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720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项目背景

1.1项目名称: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

1.2项目性质:

扩建

1.3建设地点:

xxx县xxx镇本街(xxx学校院内)

1.4项目承办单位:

xxx县xxx镇中心小学校

1.5承办单位概况: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7个,在校生608人,教职工48人,已有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2220平方米,学校始终践行“面向全体,优化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综合+特色”的办学思路,突出“立足学生生存发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师德强校,特色扬校”的办学思想。

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事”作为学生培养的目标。

努力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6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6.1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咨询服务委托书》;

《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6.2编制原则

(1)项目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和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2)项目建设,应坚持方便师生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的同时,注意改善教职员工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合理。

(3)项目建设,应符合xxx县xxx镇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或过度集中。

(4)项目建设,应符合国家现有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5)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充分考虑节地、节能、节水、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做到规模适度、功能适用、装备适宜、经济合理。

1.6.3研究范围

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规程、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的内外部条件、工程方案、投资估算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关建议与方案,供投资主体和审批部门作投资决策参考。

2.项目概况

2.1建设地点

xxx县xxx镇本街(xxx学校院内)。

2.2建设规模及内容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是在已有教学楼东侧扩建的。

本项目为扩建教学楼一栋,建筑四层,层高:

一层3.6米、二层3.6米、三层3.6米,四层3.6米。

建筑面积1265平方米。

框架结构。

内含:

教室、实验室、多媒体功能室、计算机室等。

2.3建设目标

改善xxx县xxx镇中心小学校目前教学楼饱和、功能室严重不足的现状,进一步提升该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增强招生能力和办学能力,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办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4项目总投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286.08万元。

资金筹措:

争取省社会基础教育事业专项资金200万元,其余由县财政自筹解决。

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占地面积  25000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1056.25平方米

原有建筑面积  2200平方米

扩建建筑面积1265平方米

建筑系数4.23%

容积率0.14

绿化率3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项目建设背景

(1)目前,xxx县xxx镇中心小学校通过教育现代化探索之路,已基本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均衡教育。

但因学校教室及各功能教室严重不足的问题,不能较好地满足镇内子女“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因而xxx县xxx镇中心小学校提出通过对学校教学楼进行扩建,重新调整规划,逐步实现学校建设由“小、弱、散”向“大、强、精”格局的转变。

按照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全面推进xxx镇教育事业发展,努力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多年来,xxx县xxx镇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实现了教育服务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契合。

下一步,xxx镇将继续围绕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推动全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向着区域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迈进。

(3)教育机构与乡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当前,在“转方式、保民生、促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大力度推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教学质量上乘的教育机构建设,对于降低居民教育成本、方便和促进适龄青少年就学,稳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

2.必要性

xxx县xxx镇中心小学校作出扩建小学部教学楼的决策构想,是基于对xxx镇中心小学校小学部教育现状的深入调研、分析和论证。

学校主要存在教室及各功能教室严重不足的问题。

教室和功能教室严重不足无法满足镇内子女“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及教育需求,教室的空间大小和各功能教室都不能满足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和校园网建设的需要。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并不充足,学校教育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导致教学设施普遍落后,桌椅破旧,实验设施匮乏,缺少基本的图书资料,更不要提电脑、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xxx镇中心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义务教育发展、质量均未达到预期效果。

与此同时,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和学生对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xxx镇中心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存在的差别越来越有意见。

许多家长舍近求远,不图方便求条件,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上学,既增加了教育成本和群众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区域生源不协调,出现了“城里学生爆满,乡下学生不足”的现象,影响了全镇教育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xxx镇中心小学校提出了扩建教学楼的构想,并对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探讨。

同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他们的普遍拥护与支持。

普遍认识到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逐步改变农村办学条件差、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对于建设x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是一项惠及子孙、造福全民的大事、实事、好事。

第三章需求分析

1.xxx镇中心小学校现状

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7个,在校生608人,教职工48人,已有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2220平方米。

2.本项目的拟建规模

在xxx小学已有教学楼东侧扩建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1265m2,共四层。

新扩建教学楼:

一层设4个教室,二层设4个多媒体功能室,三层设4个实验室,四层设4个计算机室。

3.项目可行性

一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

通过加强基础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文化教育程度,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增强致富能力,进而促进农村面貌的大变化,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这是一个智力基础、社会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二是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xxx县xxx镇中心小学校教学楼扩建项目改变了城乡教育发展失衡,教育资源分配、占有不公,城乡教育差别较大的现状。

