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23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docx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荒漠化)

3.在我国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______和______。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5.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主要阶段。

(引发;促长;进展)

6.在暴露测量中,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______、______和______。

(外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

7.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营养条件;生活习惯;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

8.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周围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

(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

9.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方式有______与______两类。

(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

二、单选题

1.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2.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

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B.臭氧层破坏

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

D.生物多样性锐减

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

9.生态系统健康是(   )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

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10.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   )

A.12.0%左右B.0.2%左右C.0.01%左右D.1.0%左右E.5.0%左右

11.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环境决定人类

B.人类改造环境

C.互为因果

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12.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大,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13.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

A.生理代偿的变化

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C.正常调节的变化

D.出现严重中毒

E.生理异常的变化

14.人群易感性是(   )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

15.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   )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16.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

A.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

B.主要产生神经毒性

C.主要引起过敏反应

D.主要是致癌性

E.毒性一般低于环境污染物

17.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   )

A.透明质酸酶

B.糖苷

C.霉菌毒素

D.生物碱

E.毒蛋白

18.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

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E.以上都不是

19.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

A.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

D.A+B

E.A+B+C

20.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

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

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

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

E.以上都是

21.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   )

A.地方性氟中毒

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伦敦烟雾事件

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

22.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

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

D.机体的反应特性

E.以上全是

23.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   )

A.DDT、PCBs等

B.氰化物

C.汞

D.镉

E.铅

24.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

A.1类:

对人致癌

B.1类:

对人很可能致癌

C.2A类:

对人可能致癌

D.2B类:

对人很可能致癌

E.3类:

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25.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在(   )

A.城市居民中

B.乡村居民中

C.燃柴农户的居民中

D.燃煤农户的居民中

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中

26.下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除外(   )

A.三卤甲烷

B.次氯酸

C.氯乙酸

D.溴乙酸

E.卤化酮

27.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

A.着床前期

B.着床期

C.器官形成期

D.器官形成后期

E.胎儿期

28.影响致畸物经胎盘转运作用的因素是(   )

A.化学物的分子大小

B.化学物的脂溶性和与蛋白质结合能力

C.胎盘的结构

D.胎盘中生物转化酶

E.以上都是

29.高危人群即(   )

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

B.易感人群

C.抵抗力低的人群

D.多病的人群

E.年龄幼小的人群

30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好指标(   )

A.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

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

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

D.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

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

31.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

A.色素沉着作用

B.杀菌作用

C.红斑作用

D.抗佝偻病作用

E.镇静作用

32.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B.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C.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

D.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

E.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

33.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   )

A.地势低凹

B.逆温

C.空气潮湿

D.气温高

E.大气SO2污染严重

34.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   )

A.SO2B.H2SC.CO2D.O3E.DO

35.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

A.气流、气压、光照

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

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

D.气温、气流、气湿、雷电

E.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

36.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   )

A.排除高度是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除高度

B.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除高度的平方成反比

C.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

D.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

E.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

37.大气发生逆温时(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γ<0

D.γ>0

E.γ=0

38.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

A.扩散B.微生物分解C.氧化D.植物吸收E.沉降

39.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

B.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

C.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D.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

E.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

40.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

A.慢性中毒

B.变态反应   C急性中毒

D.肺癌

E.佝偻病

4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温室效应

D.大气能见度降低

E.机体免疫力降低

42.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

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

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

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

E.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

43.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B.多发生在早晨

C.主要污染物是S02

D.多发于寒冷季节

E.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

44.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

A.6.5

B.5.6

C.4.5

D.3.0

E.以上都不对

45.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多环芳烃

D.二氧化氮

E.灰分

46.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

B.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

C.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

D.大气颗粒物上的化学成分有联合毒作用

E.大气颗粒物可催化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47.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   )的颗粒物

A.≤100µm

B.≤10µm

C.≤2.5µm

D.≤0.1µm

E.≥1µm

48.水永久硬度指:

