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5436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docx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

英诺格林徐斌与联想控股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论坛互动

来源:

新浪财经/时间:

2012-12-49:

53:

37

  据新浪财经2012年12月2日讯12月2日,“联想之星”常州创业大讲堂在常州大剧院举行,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主讲,500多家科技企业负责人前来听课。

大讲堂上,采用圆桌对话的方式,以主讲人柳传志为核心,全场互动,北京英诺格林水务董事长徐斌就如何打造一个核心团队现身说法,分析案例。

以下为论坛实录。

  柳传志:

你应该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是干什么的,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先把这个是不是给大家做个介绍。

  徐 斌:

谢谢柳总,我从两个角度介绍一下我们主要干什么,第一、结合今天的主题我们这几年怎么走过来的,稍微做个介绍。

我们做什么的,我们其实给工业企业提供整体水的解决方案,一是给水,把自来水、或者地表水也好,处理到他们可以使用,第二、他们使用完了之后是废水把它处理到达标排放,中间有一个连接,我们的膜技术,通过把废水用膜技术,达到再次利用,相当于水的循环利用。

  柳传志:

主要是给企业用的,制造业企业居多。

  徐 斌:

没错,这是我们的一个主要业务。

  柳传志:

你们卖设备本身还是产品解决方案。

  徐 斌:

我们做设备带工程。

  柳传志:

设备是从其他地方买的配个套?

  徐 斌:

我们买来配套,我们做一种膜,相当于核心。

  柳传志:

膜是自己做的,其他部分是买的。

  徐 斌:

没错,我契合今天的主题,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成长的过程。

我是05年创业,10万块钱,其实创业的时候,很简单,因为总共就10万块钱,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怎么让公司活下去,像柳总当时说20万,最简单让20万能流动起来,很简单,我就从别的地方买的净水器,到小区里面摆摊。

这是最早的过程,我们公司可以分四个阶段,第一、05~07年,从团队的角度看我们公司的成长,05~07年差不多两年多的时间,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做,其实一个初创企业,尤其像我们小的不能再小的一个企业(插话:

主要卖净水器,忽悠老头老太太),这是前三个月做的事,偶尔发现了一个事,我做一个业务,卖给诺基亚的配套厂,卖给老头老太太只能赚一千块,卖给诺基亚(插话:

都是从别的地方买的,先卖给散户,后来从别的地方买大型的,再卖给工业企业),我一单可以赚两万块或者是更多了。

初创企业,基本上创始人就是最大的一个价值点,所以我觉得,马上我们公司的业务基本上转向了工业设备为主。

前两年基本上是我。

  柳传志:

卖的不还是人喝的水吗?

  徐 斌:

卖设备。

  柳传志:

卖的设备已经不是说,人喝水的设备。

  徐 斌:

生产上用的设备。

  柳传志:

一开始在街上摆摊是给人喝水的设备,后来改成了排污这种的。

  徐 斌:

工艺上需要的设备,这是第一个过程。

当时其实这个阶段,公司差不多90%的业务都是我自己来做。

  柳传志:

发现这个是偶然的吗?

  徐 斌: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有人来寻,我不太知道,我IT出身,上网查查,了解了解,稀里糊涂卖给他们一个设备,后来觉得不是很难,研究研究就这么做起来了。

然后前两年,基本上是我自己在做,大家基本上既当销售,我又当工程师,还当售后服务人员,兜里揣着好几种版式的名片,07年下半年的时候,很偶然的机会,有一次我查我的手机发现,我每天的通话记录大概是140多个通话,一下子我反思过,对我一个警醒,我已经成了公司最大的发展障碍了。

  柳传志:

你们那时候主要还是卖设备,还是买来卖去的。

  徐 斌:

对,还是买来卖去,还是贸易阶段,到07年底的时候,我们开始自己制造,从贸易,从您贸工技的这个。

  柳传志:

怎么会想起来制造。

  徐 斌:

我们05年开始做,06年逐渐的订单增多,到06年底的时候,发现很多的客户,一是交期保证不了,二是品质保证不了,第三、关键其实制造这个过程,实际上还有一些技术含量,而我们从别人那儿买来卖去的过程中,我培养不了自己的技术团队。

  柳传志:

自己制造了以后,再卖利润会比倒买倒卖高一些。

  徐 斌:

