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4858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17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docx

试验三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仓库管理系统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小组编写

二OO五年元月修改

 

实验一显微绘图和低等植物的观察------------------------------29

实验二颈卵器植物的观察------------------------------------------42

实验三徒手切片法及被子植物根的形态结构------------46

实验四种子植物茎、叶的形态结构------------------------------50

实验五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56

实验六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花粉生活力检定---------60

实验七植物的组织培养-----------------------------------------------1

实验八植物的组织培养-----------------------------------------------5

实验九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以土壤为例)---------------5

实验十高等植物分类与生态环境-----------------------------------6

实验十一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的鉴定-------9

实验十二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16

实验十三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18

实验十四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生态研究中的应用----------------24

实验十五植物的遗传转化-----------------------------------------------25

实验十六植物体内GUS基因的检测----------------------------------26

实验十七丙二醛的测定在鲜花保鲜中的应用------------------------26

实验十八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测定---------------------------------------28

实验一显微绘图和低等植物的观察

1.实验目的

1.1复习熟悉显微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使用操作规程,并熟练操作和使用显微镜。

1.2学习写作实验报告,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提高绘图质量。

1.3掌握藻类各门的一般特征及其常见代表属的鉴别特征和生态分布。

初步学会它们的鉴定和采集方法

1.4了解地衣的主要特点

2.实验器材

2.1材料:

野外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及室内培养的藻类的材料、衣藻、水绵接合生殖,海带孢子体、幼孢子体、紫菜精子囊及果孢子囊、地衣横切等永久制片。

2.2仪器:

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擦镜纸、纱布一块。

2.3药品:

0.1%甲基蓝、1%碘-碘化钾溶液

3.实验内容与步骤

3.1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1.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种类不尽相同,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而且各有专门用途。

本实验课所用的是最常见的复式显微镜(见图1)。

它们的基本结构相同,都是由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

光学部分:

物镜、目镜、镜筒、聚光器和反光镜。

机械部分:

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载物台(镜台,上面装有压片夹或移动标本制片的推进器)、镜柱、倾斜关节、镜座。

显然,以上显微镜的结构和在中学期间用过的基本相同,也就是说中学时所用的显微镜也是一种复式显微镜。

两者最大不同就是调节进入镜筒的光线的装置不同,即中学所用的显微镜是转动遮光器以变更遮光器的光圈,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显微镜其光线调节是由聚光器及附属结构来实现的。

聚光器位于载物台

的孔下方,由两块或数块透镜组成。

它的作

用是聚集反射镜反射来的光线,并将其射入

镜筒,以增强标本的亮度。

聚光器可通过聚

光器升降螺旋的转动进行上、下调节以求适

宜光度:

向下降落亮度减少,向上提升则亮

度加强。

如果显微镜视野内可见到窗框的投

影,除改变反射镜方向外,也可将聚光器适

当下调。

聚光器的下面附有虹彩光圈,也可

称光栏,由十几片金属片组成,推动其把手

可用来控制聚光器口径的大小和照射面,以

调节光的强弱。

光强时缩小光圈,光弱时放

大光圈。

虹彩光圈下面还附设一金属圆圈,

根据需要可放置某种色调的滤光片,以提高观察效果和突出某一部位成像的效果,这多

在照像时使用。

3.1.2显微镜成像原理显微镜能够成像主要是依据凹透镜成像原理,物像的扩大主要是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首先,利用反光镜将可见光(自然光或灯光光源)反射到聚光器中,把光线汇聚成束,穿过生物制片(样品)射向物镜的透镜上,经透镜折射而在物镜与目镜之间形成生物制品结构的放大倒实像。

这一倒的实像经过目镜的放大而形成倒的放大虚像。

这个倒的放大虚像映入眼球内,在视网膜上形成正的像。

由于人们的视觉习惯而产生倒像感觉。

换句话说,用显微镜观察样品,我们所看到的是样品结构放大的倒像(见图2)。

图2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

1.眼球2.晶状体3.目镜4.物镜5.样品6.虚像

从以上成像过程可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物镜和镜筒的长度决定。

镜筒长度一般为160mm,显然放大倍数主要由物镜和目镜来决定。

通常显微镜、物镜与目镜上都刻有放大倍数,一般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理论上显微镜具有的物、目镜及它们之间的组合的放大倍数如表1所示。

