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3008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正在努力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进行转变,技术升级势在必行,不仅需要高端技术人才,而且更需要大量中等技术人才与之配套,产品质量才有保证。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层级:

中等职业学校,就是我们国家设立的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

从2016年我国教育部公布的有关数据来看,我国当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人数,总人数达到了474.71万,已就业的人数是459.15万,从就业率来看达到了96.72%,其中对口就业率是在75.60%,这样的就业数据,让大多数的本科院校,也包括一流高校都难以企及,而75.60%的就业率则充分说明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合理性,这组数据直接有力的说明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毫无疑问是国内一线生产力最为重要的培养渠道。

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的中职生在当前我国的劳动力的市场中还是最受各级企业欢迎的抢手货。

但从目前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跟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就具体表现而言:

诸如在校期间,因自我约束力差,违反了有关的校规校纪,导致了中途退学率高;转专业的、转学的不少,进入实习期乃至毕业后因工作待遇、工作环境欠佳、职业规划发生改变而离岗转岗较多;就业后跳槽频繁、转换工种率高等。

究其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种是少部分的厌学型,这些进入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孩子,他们在普教阶段,由于已经养成了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不良习惯,思想品质薄弱,文化基础特差,上课啥也听不懂,也听不进去,对老师的上课安排啥也不干,很难适应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多数混日子,混文凭,与其说是在学校学技术,不如说家长找了一个幼儿园,让老师看着学生别出事,养身板。

他们大都很迷茫,不知该干什么。

第二种是大部分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引,缺少指路明灯,所学非所爱,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喜爱,之所以来读这个专业,过多是服从家长安排或其他亲朋好友介绍的、给选的。

他们是为了给家长上学而上学,大多数没有梦想,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多数连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都说不清楚,就业存在理想主义。

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动力,到了实习时流失率就不少,而工作后又由于本身技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频频换工作,在不断地寻找工作之中,既浪费自己宝贵的大好青春,也浪费了国家宝贵的教育资源。

(2)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本研究中,我将以学生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作为出发点,在坚持学生技能的培养、内化职业操守以及如何才能保证顺利就业等方面的同时,结合中职生的自身需求,尽最大可能为在校就读的每一位中职生,设计一个与其兴趣、爱好、心理、职业素养和技能相吻合的职业生涯规划。

解决他们在学校学习中的迷茫、困惑,让他们重燃梦想,重树信心。

力图使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期间学好技术,掌握一技之长,并具备一定的职业上升能力,到了用人单位后能够用得住,留得住。

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同时,也为自己的长远职业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研究: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是舒伯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其次就是帕特森的特质因素理论,另外则是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等。

在舒伯的理论中,他用“动态发展”的概念取代了“静态稳定”的职业概念,特色还在于他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职业生涯辅导”理论,用来规划人们长期的职业发展,从而取代了“就业指导”这种短期职业选择的方式。

舒伯认为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地渐进过程,最早从童年时代就已开始,伴随人一生,职业生涯其实也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下面我将对国外几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它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目前总体的研究现状以及趋势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美国

美国是第一个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职业辅导之父”富兰克・帕森斯首先使用了“就业指导”的概念。

之后,西德尼・马兰博士提出生计教育的概念。

美国很重视通过立法来支持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20世纪70年代出台了《生计教育法案》,1989年美国制定了《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1994年颁布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2006年颁布了《生涯和技术教育法》。

这一系列的相关法律,一个基本的中心就是要求各洲政府,必须要从制度、资金、人力方面来保障美国各州的职业生涯教育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民间组织也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

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素养、职业选择等方面,是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课程方面,设立了生涯教育课程、生涯学术课程、特殊生涯指导课程。

对于师资力量一般要求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咨询学或者是人力资源管理等与之相关联的学科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还要通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和考核。

(2)瑞典

瑞典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

在学校的课程内,瑞典设置了职业指导课,目的是帮助在校的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以及专业能力,合理地选择未来职业。

该课程贯穿在每个学生的全部学习中。

学校教师的责任,既要教授理论课,同时也教授相关的职业指导课。

在职业指导课中,五分之一的内容要在校外进行,由指导教师自己设置。

为了增强效果,让每一位家长和学生都能对职业与培训具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学校还要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听职业指导课,使学生家长参与帮助自己的孩子确定职业方向以及各种学习科目等等。

(3)德国

德国的“普遍性职业教育”。

在各高校中,都设置了各种形式不同的专门机构,用来对全体学生提供有关的职业咨询服务;针对学生专业教育缺陷,了解学生素质的不适应,开展比较系统的课程培训。

同时他们还建立起一个网络平台,在全国通行,作为用人单位以及在校学生,全部可免费共享的资源。

他们创造的“慕尼黑就业模式”,主要方式:

一是大学与企业界、劳动局进行全方位合作;二是在大学之中设立就业市场学院;三是企业敞开大门,常年为即将大学毕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同时也进行培训与考核。

