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5328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机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某市某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

某县有机果园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

陕西省某市某县梁山镇星光村

3、建设单位:

某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4、法人代表:

5、主管单位:

某县发展和改革局

6、项目性质:

改扩建

7、建设目标:

项目总投入660万元,建成一个500亩的生态有机果园和一个6栋鸡舍组成的散养土鸡养殖场,形成年产有机梨1200吨,年出栏土鸡10万只的生态农场,年实现销售收入1142万元的经营规模。

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在已建成的星光梨园和星光猪场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

目前已建成梨园300亩,建成了水、电、路、灌溉、办公用房等一批基础设施。

后期项目主要围绕林牧结合,建设有机产品生产设施,生产达到有机产品标准的水果、土鸡,满足某市场高端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以提高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实现效益倍增,改扩建内容及规模:

①完成300亩低产梨园的改造,购置10万株梨树苗,新建梨园200亩;

②新建6栋6210m2砖结构鸡舍,配套养鸡设施设备6套,购置鸡苗10万只;

③新建钢筋混凝土蓄水池座800m3,配置灌溉设备1套;

④新建钢丝材料果园围网5000m,新铺砂石路面的果园道路1000m;

⑤新建砖混结构产品仓库1200m2、聚氨酯材料低温库100m2;

⑥完成科技推广及培训500人(次)。

9、项目建设期

2014年2月-2015年2月

10、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60万元,其中:

(1)固定资产500万元。

①建安工程费用365万元。

②设备购置投资32.63元。

③梨树购置、栽植投资100万元。

④鸡苗购置30万元。

⑤工程建设其他费62.37万元。

其中:

可研报告编制费4.3万元;勘察设计费16.13万元;监理费3.23万元;招标费3.76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8.06万元;预备费26.88万元;培训费10万元。

(2)流动资金60万元,按详细估算法估算。

项目资金来源:

申请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资金100万元,其余560万元资金由本公司自筹解决。

11、项目效益分析

(1)企业经济效益

某县星光村处在浅山丘陵区,传统粮油种植附加值低,土地撂荒严重。

本项目充分利用撂荒地、坡地建设果园,实现果园生产与养鸡相结合,使退耕还林地发挥出种植与养殖的双重收益,并通过有机产品生产方式,使农产品获得较高的市场售价。

该项目生产经营期年均销售收入1142.5万元,扣除年均总成本804.74万元后,年均利润337.76万元,年均税收57.42万元。

经济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5.69%

财务净现值(FNPV,Ic=8%)1681.45万元

投资回收期=4.26年

投资利润率=23.95%

(2)带动退耕还林农户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带动周边200农户学习借鉴我公司生态种养殖模式,建设有机梨、有机土鸡生产基地700亩,户均3.5亩,户均纯收入2.58万元,人均纯收入1.03万元,退耕还林农户通过劳务输出方式平均每人每年收人1.5万元。

项目的实施可使部分农民转型为职业农民,项目产出产品更好地满足城乡高端消费者对优质水果、散养土鸡的需求,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二、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

2、国务院令第367号颁发《退耕还林条例》;

3、《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

4、《关于搞好我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通知》;

5、《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6、《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7、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现状调查资料;

8、《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报指南》;

9、陕西省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10、《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11、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设的相关基础资料;

12、有关行业的规程、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

13、国家部委与我省现行的设计规范、标准和定额;

14、本次调查研究收集的其它相关资料等。

三、可行性研究结论

1、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梨种植优势,依靠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工商贸一体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实际应用,有利于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对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效益显著。

2、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当地政府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也符合当地农民的传统和习惯。

依据当地资源建立依据当地资源建立黄金梨、土鸡种养基,实现科学化管理,对指导农村发展经济具有典型意义,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3、该项目采用标准化的生产种植管理技术,带动退耕还林户进行有机果园建设、管理,使退耕失地农民又有了新的产业。

改扩建后种植基地将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种苗、品质优良的有机水果和散养土鸡等产品,丰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有利于保持和提高有机水果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促使产业发展与退耕还林相结合,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项目选址合适,项目区生态条件优越,相关配套实施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项目规划科学合理,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适宜,投资估算合理,资金来源有保证。

项目阶段目标清楚,进度安排合理。

5、项目通过公司牵头,引导当地退耕还林农户发展有机果业和养殖业,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特色农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与由来

1、项目建设的政策背景

《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指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综合整治;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

巩固退耕成果,后续产业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陕西省是全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省之一,自1999年以来,省、地、县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抓住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林业、农业、扶贫、水保、计划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全省10地(市)34个示范县全面起动。