表1光学显微镜理论放大倍数计算表

放倍

大数

 

 

10×

 

15×

 

25×

20

40

60

100

10×

50

100

150

2500

40×

200

400

600

100

90×

450

900

1350

225

100×

500

1000

1500

2500

从上表可知,理论上显微镜的最大倍数可以达到2500倍,但是目前由于可见光波长和制造工艺的限制,虽能放大到2500倍,但分辨率无保证,因此最好的显微镜最高的有效放大倍数只能达到1000倍左右。

有时说一架显微镜可以放大2000倍,这只不过是“能够”放大到这个倍数,并不标志此时的像是清晰的,也许只看见一个放大的模糊影像。

3.1.3显微镜的使用

(1)取用、放回等搬动显微镜时,必须一手握持镜臂,一手托住镜座,使镜身直立,不可用一只手倾斜提携,以免摔落目镜、反射镜以及镜座。

(2)要轻拿轻放。

将显微镜置于实验台上时,镜臂朝向自己,略偏向左方距实验桌的边缘约30mm处,右侧可放记录本或绘图纸等。

(3)使用显微镜前,首先要调节好光线,在实验室可以利用灯光或自然光,但不能用直射的阳光,以免损伤眼睛。

首先转动转换器,使目镜、低倍物镜(通常是10×物镜)和通光孔成一直线,然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与载物台相距7~8mm,接着先把聚光器提上,打开可变光栏,在用左眼观察目镜中视野的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的光线最明亮、最均匀。

如果靠近光源或光源较强,可用平面的反光镜;如果光源距离较远或光源较弱,可用凹面的反光镜。

(4)把要观察的切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推进器或手移动载玻片,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央(若无推进器的,移动后应用压片夹固定)。

接着用左眼观察,若没看见标本,可慢慢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能看清标本为止。

此时若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可移动载玻片,使标本物像出现在视野中央。

移动时就记住显微镜中形成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故改变图像在视野中的位置时,需要朝相反的方向移动,或叫“对着干”,即偏右了向右移动玻片。

反之亦然。

然后再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注意:

细准焦螺旋是显微镜上机械部件中最易损坏的部件,要尽量保护。

通常使用低倍物镜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尽量不用或少用细准焦螺旋。

使用高倍物镜如需要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时,转动量也最好不要大于半圈。

(5)进行观察时,一定要双眼睁开,做到左眼观察,右眼看绘图,同时要先从低倍镜下观察起。

先了解制片上切片的情况,如需详细观察制片中某一部分的细微结构,则先在低倍下找到合适的位置,并移到中央,然后转动镜头转换器,用较高倍的物镜观察。

如尚需要用更高倍的物镜进一步观察某一部分的结构,则可重复以上步骤。

在观察过程中,由于材料、目镜、物镜放大倍数等不同,所需光线强弱也不同,则靠调节聚光器上、下位置和光栏光圈大小来实现。

(6)本实验通常使用高倍物镜,基本上能达到目的。

如观察材料欲放大1000倍以上时,则需使用油浸物镜(即100×)。

使用油镜时,采用的目镜跟使用其他倍数的物镜时一样,可用10×,15×,25×等。

观察时必须先用高倍物镜找到要观察的部位,调至视野中央后,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提高镜筒,转动镜头转换器,使油镜头与镜筒相对,然后在所要观察材料的盖玻片上面,在正对通光孔的中央部位加一滴直径约半厘米的石蜡油或柏木油。

随后从显微镜侧面观察,操纵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使油镜头浸入油内,并正好与盖玻片相融,然后用左眼靠近目镜,细心观察视野,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地向上提升,当刚刚看出不甚清楚的物像,就换用细准焦螺旋,再进行调节,调至物像清晰为止。

观察完毕,提起镜筒,当即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石蜡油。

若用柏木油(也称香柏油),需用擦镜纸先擦去镜头的柏木油,再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轻轻擦之,最后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净。