当然高一些,没错,这也是其中一方面因素。

我觉得当时最关键的,我没有技术人员,我说到底还是一个,我如果不建生产线,我还是一个倒买倒卖的,人家说拎着包跑业务的公司,皮包公司。

到07年的时候,我发现我是公司最大障碍的时候,我们当时改的非常彻底,我就从07年底一直到08年的5月份,大概半年的时间,我们彻底地转向,我一个单位不谈了,前期所有的单位我在谈,当时也是憋的难受,尤其你很擅长做销售的时候,经常自己还是忍不住,当时带了一些团队,每周一。

  柳传志:

你当时不想谈了,要别人来做,当时你脑子里最想干的是什么事。

  徐 斌:

培训。

  柳传志:

最想培训的是?

  徐 斌:

技术销售人员。

以前全靠我一个人,我又没有办法再放大了,我只能想办法复制几个我,在销售方面的我,大概是当时的这个过程,我每周一到周五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大概半年的时间,一夜之间,我们销售的这些人成长起来了,好像我就不用再去盯,大家也能拿来订单,以前觉得这个人肯定做不了销售,见客户都紧张的不行,真正练下来的时候还是做得很好,我们第二个阶段,可能复制几个方面的我,工程技术方面,也是复制了几个,08~09年的时候,第二阶段。

09年的时候,我们当时主要的业务还是在北京(插话:

业务还是跟以前一样),规模大了(插话:

规模大了,性质是一样的),以前我们做五万的单价的,我们到2010年的时候可能客单价做到300万的客单价,是这样的。

到09年底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北京,我们前些年我们公司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09年底的时候,我们考虑我们怎么维持公司快速增长,维持当年的状况没有办法保持高速增长。

  柳传志:

高速增长就是原来的业务,把量扩大,营业额,利润比例是一样的,就是营业额扩大。

  徐 斌:

不断的翻番。

  柳传志:

行业空间还是比较大。

  徐 斌:

行业空间还是蛮大的。

然后到09年底的时候,也是很偶然,我一个朋友,他是做工程的,他在全国开了29家分公司,因为我去他那儿了解了,跟他交流了很多,他当时是能够做到,全国的每个省只要有项目,他可以不中,他知道谁中了,他知道反馈上来的市场和行业是非常大的,要不我们也试一试?

试就试,从09年开始建办事处,大概09、10年,我们建了第一个办公室非常成功,我们连着建了6个办事处,在09、10年也保持了我们业务整体增长,这算是第三个阶段,我们复制了在销售上,或者是服务上几个小的公司,这是我们第三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可能就是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的这个过程,随着公司的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前面的东西,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其实是卖东西的,到后来我们会造,其实造这个东西制造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我们还是一个卖东西的企业,到一定规模之后,发现两个问题,第一,你核心技术来自于哪儿,这个解决不了,第二,你这个公司到这个程度之后,会发现管理上有很多的问题,你一直销售,高速发展往前走,会发现很多内部管理,到亿元规模的时候,发现管理上还是比较乱的。

所以从10年开始,我们做两件事,一是我们在技术上突破了膜的技术,然后自己来制造这样的超滤膜,制造出来的品质非常不错;第二,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一些洽谈,通过融资,我们今年引进了一些高管团队,希望解决我们管理上的一些,营销上其他方面管理上的一些短板,大概就是我们第四个阶段,是我们正在走的过程中,这基本上是我们的情况。

  柳传志:

你能知道你们整个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是多大吗?

有过这种宏观,或者从别人买到的数据吗?

  徐 斌:

这种行业宏观数据有很多种提法,有提两万亿,四万亿,基本上是万亿以上的市场。

  柳传志:

你是在北京做的。

  徐 斌:

对,在北京。

  柳传志:

只做北京的业务还是全国都有一点。

  徐 斌:

以长江以北都有一点。

  柳传志:

现在大概有多少?

  徐 斌:

不到两个亿,一个多亿。

  柳传志:

你估计在北京排名多少?

  徐 斌:

跟我们非常类似的业务,我们排到第三四位。

  柳传志:

继续做的话,我纯指业务,准备是怎么做,是继续把体量做大,还是准备向上下游延伸,新的想法是什么想法?