现在,德国政府更加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与此同时高校也纷纷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策略,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着力点。

(4)日本

日本的“出路指导”教育。

含义是既包括就业指导,也包括升学指导。

进行“出路指导”,要全面了解学生个人资料,准确掌握职业发展情报资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启发和交流等,与学生进行出路商谈和跟踪指导,最后要让学生自己能够有效选择、合理计划未来的的发展,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升学,完全不同于社会上的职业指导。

国内研究:

(1)民国时期

1916年,周诒春先生创立了我国最早的职业指导,最早倡导职业指导的社会组织是中华职业教育社。

在1919年10月曾专门刊载了一期《职业指导专号》,主要内容是介绍国外比较先进的职业指导经验和方法,但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由于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对职业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处于停滞的状态。

(2)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末。

在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指导没有太多意义,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全部处在停顿的状态中。

(3)改革开放后至九十年代末期

从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

1978年,我国全面恢复了高考制度,但是职业院校与其他各类学校一样,都是实行与当时的国家政策相适应的计划分配就业制度,这段期间整个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本没有开展。

一直到1999年,全国各高校都开始大规模扩招,计划分配就业制度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自然也随之取消,自主择业也就成了一种社会趋势,国家也大力倡导。

伴随高校扩招,毕业生不断地创出新高,就业问题就彰显出来了。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很多高校,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乃至于整个社会,都不得不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至于职业指导理论的迅速发展时期:

国内一些相关和新创办的刊物开始大量介绍国外先进的职业指导理论和他们比较成熟的经验,并出版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同时,部分学者从我们国家的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些社会调查,以此来论证目前在我国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家教育科学“七五”规划把“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与实验”,作为我们国家教委的一项重要课题进行研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的成果,还编辑出版了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的系列读物十余种,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我们国家职业指导理论的快速深入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贡献巨大,从此职业生涯规划,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进入21世纪后

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中,这可以看作是第四个时期。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由经验比较成熟的欧美传入中国,我国的各个高校和各个职业学校的就业部门,都开始设立了职业咨询与职业心理辅导机构,一些教师和学者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在这一期间,国家人事部中的人事科学研究所,当时担任副研究员的罗双平先生,编著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撰写了《职业生涯规划》,并编写了《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等;中南财大的赵曼和陈全明老师,撰写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其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所具有的内涵,及其在国内外的历史沿革情况,相关的理论等,都做了系统而详实的阐述。

2006年,《职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的研究与实验》,被作为“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项目,由山东课题组承担研究,《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指导与实践》一书就是该研究的结晶。

该项目研究结果丰富,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也都非常完备,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相当重要的的现实指导价值,理论价值也很高,现实指导意义重大。

国外述评:

通过大量阅读各种有关文献,我们不难看出,欧美等西方各发达国家,在对待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普遍开始的比较早,理论比较成熟;并且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往往通过立法保障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切实有效实施,运行机制都已经比较完善的。

即注重从终身教育出发,对每个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贯穿在每个人整个受教育的始终。

国内述评: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开设比较晚,主要表现为理论建设滞后,思想普及滞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仍处在一个引入和探索的初级阶段。

还缺乏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导,更没有具备具体的能够实施操作的流程。

在国内的研究文章中,介绍国外比较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主,在知网上,我们搜索了一下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各类文章,发现大多是2004年以后的,并且主要集中在2010以后的时间,数量才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核心期刊的数量大致在几十篇左右。

这些研究,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国家的职业生涯理论和教育实践,贡献不可磨灭。

国内的研究,总体而言主要是把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学生作为研究方向,把中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要少得多。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属于结果导向,比较侧重于就业指导,缺少对中职生的人生规划整体设计,忽视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过程。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刚毕业时虽然有较高的就业率,但后期会伴随着较高专业转换率以及失业率。

在本研究中,我将以“终身学习”能力作为中职学生培养的根本目标,以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为基础,对中职生所面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取得满意的结果,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期望能以本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对中职学校所有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此研究视角从注重结果的就业导向转变为注重过程的能力导向,是对已有的前人职业规划理论进行补充,使得职业规划理论体系更全面。

实践意义:

以当前实际情况来说,从中等职业学校走出的毕业生,毫无疑问还是我们国家整个人力资源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论文以烟台工贸技师学院为研究个案,试图通过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将整个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在校学习的每个学期,帮助现在在校的每一个学生,圆满地设计属于他自己的,并且能够体现个人意愿的职业生涯规划。

希望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个导向做指引,帮助中职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到学生毕业时,有少数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参加毕业前的春季高考,升到本科院校或者专科院校,继续其高级技术人才之路;一部分学生文化素质不太高的同学,自己在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同时,在毕业前参加全国的函授大专考试,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继续教育;另外一些人则直接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

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避免走弯路,浪费国家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并且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大量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类中等技术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