1999~2003年国家累计确认和下达陕西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23336.8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276.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060.7万亩,截止2003年底,全省完成2333.95万亩,共向523万农民发放粮食20.37亿公斤现金补助3.87亿元,种苗补助7.48亿元。

我省2008年起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产业专项规划,每年投入2亿多元,大力扶持后续产业发展,根据后续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建设原则以及各地实际,以发展特色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培植业原料林、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以及森林绿色食品等六大类后续产业为主,并通过重点扶持示范基地建设来辐射带动整个产业基地建设。

某县根据陕西省发改委文件精神,十分重视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成果巩固工作。

2008年至2012年,上级林业部门共下达某县补植补造任务45000亩,通过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项目建设,有效的巩固了某县退耕还林成果,调动了退耕户补植补造、抚育的积极性,对退耕还林面积的保存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退耕农户的收入,不同程度上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改善了退耕户的生活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的不足。

某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县累计退耕还林7.15万亩,惠及29个乡镇286个行政村,林农2621户,收益7800余人,主要分布于碑坝河、西流河、濂水河、红庙河、冷水河五大流域。

经过12年的管护培育,全县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56.8%提高到现在的59.5%。

2、某黄金梨产业现状

黄金梨是把现代医学融入现代生物遗传学之中,经过精心培育而选育出的一个新品种梨,黄金梨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比其它梨含量高出30~50%,被消费者誉为神奇的生命之果。

黄金梨果个中等,因其生长在特定的地貌区,故而其有果皮金黄而稍厚,果肉硬而脆,石细胞稍多,耐贮运的特点,食之清脆香甜,口感适中,后味浓香绵长。

黄金梨具有润肺、化痰、止咳、退热、降火、清心、解毒、抗癌、减肥、美容之药效。

据临床验证,黄金梨对肥胖症、肝炎、高血压、食道癌、肺炎、肺结核、哮喘病均具有显著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某果业科研单位从黄金梨的品种引进、筛选和栽培区域研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技术培训、建立病虫害联防联控机制、有机认证和创新自主品牌和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着手,制定了《无公害食品某黄金梨栽培技术规程》(DB6107/T05-2010)的地方标准,填补了我国黄金梨栽培技术地方标准的空白。

目前,全市已建成6.3万亩优质黄金梨基地和20个规范化配套技术科技示范园区,建立了市、县(区)、乡、村四级技术推广体系,组建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植科技示范户200户,培训果农11860人次,培养农村土专家、经济能人和管理人才1560名,促进了黄金梨的产业化开发与综合配套技术推广。

培植了一批黄金梨产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通过产业化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生产的黄金梨先后获得国家、省、市优质水果称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某市黄金梨产业化开发与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通过了陕西省农业厅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获得2011年度某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2年度陕西省农业科技成果二等奖。

我市有机黄金梨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项目建设的由来

为了在不断增强企业的多元化创新经营能力,开发出高端高品质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开发出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同时,帮助退耕还林农户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提高退耕还林区农户土地及农业经营的收益,2013年7月,我公司根据业务拓展需要,与某恒安公司代理人协商一致,就该公司闲置荒芜的果园、猪场及后期15年的土地使用权,按每年8万元租金,达成租赁合作经营协议。

我公司计划在现有梨园的基础上,围绕林牧结合,以生态立体循环农业模式,新增加专项资金投入,按有机产品生产规范,改造老果园,引入梨树新品种,改建新梨园,打造的“林牧结合,种养一体,标准规模,生态有机”的某有机果园,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开发出使土地效益倍增的农产品,帮助项目区退耕还林农户发展生产,形成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退耕还林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亿万农民切身利益。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延长补助期限,这是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政策。

退耕还林政策的完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退耕农户的深切关怀,它对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对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需要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我国退耕还林规定的补助是有期限的,“国家每年根据退耕面积核定退耕还林还草所需要进行补助,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后钱粮补助一旦没有了,有些退耕还林的农户生计会受到影响,退耕农户又会毁林开荒,退耕还林的成果就会毁于一旦。

国家又出台了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以消除先前退耕还林政策生产的负面影响,因此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就显着十分必要。

按照林、工、贸一体化的后续产业发展目标,积极引进知名企业,扶持壮大本地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规范中介组织,构建高效营销网络,延长加粗产业链条,通过示范带动后续产业快速发展,不但为当地带来了劳动就业机会,解决了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来科学文化信息,为所在地区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精神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2、项目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在某市某县开展有机果园建设项目,不仅提供具有良好市场开发前景的有机水果,而且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加快推进林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林业升值改造,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资源,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农业倍增工程”总战略,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步伐,提高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是其根本目标。

