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277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转素材型班会课创始人王家文讲座素材一Word格式.docx

为什么我们要去做班会课素材而不去做一节一节的班会课,我觉得只要你做成了一节一节班会课,别人拿来未必能用,因为每一个班主任的风格不一样,而且所对的对象即学生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只做配件,花大量精力去把配件做好,让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级特点,根据自己上课风格来组装班会课,这样灵活性就很强,可移植性也强。

我的最好的素材不是文字,而是歌曲、视频、和工作室成员制作的课件。

使用素材的时候一定要交替使用,就象吃菜一样,如果总是那一种菜,不管当初的味道多好,都会厌烦的。

这周你用了视频,下周你就用文章,用对联,再用音乐,再用墙报,用着用着你暂时什么都别用,你用一下你原来最传统的那种说教方式,你也会发现很有用,因为你好久没有说教了,你在他们眼里你就是一饱学之士,什么都懂,有时候你随便说几句普通的话,他们都奉为经典

出版这本书,是为了把我那些素材穿插起来,成为一个有系统的整体。

我准备把这本书写成工具书的形式,因为当代人很少能从头到尾去阅读一本书了,因为信息的来源太丰富了。

这本书你从哪一页开始看都可以,如果哪天你发现学生不努力学习了,你又没话可讲了,提前一天翻翻这本书,你就能找到话题和灵感。

这就是这本书的最终目的。

一开始我们只收集中学的材料,因为我们都是中学的一线教师,后来很多小学老师也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些小学的素材,比如文明礼貌的、社会公德的、礼仪教育的,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整理许多象公益广告系列之类的小学素材,希望能满足广大小学老师的需求。

实践编

第一章【王家文讲座讲稿】

王家文老师是“素材型主题班会”理念的提出者和实践者。

王家文老师之所以成为全国知名的班主任,原因就在于他穷十年之力,孜孜不倦地搜集和整理。

说到底,他是一位有心人。

十年时间,对于年轻老师来说,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对于老教师,可能他们体会更深。

十年,也许就在这平凡中忙碌中度过了,时间就是这么不经意地溜走了,王老师却用这十年做成了一件大事,这很值得我们学习。

这几个素材比较珍贵,第一个是王老师的讲课视频,也是其“素材型班会课”理念的最早实践。

第二个是王老师在成都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他系统地阐述了素材型班会课的理论与实践。

后几个是王老师在中山纪念中学讲座的讲稿。

句句读来,再辅之以视频,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素材一《念亲恩》课堂实录

【素材介绍】

这是王家文老师的一个公开课视频,这个视频可以还原王老师讲课的情境,相信对很多老师有启发作用。

课上先欣赏了作家肖复兴的电视散文《母亲》,接着让孩子们用拉大锯的活动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辛劳,之后欣赏韩红的《天亮了》,沉思烛光里的妈妈,最后欣赏一首歌曲。

这节课伴随着的是老师诗意而动人的语言,是优美动人的音乐,真的让人感触良多。

王老师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句句饱含深情,班会课如果要想起到触动人心的效果,惺惺作态不行,故作高深也不行,只有像王老师那样真实自然,方能真情流露。

总之,这是一节非常优秀的主题班会课。

【素材指南】

初中学生更适合。

情感教育是初中班主任的一项主题,亲情和友情是两大主题。

每个班主任都会设计以母爱为主题的班会课,但是效果却有好有差。

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去领会《念亲恩》的精神实质。

这是一节相当典型的素材型主题班会课,电视散文《母亲》、歌曲《白发亲娘》、《烛光里的妈妈》、《天亮了》、《妈妈的黑头发》等丰富的音频材料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从多种感官感受、体验亲恩的深沉与伟大。

陕西师大博士冯铁山认为:

“王老师虽然是数学老师,却有着语文老师的文雅,讲话时说话句句在理,句句有情,而且教学步骤遵循教学规律,从直面质问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到感受母爱、拉锯体验等,一环接一环,让学生从知到行,层层深入。

