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5054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docx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

张家口教育学院宋建梅

发布时间:

2011-08-19

连锁零售企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在这个过程中,其物流配送的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连锁零售企业而言高速而有效的配送体系将使得其成本大大减少,利润大幅度提升。

但是,目前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厂商配送模式

厂商配送模式即厂商利用自身的物流体系进行针对连锁零售企业的产品配送,这种模式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

厂商配送模式首先要求厂商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或者有自身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支撑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

厂商配送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节省连锁企业经营成本,可以最大限度的将物流配送的成本转嫁给厂商。

一方面物流配送的成本由厂商承担,减轻了连锁企业在物流配送上的成本,可以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厂商配送可以减少物流带来的损失和风险,由于物流配送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损耗以及运输风险,这些风险的划分界限在厂商配送模式下后移至连锁企业门口,使得运输途中的风险发生转移。

成本的降低可以帮助连锁企业大量发展自身的经营范围和连锁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其自身利润率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其在与厂商的交接中处于优势地位。

一般而言,采取厂商配送模式的连锁企业应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信誉优势。

厂商配送模式的缺点相应也较多。

首先厂商配送要求连锁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信用,这就使得该模式难以在中小型连锁企业得到普及,制约了中小连锁企业中这一模式的推广和利用。

其次,由于厂商配送模式中厂商掌握着配送的主动权,因此,在发生纠纷时,厂商往往处于上风,连锁企业由于没有天然的优势,进而容易产生针对自身的不利成分。

第三,由于厂商配送模式中存在着损耗以及运输风险,一般而言厂商会要求连锁企业支付相应的风险金或提高价格,这就使得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反而抵消了其在物流运输上的成本节约。

另外,由于厂商配送需要占用一定的资金,进而使得连锁零售企业资金占用量较大,不利于企业财务运转。

针对厂商配送模式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其不利因素的最小化。

首先,与厂商签订长期物流配送合作协议。

一般而言,长期协议是厂商愿意接受的形式,这有利于提升厂商与连锁零售企业之间的信任度,减少中间环节产生费用及占用资金的比例;其次,制定详细的配送规划,并与厂商协调共同实施此项计划,在运输风险上实现共同承担,进而减少风险金比例,减少资金占用量;第三,采取各种手段减少针对厂商配送的依赖度,引进竞品,进而减少单一依赖度,提升厂商供货的可选择性,提升自身在交易中的地位。

另外,应在日常的交易中,处理好与厂商的管理,建立长期互惠的合作关系,减少意外损失。

厂商配送模式的限制较多,且由于厂商成本的提升,一般而言,厂商配送较少,且由于受到连锁零售企业经营范围影响,其发展也逐步减慢。

自营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模式指的是连锁零售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产品的自我配送。

该模式在我国应用例子较少,国际上大型零售企业的应用也不多,其中沃尔玛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首先,自营配送有利于连锁零售企业实现自身分散经营,统一管理的优势。

在运营过程中,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实现整体管理和控制,减少中间环节的损失;其次,有利于零售企业对自身物流体系的控制,自营配送模式由于连锁零售企业建立了自身的物流配送体系,进而使得整体管理中对于物流的控制力度较大,有利于整体的企业发展和管理,由于自营物流体系隶属于企业本身,服务于本企业,与外部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使得在整体控制力度上进一步加强。

第三,实现价格优势,自营物流体系由于从厂商处大批量进货,使得其在价格上可以享受更多的优势。

第四,提升了经营的效率,由于实现统一配送和进货,进而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交易量,从而节省了交易费用,有利于经营效率的提升。

其缺点首先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企业为了自营物流,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仓存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本,这必然会减少企业对其他重要环节的投入,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其次,企业配送效率低下,管理难于控制。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物流部门只是企业的一个后勤部门,物流活动也并非为企业所擅长。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营物流就等于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从事辅助性的工作,结果是辅助性的工作没有抓起来,关键性业务也无法发挥出核心作用。

第三,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成本较高。

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其产品数量有限,采用自营物流,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第四,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由于许多自营物流的企业采用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的完成各自的物流,没有将物流分离出来进行独立核算,因此企业无法计算出准确的产品的物流成本,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解决方案。

首先,要根据自身企业的需要建立自营物流体系。

连锁零售企业应首先考虑是否应该或者说是否有必要建立自营物流体系,这一体系能否对企业有利,综合评估完毕后在进行必要的对比分析,进而确定方案。

其次,借助外力进行物流组合,在部分区域实行自营物流配送,例如在连锁零售企业的一部分实行自营物流配送是有利于的。

划定具体的范围,使用固定的模式和物流队伍进行自营配送,可以提升经营效率。

另外,在进行自营物流体系建设前应设定缓冲期,在此期间应一方面引进硬件设备,另一方面不断储备物流管理人才,进而实现前期准备,然后逐步推行自营物流体系的介入,避免一刀切的出现。

