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285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docx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_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依据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意义

现代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机械、电子、电力、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都广泛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这些设备中大量运用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调速、交流伺服、工业控制计算机、人机界面、现场总线、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等先进自动化技术。

另一方面各种大型装备和系统在运行中的测量、监视、调节与控制也无不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息息相关。

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大量使用了自动生产线、自动装配线、组合机床、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中广泛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具有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更新换代快等特点,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事控制系统的生产、操作、维护、改造工作,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普遍存在着普通劳动力易找,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现象。

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学院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才能适应企业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特别是为重庆的汽车、摩托车生产提供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素质人才支持。

2、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建有较先进的电气智能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电机实验室、PLC实验室等。

该专业2004年开始借鉴中澳职教合作项目成果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吸收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006年被重庆市确定为教改试点专业,按照“强弱结合,软硬结合,机电结合,强化技能培训,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合理优化课程”的基本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为部分企业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分析重庆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等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确定和建立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通过与行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岗位群技能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内在联系,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强化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引领高职电气类专业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根据岗位群技能需求及工学结合要求进行课程重组,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3门优质核心课程及覆盖专业3门优质核心课程,推动和引领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形成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培养和引进,建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行业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专业带头人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知名度,骨干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强、技术开发水平高,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工程实践经验丰富。

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核心技能培养。

建设一个能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进行学生专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又能进行电气产品生产、应用技术研发、新技术培训推广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条件达到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重点培养学生以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专业技能,精通三菱FX2机型,熟悉西门子、欧姆龙、松下等机型,熟练掌握以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及设备的开发、改造、维修、操作、销售技能,使该专业学生成为企业的“抢手货”。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整体发展。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三个专业建设,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品牌专业。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通过示范建设,使本专业成为重庆及西部地区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重庆及西部地区装备制造、电子、仪表、冶金、化工等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为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技能培训,为重庆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三年建设力争实现以下预期指标:

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80%;“双证书”获取率≥85%;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8人;开发特色教材、课件6种;建设优质核心课程6门;本校学生受益人数(含专业群)500人;对口培养三峡库区高职教师及学生人数40人/年;社会培训400人次/年;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收入50万元/年。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现有基础

按照专业教学和素质教育两条主线进行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按照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校外参观实习、综合实践的模式进行,素质教育主要通过政治课、职业道德课、社团工作、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等方式进行。

(2)建设目标

探索并初步形成素质与技能并重、工学结合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

实现毕业生职业素质好,创新意思强,具备解决生产第一线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3)建设内容

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将思想品质的培养同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技巧、创新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吃苦耐劳作风、遵守纪律等职业素质,使职业素质培养系统化、具体化,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坚持产学合作,深化与企业合作办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将校内培养与企业生产岗位实习培养紧密结合,将以校内专任教师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及模拟实训与以企业技术骨干指导为主的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紧密结合。

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将三年培养期划分成七个模块,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始终,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成为有机整体。

第一模块:

职业岗位认知培养,时间2周左右(第一学年初)。

结合入学教育,参观6-10家毕业生就业集中的典型企业的典型岗位,邀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介绍工作情况及感想,并邀请企业相关岗位技术骨干介绍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知识、技能的需求标准,使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建立初步印象,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

第二模块:

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时间36周左右(第一学年)。

主要在校内进行数学、英语、电工、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学习及基本操作技能的锻炼,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简单问题和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电工、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三模块:

社会实践锻炼,时间12周左右(第一学年暑假至第二学年9月)。

学生分散到多家企业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实际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对未来岗位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模块:

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时间36周左右(第二学年)。

主要在校内进行电气控制、单片机、PLC、自动控制系统等理论及实训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第五模块:

生产实习,时间12周左右(第二学年暑假至第三学年9月)。

学生分散到专业对口的多家企业参加形式多样的生产实习,将学到的专业技能应用于具体的生产实际,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第六模块:

综合技能培训,时间12周左右(第三学年上期)。

主要通过综合应用能力专门训练的形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多种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中等复杂程度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模块:

顶岗实习,时间18周左右(第三学年下期)。

学生主要分散到预期就业企业进行顶岗操作,具备学员和雇员双重身份。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⑴现有基础

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的结构设立的课程体系,根据技术发展要求设置了组态软件、触摸屏等部分新课程。

强化实训教学环节,设有:

常用电工工具实训2周、常用电工仪器实训1周、模拟电子实训2周、数字电子实训2周、电机实训1周、电气控制实训1周、计算机编程实训1周、单片机应用实训2周、PLC实训2周、校外实习1周等实训项目。

⑵建设目标

确立以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满足行业需求,建成核心技能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突出应用,强化技能,提高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技术现状,不断更新,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减少模拟实训,增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将生产性实习比例逐步提高到80%。

⑶建设内容

①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根据岗位群技能需求及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坚持“以行业需求设课程,以岗位需求练技能”的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根据重庆装备制造企业众多的区域特点,通过广泛深入的行业调研,确定本专业核心技能为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所有课程围绕并服务于核心技能培养,强化核心技能培养,加强与重庆四联集团、重庆三木电子公司、重庆机械工业第三设计院等大型企业的合作办学,使核心技能形成实践化、生产化。