素材二王家文成都讲座视频

这是王家文老师在成都讲座的一个视频材料,在这个讲座中,王老师为各位班主任介绍了什么是素材、素材的来源、素材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在对素材进行介绍的点点滴滴中,透露着王老师独特的教育观。

在王老师看来,班主任的话要想打动学生,只靠空洞的说教不行,引用一些无关痛痒的名言警句也不行,只有活生生的素材才能打动学生。

视频时长76分钟,适合班主任观看。

素材三王家文“素材型班会课”讲稿

大家好:

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讲,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管,他们的爱好我们越来越不理解了,他们要进游戏厅,上网聊天,早恋也越来越早。

很多时候我们是“恨铁不成钢”,但很多时候我们是吃力不讨好。

我记得有一次找一个学生谈话,我口若悬河、激情飞扬,讲了一节课,从前途谈到了理想,从理想谈到了现实,连我自己都快感动了。

没想到,走的时候,那学生对我说:

“老师,我跟你人生观点不同。

”我想,人生观点不同你为什么不早点说,为什么要等到下课的时候再说。

我还记得,有一个老师也跟我讲了他的遭遇,同样也是找学生谈话,一样地激情飞扬,一样地从现实谈到了理想。

最后学生说:

“老师,我觉得这很无聊。

”像这种洋相我们都遇见过不少。

后来我发现,不管是班会课还是谈心,只要我发挥得比较好,讲得比较精彩,学生跟我人生观点就相同;

讲得不好,大多数学生的人生观点跟我又不一样了。

有一次,是母亲节前一天,我上了一节班会课,为了教育我们的学生去尊重父母,学会感恩,从而发奋学习。

我觉得,在此时你如果只跟他们讲:

要尊重长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还有什么“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估计都没什么用,我把我当时用的东西给大家看看(播放视频《母亲》)。

我记得我上完那节班会课以后,学生的人生观点跟我极度相同了。

还有两个素材,一个是flash动画,一个是一首歌,都是极具感召力的,与这个素材刚好连成一个整体,合在一起使用,三管齐下。

那天班会课,全体学生包括听课的老师,都被这些素材深深打动了。

打动了学生,他们才能理解感恩,多打动几次,学生就会变得善解人意,理解父母的苦心,而父母的苦心无非是让他努力学习,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有一天傍晚我发现我班的学生人数比别班的少很多,而且还比较懒散,看书的没几个,这下我有点着急,就想在班里面说几句,鞭策一下自己的学生,您觉得应该怎么说好呢?

把学生骂一顿,说你们怎么这么懒,都高二了,离高考又进一步了,都没什么长进。

您觉得这样讲有效吗?

那就直接跟他们说,别班的人数很多,我们班人数很少?

希望大家努力么!

一寸光阴一寸金,您觉得这样讲有效吗?

我当天什么也没说,我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用处都不大,回去我好好准备了一下,第二天班会课我是这样说的:

如果有一面魔镜,能照出我们的未来,同学们想想,那6年之后我们在哪里?

6年后我们已经大学毕业,这个时候正手持着各种大学毕业证,无论日晒雨淋,穿梭于各种人才交流市场,寻找着自己的栖息地,今天,我就带你们去看一看,看一看我们一定会去的地方。

(放招聘会PPT)

我当初用的时候,是一边讲一边放的。

我跟学生说,六年后我们绝大多数人要在这里面去拥挤。

你,有足够的力量吗?

