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5534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19 01《物种起源》绪论.docx

181901《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绪论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1)摘要(  )    

(2)爵士(  )

(3)胚胎(  )(4)慷慨(  )

(5)槲寄生(  )(6)冒昧(  )

(7)狭隘(  )(8)分歧(  )

【答案】 

(1)zhāi 

(2)jué (3)pēi (4)kǎi (5)hú (6)mèi (7)ài (8)qí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栖

 

(2)殖

(3)率

(4)混

2.语境辨析法

(5)近日,鲁南地区遭遇暴雪,高速部门第一时间全面启动了应急预案,各区间(  )迅速组织多台铲雪车进行不间(  )断除雪。

(6)中国第一份“慰安妇”受害事实调查报告公布,6名日本战犯向调查组提供(  )了当年强征慰安妇的口供(  )。

【答案】 

(1)qī/xī 

(2)zhí/shi (3)shuài/lǜ (4)hùn/hún (5)jiān/jiàn (6)ɡōnɡ/ɡònɡ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答案】 

(1)谅/凉/晾 

(2)幅/蝠/辐 (3)概/慨/溉 (4)缘/椽/喙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独一无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2.理解辨析

(1)搜集·收集

搜集:

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一般指较隐蔽、不易得到的东西,主动性强,中性词。

收集:

使聚集在一起。

一般指不隐蔽的东西。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2)考察·考查

考察:

实地观察调查。

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如山川、地质、地形、工程、科学研究等。

考查:

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动、活动)。

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有时也指其他事物,如年代、历史、文物等。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观察的意思。

(3)轻率·草率

轻率:

(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可形容言语、行为,适用范围大。

草率: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一般只形容做事,适用范围较小。

两者都是形容词,形容做事缺乏思考、粗心大意,且都含贬义。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世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多着呢,关键在于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甘南藏族自治州30多年坚持收集散落隐藏于民间的藏医药优秀遗产,已得到藏医药经典古籍木刻本3000多部。

(3)今后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考察,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4)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回答了相关提问,并表示退出教科文组织并不是一个轻率的决定。

【答案】 

(1)× “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不合语境。

“现象多着呢”就不是独一无二的,这里应该用“无独有偶”。

(2)× “收集”指使聚集在一起。

由前面语境“30多年坚持”可知,此处有“到处寻找”之意,主动性强,应用“搜集”。

(3)× “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

此处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应该用“考查”。

(4)√

[常识·速览]

达尔文(1809-1882),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出生于英国一个名医之家。

从小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

22岁大学毕业后,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乘“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考查,从此确立了他一生的事业。

其代表作有《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

其中《物种起源》一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誉为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

达尔文年轻时,正是“神创论”与“生物进化论”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

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认为,地球上各种生物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这就是“神创论”。

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家则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的,这就是“生物进化论”。

1859年《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界发生了一场革命。

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就此成为人类认识生物进化的基石。

绪 论

绪论,又称导论、导言、绪言等,它在书籍开头概要地向读者介绍有关这本书的主旨、内容、体例等部分。

绪论与序言不同,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

而绪论的主要篇幅必须介绍原作的内容和主旨。

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

而绪论则侧重议论和说明。

文学作品一般有序言而无绪论,学术著作有绪论,也可有序言。

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序言,而绪论只有一篇。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基本观点。

作者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了“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的观点,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文脉·梳理]

【答案】 ①摘要性质的说明 ②物种不是不变的 ③自然选择是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1.《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环球航行,注意到生物进化问题;②认真搜集和思索,写出简短笔记;③写成纲要,专心研究;④出版“摘要”。

2.达尔文为什么要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观方面是因为作者的工作“将近结束”,并且健康很坏,客观方面是由于华莱斯得出了与他几乎一样的结论,作者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诸东流。

3.关于物种起源的两个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物种不是不变的。

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4.文章结尾段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物种不是不变的。

③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二、体会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学习达尔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5.作者是怎样看待“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的?

