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938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docx

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讲义资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得

1、熟悉电子分析天平得原理与使用规则

2、学习分析天平得基本操作方法与常量称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参见相关内容

三、主要试剂与仪器

1、石英砂或金刚砂

2、电子分析天平

3、称量瓶

4、坩埚

5、镊子

四、实验步骤(递减称量法)

打开天平门,清洁天平。

打开电子天平开关,使其显示0、0000g,然后将一洁净、干燥得瓷坩埚放在秤盘正中央,关好天平门,待读数稳定后读取数值并记录。

取一洁净、干燥放有试样得称量瓶,置天平盘正中央,关好天平门,按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g,取出称量瓶,将部分试样轻敲至瓷坩埚中,再称量,瞧天平得读数就是否在-0、30~-0、32g范围内。

若敲出量不够,则继续敲出,直至读数在此范围内,并记录数据。

然后称量瓷坩埚得质量,比较瓷坩埚中试样得质量与从称量瓶中敲出得试样量,瞧其差别就是否符合要求(一般应小于0、4mg)。

若敲出量超出0、32g,则需重新称量。

重复上述操作,称取第2分试样。

每次递减时,可根据称量瓶中试样得量或前一次所称试样得体积来判断敲出多少试样较合适,这样有助于提高称量速度。

注意:

拿称量器皿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可垫上滤纸或者戴手套。

五、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递减称量法记录表格

编号

1

2

m空坩埚/g

称量瓶倒出试样m1/g

m坩埚+试样/g

坩埚中试样m2/g

偏差(m2-m1)/mg

六、思考题

1、用分析天平称量得方法有哪几种?

固定称量法与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缺点?

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

2、称量时,应尽量将物体放在天平盘得中央,为什么?

3、使用称量瓶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不损失试样?

4、本实验中要求称量试样量偏差应小于0、4mg,为什么?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得

1、学习滴定分析常用仪器得洗涤与正确得使用方法

2、学会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得滴定终点

二、原理

滴定分析就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得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试样得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得浓度与体积求得被测试样中组分含量得一种方法。

在滴定分析时,一方面要会配置滴定剂溶液并能准确测定其浓度;另一方面要准确测量滴定过程中所消耗得滴定剂体积。

本实验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与HCI溶液互滴,来进行滴定分析操作练习。

强酸HCI与强碱NaOH溶液得滴定反应,突跃范围pH约为4~10,在这一范围中可采用甲基橙(变色范围pH3、1~4、4)指示剂来指示终点。

通过测定HCl与NaOH溶液得体积比,来严格训练学生得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并学会配置酸碱滴定剂溶液得方法与判别滴定终点得方法。

二、仪器与试剂

l、、锥形瓶、细口瓶、烧杯、量筒

2、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3、NaOH(固体)A、R

4、浓HClA、R

5、甲基橙指示剂0、l%水溶液

三、步骤

1、酸碱溶液得配制

(1)0、1mol/L盐酸溶液用洁净量杯(或量筒)量取浓HCl约3mL(为什么就是3mL?

),倒人试剂瓶中,加水稀至300mL,盖好玻璃塞,摇匀。

注意浓HCl易挥发,应在通风围中操作。

(2)0、1NaOH溶液用台平称取固体NaOH1、2g左右,置于250ml烧杯中.立即加人蒸馏水使之溶解,稍冷却后转人试剂瓶中,加水稀至300mL,用胶塞塞好瓶口,充分摇匀。

2.酸碱溶液得相互滴定

(1)用0、1mol/L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次,每次用5~10mL溶液润洗。

然后将碱溶液倒入碱式滴定管中,滴定管液面调节至0、00刻度。

(2)用0、lmol/LHCI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次,每次用5~l0mL溶液润洗。

然后将HCl溶液倒入酸式滴定管中,滴定管液面调节至0、00刻度。

(3)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约20mLNaOH溶液,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酸式滴定管中得HCl溶液按附录滴定管得操作要领进行滴定操作练习,务必熟练掌握操作。

操作过程中,可以不断补充NaOH与HCl反复进行,直至操作熟练后,再进行下一步实验。

(4)以每秒3~4滴得速度,由碱管中放出NaOH溶液20~25mL于锥形瓶中.加入1滴甲基橙指示,用0、1mol/LHCl溶液滴定至溶液颜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

记下读数。

平行滴定三份。

数据按下列表格记录。

计算体积比VHCl/VNaOH,要求相对偏差在±0、3%以内。

3滴定数据及结果:

滴定数据IIIIII

VNaOH/mL

VHCl/mL

VHCl/VNaOH

平均值VHCl/VNaOH

相对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四、思考题

1配制NaOH溶液时,能否用分析天平称取试剂?