那时候需要的可能不是力气,而更多的是你手中那张毕业证的份量。

差的毕业证,你将经历更多的失败、困惑和白眼。

社会不像学校,不会那么重视你的自尊,只要不行,就请让开。

这个时候,你怎么教训学生,讲什么大道理学生都愿意听的。

第二天傍晚,我班学生人数大增,而且全在学习。

我今天所讲的主题是如何激励学生。

我们知道,学生都是普通人,任何普通人学习了一段时间必然会疲倦,如果我们老师有足够的素材,就能时时激发学生的斗志,让他们三年来都保持比较好的精神状态。

这不是空想,是可以实现的,很多老师都做过,但没有去整理,收集。

我再举一个例子,每次大考以后一星期,甚至两星期,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相当低的。

我们班主任,很希望那些失败的同学能尽快振作起来,让那些考好的学生不要骄傲,但往往是回天无力。

如果你仅仅是在班里讲:

“毛主席说过:

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考得不好的同学,失败乃成功之母”。

一点用没有,说了等于没说。

我找到了一些素材,表演一下给大家看:

我一开始先会说一些废话,然后再进行鼓励。

对于那些退步的同学,尤其付出了劳动,得不到收获的同学,我非常能够理解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就像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他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希望去培育他的庄稼,到头来却依然两手空空。

这个时候,希望你们能静下心来,相信这个世界最终是公平的,假若生命给我们一个难题,他同时一定给我们解决难题的能力。

失败和挫折固然令我们心力交瘁,但它就象寒风中洗脸用的凉水一样,让我们经过冰凉刺骨以后,更能够清醒过来,去正视生活、正视现实。

昨天,所有的荣耀和成就已成为过去,我们苦苦地挣扎了半个学期,今天,我们又重遇挫折,再遭打击,但,不能就此一蹶不振,只为了,那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因为在我们身后有无数期待的眼神,只要我们人还在,心还在,梦想就在,追求就在。

接着让他们听这首歌曲.(刘欢的《从头再来》)我敢保证,他们会在十分钟之内擦干眼泪,重新振作起来。

作为班主任,只要你用好了这次素材,你就能鼓起他们的士气,当天你就可以睡懒觉,可以无所牵挂地去打球。

学生肯定相当自觉,而且是发自内心的自觉。

有时候我想,高考是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较量,是基础的较量,是智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也可以说是士气的较量,兵法上有一句:

“两军对垒,勇者胜”。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也像一场战争,而班主任就是一个统帅。

如果你只想有什么素质的学生就培养成什么样的,那只需搞好日常管理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就必须想妙计,出奇兵。

你就必须鼓起你手下士兵的斗志,激发他们的潜力,激起他们的欲望。

比如学生刚进入初三或高三,都有三分热度,但两三个星期以后,生活渐趋于平淡,激情不再有,因为学生也是人,而且绝大多数是普通人,他们会懒惰,他们缺乏耐力。

这个时候,就要显示作为一名优秀统帅的作用,你得想办法去刺激他们,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兴奋,一次又一次地振作,一次又一次地扑向理想。

我觉得,班主任就像催化剂,学生是原材料,原材料是一样的,班主任越厉害,催化剂的功效就越大,好东西就容易出来。

催化剂不好或者无效,好东西就容易被埋没。

激励学生的方法有很多,只要你愿意去想,各位老师都想得出来。

但想出来的办法最好新颖一点,不要陈词滥调,更不要空洞说教。

一说就要能打动学生,一用就要能让学生振奋,否则是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还影响你的威信。

但不管是什么绝妙的方法,都不可能长期有效,所以你要不断地更换激励的方式,需要很多新颖的办法,不管是老式的还是新潮的,不管是借鉴的还是自创的,不管是文字形式还是音乐形式。

一句话,有用就行。

比如说,文字形式的,像好的文章,各位老师走的时候可以从我们这里拿走一篇文章,您一看就知道是您最需要的那种。

比如说标语,哪一天您要是发现班级学生又开始懒散了,您不妨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上这么几个字:

“你,是否已经忘记,失败时,那刻骨铭心的伤痛!

”就凭这句话,懂事的孩子可以保一周的斗志,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也可保一两天的认真。

过了这几天,您再想办法。

前两天我们段考后,学生都有点沮丧,我在一个班级的黑板上看见了这样一句话:

“生活不需要怜悯,竞争不相信眼泪”,这句话听来好像有点语病,但像广告词一样,对学生有触动,有触动就是好东西。

有一次我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的高三教室的黑板上见了一条横幅,注意,是高三下学期,只有两个字,上面是“拼了!