3、项目建设是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某县星光村处在浅山丘陵区,七沟八梁,水土流失严重,劳动力缺乏成本高,无法种植传统粮油,只能种植玉米、杂粮等低附加值农作物,土地经营的附加值很低,土地撂荒严重。

本项目利用坡地垦殖为果园,园中林下养鸡,鸡除草除虫,鸡粪肥田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一批养殖与种植设施,通过向已经板结的土地注入有机肥,使退耕还林地发挥出种植与养殖的双重收益,并通过有机产品生产方式,使农产品获得较高的市场售价。

通过在某县建立有机果园,以梨园为平台,对退耕还林户及广大种植户进行有机果园生产技术培训,并建立一支稳定的推广、售后服务队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及新规程等科研成果,帮助退耕还林户建果园,实现有机果园的规模化生产,推动农民通过有机果园生产、销售、劳动输出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4、项目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需要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启动的七大生态工程当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项生态工程,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有机果园项目的实施这对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引导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入良性循环,也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需要。

5、项目建设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

项目全部建成后,有机果园总面积达到500亩,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户建园种植有机水果,辐射面积700亩,土鸡养殖达到10万只,使某县梁山镇星光村成为某市重要的有机水果与土鸡生产基地,形成促进农户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成促进农户增收、培训、就业的样板区,建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由上述可见,本项目的实施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现状

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1)地理位置

某县位于陕西省某市南部,北纬32°24'~33°7',东经106°30'~107°22'。

县境东邻城固、西乡县,南接四川省通江、南江、旺苍县,西连宁强、勉县,北界汉江与某市隔水相望,项目区位于陕西省某市某县梁山镇星光村。

(2)区域范围

项目区域范围为陕西省某市某县梁山镇星光村,项目区道路网络纵横交错,交通便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是理想的有机果园建设生产基地。

项目可辐射周边星光、永丰、新丰等相邻自然村。

2、自然条件

某县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带,气候湿润,生态环境良好,素有“小江南”的美誉。

生物、矿产、水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水稻、小麦、油菜、生猪等种养业较为发达,是陕西省粮油基地县和畜牧先进县;拥有乔灌木57科158种,中草药661种,野生动物5纲56科1000余种,森林覆盖率61.18%,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百佳县”和首批退耕还林示范县;富产茶叶、杜仲、五倍子、生漆、木耳、蚕茧等农副土特产品,其中名茶“汉水银梭”、藤编、竹帘、硬木地板条远销欧美、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矿产资源富集,已勘明矿藏27种193处,其中可供大规模开采的花岗岩、白云岩、石灰石的储量在陕西省位居前列,潜在经济价值408亿元。

水资源总量24.3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4509立方米,且地下水质优良,年均水能蕴藏量24.2万千瓦。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宗教文化和民俗文物三大旅游资源久负盛名,是陕南特色旅游线的重点县。

风光旖旎的某自然风景区,山水环抱,松竹掩映,闻名遐迩;“天然国画长卷”──红寺湖,是陕西省首批省级水利旅游景点;黎坪原始森林,松涛阵阵,溪流潺潺,是自然天成的避署山庄。

陕南名寺小南海集佛事与溶洞旅游为一体,素有“四海千山”之美誉。

某县星光村及相邻村处在中梁山西部浅山丘陵区,项目区七沟八梁,水土流失严重,劳动力缺乏成本高,无法种植传统粮油,只能种植玉米、杂粮等低附加值农作物,土地经营的附加值很低,土地撂荒比较严重。

十分适合集中连片发展果畜结合配套的现代农业,并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解决。

3、社会经济状况

随着某市“双百”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某县大河坎、梁山、圣水镇已成为某“一江两岸”规划的组成部分。

西汉高速公路某市区出入口在某的建设,其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使某在承接城市辐射和产业转移中更具有利条件。

某的交通、城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备。

全县拥有公路58条759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东与城固相通,西与勉县相接,北与汉台相连,南与四川省南江、通江、旺苍县贯通,辐射全县、连接内外的公路交通网络。

“一城三区”组团式县城初具规模,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建制镇达到18个。

全县实现了大电网覆盖,电力调度实现了自动控制。

金融机构、商业网点遍布城乡。

基础条件的逐步改善,使某开放开发的环境与日俱佳。

1992年,乘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强劲东风,率先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5年3月,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

并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切手续从简的一条龙服务,相继出台完善了《某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关于加强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和《奖励及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

某县先后与12个国家和地区、29个省市的138个单位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开展了横向经济技术联合。

