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264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边小学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表.docx

河边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表

河边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表

课题

16、颐和园

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王海霞

复备人

学习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知识要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知识要点:

1、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课前预学案

学习过程

复备栏

一、预习导航

1、读通课文,查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查找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利用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在书上完成一类字注音组2词,拼读会二类字。

3、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至少5遍。

4、给课文分段,用三五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5、提出自己不明白的两至三个问题。

二、预习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16第一至二题。

课堂导学案

第一课时

预习展示

1.各组5号展示识字,重点介绍“漆、葱”的书写。

2.各组3号展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朗读情况。

问题梳理

问题一:

(1)、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及特点?

按什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

 

问题二:

 

(2)、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探究交流:

问题一:

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及特点?

按什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

 

(解决步骤)1、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以上问题, 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3、(小组展示),其他小组点评或补充。

4、说一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知识要点)理清文章顺序,练习学生的概括能力。

问题二:

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解决步骤)独学3分钟+群学5分钟

1、学生默读,找语句。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展示。

预设:

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并体会到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我体会到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

教师点拨指导:

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知识要点):

练习找出过渡句,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拓展延伸:

给游客当导游,介绍颐和园。

 

 

课后拓学案

基础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16第至题。

拓展提高:

1、书写一类生字组词2.2。

2、仿写小练笔: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广场等),按总分总形式把它介绍给大家。

(体现三维)

 

板书设计:

16、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河边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表

课题

17、东北大森林

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王海霞

复备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知识要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东北大森林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知识要点:

多种形式朗读,准确理解课文描写东北大森林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课前预学案

学习过程

复备栏

一、预习导航

1、读课文,查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查找东北大森林资料(写在书上)。

2、利用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在书上完成一类字注音组2词,拼读会二类字。

3、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至少5遍。

4、概括各段意思,并给课文分段,用三五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5、提出自己不明白的两至三个问题。

二、预习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17第一至二题。

课堂导学案

第一课时

预习展示

1、小组4号展示识字,重点介绍“鼠、鹿”的书写。

2、各组3号展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朗读情况。

3、概括各段意思,并给课文分段,用三五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问题梳理:

问题一:

东北大森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问题二: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

为什么?

第二课时

探究交流:

问题一:

东北大森林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并学习第三自然段。

 

(解决步骤)1.默读课文,思考、同桌交流:

东北大森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东北大森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热闹的、活跃的、充满生机、美丽的)

师:

作者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的勃勃生机。

画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1、设问:

“野草的叶尖从积雪下面冒出来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这句话里“冒”和“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2、草地上,到处开着红的、黄的、白的野花,有野玫瑰、野百合,还有许多你连名字也叫不出来的花。

置身于这样热闹、活跃的森林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读出来。

老师:

走进东北大森林,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沉浸在奇妙的海洋里,那么此时,你又沉浸在一个什么样的海洋里呢?

(花的海洋,绿的世界里。

总结学习方法:

  

(1)先读课文,感受到了东北大森林的春天的美丽、充满生机。

(2)抓住了作者所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进行理解。

(3)通过感情朗读,再次体会东北大森林春天的美丽。

(知识要点)总结出学习课文该段落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确切。

问题二: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

为什么?

(解决步骤)小组学习四、五自然,学习夏季、秋季的东北大森林。

(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你还喜欢哪个季节,把它读一读。

2、说一说,东北大森林这个季节的特点。

3、议一议,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描写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4、想一想,置身这样的景色之中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知识要点):

学会在读中感悟,想像美景。

拓展延伸:

《东北大森林》和《颐和园》都是描写风景的文章,但叙述的顺序却不同,试着总结一下。

 

课后拓学案

基础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17第至题。

拓展提高:

1、书写一类生字组词2.2,背诵课文。

2、春天到了,田野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田野里你看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把你的所看、所听、所闻、所想,写一写吧。

(体现三维)

 

板书设计:

17、东北大森林

冬 树木林立   银色世界

春 抽出枝条   绿的世界          

沉浸                                奇妙的海洋

夏 严严实实   葱郁蓬勃  

         秋 色彩绚丽  果实成熟

 

 

冬 树木林立   银色世界

春 抽出枝条   绿的世界          

沉浸                                奇妙的海洋

夏 严严实实   葱郁蓬勃  

         秋 色彩绚丽  果实成熟  

河边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表

课题

18*、海市蜃楼

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王海霞

复备人

学习目标

1、自主识字,做到正确认读、理解和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朗读,积累丰富的词句,感受海市蜃楼的奇妙。

4、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识要点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知识要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神奇、渴望、感慨、急切的感受。

课前预学案

学习过程

复备栏

一、预习导航

1、读课文,查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收集有关海市蜃楼或其他自然奇观的资料和图片。

2、利用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在书上完成一类字注音组2词,拼读会二类字。

3、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至少5遍。

4、用三五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5、提出自己不明白的两至三个问题。

二、预习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18第一至二题。

课堂导学案

预习展示

1、展示识字,重点介绍“蒸、湃”的书写。

2、各组3号展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朗读情况。

3、用三五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问题梳理:

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

1、出示中心话题:

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能够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语句找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预设:

(1).你经常可以看到前方不远处的沙漠里,会出现一队骆驼群,响着驼铃,载着一批风尘仆仆的旅人,向着沙漠中的绿洲和清泉走去。

(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沙漠里的旅人和骆驼群,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亲眼看一看这神秘的海市蜃楼。

)你能把你这种对海市蜃楼的渴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在隐隐约约和不可触摸之间,远远的,你会看到小树林。

透过绿色的树林,你还可以看到黄色的房屋、整齐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城市和波涛澎湃的水面连成一片,若隐若现,十分壮观。

刹那间,你会觉得自己像是进入了太虚幻境!