(   )

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

B.钙、镁的重碳酸盐

C.钙、镁的硫酸盐和氧化物

D.水中不能除去的钙、镁盐类

E.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总和

49.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为:

(   )

A.有机氮

B.蛋白氮

C.氨氮

D.亚硝酸盐氮

E.硝酸盐氮

50.可致水质发黑、发臭的是:

(   )

A.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B.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C.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D.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

E.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

51.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

(   )

A.水

B.悬浮物

C.颗粒物

D.生物体

E.胶体

52.含亚铁盐地下水抽出地面后呈现:

(   )

A.棕色或棕黄色

B.绿色或黄绿色

C.黄褐色

D.黑色

E.蓝色

53.水中氯化物过多时呈:

(   )

A.苦味

B.收敛味

C.涩味

D.沼泽味

E.咸味

54.下列哪种疾病属介水传染病(   )

A.克汀病

B.水俣病

C.甲型肝炎

D.氟斑牙

E.地方性甲状腺肿

55.介水传染病一般多见于(   )

A.中毒性疾病

B.肠道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皮肤病

E.免疫性疾病

56.关于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

B.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

C.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D.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E.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仍难以得到控制

57.饮水中硝酸盐增高易引起婴幼儿患的疾病(   )

A.营养不良

B.克汀病

C.皮肤色素沉着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骨软化症

58.在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   )

A.有机前体物

B.三卤甲烷

C.卤代乙酸

D.藻毒素

E.氯化羟基呋喃酮

59.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   )

A.>+1价

B.<一1价

C.>一l价

D.>一2价

E.>一3价

60.氯化消毒剂灭菌的主要作用是(   )

A.吞噬作用

B.溶菌作用

C.破坏细菌的生活环境

D.干扰细菌的糖代谢

E.抑制细菌对氧的利用

61.需氯量等于(   )

A.加氯量+余氯量

B.加氯量一余氯量

C加氯量×余氯量

D.加氯量÷余氯量

E.加氯量一需氯量

62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

A.克山病

B.氟斑牙

C.黑脚病

D.水俣病

E.克汀病

63.下列哪种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无关(   )

A.P

B.I

C.Se

D.As

E.F

6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是指(   )

A.区域内的传染病

B.自然疫源性疾病

C.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

D.环境公害病

E.种族遗传性疾病

65.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   )

A.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

B.内陆患病率高于沿海

C.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

D.青春期发病率高

E.男性多于女性

66.冬季建筑施工加入的防冻剂,会造成建筑物渗出(   )

A.HCHO

B.NH3

C.NO2

D.SO2

E.222Rn

67.尘螨是家庭室内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常隐藏在(   )

A.空调机冷却塔的冷却水

B.淋浴器、洗衣机

C.加湿器、水龙头

D.微波炉、计算机

E.床铺、家具和地毯

68.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中含有大量(   )等污染物。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苯、甲苯

B.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氯乙烯、氡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氡

E.一氧化碳、甲醛、苯、甲苯、二甲苯

三、概念题

1生态环境:

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2.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3.食物链: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食物,彼此   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

4.食物网: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即食物网。

5.生物放大作用:

环境污染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6.生态系统健康:

是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7.剂量—效应关系:

是指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而随之增强的相关关系。

8.土壤对某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土壤对某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该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

9.采光系数:

是指室内工作水平面上(或距窗lm处)散射光的照度与同时室外空旷无遮光物地方接受整个天空散射光(全阴天,见不到太阳,但不是雾天)的水平面上照度的百分比(%)。

10.室深系数:

居室进深与地板至窗上缘高度之比称室深系数。

11.室内小气候:

住宅的室内由于屋顶、地板、门窗和墙壁等围护结构以及室内的人工空气调节设备等综合作用,形成了与室外不同的室内气候,称为室内小气候。

12.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13.剂量—反应关系

是指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人群中出现某种特定效应的频率随之提高的相关关系

四、简述题

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根据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上述各种环境因素,可将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

(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2.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影响的方式?

