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2203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docx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

徐州市第二中学备课纸

课题

美好生活的向导

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哲学的含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理解

○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

(3)运用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教学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多媒体、印发导学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一环节:

自主预习情况检查。

1.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导学案完成情况并做好记录;

2.统计本组各小题正答情况。

3.小组讨论纠错。

附:

自主预习案(限时3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

◆教材梳理(通读教材,夯实基础)

一、填空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产生)P4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活动。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源于人们在中对世界的和。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作用)P5

1、哲学是一门、的学问。

2、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

二、判断: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2.哲学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

3.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

()

◆知识链接:

“哲学”知识初探  

“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是一个西方术语,日本近代哲学家西周(Nishiamane)首先将“philosophy”翻译成汉语“哲学”,其含义是“爱智慧”或“启发智慧”等。

后来黄遵宪将“哲学”一词介绍到中国。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哲”字也有“学”字,但没有联结在一起的“哲学”一词。

在汉语中,“哲”具有“聪明”和“贤明”等意思,与“哲”相关联的传统中国学术思想以探求“天人合一”为中心,和道德修养紧密相连,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为目的,追求成圣。

因此,从词意上概括的讲,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学始于疑[我的疑问]:

(带着问题进课堂)

1.哲学是如何产生的?

2.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3.哲学是如何指导人们的生活?

第二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

附:

合作探究案(课堂交流合作完成)

◆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限时:

分钟)

阅读感悟:

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下面一段文字,感悟哲学之美

【探究点一】:

哲学的起源

阅读教材第四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

2、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

3、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能自发地产生哲学吗?

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说明一切哲学智慧和思想都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共有两问。

第一问的参考答案是:

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子路虽然在某一方面优于孔子,但在哲学思维、哲学智慧方面却不及孔子。

如在仁的方面,孔子不如颜回,但孔子的高明在于他能够做到当仁时就仁,不当仁时就不仁;在辩的方面,孔子不如子贡,但孔子高于子贡的地方就在于他不像一般辩者那样只知道夸夸其谈,而是大辩若讷;在勇的方面,孔子不如子路,但孔子高于子路的地方就在于他不是像子路那样只是逞一时匹夫之勇,而是当勇则勇,当怯则怯。

因此,孔子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从对立中把握统一,掌握好处理问题的合理的度,这是一种很高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

正因为如此,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来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也不会换。

但是,对此问题的回答并不是我们设计这一探究活动的初衷(在没有学习哲学以前,学生也不可能对这一问题作出哲学的回答)。

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哲学。

因此,第二问是这一探究活动的落脚点,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哲学的关注。

第二问的参考答案是:

孔子的“道”不是从孔子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孔子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第三问:

任何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最终都形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结论: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上说的世界:

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说明了哲学并不是悬浮于高空的思想楼阁,而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探究二】哲学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阅读哲理小故事《哲学家泰勒斯》,结合教材思考有关问题

泰勒斯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唯物主义者,是当时最有名望的“七贤”之一,在哲学、天文、气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泰勒斯有一次晚上走在路上,抬头仰望天的星象,神情专注,竟然不小心掉进了路旁的一口井里。

这情景被女仆看见了,便嘲笑他只顾看天而忘了地上的事情。

泰勒斯回答她说,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琐事而忘了看天是一种更可笑的无知。

由于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种研究,生活过得相当窘迫,一些没有眼光的势利小人时常嘲笑他,说他尽做些没有用的事情。

泰勒斯对这些人说:

“你们可以嘲笑我没用,但要说知识没用,那就大错特错了。

”没过多久,他就找到了一个反击的机会。

有一年,由于天气不好,橄榄歉收,许多做橄榄生意的商人都有些心灰意冷。

但泰勒斯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天象,认定来年会风调雨顺,橄榄将大获丰收。

于是他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把米利都和丘斯地区的全部橄榄榨油机都租用过来,由于没有人跟他竞争,因而租金很低。

第二年,橄榄果然获得大丰收,需要很多榨油机,人们纷纷向泰勒斯租用,泰勒斯趁机抬高价格,从中赚了一大笔。

这是,泰勒斯对那些认为哲学无用的人说:

“这回你们知道了吧,哲学家们只要愿意,是很容易发财致富的。

不过,我的雄心不是发财,而是研究科学罢了。

1、柏拉图说:

“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

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说: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奇。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奇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昧。

”你如何看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哲学家们只要愿意,是很容易发财致富的。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哲学家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种研究,过着相当窘迫的生活,并且能以坦然的态度面对别人的嘲笑,表明了什么?