  徐 斌:

第一把体量做大。

  柳传志:

体量空间还是有,联想投资人听见没有,体量空间还是有的,你们注意。

  徐 斌:

联想投资已经投过我们了。

  柳传志:

你是几期班的学员。

  徐 斌:

三期的。

维持我们现有的模式,如果做精细化,我们最起码扩大五倍到十倍这样的体量我们还非常有空间,我们在扩大体量的过程中,您刚才提到了,水这个东西,往上下游延伸还是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随着我们体量的延伸,以及我们未来通过上市解决资本的问题,可能我们对于未来我们这个模式,包括上下游延伸会创造另外一个天空。

  柳传志:

我想谈谈我的感想和点评,其实,我今天格外想跟各位创业者说的一件事就是,特别是像徐斌这样,一个企业刚出来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实际是有一个蒙着打,到想着打,到瞄着打的过程,你比如说在街上,给老太太、老头卖净水器,那实际上就是赚个,像我当年卖电子手表、旱冰鞋一样,不知道怎么办好,当时你一个月人吃马喂的就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好,这里面他有一个蒙着打的过程。

我来介绍一下我能蒙着打的过程。

  我们联想开始阶段是很快地通过出卖技术劳力,就是给人家去做验收机器什么的,挣到了一笔钱。

我们开发了一个产品叫联想汉字系统,联想汉卡就是把一个汉字系统插在电脑上以后他就有汉字了,为什么叫联想,你敲进一个中就有中国中央中华,现在大家都有了,最早是我们六室的技术,从我们那儿出来了,大概是这样。

但是做这个的时候,我发现了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当时在全国有五六十家单位,全在做汉字技术,因为做其他技术我们不会做,微机技术,芯片我们当时根本做不了,但是汉字技术都能做。

结果后来发现,卖一台汉卡赚的钱大概有两千块钱左右,但是你把汉卡插在电脑上,促销一台电脑,能赚八千块钱,(插话:

暴利那时候),因为,在国内对国外进口的电脑是用很高的税,还有批文来控制进口的,但是如果你能够想法买到批文,买到高价外汇,然后再把他弄到国内来,用比较合法的手段,买回来,然后再卖出去,卖出去你要有汉字系统,帮他卖出去,你可以赚八千块钱,我当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由蒙着打,像你似,我不再给老太太光卖水了,我一边做着汉卡,研究我怎么能当一个代理,给外国人机器做个代理,代理挺难当的原因,当时凡是外国大的公司没有在中国直接做代理的,只是在中国设个办事处,是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太不规范,他们都把分公司什么设在香港、东京,我要想去做代理,我必须弄张证出去到香港,这也不容易,后来我想法弄了张证到香港,找到了人家国外的一个,就是香港的一个小企业,有资格做IBM代理的,我就跟他说好,我在国内,你当代理你可以拿到真货,拿完了以后我替你卖,卖完钱以后咱们对半分,结果后来做得不错,就算是我蒙着打,但是要不停的要去想,去动脑筋,不能原来卖水老在那儿傻卖水,当我们真去做代理的时候,学会了给IBM做,给AST做,给HP做的时候,就真的学会了一些东西,真的是跟惠普学的比较多,懂得了我刚才说的什么叫市场营销,怎么管理渠道,怎么管理财务,这些东西一边给人做代理,一边认真在学,学了以后果然在那儿做人家最大的代理。

在这时候开始有质的变化,开始有瞄着打的念头,想做自己品牌的电脑,因为你从做汉卡转到代理,是偶然的机会,这好事,那还算是蒙着的,在做代理期间,就像你刚才说的,我如果要做代理的话,我把全副精力投在代理上,能赚很多的钱,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当时所谓做代理,把国外的机器进口到中国来,我们都是没有批文的,也没有外汇指标,你要想法到处去买批文,买外汇指标,这种做法都是灰色的,国家也不抓你,也不管你,抓住你,就认为你违法,其实我们要比国家给批文的涨价高好几倍的价格去买,但是买回来,我们就有了红线,不能犯大规这样去做,但是在这个里边,会做和不会做利润会差的很远,但是我自己就没有把主要精力,像你刚才说的一样,当会做这个事以后,就立刻请别的同事来做,我就又去琢磨别的事了,去琢磨什么呢?