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

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

企业不拥有自己的任何物流实体,将商品采购、储存和配送都交由第三方完成。

优点:

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固定资产投资少,加速资本周转;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缺点:

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配送效率低下,管理难于控制;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成本较高。

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其产品数量有限,采用自营物流,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由于许多自营物流的企业采用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的完成各自的物流,没有将物流分离出来进行独立核算,因此企业无法计算出准确的产品的物流成本,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解决方案。

第三方物流配送在连锁零售企业中应用应注意其时效性和效率的实用性。

准确分析第三方配送对于企业的提升作用,科学决策使用其的可行性。

首先,企业应进行可行性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状况进行必要的基于数据的和基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其次,应设定专业管理部门进行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实现对其的有效控制。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较快,近年来不断出现新的第三方物流形式,这些形式不仅丰富了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的模式,同时也对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企业在进行第三方物流模式选择时要认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企业承受力,多方位评估,才能真正使得第三方物流对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第11期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张炳轩

发布时间:

2011-02-24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

   1 基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分析

   1.1 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

   在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通过点击鼠标瞬间就可完成,而对于物流,只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电子出版物、软件等,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物流过程必须通过物理活动才能完成。

而没有一个高效率的企业或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商品的转移提供低成本、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成了物流配送的最大问题,而且配送成本过高、速度过慢是参与电子商务的买方最为不满的问题。

   1.2 电子商务中物流瓶颈问题的解决途径

   解决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提高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最终促使电子商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必然有一段持久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模式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

   2.1 企业自营物流模式

   企业自营物流就是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建设全资或控股物流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

由企业直接支配物流资产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保证对顾客服务的质量,维护了企业和顾客的长期关系。

特别是在本城市内的配送上,网站组织自己的配送队伍可以减少向其他配送公司下达配送要求的手续。

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必要、有能力自己组织商品配送。

对于已开展普通商务的公司,可以建立基于Internet的电子销售商务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资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建立整个销售区域的物流配送网。

这样相对于企业使用全新的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

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资金雄厚、货物配送量巨大的企业来说,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掌握物流配送的主动权,是一种战略选择。

   2.2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企业一定期限内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

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

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是物流社会化、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1)电子商务下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其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经营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的利用率,节省费用,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节省费用;再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实时运送手段,能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降低库存成本,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最后,能够提升企业形象。

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企业,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为顾客着想,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顾客的供应链完全透明化,顾客可通过Internet随时了解供应链的情况;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物流专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地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分承包方)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高效率。

通过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物流需求,提高了企业为顾客服务的水平,使得企业形象得到提升。

  

(2)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只有十几年历史的行业,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经占据了相当可观的比例。

美国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58%,欧洲约为76%,而社会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的份额已高达80%。

在我国的企业中,将一部分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完成的情况比较普遍。

但是,对外委托的范围还相当窄,只是局限在一部分作业活动上。

以汽车为货运手段的中短距离运输、保管、配送等物流活动领域,仍然以自营物流为主。

这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物流水平还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物流业还不具备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与电子商务下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传统的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往往局限于仓库存货代理、运输代理、托运代办、通关代理等局部业务,而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代理则是全部物流活动系统的全程代理。

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通过其掌握的物流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企业间物流网络的组织者,完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削减成本,并显著减少劳动力。

有迹象表明,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利用率会越来越高,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据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年初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

由此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巨大。

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沈绍基认为,中国的物流市场需求有多大,不取决于工商企业本身,而取决于第三方物流商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及其运作质量。

可以说,第三方物流商的服务能力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

广阔的物流市场为发展第三方物流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中,会极大地促进物流事业的发展。

但是,作为从事第三方物流事业的企业,要站在货主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服务,必须熟悉货主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具有从物流计划、系统设计、物流管理到实施的一整套物流服务能力。

显然,这与只是受货主委托从事简单的运输、保管作业或管理活动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必须突破现有的经营模式,从人才入手掌握从事第三方物流事业的技术、活动方法,并建立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以此促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效率化,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根据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多,但个体规模较小、综合服务能力偏低、服务质量满足不了需求,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等实际情况,物流企业可以采取横向整合、委托代理的形式,壮大企业规模,优化物流系统,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我们将这种方式概括为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鉴于国内物流业在第三方物流上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景气的现状,为这种物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低成本、高扩张的坚实基础。

大力推广和发展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正逢其时。

国内的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天地快运、大通、中远集团等,在近年来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

我国物流业正在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正在引起我国物流界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模式,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2.3 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生产企业经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

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与销售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将生产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后,按部门订单要求配送到店铺。

这种模式还表现为用户之间广泛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共享资源的作用。

在电子商务时代,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国内海尔集团的物流配送模式基本上达到了物流一体化的标准。