随着农村教育的加快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既解决了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又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是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投入的负担和农民负担。

本项目建设一次性投入,人民群众长期受益,而且资金集中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效益,群众满意,政府减负。

对农民群众来讲,学校办好了,不用四处求学,降低了教育孩子的成本,便于农民集中时间和精力搞生产经营,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

四是有利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解决教室及各功能教室严重不足的问题。

本项目建成后能够较好地满足镇内子女“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满足社会需求,使得xxx小学建设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一流学校。

第四章场址选择

1.场址所在地区现状

1.1地区与地理位置

xxx镇中心小学校教学楼扩建地址在xxx镇本街(xxx学校院内),东临xxx镇民宅、南临xxx镇乡路、西临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北临xxx镇乡路。

1.2场址土地权属及占地面积

项目拟建场址土地属政府划拨,项目用地面积25000平方米。

2.场址建设条件

2.1场址地形、地貌

建设场地地势平坦,其场地建设用地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需要。

因此,为该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气候条件

xxx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秋、冬季西伯利亚一带的寒冷干燥气团南侵;春、夏季海洋温暖湿润气团北移,台安处于其过渡带,气候变化较大。

其特点是: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温暖适宜,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春季风大,冬季寒冷。

2.3城镇规划

该项目位置在xxx县xxx镇中心小学校校内,符合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方针。

2.4环境保护要求

本项目建设工程不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建筑和装修材料都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施工地点虽离居民密集区较近,但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施工过程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太大的影响。

项目施工完全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2.5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本项目给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

场区排水利用原有渗水管网。

供热由本校锅炉房供给。

供电由xxx县xxx镇供电网络供给。

可以满足本项目需要。

2.6施工条件

本项目场址地势平坦,水、电可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

2.7社会环境条件

xxx镇位于鞍山市xxx县城东南9公里处,距鞍山50公里,距沈山高速公路13公里,距秦沈电气化铁路10公里,鞍羊公路贯穿全镇。

境内李窑村孙城子屯有西汉时期险渎县遗址。

全镇总面积9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辖16个行政村,人口总数3.4万。

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村屯的文化广场设施完备,文化大院活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

镇内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成绩不断提高。

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走进中小学校园。

镇中学被省政府命名为控辍保学先进单位。

第五章工程方案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05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辽宁省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标准》

有关方面提供的方案设计相关资料。

2.总平面布置

2.1总平面布置原则

a.总平面布置应满足和符合卫生、环保、消防、通风、安全的原则;

b.符合县域总体规划的原则。

c.根据校区场地具体情况,应具有合理的功能分区,有利于人流、物流和交通组织。

d.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节省土地使用的原则。

2.2总平面布置

xxx县xxx镇中心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坐落在xxx县xxx镇本街(xxx学校院内)。

校园内已建有教学楼一座,扩建工程由现有教学楼东侧向东扩建。

校区用地面积25000平方米,场地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为宽向。

校区东侧、南侧为xxx镇镇区路,北和西侧为居民。

主要入口在南侧,建筑坐北朝南,建筑物为四层楼。

建筑场区四周设有围栏,场区内地下设电缆、热力管网、上下水管线等。

3.交通组织与道路

学校主要出入口在南侧,镇区主干道的北侧,为人流、物流主要出入口。

次要出入口在校区东侧,紧邻街区干道。

校区道路与外部街区干道相连,场区内建筑物周围形成环形道路,确保消防和交通组织。

建筑物有对外出入口5个(包括原有教学楼),南侧有两个,西、东侧各有一个出入口,北侧有一个出入口,这些出入口确保人流、物流的使用,有利消防和安全。

4.绿化

场区设有道路,并在道路两侧种有花草或灌木,场区周围种有乔木,道路尽头设有草坪。

场区绿化给人心情愉悦和舒畅,可给人心理有舒缓的作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场区绿化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绿化美化是必要的辅助设施。

5.竖向设计

建筑场区地势平坦,无不利地质构造组成。

按地质报告指出场区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场内地层分布均匀,在均而荷载下,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除回填层外均可作为天然地基。

方案充分考虑场区排水,地面坡度,道路标高等对工程的影响。

方案考虑土方量不增加,在合理的情况下进行。

场区排水由场区按校区地面坡度,统一考虑排水,场区雨水由集水井及排水管网排至校区外。

6.方案设计

6.1工程概况

xxx县xxx镇中心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工程,是在现有教学楼向东扩建,现有教学楼建筑面积2220平方米,拟扩建教学楼建筑面积1265平方米,主要扩建包括教室、实验室、多媒体功能室、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等。