标本制片上的石蜡油(或柏木油)用同法擦去。

(7)每一种标本观察完毕后,必须在低倍镜下取出,若在高倍镜下或油镜下观察也必须转换至低倍镜下(或将镜筒提起一定高度)方可取出。

这样可避免损坏玻片标本和镜头。

若在低倍镜下取出,还可便于继续观察另一张玻片标本。

如果实验全部完成,先用清洁纱布轻轻擦拭整个镜体(切记:

不包括玻璃构件表面),再将物镜转成八字形垂于镜筒下,以免物镜镜头下落与聚光器相碰撞。

然后使镜筒下降至两物镜侧面与镜台轻触为止,并转动反射镜,使镜面与镜台垂直,方可放入显微镜箱内。

3.1.4显微镜的保护

(1)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上述显微镜操作步骤和规则。

(2)避免灰尘、试剂或溶液沾污或滴到显微镜上,如沾污了玻璃构件表面,应立即用擦镜纸擦拭干净,其余部位则应用清洁纱布尽快擦拭干净。

(3)玻璃构件表面比较脆弱,尤其是物镜、目镜和聚光器内的透镜比一般玻璃的硬度小,易于损伤,因此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不能用棉花、棉布或其他物品擦拭,更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擦时要先将擦镜纸折叠为四折,绕着物镜或目镜等的轴按一个方向旋转地轻轻擦试。

如不按上述方式擦拭,落在镜头上的灰尘很容易损伤透镜,出现一条条的划痕。

为节约,擦透镜后的擦镜纸还可以用来擦反射镜。

(4)显微镜为精密仪器,随时都应小心使用,不可任意拆卸,遇有机件失灵或阻滞现象,绝不能强力扭转,应及时查明原因,排除障碍,以便适时修理。

(5)保持显微镜箱内干燥、清洁,取出和放回显微镜后,立即关闭显微镜箱,并适时更换干燥剂。

3.2显微结构图的绘制

在我们学习和研究工作中,经需要以绘图的形式将在显微镜下所观察的内容记录下来。

绘图始终要求严格的科学性,真实、准确地反映所观察材料的主要特征。

3.2.1实验前要准备好绘图纸(即实验报告纸),2H(或3H)铅笔和BH铅笔各一支,垫板以及其他绘图时所需要的用具,并把铅笔削得尖而适当。

3.2.2实验前做好预习,结合理论学习,将所要观察内容的各部分构造搞清楚。

3.2.3仔细观察实验对象,各部的结构都要看清楚。

同时要把正常的、一般的结构与偶然的、人为的某些“结构”区分开,然后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部位进行绘图.

3.2.4绘图前要确定所要画的图在报告纸上的位置和大小。

如果画一个图,则放在中央稍偏左,大小约为报告纸的1/3。

如果画两个图,图之间要留有一定空格,以便标注下标。

总的原则是布局合理,达一整洁美观的效果。

3.2.5当画图的位置确定之后,就要确定图的大小。

一般我们只要画一个图,那么该图约占整个报告纸的1/3为宜。

如果画的是细胞图,为了清楚地表明细胞内部结构,所画细胞不宜过多;如画轮廓图或图解图,也不一定把全部切面(如根或茎的横切面)画出,只要反映结构特点就行了。

当然,如果是画筒图,就画出其范围。

如果一张报告纸要放2~3个图或更多,则适当地画小一点,但不能太小,以致该表示出来的没有办法显示。

3.2.6画图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画出构造中最本质和典型的部分。

画图中应做到用左眼投向显微镜视野,边看所要绘制部分的构造,边用右眼看着手中铅笔进行描绘。

画图时先用HB铅笔轻轻地把要画的部分的轮廓画出。

绘图的布局如图3。

图的各部分位置和相对比例必须与显微镜中实际观察的各部分位置及比例相一致,以不失图面的真实性。

不能凭假想和完全参照书本模式图画。

3.2.7草图与实物应基本一致。

绘图时应小心用橡皮擦单方向擦去不必要的线条再用硬铅笔(2H或3H)沿着草图的线条把它们画清晰,注意用力均匀,粗细一致。

3.2.8显微构造图的描绘,不同于美术绘图,美术绘图常以密线条或疏线条涂抹阴影的方法表示色深与色浅或明与暗,而显微结构图只能用铅笔垂直于图纸所点的点的疏密表示内容物稠密程度或明暗,所用的点要求圆、细、不带尾巴。