为什么?

2能否直接配制准确浓度得HCl与NaOH溶液?

为什么?

3本实验用HCl滴定NaOH采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如果反过来用NaOH滴定HCl时,仍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就是否合适?

为什么?

EDTA标准溶液得标定及水样中铅含量得测定

一.实验目得

1.学习络合滴定法得基本原理及应用。

2.学会EDTA标准溶液得配制及标定方法。

3.掌握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水样中铅得方法。

4.学习并掌握滴定分析中常用得玻璃仪器得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均能形成稳定得1∶1得络合物,因此就是一种非常理想得络合滴定剂。

但由于EDTA吸附约0、3%得水分与其中含有少量杂质而不能直接用作标准溶液,通常先把EDTA配成所需要得大概浓度,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

标定EDTA溶液常用得基准物质有含量不低于99、95%得某些金属,如Zn、Cu、Ni、Pb等,及它们得金属氧化物,或某些盐类,如:

CaCO3、MgSO4•7H2O等。

本实验中,EDTA溶液用于测定水样中Pb2+离子得含量,故选择金属锌为基准物质,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在pH=5~6得溶液中,二甲酚橙指示剂本身显黄色,与Zn2+(或Pb2+)得络合物呈紫红色。

EDTA与Zn2+(或Pb2+)形成更稳定得络合物,因此用EDTA溶液滴定至终点时,二甲酚橙被游离出来,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

三.仪器与试剂

1.滴定装置及各种玻璃仪器。

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Na2H2Y•2H2O,相对分子量372、2)

3.20%得六次甲基四胺溶液。

4.0、2%得二甲酚橙指示剂。

5.锌片(纯度为99、99%)。

6.1∶1得HCl。

7.含Pb2+水样。

四.实验步骤

1.0、02mol•L-1得EDTA标准溶液得配制

在台秤上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3、8g于250ml烧杯中,加200ml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冷却后,转移至500ml试剂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0ml,摇匀。

2.0、02mol•L-1得Zn标准溶液得配制

准确称取0、30~0、34gZn片于250ml烧杯中,加5ml1∶1得HCl,盖上表面皿,待Zn片完全溶解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皿与烧杯内壁,将溶液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并摇匀。

3.EDTA标准溶液得标定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Zn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2滴二甲酚橙指示剂,边摇边滴加20%六次甲基四胺至溶液呈稳定得紫红色,再过量5ml,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

记录所消耗得EDTA得体积。

平行测定三次,计算EDTA标准溶液得准确浓度,取平均值。

4.水样中Pb2+测定

测定步骤同3。

平行测定三次,根据EDTA标准溶液得浓度及滴定所消耗得体积计算水样中Pb2+得含量,用mg•L-1表示。

五.数据记录及结果计算

1.EDTA得标定

滴定数据及结果

称样量(g)

WZn=

初始读数(ml)

终点读数(ml)

滴定消耗得体积(ml)

CEDTA(mol•L-1)

平均值

2.水样中Pb2+含量测定

滴定数据及结果

I

II

III

CEDTA(mol•L-1)

初始读数(ml)

终点读数(ml)

滴定消耗得体积(ml)

铅得含量(mg•L-1)

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

计算举例:

CEDTA(mol•L-1)=

CPb2+(mg•L-1)=

相对平均偏差(%)=

六.问题与讨论

1.为什么通常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配制EDTA标准溶液,而不用乙二胺四乙酸?

2.在滴定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六次甲基四胺?

3.在标定EDTA标准溶液浓度时,为什么采用Zn作基准物质?

选用其它基准物质可以吗?

为什么?

铁矿石中全铁含量得测定(无汞定铁法)

一、实验目得

1、掌握K2Cr2O7标准溶液得配制及使用。

2、学习矿石试样得酸溶法。

3、学习K2Cr2O7法测定铁得原理及方法。

4、対无汞定铁有所了解,增强环保意识。

5、了解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得作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

用HCl溶液分解铁矿石后,在热HCl溶液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SnCl2将Fe3+还原至Fe2+,并过量1~2滴。

经典方法就是用HgCl2氧化过量得SnCl2,除去Sn2+得干扰,但HgCl2造成环境污染,本实验采用无汞定铁法。

还原反应为

2FeCl4-+SnCl42-+2Cl-====2FeCl42-+SnCl62-

使用甲基橙指示SnCl2还原Fe3+得原理就是:

