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162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山水田园诗鉴赏.docx

2山水田园诗鉴赏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山水田园诗专题复习教案

课题

山水田园诗专题复习教案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二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掌握山水田园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能力点

1.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2.通过欣赏、探究、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教育点

1.体会诗人在山水中所托的情怀。

2.继续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山水田园诗和羁旅思乡诗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热点,所以这节课大家来掌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

咱们循序渐进,深入掌握。

(一)导入:

(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

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

我们能不能诵读一下之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呢?

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运用这把披情入景的万能钥匙去解读山水田园诗。

(展示课题:

山山水水总关情——披情入景解读山水田园诗。

大家齐朗诵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

这首诗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知道它的作者吗?

——孟浩然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孟浩然的另一首山水田园诗——《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二)诗歌美读

可以说:

“诗歌是文字的音乐”。

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

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中那形象、生动而立体的语言,感受它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1.诗歌朗诵欣赏:

老师范读。

(配乐)

2.诵读指导

(1)感性的表现:

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好的诵读,能够感染听者,对深化诗歌的意蕴起到极大的作用。

好的诵读包括这几个条件:

形象而动情的语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

朗诵者应力图造成一种氛围,用这来“冲击”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

其它还有语调、表情、动作、音乐等。

如本诗,语调忧伤、低缓;朗诵到“野旷天低树”时,可以有一个抬起头,望着远方沉思的动作。

诸多因素综合到一块,就形成了一种诗歌的情感基调。

本诗已经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字,能够代表诗人的情感,这个字就是——愁。

(学生答)那么,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就应该是“淡淡的忧愁、孤寂、惆怅、思念……”

(2)理性的把握:

理性的把握。

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4.师生共读,注意用情感去点燃情感。

(三)诗中品画(意境再现)

1.用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歌想象的方法:

(1)根据字词想象单个形象,如“日暮”,我们可以想见天色已晚,夜幕降临。

(2)根据句节想象群体形象,“移船泊烟渚”,行船停靠在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3)根据全篇想象整体形象。

(布置学生堂上口头完成)

2.根据音乐想象整体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播放相关音乐,渲染气氛)

3.创造新的形象

提出思考题: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联想力,在低沉、悠缓的背景音乐中感受和创造性地体味诗的意境,把诗歌描绘的风景图用散文般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参考:

船儿在云雾缭绕的小岛边停泊,苍茫的暮色增添了流浪异乡的愁绪。

远望空旷辽阔的原野,好像天幕比树还低,似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近看清澈的江水,映在水面的月亮好像是在亲近自己,又多少给人一些安慰。

诗中淡淡的乡思,脉脉的烦愁,与幽清的江边晚景融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清丽的图画。

4.师生共读。

(播放幻灯片设计的情景,配乐朗读全诗)

(四)画中品诗(情感把握)

中国古典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并从意象语言的角度分析诗歌中作者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及哲理思考。

1.教师点拨指导

A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自由发言)

诗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

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

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

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B横向联想,由此句联想到彼句,此意象联想到彼意象,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这一环节的联想比较中鉴赏诗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

2.小组合作探讨,找出这首诗中的意象,并指出这些意象的寓意。

3.小组同学交流探讨成果。

4.教师评价,意象总结:

在前面的环节,我们已经知道了,“愁”是这首诗的情感基调,那么诗人的愁绪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就是同学们找的这一个个意象。

[一、二句]

“烟渚”:

烟雾朦胧的小洲,平添几分惆怅和思绪的迷茫。

“客船”:

诗人的船儿在云雾缭绕的他乡小岛边停泊,让人感受到了淡淡的羁旅之愁。

“日暮”:

苍茫的暮色增添了流浪异乡的愁绪。

提问:

“日暮”为什么会撩起“客愁新”呢?

教师提示:

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王风。

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

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三、四句]

“旷野”:

空旷辽阔的原野,诗人似乎要把满腔的孤寂惆怅融入到这无垠的旷野之中。

“低天”:

好像天幕比树还低,似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明月”:

诗人怀着愁心,想起了家乡,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

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

“清江”:

清澈的江水,脉脉含情,与天上的明月一样给了诗人些许的安慰。

诗戛然而止。

提问:

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

“‘野旷’一联,人但赏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

”你是怎样理解这诗外之意的?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教师提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描绘了一幅空旷广阔,寂寥清幽的景色。

旷野空旷寂寥,江水清澈平静,明月倒影水中,在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诗人的孤独寂寞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想翻腾的海洋。

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月去的意境。

诗人飘泊在外,泊在小洲之上,面对傍晚黄昏,一个“愁”字点出作者情感。

表现诗人羁旅之愁。

(投影)

[赏析]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5.同学们有感情地在音乐和画面中再读本诗

(五)小结赏读山水田园诗的方法与步聚:

通过《宿建德江》的赏读和分析,我们一起找到了解读山水田园诗的万能钥匙——披情入景。

具体做法是,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中的美景、美情,吟诵中着重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景物的特征)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诗歌美读——诗中品画(意境再现)——画中品诗(把握感情)(投影)

(一)诗中品画(意境再现):

看画面形、色、动、静,物象的组合方式(欣赏诗的画面美)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1.诗歌所描绘的意象。

2.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3.画面色彩;

4.动态、静态;(投影)

(二)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画中品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

(投影)

练习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题: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

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

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

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第二课时

一,明确、概念: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

二、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山居秋暝》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四、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

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

宁静

3.整体感觉:

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五、常见的写景技巧

 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⑴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水近人"作者采用了远近的手法。

⑵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

"

⑶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①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②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

例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③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

例如自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却不见一个雪字。

⑤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

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⑥白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⑷把握景和情的关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②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四、实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卷(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2004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卷(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200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

[正宫]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

我②鹦鹉洲:

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

《山水田园诗》参考答案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1.常出现的景物有: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2.常出现的人物有: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三)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1)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一方面通过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

  另一方面通过颈联尾联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

"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

(四)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

(4分)

  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

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然、朴素的总体风貌)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

(4)

  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意对即可)

四、实战训练

  1、

(1)【答案】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

(1)答: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答案】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