紧跟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动态,准确把握技术进步对培养对象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不断更新课程体系。

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和学习能力,强化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广泛调研,制定能力标准:

深入开展对重庆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仪器仪表行业的调研,掌握企业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准确把握企业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

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毕业生和企业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学习职教发达国家和国内职教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掌握职教发展新趋势。

邀请重庆四联集团、重庆三木电子公司、重庆机械工业第三设计院等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共同制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及核心课程。

改革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按照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进行科学整合,注重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将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程融合为一体,突出专业英语的实用性。

将职业道德课程与社会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块结合,使职业道德形成具体化、真实化。

根据岗位群需求,确立核心技能:

根据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电气控制及电机拖动、电子技术应用三门课程为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加大核心技能课程学时,其他课程紧密围绕核心技能课程设置,对核心技能课程起铺垫或强化作用,突出核心技能的中心地位。

产学合作,共同育人:

深化与重庆四联集团、重庆三木电子公司、重庆机械工业第三设计院等企业的产学合作,采取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制定能力标准、开发教材、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指导生产和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评价等方式使企业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③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

由原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三门课程整合而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作为学习检测技术的基础,检测技术作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强化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电气控制及电机拖动课程:

将原来的电机及拖动与电气控制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并增加步进驱动、软启动、变频调速、交流伺服等现代装备制造业广泛使用的新技术。

电机拖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普遍感觉理解困难,整合以后的课程更多的是将电机作为电气控制的对象,淡化电机工作原理,强化电机控制,及时增加新技术,加强课程的应用性和先进性。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

根据重庆地区装备制造业主要使用三菱、西门子、欧姆龙可编程控制器的现状,本课程主要以三菱FX2机型为主,兼顾西门子、欧姆龙等机型。

在内容组织上,打破传统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分界,按照基本应用、高级应用、综合应用三个层次组织软、硬件系统教学内容,强调软、硬件的有机结合,强调讲练结合,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划3年内重点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3门优质核心课程及特色教材、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见表4-1。

所有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将通过课程网站向外发布,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编写教材3种,其中公开出版1种,见表4-2。

表4-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

课程名称

主要措施

课程规划

责任人

完成时间

电子技术应用

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检测技术整合。

编写特色教材,完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视频资料、试题库等,建成优质核心课程。

张晓琴

2007年

电气控制及电机

拖动

将电机及拖动与电气控制整合,并增加软启动、变频调速、交流伺服、步进驱动等新技术。

编写特色教材,完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视频资料、试题库等,建成优质核心课程。

赵淑娟

2008年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以三菱机型为主,兼顾西门子、松下等机型。

编写特色教材,完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视频资料、试题库等,建成优质核心课程。

毛臣健

2008年

表4-2教材编写计划

课程名称

完成时间

主编人员

备注

电子技术应用

2007年

张晓琴

公开出版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2008年

毛臣健

自编教材

电气控制及电机拖动

2008年

赵淑娟

自编教材

④教学方法改革

学习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及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本专业特点,灵活采用讲练结合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将实验实训课与理论课结合进行,边讲、边学、边练,使教、学、做融为一体。

3、师资队伍建设

⑴现有基础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副教授6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4名,研究生学历1名;另聘请兼职教师6名。

⑵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使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达26名以上,正高级职称教师1-2名,副高级职称教师8-10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6名,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使该专业群教师既能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又能承担相关实践教学任务,还能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聘请30名以上电气自动化行业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工程案例教学、生产性实习、技能培训与鉴定、顶岗实习指导。

建立一支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持的稳定的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

⑶建设内容

①建设思路

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在教师引进和培养过程中优化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强化培养教师职业教育的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师资培训、考核、奖励机制。

②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引进

专业带头人要求:

具有扎实、系统、深入、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主持过中型技术开发项目;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具有过硬的专业建设能力;能指导课程开发;能熟练驾驭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副高以上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到德国西门子公司学习电气控制先进技术,学习澳大利亚先进职教经验,到台湾台达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顶岗锻炼等措施,树立先进职教理念,精通专业技能,提高专业建设能力,成为业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2008年前引进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5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或本科学历、10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精通电气传动系统,满足专业带头人条件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

③骨干教师培养和引进

骨干教师要求:

具有扎实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与改革的能力;能胜任本专业一门以上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教学并深受学生好评。

计划三年内分别在组态软件(触摸屏)、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楼宇智能化方面培养4名骨干教师。

主要途径除通过承担一门课程开发任务、参加科研、工厂实践锻炼、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参加行业调研、短期技术培训外,每年选派1―2人到职教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职教经验和先进专业技术,使他们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既能够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又能主持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工作。

计划三年内分别在DSP技术、电气传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方面培养或引进4名骨干教师。

④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培养

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通过加强专业教师在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行业联系、教材开发、现场教学方法、评估鉴定工具制订、职场健康与安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通过到企业顶岗锻炼、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参加技术服务项目、参加行业调研等多种措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三年内计划安排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专业共34名教师接受职业能力培养。