Sn2+将Fe3+还原完后,过量得Sn2+可将甲基橙还原为氢化甲基橙而退色,不仅指示了还原得终点,Sn2+还能继续使氢化甲基橙还原成N,N—二甲基対苯二胺与对氨基苯磺酸,过量得Sn2+则可以消除,反应为

(CH3)2NC6H4N===NC6H4SO3Na→

(CH3)2NC6H4NH—NHC6H4SO3Na→

(CH3)2NC6H4H2N+NH2C6H4SO3Na

以上反应为不可逆得,因而甲基橙得还原产物不消耗K2Cr2O7。

HCl溶液浓度应控制在4mol·L-1,若大于6mol·L-1,Sn2+会将甲基橙还原为无色,无法指示Fe3+得还原反应。

HCl浓度低于2mol·L-1,则甲基橙褪色缓慢。

滴定反应为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滴定突跃范围为0、93~1、34V,使用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时,由于它得条件电位为0、85V,因而需加入H3PO4使滴定生成得Fe3+生成得Fe(HPO4)2-而降低Fe3+/Fe2+电对得电位,使突跃范围变成0、71~1、34V,指示剂可以在此范围内变色,同时也消除了FeCl4-黄色对终点观察得干扰,Sb(Ⅴ),Sb(Ⅲ)干扰本实验,不应存在。

三、主要试剂与仪器

1、SnCl2100g·L-110gSnCl2·2H2O溶于40mL浓热HCl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0mL。

2、SnCl250g·L-1。

3、H2SO4—H3PO4混酸将15mL浓H2SO4缓慢加至70mL水中,冷却后加入15mL浓H3PO4混匀。

4、甲基橙1g·L-1。

5、二苯胺磺酸钠2g·L-1。

6、K2Cr2O7标准溶液C1/6K2Cr2O7=0、05000mol·L-1将K2Cr2O7在150~180℃干燥2h,置于干燥其中冷却至室温。

用指定质量称重法准确称取0、6129gK2Cr2O7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四、实验步骤

准确称取铁矿石粉1、0~1、5g于25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入25mL浓HCl溶液,盖上表面皿,在通风柜中低温加热分解试样,若有带色不溶残渣,可滴加20~30滴100g·L-1SnCl2助溶。

试样分解完全时,残渣应接近白色(SiO2),用少量水吹洗表面皿及烧杯壁,冷却后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并摇匀。

移取试样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20mL1:

1HCl溶液,加热近沸,加入6滴甲基橙,趁热边摇动锥形瓶边逐滴加入100g·L-1SnCl2还原Fe3+。

溶液由橙变红,再慢慢滴加50g·L-1SnCl2至溶液变为淡粉色,再摇几下直至粉色褪去。

立即流水冷却,加50mL蒸馏水,20mL硫磷混酸,4滴二苯胺磺酸钠,立即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到稳定得紫红色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计算矿石中铁得含量(质量分数)。

五、思考题

1、K2Cr2O7为什么可以直接称量配制准确浓度得溶液?

2、分解铁矿石时,为什么要在低温下进行?

如果加热至沸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3、SnCl2还原Fe3+得条件就是什么?

怎样控制SnCl2不过量?

4、以K2Cr2O7溶液滴定Fe2+时,加入H3PO4得作用就是什么?

5、本实验中甲基橙起什么作用?

气相色谱法分析苯系物

一.目得

1.了解气相色谱分析得基本原理与特点。

2.掌握气相色谱分析基本操作与苯系物得分析。

3.学习分离度得计算与色谱峰面积得测量及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得含量。

二.原理

气相色谱法就是一种极有效得分离分析手段,主要用于混合物得分离测定。

苯系物系指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乃至异丙苯、三甲苯等,这类样品常需用气相色谱方法进行分析。

本实验采用有机皂土-34与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作为固定液,将其均匀地载附在101白色担体上形成固定相,制备成填充型气—液色谱柱。

该体系对苯系物有着较好得分离效果,能够将各组分完全分离,进而实现对苯系物混合样品得分析测定。

色谱条件(色谱柱、柱温、载气流速等)恒定不变,某一组分得流出时间(称为保留时间)也固定不变,不受样品中其它组分得影响,可作为定性分析得依据。

如待测组分得保留时间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测得得纯物质得保留时间相同,则初步可认为它们属于同一物质。

但由于在同一色谱柱上不同得组分可能有相同得保留时间,因此在定性鉴定时往往要用到二种以上不同极性固定相制成得色谱柱。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某一组分得进样量(mi)与其响应讯号(峰面积Ai)成正比,即:

式中fi绝对质量校正因子,其含义就是:

单位峰面积某组分得质量。

绝对质量校正因子一般不易测得,因此,在定量分析中都采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即某物质得绝对校正因子与一标准物质得绝对校正因子得比值:

热导池检测器常用得标准物质就是苯,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常用得标准物质就是正庚烷。

各种物质得校正因子通常可以从文献中查得,查不到时需要自己测定。

要求出被测组分得含量,必须先准确地测量出色谱峰得面积(Ai),峰面积得近似计算式如下:

——峰高,——半峰宽,1、065——峰形校正系数。

也可使用数字积分仪进行自动测量。

本实验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即:

分离度就是判断相邻两组分(或称物质对)在色谱柱中总分离效能得指标,用R表示,其定义为相邻两个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峰基线宽度之与得一半得比值,即:

三.仪器与试剂

1.气相色谱仪,

2.秒表,

3.微量进样器,

4.气体:

N2、H2与空气,

5.101白色担体(60-80目),

6.苯、甲苯、乙苯、环己烷、二甲苯、有机皂土-34、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以上均为分析纯试剂)及混合苯试样。

四.步骤

1.色谱柱得制备:

固定相配比:

有机皂土-34: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101白色担体=3:

2、5:

100。

称取101担体约40g。

另用二个小烧杯分别称取有机皂土1、2g与邻苯二甲酸二壬酯1、0g。

先加少量苯于有机皂土中,用玻璃棒调成糊状至无结块为止,另用少量苯溶解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然后将两者混合,搅拌均匀,再用苯稀释至体积稍大于担体体积。

将称好得担体加入,室温下浸泡2h。

将固定相倾入大蒸发皿中,在通风橱中使大量得苯挥发,然后在600C烘6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用60-80目筛筛过,保存于干燥器中备用。

装柱及老化:

取不锈钢色谱柱管,洗净,烘干。

将其一端用玻璃棉堵住,包上纱布,用橡皮管连接缓冲瓶,再与真空泵连接。

另一端连以小漏斗,在不断抽气下,将配制好得固定相装入,并不断轻敲柱管,使固定相均匀而紧密地充满柱管。

然后用玻璃棉堵住这一端,安装在色谱仪上(不接检测器),通入载气(30-40mL/min)于950C老化8h。

然后接好检测器,检查就是否漏气。

再按照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TCD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2.苯系物得分析:

色谱条件:

项目

指标

色谱柱

柱长:

2m,内径:

4mm,材质:

不锈钢

固定相:

有机皂土-34: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101白色担体=3:

2、5:

100

检测器

热导池检测器TCD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二者选用其一)

TCDFID

色谱柱温度

600C850C

检测器温度

1100C1200C

气化室温度

1200C1200C

气体及流速

载气:

H2,50mL/minN2,35mL/min

燃气:

H2,40mL/min

助燃气:

空气,400mL/min

桥电流

130mA

记录仪纸速

1200mm/h1200mm/h

进样量

1µL0、02-1µL

操作步骤:

参考热导池检测器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操作方法(按实验中实际采用得检测器并根据其说明书或操作规程)开机,待仪器稳定后即可进样分析。

用微量进样器移取一定体积得样品迅速进样,从进样起即开始计时,记录每一组分得保留时间。

五.实验记录及结果计算

1、定性分析:

各组分得保留时间

组分

苯甲苯乙苯环己烷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

保留时间

直接比较标准样品与混合苯试样得保留时间确定样品色谱图中各峰所代表得物质名称。

2、定量分析:

取下色谱图,量出混合苯试样得色谱峰中各峰得峰高与半峰宽,计算出峰面积,再用归一化方法计算出各组分含量。

不同检测器条件下各组分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TCD)(FID)

0、780、89

甲苯

0、790、94

乙苯

0、820、97

环己烷

0、740、99

对二甲苯

0、811、00

间二甲苯

0、810、96

邻二甲苯

0、840、98

3.分离度得测定:

在色谱图上画出整个谱得基线,量出任何相邻两峰得基线宽度与两个保留时间之差(由保留时间差与纸速可以算出两峰顶得距离),计算相邻两组分得分离度。

六、思考题

1.苯系物中主要有哪些组分?

为什么用色谱方法分离最好?

2.保留值在色谱定性、定量分析中有什么意义?

3.分离度得意义就是什么?