结论: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

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任务:

从哲学的功能上看,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

在这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探究三】阅读教材P6伊壁鸠鲁名言。

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说明哲学具有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第一问,主要是说明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第二问,是为了说明哲学是解决世界观问题的,因此,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可以启发学生列举人类无视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环境、“事与愿违”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确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第三环节:

随堂练习

附:

【当堂检测】

1.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B、聪明的人C、真理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正确的是()

A、哲学十分深奥,人们无法掌握B、哲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反作用于生活

C、哲学决定生活D、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哲学

3、恩格斯说: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4、“人们远知道什么是辨证法以前,就已经辨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A、辨证法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

5、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求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说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它对人类的行为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旁边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

第四环节:

小结与反思

师生共同完成,明确本课的知识刚要、重点难点。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活页练习(限时15分钟,课后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环节:

自主预习情况检查。

1.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导学案完成情况并做好记录;

2.统计本组各小题正答情况。

3.小组讨论纠错。

自主预习案(限时3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

◆教材梳理(通读教材,夯实基础)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7

1、世界观的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和。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的、的的世界观加以、

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决定,体现。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关于的学说,是的世界观,是对、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8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本质和的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是的基础,的进步推动着的发展。

(2)为提供和的指导。

◆学始于疑[我的疑问]:

(带着问题进课堂)

1.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与联系)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与联系)

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二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案(课堂交流合作完成)

◆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限时:

分钟)

【探究点一】:

世界观的含义

1.你认为老太太有没有世界观?

如果有,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老太太知道自己有世界观吗?

同学们是否都有世界观呢?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那么,老太太也是哲学家吗?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探究点二】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那么,人人都是哲学家吗?

为什么?

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说明什么是哲学世界观,它同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的区别,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哲学。

 

教师可引导学生列举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分析哪些观点属于零散的、自发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哪些观点属于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并说明理由。

 

【探究点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8页上方框中的材料

1、思考问题:

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2、完成下表。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和。

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决定,

体现。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说明哲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方法论。

共有两问。

第一问,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第二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他的为人处世方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由此引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关系。

 

这两个问题都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关系。

建议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说明“观点和方法”之间的关系,再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关系。

教师还应提示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至关重要,因为它会引导人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做事,得到不同的做事结果。

【探究点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恩格斯的上述论断体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怎样的关系?

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共有两问。

第一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思考哲学为什么会发展,是什么推动了哲学的发展,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是推动哲学前进的动力。

第二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认识到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建议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这两个问题时,要指导学生认真读原文,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点。

这一论断,一方面揭示了哲学思维的反思、概括和抽象的特点,说明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是推动哲学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说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根据探究四,并结合教材第9页内容思考问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比较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事物的规律和奥秘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

1、是的基础,的进步推动着的发展。

2、为提供和的指导。

◆展示提升取长补短

(各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上述“探究成果”,其他组学生可以就发言者的观点提问、质疑,发言者应回答质疑;确实完成不了的教师协助启发、点拨、回答)(限时:

分钟)

【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完成)(限时:

5分钟)

 

第三环节:

随堂练习

附:

【当堂检测】

(B级)1.2009年5月11日,为了进一步做好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出《关于做好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国家文化力量的重要标志和体现,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都是正确的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级)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A级)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人生下来就有世界观B.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C.世界观人皆有之D.世界观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古代本来就是在一起的,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哲学才从具体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问。

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内在联系并没有中断,具体科学始终是哲学之因,而哲学则是具体科学之果。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C级)4.具体科学始终是哲学之因,而哲学则是具体科学之果。

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B级)5.历史发展到今天,哲学的论述越来越离不开具体科学的材料,同时具体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哲学之所以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是因为哲学()

A.是一切科学的总和B.揭示了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C.以整个世界为其研究对象D.是具体科学的最高形态

(B级)6.恩格斯说: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说明(  )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意义

医学院校不以培养哲学家为目的,但要教会学生注意理性思维,要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医学发展规律的方法,让学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研究和解决医学实践中的整体问题。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B级)7.要让学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研究和解决医学实践中的整体问题。

这是因为()

A.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C.哲学能够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级)8.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方法论决定世界观,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④世界观就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世界观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C级)9.某班同学在政治课上,围绕着“要不要学哲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甲同学说:

“我喜欢理工科,从没想过当哲学家,考大学又不考哲学。

所以,没有必要再学哲学上浪费时间。

”乙同学说:

“哲学对我们很重要,哲学是一种方法论,学好哲学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工科的知识。

试分析评论上述同学的观点。

第四环节:

小结与反思

师生共同完成,明确本课的知识刚要、重点难点。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活页练习(限时15分钟,课后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