⑤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

计划三年内从重庆四联集团、重庆博森电器公司、重庆三木电子公司、重庆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重庆机电设计院等聘请30名既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又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作为长期稳定的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能力标准编写和修改、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

表4-3师资队伍培养计划

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预期效果

专业带头人

提高专业建设能力

参加教育部相关培训、到相关示范高职院校调研学习

专业建设能力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参加相关培训、出国进修

课程开发能力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提高科研、技术开发能力

主持纵向科研课题、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

科研、技术开发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骨干教师

提高工程实践水平

脱产到企业顶岗锻炼

能胜任企业技术开发岗位工作

参加横向技术服务项目

能独立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

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熟悉学生工作岗位技能要求

参加短期新技术培训

能承担新课程教学

参加行业调研

掌握行业技术动态

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到相关示范高职院校调研学习

熟悉相关课程国内发展现状

参加相关培训

课程开发能力达同类院校先进水平、能独立主持课程开发工作

提高教学水平

参加国内优秀高职学院师资培训

教学水平高、受学生广泛好评

教师职业能力培养

提高工程实践水平

脱产到企业顶岗锻炼

能胜任企业技术开发岗位工作

参加横向技术服务项目

能独立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

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熟悉学生工作岗位技能要求

参加短期新技术培训

能承担新课程教学

参加行业调研

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动态

提高职业教育能力

参加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行业联系、教材开发、现场教学方法、评估鉴定工具制订、职场健康与安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培训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达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4、实训基地建设

⑴现有基础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现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智能、过程控制、单片机、电气控制等实验/实训室。

设备总价值300多万元,面积近1000平方米,基本满足专业主干课程模拟实验/实训需要。

⑵建设目标

按照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原则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使生产性实习比例逐步达到80%以上。

将原有设备与新购设备进行有机组合,构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一个能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进行学生专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又能进行电气产品生产、应用技术研发、新技术培训推广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条件达到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⑶建设内容

①基本技能实验/实训中心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等基本技能实验/实训室。

根据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建设基本技能实验/实训中心,需投入71万元,其设备购置计划见表4-4。

表4-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实训中心设备购置计划

实训室名称及面积

主要设备

总价(万元)

功能

资金

来源

建设

年度

电工操作技能实训室(200M)

电工操作实训屏、电工仪器仪表、线号打码机、台钻、小型虎钳、弯管器、液压、手电钻、电工操作、电工工具、钳工工具及附件

26

电工工具、仪器仪表、安全用电等基本技能实训

中央

2006

电子操作技能实训室(200M)

恒温电烙铁等工具及附、热风枪、吸锡器、操作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万用表、工具

13

电子工具、常用仪器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

中央

2006

电工电子实验室(200M)

直流电路实验板、交流电路实验板、模拟电子实验板、数字电子实验板、各种传感器、数字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数字万用表、实验台、器材柜、各种工具及附件

32

电工、电子、传感器课程实验

中央

2007

建成后的功能和技术水平:

建成后的基本技能实验/实训中心主要满足学生电工基本操作、电子基本操作、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使用等项目实训,同时开展电工、电子、传感器等方面实验,能同时容纳200人进行实验/实训。

中心添置的仪器仪表技术先进,达到工程实际应用的先进水平,各种工具与工程实际使用完全一致,实验/实训项目尽量模拟工程实际,强化技能的实用性、生产性。

②专业技能实验/实训中心

本专业群现有电气智能、单片机等专业技能实验/实训室。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要求,拟投入315万元(含企业投入20万元)建设专业技能实验/实训中心,见表4-5。

表4-5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实验/实训中心设备购置计划

实训室名称及面积

主要设备

总价

(万元)

功能

资金来源

建设

年度

组态软件实训室

(100M2)

组态软件、计算机、投影仪、桌椅及附件

35

组态软件、CAD、计算机语言等实训、实验、课程设计。

中央

2006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200M2)

可编程控制器、I/O设备、计算机、操作台及外围器件、投影仪、工具及附件

50

可编程控制器教学、实训、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中央

2006

电机及电控技能实训室

(200M2)

电气控制实训柜、电机及控制变压器制作设备、各种电机、操作台、工具

20

电机控制实训、实验;电机及控制变压器制作、维修的工艺过程和操作;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及鉴定。

中央

2006

电机拖动

实训室

(100M2)

变频器、交流伺服系统、软启动器、步进驱动系统、交流电机、PLC(配D/A板)、操作台及外围器件

30

变频调速、交流伺服、软启动、步进驱动实训。

学院

2007

触摸屏实训室

(100M2)

触摸屏、计算机(控制板卡)、桌椅及附件

36

触摸屏技术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中央

2007

通信技术

实训室

(100M2)

程控交换平台、SDH传输平台、计算机网络平台、电源及配线架

54

程控交换、光纤通信实验实验/实训

中央

2007

电子产品装配测试技能实训室(500M2²)

晶体管测试仪、集成电路测试仪、数字示波器、点火器装配线、波峰焊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