(1)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2)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3)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4)影响环境质量,增加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5)对人体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3.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

其复杂性表现为:

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迁移、富集和转化,以污染物母体形式或转化后形成的新污染物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②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效应可有相加、协同、拮抗和独立作用等多种联合方式表现出来;③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困难;④受污染影响人群反应的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

一般要延续一个月左右。

4.水体自净过程特征?

水体自净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降低;②大多有毒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转变为低毒或无毒的化学物,如2,4-D可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分解过程,最终形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水和氯根,氰化物可被氧化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硝酸根;③重金属污染物在溶解状态时可被吸附或转变成不溶性化合物沉淀至底泥或进入食物链中;④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不论水中溶解氧含量如何,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⑤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成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亚硝酸盐,后者再氧化成硝酸盐;⑥在自净过程初期,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⑦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有毒性,则影响生物栖息,如生物不逃避就会中毒死亡,使水生物种群和数量大为减少。

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污染物浓度降低,生物种群和数量逐渐回升,最后使生物分布趋于正常。

5.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聚集在一起,浮于水面可影响水的感观性状,使水质出现异臭异味。

藻类产生的粘液可粘附于水生动物的腮上,影响其呼吸,导致水生动物窒息死亡,如夜光藻对养殖鱼类的危害极大。

有的赤潮藻大量繁殖时分泌的有害物质如硫化氢、氨等可破坏水体生态环境,并可使其他水生物中毒及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异常。

藻类大量繁殖死亡后,在细菌分解过程中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氧含量急剧降低,引起鱼、贝类等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有些藻类能产生毒素,如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等,而贝类(蛤、蚶、蚌等)能富集此等毒素,人食用毒化了的贝类后可发生中毒甚至死亡。

6.我国制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制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是:

①防止通过地表水传播疾病;②防止通过地表水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远期危害;③保证地表水感官性状良好;④保证地表水自净过程能正常进行。

7.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表现为:

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8.在住宅建筑上应采取各种措施满足下列各项基本卫生要求:

(1)小气候适宜

(2)采光照明良好

(3)空气清洁卫生

(4)环境安静整洁

(5)卫生设施齐全

9.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1)室外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2)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3)吸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4)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5)空调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

10保持居室空气清洁度的卫生措施。

(1)住宅的地段选择

(2)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选择

(3)合理的住宅平面配置

(4)合理的住宅卫生规模

(5)采用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6)改进个人卫生习惯

(7)合理使用和保养各种设施

(8)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全卫生法制

11.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影响的方式?

(1)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2)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3)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4)影响环境质量,增加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5)对人体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五、论述题

1.试分析如果医院废水包含哪些污染物?

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

参考答案:

医院污水是指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间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不同部门科室排出的污水成分和水量也各不相同,除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虫卵等致病病原体外,还含有重金属、化学药剂、有机溶剂、消毒剂、酸、碱和放射性同位素等。

这些污水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危害性很大。

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进人城市下水管道或自然水体,就会造成水体、土壤的污染引起环境污染,甚至引起传染病暴发流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直接排入湖泊或河流可能造成病原体传播,引起介水传染病;

医院废水中含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倒是COD水平升高,引起水质恶化。

出现水华现象等。

废水中还有多种抗生素、重金属和有机物,也含有多种医药成分以及代谢物,进入人体会导致中毒或其他慢性损害。

2.请分析住宅内主要的污染来源及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本身活动。

其中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

国家卫生、建设和环保部门曾经进行过一次室内装饰材料抽查,结果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装饰材料会挥发出300多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

其中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放射性气体氡等,人体接触后,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反复接触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皮炎等,长期接触则能导致癌症(肺癌、白血病)或导致流产、胎儿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等

3.目前我国多个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请分析空气颗粒物污染后,人群中哪些疾病患病率或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