琢磨我们自己能不能生产自己的电脑,当然这个事就所谓瞄着打了,特别的难。

  难在哪儿了呢?

其实,当时我的总工程师,就是一个很著名的一个学者叫倪光南先生,我们研究出了做机器母板的能力,这个能力我们有,国家不给我们生产批文,因为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有关的部门说,国家已经引进了80多条生产线了,全都是亏的,全都做的机器都不合格,凭什么还再给你们一条,其实国家当时批的人也没弄清楚,那时候国家的电子部他下边是有厂的,有企业的,这些部那是归他管的,国家出的钱,我们这是我们自己出钱管你什么事,我亏了赔了管不着你什么事,他坚决不批,不批的话我们没有办法生产,我们坚决要做怎么办呢?

又弄了几张到香港多次往返证,在香港和香港人合资,在柴湾,大家都去过香港,柴湾是很偏僻的工业区在那儿办了个小作坊,在那儿生产我们的主机板,我们一边给人做代理,那是挣钱的,养着我们做了一个小作坊生产主机板,这个主机板拿到了拉斯维加斯,美国的展览会上去展览,展览的时候,满眼全是外国人,没有中国人,拉斯维加斯展览特别大的,国家有关计划部门的领导同志到那儿看展览,竟然发现有个摊位会说中国话,一看挂的是香港牌子,香港什么公司,再一打听说的都是普通话,一看特土,北京话挺高兴,大家一握手说了半天,原来我们绕道香港,当时我们确实卖了几千块板子了,这就给了我们生产批文,这样我们才在国内见了在东北旺,北京东北旺地区建了我们第一个厂子,后来我们就有了做自己品牌机器,那大概是到了90年,这段过程是克服了千辛万苦算瞄着打,我一定要做那个,我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在座的这些企业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顺着坡做,会很难,大家一定努力把蒙着打,变成想着打,然后瞄着打,然后再定战略。

什么东西最赚钱,最有竞争力,跟别人竞争起来最容易,当年科大讯飞的刘庆峰先生(科大讯飞是我们联想投资里边一个最大的骄傲了),科大的一个博士,一个学生做音频系统,做到现在不但上市,做得非常好,成果水平极高,音频合成和识别的能力,在国际比赛中,都高于了微软,同时形成了很高的产品。

他们最大的问题解决的是什么,就这个成果,做什么产品最赚钱,他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一把就上去了,要不然只能跟人比,跟领导同志说,你看我们水平多高多高,那有什么用,换不来钱对不对,做得最好的是他反复研究了,把这个东西做成什么,这个是你们其实是最重要的要研究的,所以瞄着打本身,这个意思就是要定一个,到底我瞄什么的问题,咱们这儿就是要弄清楚,你比如说我现在做的空间有多大,我还可以继续扩大体量,再继续以后,会怎么样呢?

因此你把当前的饭叫碗里的饭吃好的同时,你要积极开始部署下面锅里的饭。

  当我们真的有了自己品牌以后,出了事是在哪年,92年、93年的时候,国家发现,用高关税批文的方式,不让外国企业进口以后,中国的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为只能买长城电脑,其他的都得要批文,结果长城电脑确实虽然是我们的老大哥,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原因吧,他这个电脑确实格贵又不好用,这时候国家发现,原来电脑是个生产资料,它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了,所以国家就采取了取消了批文,大幅度降低了关税,让外国企业一把就全进入中国,这时候IBM、康柏、AST等等全到中国来了,一到中国来了以后,各行各业,电脑是用好了,但是像中国的企业,当时电脑有四家,最大的是长城,这是绝对老大,还有一个山东地方企业叫浪潮,还有一个上海的东海,还有一个就是联想,是最小最小的,差了很多了,长城由于大家猝不及防,93年一年,长城0520的牌子灰飞烟灭,就没有了,原来计划经济,根本不懂得什么叫销售,完全没法卖了,东海什么都被打击的很厉害,而联想竟然在当时,完全和人家相比,就是一个小舢板和航空母舰之比,这个比还真不为过,无论从技术,从资金实力,从管理,你说当时的联想怎么能够跟IBM去比,IBM当时不仅是电脑行业,就是全球500强里边也是排在最前几位的。

后来,我们竟然就从中国的最后一名,一直排到中国的到2001年的时候绝对第一名,我们占中国市场的27%。

道理在哪儿呢?

