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007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docx

武汉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2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

 

自评报告

 

学校名称:

武汉科技学院

院系名称:

环境与城建学院

专业名称:

生物工程

专业负责人:

谭远友

 

二OO九年十月十八日

 

目录

一、专业概况1

1专业设置1

2教学组织设置1

3现有师资队伍与学生规模1

4主要办学条件1

5建设与发展思路1

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2

1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2

1.1专业设置基础2

1.2专业建设规划2

1.3人才培养方案3

2专业基础条件4

2.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

2.2实践教学基地5

2.3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5

2.4教学经费6

3师资队伍6

3.1师资队伍建设状况6

3.2主讲教师情况6

3.3科学研究水平7

4课程建设体系8

4.1课程体系8

4.2教材选用与建设8

4.3教学方法与手段9

5实践教学9

5.1实践教学体系9

5.2实验、实习和实训9

6教学管理10

6.1教学规章制度执行10

6.2教学质量监控11

7人才培养质量11

7.1学生专业素质水平11

7.2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12

7.3社会评价13

三、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13

1存在问题及原因13

2整改措施14

一、专业概况

1专业设置

武汉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或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是2002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

主要依托环境工程、应用化学专业,专业方向以环境生物治理、纺织材料生物技术和现代酶工程技术为主。

专业的设置既符合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也顺应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截至2008年7月,已经为社会输送3届共225名毕业生。

2教学组织设置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在教学组织设置上采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该专业受学校教务处、环境与城建学院行政和院学术委员会领导,环城学院设有生物工程教研室和环境科学研究所(现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本专业的政治理论、英语、体育、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安排学校相关专业承担;生物工程的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由生物工程教研室负责;教学日常管理由环境与城建学院办公室负责。

3现有师资队伍与学生规模

我校承担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23人,其中生物工程教研室有专任专业教师18人。

本专业在校生规模为4个年级7个班,学生总数231人。

4主要办学条件

生物工程专业具有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有专业实验室6个,实验室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500平方米与环科所共享),仪器设备总值566万元(本专业专用设备128万多元,其中85万元设备提供给环境、给排水共享;与环科所共享438万元仪器设备),在校内外具有稳定的实习基地5个,图书馆相关图书资料丰富,整体办学条件良好。

5建设与发展思路

根据学校制定的发展整体规划,2006~2010年期间,要求环境与城建学院建设一个以环境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和硕、博士点为依托的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学科群。

为发挥我校在环境生物技术、天然纤维开发、人造血管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成立的生物工程专业主要在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为生物产业和纺织印染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继续拓展与环境工程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深化本学科研究方向,开展发酵工程、酶工程领域的研究。

在学科建设方面,努力将生物工程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力争在2010年成功申报生物工程硕士点。

并以生物工程专业为基础,积极申报“生物制药”或“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为将来成立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奠定基础。

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1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1.1专业设置基础

我国传统的纺织工业正在向以纺织、印染、服装、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纺织”学科方向发展,以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将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主流。

在资源、环保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下,以加强生态环保为目标的生物工程,新型绿色纤维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应用将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主要趋势。

为发挥我校环境、纺织学科的优势,依托学校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组建生物工程专业,立足湖北,辐射全国,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生物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

1.2专业建设规划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在环境生物治理、生物新型纺织材料和现代酶工程技术以及发酵工程等领域为生物产业和纺织印染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2006年9月制定的5年建设规划,师资队伍要从原有专任专业教师10人发展到20人左右(均不含公共基础课);完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两大基础实验建设,实验室面积要达到500平方米,实验设备要基本满足2~3名学生一组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条件;以专业基础课程为根本,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适时开辟特色专业课程;编写和修订体现本校专业特色的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整理成册;教学手段绝大多数要采用多媒体方式;建设2~4门主干专业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目前生物工程教研室专业课教师已达到18人;实验室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与环科所共享500平方米),实验设备满足2名学生一组;每年学校都划拨一定经费用于仪器设备更新;对教学计划进行了2次修订,专业理论课程均具有详细的教学大纲,并由教务处统一编印成册;所有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生物化学已经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为校级优质课程。