”非常有煽动性。

当然,并不是什么标语都管用的,比如说你写上“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或者爱迪生的“成功=99%的什么+1%的什么”这些老掉牙的话就没什么用了。

我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就是刚才老师们进来时,黑板上面的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墙报,是我们自己制作的。

每年高考完以后,学校都会把招生简章贴出去,让学生填报志愿。

我当学生填志愿的时候,看到招生简章,那雄壮的高楼大厦,那绿树成荫的学习环境,那崭新的高档教学设备,真的让我心潮澎湃。

当时我想,这种心潮澎湃如果在高考前出现,那就是一种精神动力,可以帮助我去战胜困难,战胜疲倦,战胜懒惰。

我当老师之后,我就让我的学生提前出现这份激动,只要你把那些重点大学的广告牌贴在教室后面,那学生会呆呆地趴在墙上,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心事,轻轻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不用去管他,当天的读书声肯定相当大声,当天自习课肯定相当安静,你也不用愁学生来教室不早。

只要有办法,我觉得,吸引过来的学生比强制过来的学生效率要高得多。

起初我只是用一些大学的招生简章来激励学生,后来发展到自己制作,再后来得到学校的支持之后,我们就形成规模了。

许多老师都来制作,制作的效果也就好得多了。

我们对制作的要求是,首先要美观,让50米以内的人都有过来看的愿望。

第二要有亲和力,让人看得比较舒服。

第三,内容要有可读性,不能是干瘪的官方文章,而应该适合中学生看的。

第四,看完之后给学生要有努力追求理想的冲动,要能起到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作用。

前几周我用了一个素材,主要想说明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那天班会课我问学生说,现在三周都是小礼拜,我知道同学们都是挺累的,学生说是啊。

我说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永远考不完的考试。

学生说是啊。

我说你们每天三点一线,付出了也不一定有回报,学校对我们管得又那么严。

学生说是啊,老师,我们的生活好变态喔!

我说,我对你们深表同情,但我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你们,这样吧,我给你们看一些图片,了解一些别人的生活情况吧。

(播放PPT材料)看完之后,我跟学生说,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困难,或者来自学业上的,或者来自家庭的,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夸大了我们的处境,其实,我们不过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看看书动动脑而已,我们所强调的困难在刚才那些人的前面都显得那么苍白和无力。

反正你打动他了,你说什么他都听你的。

这个素材我给高三的一个老师用过,他说那天他上第三节,前两节是英语测验,学生已经非常疲惫,都趴在桌子上睡觉,这位老师很随意地用了一下,没准备有什么效果,谁知道学生个个热泪盈眶,过后学生很快就精神抖擞,接下来的两节课效果非常好。

我们高三的学生太疲惫,生活太枯燥,很多时候犹如强弩之末,就像长跑运动的最后时间,已经做匀速运动,哪里还有什么冲刺和创新。

您关键时候给他一点润滑剂,那就像沙漠中给一壶甘泉,清新而沁人心脾。

我觉得提高学习成绩不是靠一味地增加时间,使劲补课,考试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老师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学生精神状态不好的话,一节晚自习做不了几道题。

如果精神状态好,一节晚自习可以干掉一套试卷。

一个学校的成绩,我觉得,主要靠三项:

第一、生源。

第二、师资力量。

第三、管理。

前两项短时间内都难以改变,如果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努力,更勤奋,相当于又多了一个筹码。

没有高人一等的管理,就不会有突破性的成绩,只能靠天吃饭,那些对学生挤、压、灌的方法,全国人民都会。

我带第一届毕业班的时候就开始收集各种励志的素材,那个时候,感受最深的是总是缺少好素材。

多少时候,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学生疲倦,眼睁睁地看着班级纪律涣散,却无计可施。

多少班会课,我是废话连篇。

不要认为,教室里人很多,教室里很安静,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当你没有挑起他们的兴趣和斗志时,您可知道,多少人是在看闲书,多少人是在胡思乱想,多少人是在机械地、效率低下的情况下欺骗自己。