这是我想跟大家交代的话。

实际上我们做这个行业之中,这里边有很多很多的门道,值得细细的进行研究,所以各位创业者,就是要注意,你别看别人都这么做,但是实际上,这里边是有很多的可值得研究的地方。

  我们在做以前,我们自己觉得完全没法跟外国人竞争,是当时的毛利高到多少,联想那样的破机器在当时,毛利也高到27%,而像外国的机器毛利大概高到百分之三十七八,但是我们的成本和费用占了多少呢?

百分之二十五六,费用就高到这样,说明我们自己在管理中等等有大量的问题,后来我们就彻底检讨了一遍自己,重新调整了组织架构,彻底的改了业务模式,然后又让杨元庆,当时他29岁当了第一把手,再后来做的时候,确确实实是对有些门道研究的很透彻,这样地例子我不知道,我已经举过很多遍,比如像电脑成本的例子。

  电脑这个成本不像化妆品,化妆品的成本主要在广告费上,电脑的成本和费用主要在元器件,在部件上,占了多少呢?

86%,就是你连销售费用,广告宣传费用,人员开支全算上,14%,其他全是在元器件上,什么呢?

比如硬盘、显示器、芯片、操作系统,这些占的钱最多。

而怎么降低成本呢?

诀窍在这个地方,就是大家都知道,电脑由于部件不停的在进行技术革新,按照摩尔定律,芯片每半个月就更新一代,新的芯片不停出来的时候,原来的老芯片会突然降价,大幅度跌价,包括像显示器、软驱、硬盘都是这样的,就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原来库存时间的长短决定了你成本和费用,具体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在2006年7月份的时候,电脑里边用的存储器芯片叫dream,一个主机板上要用八片,当时的一片是256K的,一片多少钱,16.4美元,7月份16.4美元,突然间开始降价,大幅度降价,降到9月初的时候竟然降到2美元一片,就在这么短时间内,就降成这样,这就是我们的行业特点,他说明什么呢?

说明假定我们在7月份买的芯片,装成电脑,还没卖出去,等等要到9、10月份再卖出去的话,和人家9月份按2美元一片买的芯片,做的电脑一起卖的话,我们就这一项要比人家成本贵200多美元,何况还有显示器,还有别的呢,所以库存当时压低库存就是我们最关键的问题,这个事有意思的是什么呢?

别人没发现,大家都在这么做,外国企业他们在中国部门的负责人完全听上面的话,上面叫定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中国企业没人研究,而我们在当时又没有ERP技术,当时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可以选用土办法,比如说订货,什么货降价最快,可以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定货,怎么样去把需要半年以后的市场预测让他尽量更准确等等,定了十条方法,就这个,使得我们在96、97年那一年,连续6次降价,降的因为没法理解的大幅度降价,一下把市场份额占得很大,最后利润还大幅度提升,其实打的根本不是价格战,就是把这点摸透了。

我觉得这个就算是这个行业里的事。

  还有像技术,你说人家都说,一说就是核心技术如何如何,我们哪做得起我们根本做不动,但是电脑里边肯定有成熟的技术根据市场需要的应用,应用得好的话,能让你的毛利率大幅度提高,我举个例子,像98、99年的时候,大家都说上网,互联网出现了,出现以后大家都说上网,实际上你一统计,一了解,老百姓消费者上网的,几乎很少很少,为什么呢?

因为上网是个非常困难的事,你买了这个电脑以后,你要打开盖,插一块卡叫modem卡,就是平常说的猫,加上一个软件,还要自己到电信机关登记,登记起来手续非常困难,都办完了你才可能上网,有哪个老百姓,除了发烧友愿意上网,很少,联想这种事你说有什么成熟技术,有什么难的,都很好解决,最难的其实把电信机关沟通好了,使得我们在成都买的电脑,跟北京能够连得上,都做好了以后,我们开发了一款电脑叫一间上网,天禧电脑,按一个键就能上网,尽管上网速度慢但是能上网(插话:

速度慢不怪你们),我们同时在全国300个城市,全展开了展销会,展销方式完全是一样的,货大量准备好,一年我们的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而且毛利率就上去了,像这种事本身其实就是要靠自己去琢磨和研究。