3.2.9在绘结构图时,除了单细胞植物,我们所画的细胞仅仅是植物体内的一部分,周围尚有其他组织、细胞,与它们相邻的情况必须表示出来。

3.2.10图画好以后,要用同种铅笔标明各部分的构造名称,标注时所用的是向右引出的平行线,应使它们保持平行,末端整齐,不能太长,离图最近点1cm左右。

标注首尾要整齐,字迹要工整,大小要适中。

3.3藻类中常见门、属的观察

3.3.1蓝藻门(Lyanophyta)蓝藻是最原始古老的光合自养的原植体植物,现存种类约150属,1500种。

藻体为蓝色或蓝绿色,单细胞、丝状或非丝状的群体。

细胞无鞭毛,多数种类的细胞、群体处于较厚的胶质鞘内,胶质鞘浅色或有层理,少数种类无胶质鞘或不明显。

一些丝状体上有异形胞。

蓝藻细胞无色素体、细胞核等细胞器,原生质体分为外部色素区和内部无色中央区。

蓝藻光合色素除叶绿素a,胡萝卜素,还有大量的藻蓝素及藻红素,因此,藻体多呈蓝色。

蓝藻生长在各种水体或潮湿的土壤、岩石、树干及树叶上。

3.3.1.1颤藻属(Oceillatoria)颤藻是常见的较简单的丝状藻类。

生于潮湿的地方或小型水体中,丝状体单生或胶体团块,浮漂或附着。

取少许藻体置于载片上,加1滴0.1%亚甲基兰水溶液使材料充分散开,1~2分钟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水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藻体由一列细胞组成,不具分枝,胶鞘无或不明显。

换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藻体中有时有空去的死细胞(dealcell),呈双凹形将丝状体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叫藻殖段。

丝状体有时含有胶化的隔离盘,亦呈现双凹形,两个隔离盘之间的丝体也叫做藻殖段。

没有异形胞,也不形成孢子,而靠藻殖段进行繁殖。

细胞的中央体由于含有核质,核质是酸性的,可被亚甲基兰碱性染料染成蓝色,故细胞中央呈深蓝色。

由于藻体有前后移动和左右摆动的特征性运动,故叫颤藻。

3.3.1.2念珠藻属(Nostoe)用镊子镊取念珠藻新鲜或浸泡标本一块,先观察藻体外形,然后取少许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并稍加压力,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构造。

念珠藻植物体为块状定形群体,外面有很厚的胶质鞘;里面有许多由念珠形细胞组成的单列藻丝。

细胞内没有核的分化,但有的细胞中央体中有核质(染色质)。

藻体的细胞壁外层是果胶鞘不发达,内层是纤维素。

在藻丝中还可以看到一种细胞比较大、细胞壁比较厚、颜色比较黄的异形细胞。

念珠藻具有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的作用。

3.3.1.3鱼腥藻属(Anobaena)取满江红植物体的一部分,压碎或用吸管吸取含藻体的水液1滴,装片观察。

鱼腥藻藻丝外形与念珠藻的藻丝基本一样,异形胞也间生,但藻丝外胶鞘不发达,故植物为单一丝体或不定群体。

孢子1个或几个成串,紧靠异形胞或位于异形胞之间,浮游于各种水体中,有时形成“水华”。

3.3.1.4螺旋藻属(SpiruLina)吸取样品液1滴装片观察,植物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丝状体,无鞘,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有规则的螺旋状弯曲,细胞或藻丝顶端不尖细,横壁常不明显,不收缢或收缢,顶细胞圆形,外壁不增厚。

3.3.1.5色球藻属(Chroococus)单细胞或由2、4、6或更多个细胞组成圆形或扁形的群体,外被有厚而无色的胶被,个体亦有胶被。

细胞圆球形、半圆形或卵形,灰色、蓝色、蓝绿色、黄色等;个体胶被明显且互相分开,群体中两个细胞相连处平直或呈棱角,而非球形。

这两点是色球藻属与其他近似属区别的重要标志。

藻浮游生活于湖泊、池塘、水库,有时也生活在湿地、树干上。

3,3,1,6微囊藻属(Microcystis)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自由漂浮。

