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965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doc

七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鉴赏题汇总复习

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题专练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4.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5.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6.探究“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3.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

4.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6.关于本诗的“诗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玉笛B.春风C.折柳D.此夜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8.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三、《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5.“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6.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

为什么?

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四、《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3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4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6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7.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请分析---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8.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9.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

10.诗人用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

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1.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2.《晚春》是韩愈诗中颇富情趣的小品,人们对诗意的理解诸说不一。

有人认为蕴含了某些生活哲理,请列举两点并说明理由。

五、《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个画面。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六、《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作者杜甫是_______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现实著称,因此文学界称他的诗为“_______”。

2.题目《望岳》中“岳”指的是_______,诗中的“_______”是它的另一称呼。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望”字贯穿始终,有“远望”,也有“近望”“仰望”。

B.“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齐鲁大地尚未返青、没有进入春天时的景象。

C.“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山的雄险奇崛,山南山北判若晨昏。

D.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挫折而气馁的蓬勃向上的心胸意气和豪情壮志。

4.“决眦入归鸟”一句中“入”字非常传神,试做简要分析。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请说说你的理解。

7.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8.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七、《登飞来峰》

王安石

1、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

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下列各句中的“寻”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寻”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掘地深逾寻丈。

3、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我等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4、阅读王安石《登飞来峰》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B、第二句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C、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

5、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侧重抒怀说理,后两句侧重写景。

B.“千寻塔”的“寻”是寻找的意思,作者登上飞来峰多次寻找传说中的塔,因为在那里“闻说鸡鸣见日升”。

C.“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常被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它消极事物。

D.最后两句暗含的哲理是:

站得高看得远;正因为诗人站在朝廷的高位上,所以他无所畏惧。

6、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7、对全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首句紧扣诗题点名地点。

“千寻”二字言其极高,其意为在飞来山上有一座千寻高塔。

B、第二句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其意为听说千寻塔上可见到旭日冉冉升起。

C、第三、四句以一、二句的铺垫为基础,引出全诗主旨,是前两句的内容的升华。

D、末两句意为观赏景物站在最高处,就不怕浮云遮住视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8.诗歌写景部分中运用虚写的一句是:

9.请根据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第三、四句所包含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任知县期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不凡。

八、《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九、《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找出诗中直抒胸臆的一个短语:

_______。

2.诗歌的前两句包含了两种情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请简要说说诗中“落红”有着怎样的特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乡时的复杂心情:

既有___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6.选出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浩荡”,“浩浩荡荡”之意,表明诗人与官场决裂的气势。

“吟鞭东指即天涯”是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

B.“落红”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精神,这句表明诗人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C.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即景抒情。

D.前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后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形象生动而含蕴沉着。

7.诗歌首句用“浩荡”来修饰“离愁”,用“白日斜”来烘托映衬“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南归的心情是。

8.诗歌前两句既有离别的忧伤,又有回归的喜悦,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则运用了的修辞,表达了作者的高贵品质。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以内)

十、《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呈现的画面。

2.“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4.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体现了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什么态度?

请做简要分析。

6.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的什么特点?

7.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诗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9.请简述最后一句的《后庭花》的相关典故,并分析作者指责商女的用意。

10.下面是对杜牧《泊秦淮》的有关分析,把不正确的一项的序号勾选出来。

(1)、A.首句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的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

B.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还让读者看到了灯红酒绿、顾客颠狂暴饮的“酒家”。

C.“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的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

D.这首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

(2)A.首句写景,次句叙事。

写景,连用“笼”的叠字说出夜色的迷茫,叙事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的“商女”作了暗示。

B.诗中描绘了秦淮迷朦清寂的寒江夜色图,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诗人写商女热衷于歌唱《后庭花》之类的靡靡之音,既批评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的感慨。

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简练,活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之作。

(3)、A.诗歌表达了诗人目见灯红酒绿,耳闻靡靡之音之后,对统治者荒淫腐败的愤慨。

B.诗人在诗歌中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南朝统治者。

C.诗人描写秦淮河的特殊环境,是为了后两句铺势,也是“触景生情”。

D.结尾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

(4)A、第一句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B、从第二句中“夜”字可知时间,“泊”字告之诗人是乘船而来停在此处,“秦淮”“近酒家”五字晓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C、第三句批评歌女纵情声色,醉生梦死,沉湎于歌舞升平,不知国之将亡而唱亡国之音,诗人耳闻目睹,心中激起无限的忧愤。

D、第四句里一个“犹”字意味极其深长,令人发历史的联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5)A.首句贴切传神地勾画出淮河两岸朦胧泛清的景象.

B.“秦淮”“近酒家”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C.本诗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D.诗人的本意是在批评商女唱这首亡国之音.

(6)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7)A.首句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B.第二句承上启下,网络全篇。

“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又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

C.“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达官贵人。

“隔江犹唱”的“江”是指长江。

D.本诗表达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的写照。

十一、《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

“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说说“可怜”一词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的赏析。

3.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4.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5.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情节作为这首诗的题材?

6.诗中,“虚前席”生动描绘了孝文帝怎样的情状?

7.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十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赚得行人错喜欢”一句,有的版本作“赚得行人空喜欢”,“错”与“空”哪一个字更恰切?

请说明理由。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请简要说明。

3.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6.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

又是怎样表达的呢?

十三、《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

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5.“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6.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

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

7.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8.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散淡、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9.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优美的意境。

10.末句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