建筑室内外高差0.75米。

xxx镇中心校“面向全体,优化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综合+特色”的办学思路,突出“立足学生生存发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师德强校,特色扬校”的办学思想。

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事”作为学生培养的目标。

努力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项目的建设是在xxx小学现有教学楼东侧再扩建1265平方米的教学楼,解决教室和功能教室严重不足的矛盾。

力求将xxx小学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一流学校。

拟扩建xxx中心小学教学楼,建筑四层,建筑坐北朝南,东西走向,使教室有很好的朝向,有更好的光线和环境。

建筑教学为钢筋砼框架结构,柱距8.1米,教室为单面走廊,走廊宽2.1米,教室进深为6.0米,扩建部分设有楼梯间一个,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6.2方案设计和功能

6.2.1建筑设计

6.2.1.1建筑一层

建筑32.4m×11.4m(长×宽),层高3.60m,建筑面积316.25m2。

一层设有教室4个、走廊、楼梯间等。

6.2.1.2建筑二层

建筑32.4m×11.4m(长×宽),层高3.60m,建筑面积316.25m2。

二层设有教室4个(多媒体功能室)、走廊、楼梯间等。

6.2.1.3建筑三层

建筑32.4m×11.4m(长×宽),层高3.60m,建筑面积316.25m2。

三层设有教室4个(实验室)、走廊、楼梯间等。

6.2.1.4建筑四层

建筑32.4m×11.4m(长×宽),层高3.60m,建筑面积316.25m2。

四层设有教室4个(计算机室)、走廊、楼梯间等。

6.3建筑构造及装修

6.3.1内外、墙

外墙为填充墙,采用370厚空心砖墙,外做苯板50厚外保温,并做抹灰刷涂料。

内墙为240厚空心砖墙,并做抹灰刷涂料(无污染)。

6.3.2屋面

采用苯板保温,上做细石砼找坡,抹找平层,SBS卷材防水层。

6.3.3楼地而

地面应无污渍、平整、易清扫、耐冲击,一般为防滑地板,自流平地面。

6.3.4门窗

大门为白钢玻璃门、小门采用木门。

窗采用铝合金断桥窗,窗应密闭。

6.4建筑节能

6.4.1屋面采用水泥珍珠岩或挤塑板保温,按节能计算保温层厚度,达到节能要求。

6.4.2外墙均保温,并采用外保温作法,按节能要求计算保温层厚度,达到节能要求。

6.4.3外窗采用断桥铝合金窗,中空玻璃,抗风性能好,防水、气密性好,达到节能要求。

6.5结构设计

6.5.1建筑结构形式

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柱下为独立钢筋砼基础。

6.5.2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6.5.3地基基础等级:

丙级。

6.5.4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七度,地震基本加速度值0.1q。

6.5.5建筑抗震设计重要性类别:

丙类。

6.5.6建筑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6.5.7建筑使用年限:

50年

6.5.8最大冻结深度1.20m,标准冻深1.10m。

6.5.9场地土类别为Ⅲ类。

7.建(构)筑物一览表

类别

建(构)筑物名称

建筑尺寸

(长×宽)

m

建筑

面积m2

层高m

建筑

高度m

结构形式

备注

公共建筑

教学楼扩建

建筑一层

32.4×11.4

316.25

3.60

15.15

钢筋砼框架

室内外高差0.75m

2.

教学楼扩建

建筑二层

32.4×11.4

316.25

3.60

钢筋砼框架

3.

教学楼扩建

建筑三层

32.4×11.4

316.25

3.60

钢筋砼框架

4

教学楼扩建

建筑四层

32.4×11.4

316.25

3.60

钢航砼框架

其他

5.

围栏

630m

2.0

钢制铁艺

6.

道路

1500

沥青砼黑色路面

7.