不定形群体球形、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群体均被无色胶被,细胞球形,排列紧密,无个体胶被。

细胞呈浅蓝色或亮蓝绿色,常有颗粒或伪空胞。

此藻多生于湖泊、池塘中,是形成水华的种类。

3.3.1.7平裂藻属(Merismopedia)植物体为一层细胞厚的平板状群体,细胞有规则排列,常两两成双成对,两对成一组,四组成一小群,许多小群集合成平板状植物。

群体胶被无色、透明而柔软。

个体胶被不明显。

细胞球形或椭圆形,淡蓝绿色到亮绿色,少数玫瑰色或紫蓝色。

浮游生于多种水体中。

3.3.2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的植物体多数是多细胞体,少数是单细胞体。

藻体有简单的丝状,也有形成假薄壁组织的叶状或枝状体。

多数种类生长于温暖的海洋中,通常着生在岩石上,淡水中只有少数种类。

红藻都含有叶绿素a、d,还含有藻蓝素、蓝藻素,通常显红色、紫色等,只有生长在高潮区的红藻才是绿色的。

光合作用产物是红藻淀粉。

生殖过程没有游动孢子和游动配子,但具有特殊的雌性生殖器官——果胞。

3.3.2.1紫菜属(Porphyra)红毛菜目。

约有几十种,我国沿海常见者约为10种,如坛紫菜、条斑紫菜、甘紫菜等

(1)观察紫菜的外形和颜色:

取浸制或腊叶标本观察,紫菜多为紫红色,藻体为很薄的叶状体,多为一层细胞厚。

基部有1个小圆盘形的固着器。

(2)观察精子囊和果孢子:

紫菜在生殖时期,叶状体边缘的营养细胞形成精子囊,精子囊内有许多精子,成堆排列在一起。

果孢子囊是由果胞受精后形成的,其内有果孢子8、16、32个。

先取紫菜叶状体浸制标本(或在市场上干制的紫菜,用水浸泡数十分钟,放入培养皿中使其展开),从其颜色上大体辩认果孢子囊和精子囊的区域。

前者的颜色为深紫红色,后者为乳白色。

然后在不同区域各剪一小块紫菜置载玻片中央的那滴水中,用解剖针和镊子展开,以免折叠,盖上玻片,在显微镜下检视。

注意各种紫菜的精子囊中精子囊的数目是否一样,如条斑紫菜为128个,表面可以看到16个(共8层),而甘紫菜为64个,表面可以看到约为16(共4层),而果孢子囊有单层或两层,每层多为8个。

营养细胞表面观为多角形,各细胞间的胶质较厚。

3.3.2.2示范观察

(1)石花菜属(Gelidium):

石花菜目。

藻体紫红或淡红黄色,软骨质,坚韧。

枝扁圆或压扁,多回羽状或不规则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

可食,是制造琼脂的主要原料。

(2)江蓠属(Gracilaria):

杉藻目。

藻体紫红或暗紫色,软骨质或肥厚多汁,互生或二叉分枝,易折断。

基部有一个盘状固着器。

生殖季节藻体上有明显的疙瘩状突起,即囊果。

是制造琼脂的重要原料

3.3.3黄藻门(Xanthophyta)藻体为单细胞或群体,多核管状或多细胞的丝状体,不少种类的营养细胞壁是由呈“ㄈ”形的两个节片套含而成,光合色素主要是叶绿素a和c,B—胡萝卜素及硅甲藻黄藻等、藻体黄绿色。