在高三最后一个月,学生已经相当疲倦,他们知道应该努力,也知道前途就在眼前,命运就在眼前,但他们毕竟不是机器。

我永远忘不了,我带第一届毕业班的时候,那群可怜的孩子,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多么渴望我再能给他们激情,给他们力量。

可我,已经黔驴技穷了。

我想,如果此时此刻,谁能提供我素材,无异于雪中送炭。

有更多的孩子,会因此而改变命运。

我工作15年,收集了14年的素材,到现在我可以让我的学生一年之内都是精神亢奋的,老师们今天所见到的只是一些短篇而已。

我给大家看看我的素材仓库,(浏览素材库)我的这些想法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老师们资源共享,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素材库,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的素材发生了飞跃。

在约一年半的时间内,纪中老师有说不完的话题,跟学生有讲不完的人生道理,而且件件深刻,绝不空洞说教。

学校一直以来想构建自己的校本课程,我觉得,校本课程不能仅仅是出一本书。

书,只是一种传统的信息载体而已,说不定是终归消亡的一种载体。

试想,魏书生那么好的一本书,又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地从头到尾地研读过呢?

校本课程应该是本校老师自己整理的信息资源的总称,是方便查找、能及时更新、想用就可以信手拈来的知识库。

建立这样的知识库是不能急功近利的,如果急功近利只能收集一些老师们应付了事的垃圾信息。

而且,建立这样的知识库绝不能只靠一两个老师,需要全体老师能够资源共享,一个学校的硬件设备容易上,只要有钱,几年就可以变更,但软件例如老师们的知识水平、教育理念的进步绝非一朝一夕。

它需要人才,更需要培养人才的氛围和土壤。

试想,一个学校,老师与老师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那是不可能实现资源共享的,纪中的最大特点就是协作重于竞争。

所以老师们一旦有点想法,都有自己表达的舞台。

我们想,再过两年,我们就可以完善我们的资源库了,应该可以保证纪中的学生三年来都是斗志昂扬的。

如果那时候老师们依然有兴趣,我们可以继续交流。

素材四王家文“做好你自己”讲稿

各位老师:

我在各地讲课,基本上已不会紧张,也基本上不用讲稿了。

但是,这次在我们学校讲话,我还是有压力的,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太熟悉了。

校长要我讲讲个人发展,让年轻老师借鉴,我觉得我自己混得都稀里糊涂,常常战战兢兢、朝不保夕,哪里有什么可以给年轻老师借鉴的地方。

不过这几年出去讲课,我接触了许多商界、教育界的高人,他们的理念、做人做事的方式常常让我叹服,我会把他们的故事收集下来,以此来作为我班会课的材料。

今天我给大家谈谈他们的赚钱和发家之路,希望对年轻老师有些帮助。

刚出道的时候,我认为我是很厉害的,因为我的讲座从来都没有砸过,可以说从来都是轰动的,我甚至想我就是未来的魏书生。

过了一段时间,我见识了一些很厉害的人,就开始低调很多,于是我的想法变成了:

我很厉害,别人也很厉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见识了更多的高手,我的观念又改变了,变成了:

这世界的能人太多,我很幼稚。

无论做人做事,他们的气度胸怀、眼光视野都比我宽广太多,我越走越低调,越走越害怕。

我在深圳认识一个企业培训师叫宋承昊,32岁,年收入60~70万。

他对我说:

“王家文你想要走得更远,你就要改变你的讲课方式。

首先你要脱稿讲课,你不能躲在那个阴暗的角落里面,给大家不停地放素材。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希望大家只需看你的素材就好了,不要管你这个人长得怎么样,那你就错了。

大家一旦觉得你的东西不错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你这个人。

只有你的理念跟你的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才会立体地看你,才能记得住你,你才是一个品牌。

否则,你只是一个普通老师,闲来无聊制作了一些班会课作品而已。

只有两者结合好了,你的价值才会变大。

他还说,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品牌,你想在这个社会上把自己卖出一个好价钱,就得好好地经营自己的品牌,使自己的附加值更多。

为什么要经营自己的品牌?