绿化

8700

乔、灌木、

草坪

绿化率35%

第六章公用辅助工程

1.供电工程

1.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电气设计的资料和要求。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系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1265平方米。

地上四层。

框架结构。

1.3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

(1)供配电系统设计

(2)室内建筑的电气照明设计

(3)电力负荷及年耗电量

1.4用电负荷等级

本建筑的电力负荷包括建筑物的电气照明及设备用电负荷,以及区域内的公共用电负荷。

部分用电部分为二类负荷,其余为三类负荷。

1.5用电负荷:

新建工程总安装容量约40kW,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负荷,

0.38KV侧计算结果如下:

有功功率:

34kW

无功功率:

21.1KVar

视在功率:

40KVA

每年工作250天,每天工作5小时。

合计年耗电量约为:

3.2×104kw.h。

1.6供配电系统

1.6.1供电电压

本工程的供电电压为380/220VAC

部分动力设施供电电压为380VAC。

电气照明电压采用220VAC。

墙壁插座的供电电压为220VAC。

1.6.2供配电系统

本工程电源学校供电系统提供,以三相四线制输送至新建筑内总配电柜,各层均设配电箱。

所需电源引自低压配电室内的低压配电柜。

配电根据建筑的规模,负荷量和供电回路的数量,设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为室内的电气照明回路,墙壁插座及设备供电。

供电方式为树干式。

1.7电气照明:

电气照明电压为220VAC,均为正常照明。

走廊、楼梯间设照明灯具、采用声光控制的灯具。

照明电压和照明系统

各场所的照明电源均引自相应的低压配电柜,采用分区树干式的供电方式,照明电源的电压为220/380V。

各场所照度按有关国家标准设计,主要场所的照度如下所示:

项目名称

照度指标

教室

300LX

楼梯、走道

50LX

洗手间

75LX

门厅

200LX

1.8照明设备选型及控制

在教室采用节能荧光灯(要求采用电子整流器)作光源,要求荧光灯单灯带电容补偿器。

在走道、楼梯间等公用场所则以节能灯为主要光源,照明配电箱选用QDB型。

照明根据不同的场所和使用功能分别采用集中或分散控制方式。

1.9应急照明

教室、走廊、主要出入口等场所均按规范规定设置带镉镍电池的应急疏散指示灯,镉镍电池放电时间应不小于1h。

1.10线路选择与敷设

照明干线选用阻燃型低压交联电缆,照明支线选用阻燃型铜芯绝缘导线穿镀锌钢管暗敷,有吊顶的场所可以在吊顶内明敷,至应急照明灯具的线路则须用ZR-BV-500型导线穿钢管在实体内暗敷。

室内照明设照明配电箱到各房间分别控制,教室照明灯具采用节能型荧光灯,潮湿区域采用防潮型节能灯,卫生间采用防水灯具。

室内照明设墙壁开关。

正常照明一般场所采用节能荧光灯具。

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等一般采用吸顶灯具,光源为白炽灯。

各房间,不同场合的照度指标及满足GBJ133-90《民用建筑照明标准》照明的色温及均匀度等选择亦应满足该标准。

电气照明回路的铜导线截面不小于2.5mm2。

小功率一般插座的电源线路的铜导线截面采用2.5-4mm2。

1.11防雷接地

本工程的供配电电压为10kv和380/220v。

10kv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380/220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接地方式采用TN-S型式。

在电源进户处,做重复接地。

接地电阻≤4欧姆。

综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按照GB50057-2010《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本建筑为三类防雷建筑。

应按相应防雷等级要求采取防雷电措施。

在屋面设避雷带,并经引下线与接地网连接。

每两根引下线的距离≤25m,要求避雷带及引下线采用截面积≥48mm2的镀锌扁钢或≥φ16的镀锌圆钢。

2.通讯工程

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本设计是根据土建等相关专业设计委托任务书的要求而编制的。

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物内的网络、有线电视接收系统设计。

2.1网络系统接自市网及局域网。

2.2有线电视接收系统

有线电视接收,接入市有线电视网络。

2.3通讯及有线电视接收系统线路

各建筑内的广播、网络线路,有线电视接收线路的户内部分,均采用专用电缆和导线穿pvc管暗敷设至相应房间的墙壁插座,与土建配合施工。

外部通讯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由市电讯局,广播电视局及有关单位设计施工。

其他

a无功功率补偿,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以上

b照明优先采用荧光灯及透光性良好的高效灯具和节能型灯具。

c灯具和控制方案,多设照明开关点,使照明为区域分区控制。

d走廊及楼梯间采用声光控制灯具。

3.给排水工程

3.1概述

本工程系xxx县x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楼扩建项目,建筑总面积1265m2。

3.2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6)《建筑给水聚丙氯烯管道技术规程》GB/T50349-2005

7)《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技术规范》CJJ/T29-986)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

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