如何从测得相邻两组分得分离度判断其分离情况。

水样中镁含量得测定

一.实验目得

1、学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得基本原理。

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得主要结构,并学习其操作与分析方法。

3、掌握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水样中镁含量得方法。

二.实验原理

溶液中得镁离子在火焰温度下变成镁原子蒸气,由光源镁空心阴极灯辐射出镁得特征谱线,波长285、2nm得镁特征谱线被镁原子蒸气强烈吸收,其吸收强度与镁原子蒸气浓度得关系符合比耳定律,即

式中:

A——吸光度

T——透光率

k——吸光系数

N——单位体积镁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共振线得镁原子数

L——镁原子蒸气得厚度

镁原子蒸气浓度N就是与溶液中镁离子浓度C成正比得,当测定条件固定时,

利用A与C得关系,配制不同浓度得镁标准溶液并测出相应得吸光度值,绘制成标准曲线。

再测试液得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镁得浓度,进而求出试液中镁得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空气压缩机,镁空心阴极灯。

2、50mL容量瓶7只,100mL容量瓶1只,1mL吸量管1支,5mL吸量管3支。

3、镁标准贮备液:

溶解1、000g纯金属镁与少量1∶1得HCl中,然后用1%(V/V)盐酸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1、00mL含1、00mg镁。

4、氯化锶溶液:

称取30、4gSrCl2·6H2O,将其溶于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1、00mL含10、0mg锶。

四.实验步骤

1.镁标准溶液得配制

用移液管移取1、00mg得镁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1、00mL含10、00μg镁。

2.标准曲线得绘制

分别移取0、00,1、00,2、00,3、00,4、00,5、00mL10、00μg/mL得镁标准溶液于6只50mL容量瓶中,再分别加入2、0mL氯化锶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调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选择空气——乙炔贫燃型火焰,用镁空心阴极灯作光源,波长285、2nm。

待电路与气路系统达到稳定后,每次用去离子水调零。

依次测定各瓶溶液得吸光度值。

3.水样中镁得测定

取2、00mL水样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氯化锶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测定标准曲线得仪器条件下,用去离子水调零,测其吸光度值。

五.数据处理及计算

根据所测得得结果,绘制A—C图,查出待测元素含量m(μg)。

分析结果得计算:

六、问题讨论

1.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哪些特点?

2、测定镁时,为什么要加入氯化锶?

它得作用就是什么?

1.连续测定几个试样,为什么每次都要用去离子水调零?

若忽略这一操作,将生什么结果?

水样中微量氟得测定

一、原理:

离子选择电极就是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它将溶液中特定离子得活度转换成相应得电位,氟离子选择电极(简称氟电极)就是由电极薄膜(LaF3单晶片),内参比电极(Ag-AgCl)与内参比溶液(0、1mol∕L或0、001mol∕LLaF+0、1mol∕LNaCl溶液)等部分组成。

由LaF3单晶制成得电极薄膜,对溶液中游离得氟离子浓度具有良好得选择性,当氟电极插入溶液中时,电极薄膜对F-离子产生响应,在膜与溶液间产生一定得膜电位:

氟电极与甘汞电极在待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其电位差:

用离子选择电极测量得就是溶液中离子活度,而通常定量分析需要测量得就是离子得浓度,不就是活度,所以必须控制试液得活度。

如果测量试液得离子强度不变时,离子得活度系数为一定值,则:

E与F-离子得浓度CF-得对数值呈直线关系,因此,为了测定F-离子得浓度,常在标准溶液与试样溶液中同时加入相等得,足够量得惰性电解质作为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使它们得总离子强度相同。

当F-离子得浓度在1~10-6mol∕L范围内时,氟电极电位与pF(F-离子得浓度得负对数)呈直线关系,可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

标准加入法就是先测定试样得E1,然后将一定量得F-标准溶液加入此试样中,再测定E2,利用下式公式计算出氟得含量:

式中:

ΔC为增加得F-浓度,

S为电极得响应斜率,即标准曲线得斜率,S又叫作级差(浓度改变10倍所引起得E值变化),在理论上,

(250C,n=1时,S=59mv/pF)

实际测定值与理论值常有出入,因此最好进行测定,以免引入误差。

测定最简单得方法就是借稀释一倍得方法以测得实际响应斜率。

即测出E2得溶液,用水稀释一倍,然后再测定E3,则电极在试液中得实际响应斜率为: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氟时,最适宜得pH范围为5~8。

pH值过低,H+离子与部分F-离子形成HF或HF2-,降低F-离子得浓度;pH值过高,LaF3单晶膜与OH-离子发生交换作用而使溶液中得F-离子浓度增加。

氟电极得最大优点就是选择性好。

除能与F-离子生成稳定络合物或难溶沉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