经过3年的努力,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规划已经达到或提前实现。

1.3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电工电子、体育等基础课程提出了明确的学时、学分要求,把基础课程教学和建设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培养方案要求理工科本科学生在四年内应选修不低于8学分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其中至少要选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4学分。

为此,学校开设100多门全校性公选课供学生选修,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根据2006年9月制定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明确要求,本专业是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特别是酶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初步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规定要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为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原理与技术、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生物物质分离工程、生物反应工程共12门课程;专业选修课为蛋白质化学、基因工程概论、生物信息学、专业英语、生物统计学、环境保护概论、生态与环境评价、生物工程CAD、生物制药工艺学、发酵工厂设计概论、食品工艺学、环境生态学、酿造酒工艺学、氨基酸有机酸工艺学共14门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为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发酵工程工艺、发酵工程设备)、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文本格式规范,内容完整。

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符合教学改革精神;培养目标符合湖北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规格符合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课程体系遵循教学规律,体现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各类课程(必修课、选修课)及实践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等)的学时学分比例符合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近5年主要是培养环境领域、纺织材料领域的生物工程类应用人才,以传统生物工程专业和酶工程方向为主导,体现了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重视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和专业要求教育,使新生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和奋斗目标。

在开展专业教育时,不仅从本专业沿革、培养目标及专业前景等方面来稳定学生专业思想,而且从培养方案涉及的方方面面对学生提出具体学习要求,使学生从一进校就明确学习任务和奋斗目标,从而保证学生主动完成培养方案的各项学习任务。

所有课程严格按计划执行,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确保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实施“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

2专业基础条件

2.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生物工程专业的物理类实验由我校理学院的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武汉科技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化学类实验由我校化学工程学院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武汉科技学院纺织印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承担;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实验由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以及负责承担。

生物工程合计实验室面积约1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66.1万元。

其中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发酵工程与工艺实验室面积约500平方米,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共享绿色环保助剂研究室、水污染控制工程研究室、苎麻清洁生产工程研究室约500平方米。

具有仪器设备128.3万元(与环境、给排水共享仪器设备85.4万元);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共享437.8万元仪器设备。

实验条件基本完备,学校每年还投入10万元左右用于更新实验设备。

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专业基础条件能满足该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2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

根据教学需要和有利于专业知识应用进行实践基地的选择,现有湖北省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武汉滨湖双鹤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惠尔康扬子江乳业有限公司、武汉周东莲花味精有限责任公司、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中心校内外实践基地5个,基地的良好条件为保证良好的实习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原湖北省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农药Bt杀虫剂研究、生产与贸易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湖北省博土后产业基地,是我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Bt杀虫剂研发及生产基地,在国内、国际Bt行业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各实践环节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实习期间聘请了实践基地业务水平较高,又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基地指导人员6名,实习时选派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同时强化带队指导老师的责任意识,较好地满足了实践教学要求,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2.3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

学校图书馆是湖北省高校图工委确认的“优秀级图书馆”,也是湖北省文献资源协调委员会确认的“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又是“湖北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优秀馆”、还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文图书编目C级成员馆。

图书馆馆藏丰富,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

学校图书馆具有一定数量的生物、农业、医药卫生、环境科学、安全科学、专业图书和网络版期刊。

其中中文纸质图书34326册,外文纸质图书1042册;中文纸质期刊1348册,外文纸质期刊1927册;我校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主要是NSTL国外网络版期刊(全文)、EBSCO外文数据库、牛津大学出版社(OUP)电子期刊全文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20余个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4个数字图书馆,还有30多个相关数据库。

数字化图书馆与校园网千兆对接,馆内100兆局域网到桌面,拥有两个电子阅览室,170个机位,电子文献信息存储容量达2TB,运用了ILASⅡ数字化平台等先进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网上资源24小时服务。