   2.4物流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logistics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

物流联盟具有相互依赖、核心专业化及强调合作的特点,是一种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两种模式的风险。

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更好的效果而使企业间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

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式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

联盟是动态的,只要合同结束,双方又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独个体。

   3 结 论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我国应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充分利用物流服务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一体化的特点,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中国市场》2010年第49期

浅谈电子商务与物流经营管理中的创新模式

张志强

发布时间:

2011-08-16

    电子商务是物流经营管理中的基础,在进入新时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市场环境大发展的竞争前景下,电子商务为物流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规范化功能,为物流管理实现规模化的经营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对此,笔者分析认为,在“十二五”时期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经营管理,必需建立和完善在以宏观、微观的双控电子商务物流经营管理中的新模式。

所以,电子商务作为现代网络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

电子商务运行中的每一笔交易,都离不开四种属性,即信息流、商务流、资源流、资金流。

物流运行组成的流,即储存流、配送流、运输流、保管流等程序。

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流程规模管理规模化滞后。

主要表现在物流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安全系统包括赔偿损失等等。

通过实现电子商务物流网络,能及时准确的监控到物流运行全过程。

能使较为陈旧的商品流转方式更加现代化。

更有效的减少库存流转、降低资金周转,快速提升流转整体效益。

因此,在新时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电子商务将成为现代物流经营管理中的新型模式,并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性保证。

   一、国际物流与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199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天津港保税区。

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接轨的方向,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

实现了电子信息网络化、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

并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服务和贸易服务;形成了物流三大功能运行体,即国际物流集散、分拨、配送为一体的我国北方最大国际物流中心。

连接开通了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和空、港、路国际物流区的信息平台和在线交易专网。

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立了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

并于1997年国家又批准建形成了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拥有了83家以上的分支机构,123家以上的成员单位,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兴起。

但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模式仍难以满足现代化电子商务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1.从物流基础层面看,全国公路里程约达133.6万公里,基本做到村村通公路。

其中高速公路约达1.6万多公里,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港口的吞吐能力不断提高,列世界第五;航空运输也有了长足发展,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及支线、国际航线的增开,空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从物流经营层面看,还缺乏规范的物流体系。

主要原于一些中小型仓储、中小型运输、中小型合资、小型合资、小型独资,在规模形式上远落后于国际规范化。

   3.从配送中心发展看,已有三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即社会配送中心、联营自有业配送中心、私有经营配送中心,形成了一批约占80%左右的连锁性质的配送链条。

在经营模式上与现代化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主要表现在:

(1)经营目标不够扎实;

(2)网络功能不够完善;(3)技术流程不够完备;(4)现代化管理模式程度低;(5)物流环境滥捕经营相对落后;(6)专业物流布局不完备;(7)专业化服务程度低;(8)不专业私营业比例过大;(9)物流代理服务不到位;(10)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整体制约了物流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4.从物流管理层面看,专业人才缺乏,部分高等院校设置的物流专业课程缺少系统化。

员工指数在物流管理层面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管理模式向国际物流方向发展。

   二、电子商务是发展物流经营的管理基础

   现代物流管理新模式是物流运行的重要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推动电子商务物流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是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与国际物流网相连接的物流配置中心;二是要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专业现代化管理,就要将已有的技术网络流与商务信息流组合。

   1.运用新的宽带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三大技术规律:

(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

(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提升完善信息交换,继续实施和完善“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及终端级电子商务平台)更新运行模式。

   2.提高和完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

设置功能:

(1)[next]集中控制功能;

(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标准化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会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建立和完善以陆路港口集装箱为标准的物流配送运输新模式,以物流配置为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为优势,推广实施EDI技术,完善以陆路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实现新时期的物流管理国际化。

   4.实现新时期的物流管理国际化,要培养一批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须具备4-6级外语水平和3-4级计算机水平。

对现有人员进行定期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保证物流信息管理趋向国际现代化。

   5.要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降低流转成本,提高配送效益,实现物流整体运行规模化。

24小时零库存的装卸、仓储、配送一体化的配送机制。

要做好四化:

(1)物流运行系统化(目标合理化、作业规范化、功能集成化)

(2)物流服务网络化(服务多样化、综合化、网络优势化)(3)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拓展市场经营新模式。

   三、电子商务与物流经营管理中的创新模式

   实现电子物流管理信息新模式。

要运用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实现信息自动控制),EDI技术(通过电子数据的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模式)、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实现物流信息准确化配置。

   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EDI技术,即电子数据。

是一种商业规定的商品条码,对处理所涉及网络交易电文数据,具有精确、快速优点,并准确地从计算机传递至电子物流信息输出。

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EDI技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着法律效应的商品条码。

2008年以来,我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至20万多家。

对此,条码技术的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