是因为这个社会给你机会的不一定是你认为可能给你机会的那个人,也就是说,人人都可能给你机会。

这句话我比较赞同。

比如我在外面讲课,很多关键的地方,是一些你无法想到的人帮助了我。

我的班会课推广到中山市,主要靠杨校长;

推广到广东省,主要靠中山教委的廖科长;

推广到全国,实际上关键人物是雍景园小学的一个普通老师余建勇;

讲课讲到北京四中,对我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代表了中国最顶尖的中学,去那个学校讲课,比去全国各省要难得多,他们是非常牛气的,而帮助我的是纪中的程炜敏老师。

去北师大讲课是因为得到了我大学班主任的帮助,去北师大附中是因为我高中的班主任,不过没有成功,但那也是我老师的一片心意。

宋大师说,这世界,人人都可能给你机会,每一个人头上都顶着资源,就看你的品牌能不能利用好这些资源。

所谓做生意,就是把各种资源整合,在让别人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你也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所以,如果没有做好你自己,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也没法帮助你。

我原来的工作单位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虽然也是省重点,但因为市里经济不好,学校待遇很差,老师们怨声载道,没有谁认真工作。

我在那里呆了5年就跑掉了。

去年我回老学校,想看看当年的难兄难弟们过得怎么样,也想把他们拉出来,改变一下命运。

回去后我发现他们的日子依然非常艰难,年收入不到两万块钱。

他们还在那里发牢骚,还在那里骂校长,我真想告诉他们:

别骂了,校长都换了三届了,校长都跑到广东去了,还在骂新的校长,跑吧,连当年的副局长都跑到南宁去了。

这是大势所趋,靠别人你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后来我发现他们跑不了了,这十年来他们除了骂人就没有认真研究过业务,所以我改变了我的说法。

我说,我觉得你们过得挺好的,没有什么压力,生活也挺安逸。

实际上我在广东过得挺惨的,压力非常大,过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钱也不多,房价又高。

他们听后,心情愉快很多,继续发牢骚,继续骂学校。

深圳的那个培训师跟我说,在这个世界,做生意很多时候是靠推荐,推荐你的人越多,你的机会就越多,即使这个机会不行,也会有下一个机会。

机会多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

总有一个机会能改变你的命运。

所以我们想挣钱,就必须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品牌。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凭什么别人要推你?

凭什么要跟你做生意?

宋大师给我总结了两条经验就是:

第一要有实力,第二要有人品。

有人品没实力,人家只能跟你做朋友;

有实力没人品,人们处处给你设障碍。

我再举一个例子。

我的一个外甥,我二姐的一个孩子,在河北考上一所普通的本科,我告诉他,别读了,读了也没用,来广东打工吧。

他先去了中山市的一个帽子厂,我告诉他,好好干,不要计较任何得失,你只要干出你的状态来就行。

这孩子很争气,农村孩子,吃得了苦,不久以后,被升职为小组长。

小组长做了一年,有一天他跟我说,这个厂管理很混乱,老板不管事,经理一手遮天,用人只用他们四川帮的,在这里干着没意思。

我告诉他,你要记住,你干工作不是为经理干的,也不是为老板干的,你是为自己干的,经理不欣赏你,总会有人欣赏你,你要是没有状态,谁都不会欣赏你,实在没有机会,只要你有实力和状态,你还可以跑,否则,你只能在那个地方痛苦地哀嚎。

这孩子又干了半年,后来他们厂里面的一个主管跟他说,他要去古镇一个灯饰厂做副经理,纵观整个厂里面的年轻人,真正老老实实做事情的没几个,觉得我外甥不错,问愿不愿跟他去,工资翻一倍。

在古镇灯饰厂呆了一年,我告诉他,在新地方一样不要计较任何东西,不要计较工资,你实在没钱吃饭可以向我要,你现在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