还为师生开通了湖北省数字图书馆自主文献传递服务,开通的VPN远程访问系统使师生只要在能够上网的地方,就能随时方便地查阅资料。

2.4教学经费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学为本,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学科建设经费约10万元、仪器设备费10-15万元、维持费3~4万元)用于实验教学。

教务处制定的实习教学经费管理办法规定,专业实习每生经费为200元,毕业论文(设计)经费为300元。

3师资队伍

近年来重点进行了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建设,生物工程教研室师资队伍现已达到18人,涵盖发酵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能源等领域,整体结构基本合理。

3.1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现有23名教师中具有教授3、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1人,占教师总数的43%;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8人,占教师总数的78.3%;教授的平均年龄45岁,副教授平均年龄43岁,讲师平均年龄36岁。

生物工程专业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通过以老带新、科研教研课题申报和实施,带动教师的相互协作与交流,开始形成了以专业负责人和学术骨干引领的教学与科研团队;使教师的教学素质、课堂教学能力科研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3.2主讲教师情况

教师必须通过试讲,参加人事处主办的岗前培训,获得合格证书才能任课。

近3年课程主讲教师98人次,其中90人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余下的6人次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主讲教师全部符合教师岗位资格要求。

教授、副教授坚持教学第一线。

近3年来,先后有24门课程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达100%。

稳定和素质优良的主讲教师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教师在同一领域的各自优势并将其研究成果引入本科教学,某些课程教学开始尝试多名教师联合授课的形式。

主讲教师都能做到备课充分,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娴熟;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能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能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能注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联想;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3.3科学研究水平

为发挥我校的特色和优势,生物工程以环境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环境科学研究所为依托,以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和苎麻生产循环经济研究为特色,开展“苎麻清洁生产技术”和“水污染微生物处理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

与环境工程专业共同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除主持完成了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优质苎麻种植示范及加工产业化开发”、“麻绒纤维清洁生产工艺与设备研究”以及“优质苎麻种质资源调查与筛选”、“小区生活污水原地分级资源化研究”等项目外,还在校外建有1000亩苎麻生态产业示范园。

由黄运平教授主持,周建刚、王步匀、谭远友等参与省级教研课题“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初步研究”的研究结果在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系统学习,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师还参加了“环境工程学科建设”等教研项目。

本专业教师近3年来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9项、校级项目8项、其它项目5项共22项,其中折合科研经费111万元。

教师发表科研论文39篇、教研论文2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1篇。

生物工程教师参与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或毕业论文等形式,参与课题的部分实验室工作,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科研工作的稳步推进,既加强了科研自身条件,也改善了教学实验条件,推动和促进了课程建设,还丰富拓展了教学内容。

4课程建设体系

4.1课程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精心构建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179分(必修课107学分;专业选修课27学分;全校性选修课8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35学分;创新2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8门、学科基础必修课9门、学科基础必修课9门、专业必修课7门、必选课10门、任选课17门(限选其中6门)。

以校级优质课程为基础,加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经过6年的建设,生物化学被评为武汉科技学院的校级精品课程,建有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分为课程大纲、教师队伍、实验室建设、学习资源等几个部分进行管理。

计划逐步把微生物学、酶工程原理与技术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实现省级精品课程的突破,并通过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获得经验来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4.2教材选用与建设

生物工程专业的教材选用严格按学校规定执行,学校制定有《本科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并成立了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优先选用近3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特别是面向21世纪的国家级获奖教材及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和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教材。

坚持教材选用逐级审批制度,即由教研室集体讨论决定每门课程所选教材,主管院长签字后报教务处审查备案。

近3年该专业的12门主干课程使用的教材全部是优秀教材或新教材。

此外,结合专业特点,编写了生物工程专业自编实验教材,供学生使用。

选用的教材使用效果好,学生普遍感到满意。

4.3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知识的传授与方法的指导结合起来。

所有专业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

针对不同学习基础和特点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通过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得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才智和潜能,注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利用教学研究课题的成果指导教学,例如把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初步研究”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教学改革中,使得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生物化学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来综合考查教学效果和检查学生素质,做到重视平时成绩、重视能力培养、重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克服评价挫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弊病,强调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自尊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5实践教学

