划项目取得的成果。

二是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三是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和工业化生产前景的成熟配套技术。

四是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成果,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法定资质机构审定或出具有关检测证明。

五是申请转化的成果若是多家单位拥有,申报单位须提供其他单位同意其转化该项成果具有法律效力的的授权协议。

3.成果时限。

申请转化的成果(品种)须是2010年1月1日后鉴定(审定)的。

二、不支持的对象

1.不支持的单位及人员。

注册资金少于50万元的企业;国家或河南省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未结题验收的项目承担人。

2.不支持的项目。

一是不符合国家及我省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

二是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单纯扩大规模或基本建设的项目。

三是已列入省及国家科技计划并得到省或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目前尚未验收的项目。

四是不属于《2013年度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农业)》支持范围的项目。

三、指标数量

1.省辖市2项,省直管县(市)1项;

2.省农科院5项,其他涉农省直部门(单位)2项;

3.河南农业大学5项,其他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项。

工业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重点支持领域:

一、电子信息领域

1.软件。

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图形和图像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

2.微电子技术。

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技术等;

3.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计算机及终端技术、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网络技术、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传感器网络节点和软件及系统等;

4.通信技术。

光传输技术、小型接入设备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软交换和VoIP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宽带移动通信配套技术等;

5.广播电视技术。

演播室设备技术、交互信息处理系统、数字地面电视技术、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电台和电视台自动化技术、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IPTV技术、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等;

6.新型电子元器件。

半导体发光技术、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等;

7.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测评类、安全管理类、安全应用类、安全基础类、网络安全类、专用安全类产品技术等;

8.智能交通技术。

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技术等。

二、生物技术领域

1.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

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催化技术;新型高效酶催化剂品种和新用途;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生物法合成多肽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糖类和糖醇类等。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

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产品及其化学改性新产品;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有机酸和多元醇等新兴生物发酵制品的生产工艺改进和新技术开发;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型反应器;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以及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传统发酵产品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新工艺等;重大发酵产品中可提高资源利用度,减少排污量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洗涤剂酶制剂;纺织、造纸和皮革用酶;环保处理用酶;生物新材料用酶;生物新能源用酶;食品生产用酶;有毒物质降解用酶等。

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新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合成、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天然产物中分离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的开发与生产等。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高效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表达系统技术;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设备;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等。

6.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其产品;新型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升级及其装备开发等。

三、新材料领域

1.金属材料。

高档钢铁材料及制品;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铝、铅、锌、镁等有色金属冶炼节能技术;铝、镁、钛、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技术;稀贵金属高效节能利用;粉末冶金材料高精度成形技术、高强度低成本制造技术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性能超硬材料;优质高效特种耐火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

3.高分子材料。

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等。

4.化工材料。

现代煤化工;新型石油化工;新型盐化工;精细化学品;新型催化材料等。

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产品;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基于PC的控制系统;专用控制装置;面向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2.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新型自动化仪表;面向行业配套的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微系统产品;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等。

3.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纺织行业专用设备;轻工行业专用设备等。

4.新型机械产品。

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专用机械等。

5.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

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产品;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等。

6.制造业信息化。

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基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集成技术;制造物联技术等。

五、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1.纯电驱动汽车。

车用驱动电机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整车控制技术;强电安全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热量管理技术等。

2.混合动力汽车。

动力系统耦合技术(发动机-电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技术(发动机-电机联合控制);动力分配系统等。

3.公共平台技术。

充/换电系统关键设备研发。

4.节能净化。

汽车轻量化及回收再利用;国IV、Ⅴ标准节能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高效内燃机技术;排气净化;汽车通用节能技术,高性能低噪声低阻力轮胎等。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1.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

(1)太阳能。

高效、低成本、低污染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与输配电网并网的光伏发电设备技术与产品;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等。

(2)风能。

适应我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满足电网友好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风功率预测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大功率变流技术、风电功率波动规律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风电友好接入电力系统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提高风能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备等。

2.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

(1)高性能绿色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

便携式电器用高性价比绿色二次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亚硫酰氯电池等新型绿色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先进绿色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与生产设备等。

(2)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

镍氢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与储能电池高性价比关键材料等。

(3)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

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直接醇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微型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等。

(4)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及其相关产品。

新型高比能、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相关产品、关键材料及制造技术;新型热电材料及热电转换技术等。

3.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1)工业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支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能耗工业的余热回收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相关工艺及设备等。

(2)能量系统优化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