广布于淡水、海水及潮湿地方。

3.3.3.1气球藻属(Botrydium)吸取含气球藻的固定液1滴,装片观察,可见藻体上部形如气球,下有无色分枝的假根。

通体是一个细胞,内含许多核,色素体则只限于囊上半部分。

此藻生于水边泥土中,上部绿色,根穿入泥土中。

此属藻常生于潮湿的土表上及田埂上。

3.33.2无隔藻属(Vaucheria)无隔藻生长在淡水中,粘附在潮湿土壤的表面,成深绿色的绒毡状群体丛,以假根附着在基物上。

用镊子镊取少量无隔藻藻丝,在显微镜下观察,藻体为管状分枝的单细胞多核体,细胞壁薄,藻体中央是一个中央液泡。

细胞质中含有许多微小的细胞核,许多边缘位的微小环形或椭圆形的色素体及许多微小的油点。

3.33.3黄丝藻属(Tribonema)黄丝藻属与无隔藻属同属于黄藻纲,春夏两季可于水沟、小积水坑、小池塘等看到,藻体为不分枝的黄绿色丝状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壁是由两相等的“H”形片套合而成。

色素体是片状或圆盘形,多个,周位。

3.3.4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藻体为多种多样的单细胞体或群体,体细胞壁是由富含硅质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半壳互相套合而成的盒状结构,壳的正面称瓣面,有由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穿孔和气室形成花纹,花纹构成的图案对称情况是分类的依据。

花纹是两侧对称的种类,瓣面常有一条或两条纵走狭细的裂缝称为脊缝或壳缝,这种结构与硅藻的运动有关。

具壳缝的硅藻,细胞瓣面的中央和两端常有细胞壁特别增厚形成折光性强的小圆点,分别叫中央节、极节(或端节)。

藻体细胞内含有一至多个金黄色的色素体。

3.3.4.1羽纹硅藻属(Pinnularia)用吸管从标本瓶中吸取羽纹硅藻培养液1滴,装片,在显微镜下详细观察羽纹硅藻的体形构造。

羽纹硅藻生活在池塘或沟渠中,生有这种藻类的土壤表面常有黄褐色的泥层泡沫。

植物体为单细胞,船形,由两瓣面相套合而成。

上瓣含有硅质加厚的两侧对称的羽状肋纹,而且有一个纵沟叫壳缝。

壳缝的两端各有一个极节中央有一个中央节,细胞内有一个细胞核和一个到几个黄褐色的色素体,同时细胞质内还有个大液泡。

3.3.4.2舟形藻属(Navicula)吸1滴含舟形藻属的水液,装片观察,可发现细胞呈两侧对称。

该属是硅藻中最大一属,超过1000种,故常常在一个玻片上出现多个种类。

壳面线形、披针形、椭圆形或菱形,末端头状、钝圆和啄状。

中轴区狭窄,壳缝发达,具中央节,不大,圆形(或近菱形),有的极节为扁圆形。

壳面具横线纹、布纹或窝孔纹。

带面长方形,平滑,无间生带。

色素体片状或带状,多为2块。

3.3.4.3桥弯藻属(Cymbella)单细胞,壳面有背腹之分,背侧凸出,末端钝圆或渐尖。

中轴区两侧略不对称,壳缝略弯曲,有中央节及极节,具线纹、点纹,常呈放射状排列。

带面长方形,两侧平行,具1个片状色素体。

3.3.4.4菱形藻属(Nitzschia)单细胞或群体,细胞棱形。

壳面两侧各有一条龙骨突起,有管壳缝生于其上,两壳缝位于两壳不同的边,管壳缝向细胞腔有圆孔开口,称龙骨点。

色素体2个或多个。

3.3.4.5双菱藻属(Surirella)单细胞体,楔形、肾形、椭圆形或线形。

壳面有假壳缝及肋纹,两侧有龙骨突起,其上有管壳缝,管壳缝围绕着整个壳缝。

色素体1个,片状,

3.3.4.6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单细胞,圆盘状,壳面圆且有六角形或圆形的细花纹,呈辐射状。

本属大部分为海产。

3.3.4.7小环藻属(Cyclotella)单细胞,以壳面连成链状群体或包在胶被中,细胞圆盘形、鼓形。

壳面圆形、同心波曲或切成波曲,壳面明显地分为边缘区及中央区。

中央区有辐射的不规则网纹或平滑,网纹在外壳面为一通孔。

内壳面为筛膜覆盖,边缘有线纹,色素体小盘状,多数。

3.3.4.8直链藻属(Melosira)中心硅藻目。

为淡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