某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某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某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农业结构逐步优化,以优质粮油、茶叶、烤烟、中药材、畜牧业等为骨干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形成了烟草、化工、建材、印刷装潢和农副产品加工五大工业体系。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以旅游、商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繁荣兴旺。

与此同时,教育、科技、民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等工作先后跨入全国先进县行列。

某县围绕积极“打造陕西经济强县、旅游名县、最佳人居县”目标,2012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快速发展,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10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达到44.6亿元;方财政收入增长18%,达到4.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达到2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达到728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7%,达到20300元;农业总产值增长8%,达到31.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1%,达到85.2亿元;旅游总收入增长43%,达到10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4、劳动力资源

某县为陕西省人口较多县之一。

2011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55.5万人,其中男性28.8万人,占51.9%;女性26.7万人,占48.1%;人口性别比为108:

100。

在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9.9万人,占总人口的17.85%,农业人口45.6万人,占总人口的82.15%。

项目区劳动力充足,能够满足有机果园基础建设、果树栽植,果园管理及土鸡养殖对劳动力的需求。

5、退耕还林状况

某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县累计退耕还林7.15万亩,惠及29个乡镇286个行政村,林农2621户,收益7800余人,主要分布于碑坝河、西流河、濂水河、红庙河、冷水河五大流域。

经过12年的管护培育,全县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56.8%提高到现在的59.5%。

6、基础设施

项目前期已按40年期租用土地300亩,建成了果园和养猪场,果树龄8年左右,正在丰果期,果园道路、水电、灌溉设施、生活设施齐全,通村道路交通便利,距主干道4公里左右。

周边永丰、农丰、新丰村退耕还林地多,农户建设家庭农场式果园的积极性很高。

二、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1、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某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注册资本560万元,管理与营销机构设在汉台区某机场院内,生产基地建在某县与汉台区,是一家从事生态农牧食品产业化开发为中心建立的现代农牧企业,公司现有员工88人,其中:

专业技术人员22人,目前是某市生产经营能力与综合实力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

2010年我公司被某市政府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2011年,我公司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生态饲料》、《功能鸡蛋》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形成了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

2011年底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养猪场、养鸡场分别被省农业厅认定为“陕西省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被某市农业局评为“某市十大规模养猪场”。

公司主导产品生猪养殖、蛋鸡养殖与鸡蛋、猪肉产品全部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目前年出栏肥猪1万余头,生产品牌鸡蛋900余吨,年销售收入4300多万元,利润130余万元。

某牧业的发展远景是:

创建秦巴天府一流的生态农牧食品企业。

发展目标是:

把安全美味的肉蛋食品送到百姓的餐桌。

发展理念是“产业兴农富农,产品利国利民”。

围绕这一理念,某牧业首先确立了以动物食品有机化为发展目标,以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的方式,计划用2~3年时间,通过某牧业的现代生态农牧食品体系建设,完成从农产品原料到农牧食品的跨越和转型,实现农牧食品消费品牌化、安全化。

2、本项目建设现状

本项目土地以租用星光村退耕还林地,这些土地为退耕还林地,一部分还属于撂荒的土地,由公司集中连片开发,用于有机果园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目前,公司现有黄金梨300余亩,树龄8年左右,正在黄金挂果期,梨园道路、水电、灌溉设施虽已修建,但年久失修,老化、损毁严重,导致院内荒芜、杂草丛生,虫害滋生,黄金梨果小质差,产量大幅度降低。

本项目规划总投入660万元,通过对旧梨园、养殖场和种养殖设施的改造,建成地上种果,林下养鸡,鸡粪肥田,生态循环的标准规模化有机果园。

项目全部建成后,核心区的总面积达到500亩,辐射区的总面积达到700亩,土鸡养殖达到10万只,生产达到有机产品标准的水果、土鸡,满足某市场高端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使某县梁山镇星光村成为有机水果与土鸡生产基地,利用养鸡除草、除虫,鸡粪肥田,果园杂草、昆虫、落果养鸡,在动物、植物、土壤、微生物之间建立起有机体系。

土壤吸收利用鸡粪,形成有机质被果树吸收利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梨果的营养品质与口感。

鸡利用梨园空间自由觅食、运动,也使鸡肉的品质与风味大大提高。

因此本项目在同一亩土地上获得了高品质水果和鸡肉,是实现了双重收益的效益倍增农业项目。

三、土地资源权属现状

公司在某县梁山镇星光村已租赁梨园300亩,达成200亩撂荒退耕还林地流转协议,用于有机果园建设,实现规模化经营。

四、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政策支持有力

进入新世纪,为了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国际、国内和地区间经济合作,某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