(“若隐若现”“太虚幻境”体现了海市蜃楼的虚幻神秘。

(我感受到大自然多么神奇呀!

大自然给予我们这么美仑美奂的景物,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谁能把这种神奇和你对它的热爱读出来?

(3).当你感觉快要追上它的时候,它忽又神秘的消失了,消失得连一丝一毫的影子和痕迹都没有了。

(4)当你看到这神奇的海市蜃楼时,你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二、领悟写法,迁移运用。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海市蜃楼的?

(2)在以后写景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先总写特点,再具体描绘”的写法了。

(知识要点)学习“先总写特点,再具体描绘”的写法。

拓展延伸: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自然奇观?

 

课后拓学案

基础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18第至题。

拓展提高:

1、书写一类生字组词2.2,写一写课后词句积累。

2、推荐阅读《山东蓬莱今秋首现海市蜃楼》

(体现三维)

 

板书设计:

18*、海市蜃楼

常常发生海市蜃楼的地方

骆驼群、旅人

“神秘”的样子小树林

房屋、建筑、城市、水面

“神秘”消失

河边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表

课题

19、水乡行

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王海霞

复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会“缆、蝉”等生字,理解“踏停蛙鼓,暮雾”等词语。

2.理清作者的行进路线,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形式美。

3.让学生借助想象,通过对诗句的感悟,体会水乡风光的独特,美丽。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知识要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背、想象水乡优美的环境,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民的勤劳。

知识要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课前预学案

学习过程

复备栏

预习导航

1、读课文,查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查找作者资料(写在书上)。

2、利用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在书上完成一类字注音组2词,拼读会二类字。

3、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至少5遍。

4、概括各段意思,并给课文分段,用三五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5、提出自己不明白的两至三个问题。

预习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19第一至二题。

课堂导学案

第一课时

预习展示

1、展示识字,重点介绍“缆”的书写。

2、各组3号展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朗读情况。

3、概括各小节意思,用三五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问题梳理:

问题一:

作者先后到了哪里?

以及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问题二:

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

第二课时

探究交流:

问题一:

作者先后到了哪里?

以及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路线:

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师:

我们随作者坐船从水路上来到水上村庄,接着下了船走进稻田,最后离开了小村庄。

到水乡走了这一趟,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

问题二:

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

(解决步骤),自读课文,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小组交流:

先说喜欢什么,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预设学生的感悟点:

(1)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

水面很广,水云相接。

你从哪知道的?

怎样读?

请大家一边品味一边读。

(2)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

(3)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你从哪知道的“海”,请你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师:

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请同学们来读,读出喜爱之情(大家练后指名读)

师;读着这首小诗,水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想请一名同学读一遍整首诗,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它同学闭上眼来欣赏。

(指名读)

(知识要点)体会其中语句的诗情画意。

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

今天我就带大家到著名江南水乡周庄去亲眼看一看(放课件)

课后拓学案

基础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19第至题。

拓展提高:

1、书写一类生字组词2.2,背诵课文。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体现三维)

 

板书设计:

19、水乡行

水静、船多——榴红、柳绿——田忙——儿童送客

一派江南水乡幸福生活景象

河边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表

课题

20、威尼斯的小艇

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王海霞

复备人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通过品读文字,了解小艇的特点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知识要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知识要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课前预学案

学习过程

复备栏

一、预习导航

1、读课文,查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查找作者及有关意大利水城的资料(写在书上)。

2、利用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在书上完成一类字注音组2词,拼读会二类字。

3、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至少5遍。

4、概括各段意思,并给课文分段,用三五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5、提出自己不明白的两至三个问题。

二、预习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20第一至二题。

课堂导学案

第一课时

预习展示

1、小组3号展示识字,重点介绍“艇、簇”的书写。

2、各组4号展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朗读情况。

3、给课文分段,用三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问题梳理:

问题一:

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些内容?

问题二:

文章的哪些部分都在有力地说明“小艇是它的重要交通工具”?

第二课时

探究交流:

问题一:

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些内容?

(解决步骤):

1.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

(2)了解大致内容;(3)发现疑问;(4)找出中心句。

2.交流:

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你们认为文章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

讨论、辨析得出:

“小艇是它的重要交通工具。

(知识要点)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问题二:

文章的哪些部分都在有力地说明“小艇是它的重要交通工具”?

1.细读课文,文章的哪些部分都在有力地说明“小艇是它的重要交通工具”?