我想借这件事说明,第一、现在把蒙着打逐渐变瞄着打,然后到指定战略,制定战略之中,会发现对整个行业有所了解等等。

还有一个我特别同意,我自己也是这样,当自己能做的事以后,你要叫别人替你来做,你要去想更重要的事,一会儿我要问你的问题就是,你认为,什么对你是更重要的事。

这样的话企业才能不断的发展扩大,替你下来以后,你做的事着不上边那就不合适。

  我在刚到公司当总经理的时候,第一天上班,头一个同事跟我谈话,谈没有几分钟,边上又来一个跟我谈第二件事,没谈完第三个就来了,科学院大家都挺自由,五个人谈完了以后,谁的问题也没解决,回家一想这五个人的事都是废话跟挣钱毫无关系,所以想来想去就说明时间什么的,确实要自己把握,自己来控制,不能够让随波逐流的走,蒙着走是不行的,最后一定得自己要有想法,要去瞄着走,这就是我对徐斌先生这段话第一个点评,谢谢。

  徐 斌:

谢谢柳总。

  柳传志:

你想接着往下说也行。

  徐 斌:

我基本上介绍完了,我觉得,因为我觉得现在我最优先考虑的是三件事,第一,因为我做水这个行业,水是跟所有的产业密切相关的,与国家投资每一个工业项目,每一个产业相关,所以我觉得一大块的时间我是研究这些方面的东西,比如说08年,新增国家的投资,带动了很大的,各个产业的发展,到现在,从去年整个欧债,整个经济形势带来国家下一步方向在哪儿,你比如说我们这个水可能面向化工、电力、电子、制药、食品、饮料,每个行业都可以用,而且每个行业对于我觉得相当于其他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海量市场,我觉得考虑,我们未来可能面向哪个市场,这是我们考虑的。

比如说之前,我们可能在化工电力行业做得比较多,从今年开始,我们可能稍微转一转,因为整个化工、电力行业,今年是非常不景气,煤炭行业、冶金行业都不景气,我们转向食品行业会多一些,这是我考虑的。

其实我也是,提前预判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食品、饮料行业好像比较火,我们把这个东西当成一个专题,大家集体学习,这个行业我们做有哪些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我们销售的时候怎么做,给他们怎么做服务,后期的配套,这是我第一个考虑的问题。

  第二,更多研究一些比我们大的,还有跟我们体量差不多,但是干活的方式或者是做事的模式跟我们不太一样的,我们会比较关注,这家公司用这种模式,每个公司用的模式是不一样的,我们前期的发展,希望用标准化可复制的方式,迅速做大,但是其实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活下去的道,我们更多的时候了解其他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启发,我觉得这是我现在做的第二个事。

  另外就是人的事,因为我们今年也是空降了很多高管,另外我们过往一直走下来有很多老的同志,怎么做到大家平衡,另外公司未来要发展,哪些地方,我可能要补,我到底是市场的方面,销售的方面,还是技术的方面,还是制造,哪块有欠缺,另外我们这些原有的人是不是在合适的岗位上,另外在市场上还有哪些方面的人,另外在技术路线上,可能哪些人要做积累,像今天晚上,我去趟南京,可能是另外一项技术,不见得我们马上要做这件事,可能我们要做积累,当你做决策的时候,我会有比较大的信息量,会有比较多的储备库来做,我更多的做是这三件事,请柳总点评一下。

  柳传志:

徐斌做的这个事是很直接的应该要做的事吧,效率很高的事,一般的情况下,像咱们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上碗里的饭是什么已经很清楚了,你所谓在没有瞄着打以前,碗里的饭是什么还不清楚的时候,要把他定下形来,比如说你那块到底做哪种产品,怎么去做,还是怎么样,就是用盈利模式本身,假定成为是碗里的饭,你把饭里的饭模式弄好了以后,就是把饭里的饭吃好,这是第一件事,吃好是什么呢?

像你刚才说的,市场范围到底有多宽,这有地域和行业的不同,哪些行业是容易受这个影响的,哪些是不受影响的,哪些行业毛利高,哪些行业毛利低的,这是你当前要特别考虑的,除此以外,同样做这样的活,有没有能够提高毛利,降低成本的一些诀窍性的东西,好些活,好些业务,都是做着做着发现,以前别人做的老一套东西,这里面其实是有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