5.1实践教学体系

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强调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整体训练,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将理论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并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开展调研,获取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有金工实习2周,课程设计(包含发酵工程设备、酶工程、发酵工程工艺、生物工程工厂设计)共8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1周,毕业设计(论文)15周。

此外还设有军训3周,社会实践2周,共35周,折合35学分;加上实验上机等折合19.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累计54.5学分,占总学分的30%。

5.2实验、实习和实训

实验教学设有实验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实验、酶工程原理与技术、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共8门284学时,实验开出率100%。

生物工程专业的各项本科教学专业实验项目均可在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进行。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验中,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综合实验4门实验课程中有3门实验课程设有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在服务于生物工程专业的同时也为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提供服务。

为配合实验教学,撰写了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材,供在生物工程实验室学习的所有专业学生使用。

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由过去单一教师指导一门课程实验转向每次实验课由在该实验内容上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

如2008年的微生物实验就是由3名教师分别指导的不同实验项目。

生物工程实验室自2006年开放,现有开放性实验项目20项,参与项目的学生120人;所有自选课题均来自于教师的横向项目或自选项目的前期探索。

例如,谭远友老师指导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真核模式生物寿命的影响”这一课题即选自于同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的合作项目。

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也由过去的一名教师负责指导逐渐向多名教师联合指导转变,例如彭其安老师指导的“果酒酿造”项目由陈祖玉博士和刘传凤博士协助指导。

我校的金工实训基地从事工程实训多年,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车工工艺生产过程、特点和应用,所用设备、工具种类功用及使用方法以及车削综合作业件的操作(外圆、端面、切槽、切断、车孔、车圆锥面、台阶面等)。

为以后的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与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暨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原湖北Bt研究开发中心)长达3年的合作,学生在生产实习中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基地方可在此基础上挑选学生留用。

由于实习条件到位,组织管理到位,教师指导到位,有计划、有任务、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较好地保证了实习教学效果。

6教学管理

6.1教学规章制度执行

严格执行《武汉科技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武汉科技学院多媒体教学基本规范》、《武汉科技学院教师教学资料规范》、《武汉科技学院考务工作规范》等管理文件,每学期由教务处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统一下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其它实践教学任务,各院系落实教学任务后再由教务处编制课程总表,从而保证了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得到落实。

对于因公、因病确实需要调课,严格实行教研室主任、院长、教务处长三级审批制度。

生物工程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管理规范:

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遵照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和学习、认识的规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安排各项教学活动,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领导下,每1-2年修订一次培养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执行,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6.2教学质量监控

通过教务处督导组、学生信息员、辅导员、环城学院领导和教学秘书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以查课、听课、评课为重点,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专家评教活动。

每学期采用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领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及督导简讯方式评估各门课程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每学期都要进行期中教学检查,通过检查、抽查、听课、走访、座谈、评教等多种途径及时收集教学工作状态信息,并反馈指导教学。

由于坚持常抓不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规范、齐全,教学安排合理,执行情况良好;教学档案(教学日历、教案、教学研究纪录、试卷、学生实验、实习报告、学生毕业论文)基本规范齐全。

教师能严格执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并结合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规范。

严格规范教学资料验收、归档与保存。

7人才培养质量

7.1学生专业素质水平

经过几年的发展,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社会影响逐年扩大。

经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本专业学生普遍具备了宽广的文理学科知识、扎实的生物工程基础和专业英语功底,能熟练阅读英语专业文献或书籍,具备较为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近三年学生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湖北省政府奖学金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篇。

截止至2008年,生物工程专业已有3届本科毕业生共224人,本专业学生因为素质全面、基本理论扎实、创新意识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