(学生自己研读、思考、圈画、讨论、交流,并准备陈述理由。

2.交流自学、讨论思考结果。

重点讨论以下要点:

(1)写小艇的“形状”,说明它是“重要交通工具”。

(2)写“船夫驾驶技术好”,说明小艇是“重要交通工具”。

理由:

①船夫驾驶技术好是“熟能生巧”——人不离船,手不离桨。

②船夫驾艇“操纵自如,挤进挤出,船速极快”——适合作为重要交通工具。

(3)写“商人、女人、小孩、老人都雇艇外出活动”,说明小艇是重要交通工具。

理由:

①什么人都得坐船才能外出。

②不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船。

(4)写“威尼斯的夜景”能不能说明“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启发思考:

①为什么剧院门口人散艇散?

②威尼斯的夜晚在什么情况下变得静寂?

③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

艇停城静,艇动城闹。

3.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结构的精妙。

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写威尼斯的小艇的?

4.让学生带着各自理解的情感再自由地读全文。

(知识要点)体会文章结构的精妙

拓展延伸:

根据理解写出《威尼斯的小艇》文章的结构图。

课后拓学案

基础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20第至题。

拓展提高:

1、书写一类生字组词2.2。

2、描写一种交通工具,注意运用作者的描写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从几个方面进行描写.(体现三维)

 

板书设计:

20、威尼斯的小艇

重要的交通工具

样子独特

船夫技术操纵自如 

 作用(大)——关系密切

河边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表

课题

21、向卫星求救

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王海霞

复备人

学习目标

1.独立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忧心忡忡、轨迹、卫星、救援卫星”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

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通过品读文字,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

知识要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知识要点:

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课前预学案

学习过程

复备栏

一、预习导航

1、读通课文,查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2、学习本课生字,在书上完成一类字注音组2词,拼读会二类字。

3、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至少5遍。

4、给课文分段,用三五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5、提出自己不明白的两至三个问题,搜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二、预习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21第一至二题。

课堂导学案

第一课时

预习展示

1.各组4号展示识字,重点介绍“搜、援”的书写。

2.各组3号展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朗读情况。

3、小组5、6号展示搜集资料情况及概括主要内容。

问题梳理:

问题一:

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

问题二:

卫星的神奇和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快捷与高效?

第二课时

探究交流:

问题一:

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

(解决步骤)1.感受营救过程和结果

(1)西姆不但没有救到儿子,而且他们驾驶的飞机也在群山峡谷中失事

了,这时他是怎么办的?

(2)当西姆他们三人陷入困境时,加拿大航空救险队派出飞机救援,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燃起希望,内心高兴)指名读第一句。

(3)但是事情不象我们预料的,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踪迹,这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再次沉重起来。

(4)西姆和他的朋友真没救了吗?

营救中心该怎么办?

卫星解救他们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5)当人们刚与苏联卫星救援中心取得联系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文中哪个词反映了人们的心情?

(忧心忡忡)

(6)几小时后,当救援中心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时,人们的心情又如何呢?

(兴奋)指名感情朗读第6段。

(7)当探险队终于发现了一顶红色的帐篷时,人们会怎么想?

怎么说?

结果怎样?

问题二:

卫星的神奇和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快捷与高效?

(解决步骤)

一、细读课文,感受高科技的快捷”:

1.找出描写卫星快捷高效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卫星快捷在哪里?

3.交流指导:

“几个小时后,救援卫星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

“很快查出地点和方位。

二、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知识要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拓展延伸:

交流资料,了解钱塘江的更多信息。

 

课后拓学案

基础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21第至题。

拓展提高:

(体现三维)

1.感情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书写本课生字词2.2.2。

 

板书设计:

21、向卫星求救

飞机失踪——无线电设备信号——航空队搜寻不到

——求救卫星——传来微弱信号——伤者获救

 

河边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表

课题

22、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班级

四年级

备课人

王海霞

复备人

学习目标

1.继续自主识字,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妙趣横生”、“无土栽培”、“密封舱”、“俯瞰”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识要点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宇航员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

2.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写作上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要点:

体会作者运用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的表达方法。

课前预学案

学习过程

复备栏

一、预习导航

1、读课文,查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搜集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

2、学习本课生字,在书上完成一类字注音组2词,拼读会二类字。

3、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至少5遍。

4、给课文分段,用三五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5、提出自己不明白的两至三个问题。

二、预习检测:

见学力水平检测L22第一至二题。

课堂导学案

第一课时

预习展示

1.展示识字,重点介绍“蔬、绑”的书写。

2.各组3号展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朗读情况。

问题梳理

问题一:

作者从几方面介绍宇航员太空生活的。

问题二:

宇航员的生活与我们平时生活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探究交流:

问题一:

作者从几方面介绍宇航员太空生活的。

(解决步骤)

1、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小组交流:

2、预设:

生活环境、太空行走、睡眠情况、看到的景象。

问题二:

宇航员的生活与我们平时生活有什么不同?

(解决步骤)

1.出示问题:

“宇航员的生活与我们平时生活有什么不同”?

2.结合具体实例介绍课文中你最感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