作者的这一态度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不是简单地肯定,也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通过科学分析,一方面指明“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这就肯定了外部环境对生物变异所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者认为这种作用不是根本原因,如果以此解释一切,就是不合理的。

作者以啄木鸟的构造和槲寄生的情形为例,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这一态度表明作者对物种变异和相互适应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有了新的突破,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的严肃认真。

6.“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

”这句话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些词语从条件、可能性、数量、实践等方面做出了严格限制,不仅说明了自己科学探索的过程,更表明了自己审慎的科学态度。

7.“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当时”一词强调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时”与“现在”相对而言,强调了两层意思:

一是当时达到的认识水平,二是现在认识又有所发展。

■合作探究···········································································

8.课文中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

通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有着怎样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请结合文中语句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第一段中的“耐心地搜集”“专心思索”“写出若干简短笔记”“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等语句表明,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示例二)第三段指出本书的缺陷,“‘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说明今后的打算,“详细刊印出来”,避免使别人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五段,“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表明了达尔文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六段,“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表明了达尔文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示例三)第二段,从“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七段,“很不幸,我只能把这个问题讲得十分简单”反映出达尔文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九段,“我相信”“我毫不怀疑”“我充分相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

本文是一篇学术性的绪论,无论是叙述成书经过还是表述自己的观点,作者的语言表达都非常周密、严谨、科学,如对《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的说明,从成书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到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让读者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研究的历程,表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

再如“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用“当时”一词强调“当时”达到的认识水平,“现在”的认识又有所发展。

修饰语的运用,使表达准确严密。

2.写法指导

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三法”

(1)巧用关联词语,逻辑严密。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句子内部各层次的关系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体现出很强的逻辑性。

如“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

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句中使用了两组关联词语,“如果……就……”是假设关系,“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

句内逻辑严密,思维缜密。

(2)巧用复杂长句,结构严谨。

如“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句子虽长,但结构严谨,主干是“我被打动”,被什么打动?

被“一些事实”打动,这些事实是指南美洲的生物分布和它现存生物与古生物之间地质上的关系。

(3)巧用修饰词语,措辞精当。

如“虽然有许多情形至今还不清楚,并且将会在很长时期内还弄不清楚,但是经过我能做到的精细研究和冷静判断,我毫不怀疑地主张,许多自然学者直到最近还保持着的和我以前所保持的观点——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迄今所取得的结论,虽然还远不足解释全部事实,但对于否定创造论却是足够的了,“否定”是建立在精细研究和冷静判断基础上的。

“精细”表现研究的科学,“冷静”反映判断的客观,“毫不怀疑”足以说明其自信。

其特色是观点鲜明、态度坚决、措辞精当、表达周密。

3.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内容复杂、结构严谨的长句,给“生态文学”下定义。

①生态文学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提倡自然中心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为旨归。

②生态文学以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为出发点。

③生态文学是“为处于危机的世界写作”的,哈佛大学教授布伊尔这样说。

④生态文学是全球化时代作家对地球命运的严重关注和无限忧虑在创作中的呈现。

⑤生态文学是世界面临危机时对导致生态危机的现代文明加以反省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为出发点,关注忧虑地球命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提倡自然中心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在世界面临危机时对导致生态危机的现代文明加以反省的作品。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执着追求的达尔文

在“神创论”与“生物进化论”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年轻的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进行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

这期间他以极大的兴趣考察大陆海岸沿线的动植物、地质地貌情况,搜集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生态标本,为以后生物进化的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

无论是他的环球航行,归国之后的专心思考,抱病整理简短笔记,还是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都体现了一位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

正是这种勇于探索的执着精神,成就了他的事业。

【应用角度】 “执着”“信念”“勇于探索”等。

2.精彩应用

执着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达尔文凭借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毅然踏上了环球考察的航船。

正是这份执着才使他不辞艰苦地搜集生物进化的各种资料,并进行孜孜不倦的思索和研究,最终使《物种起源》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问世,打破了神创论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执着是锲而不舍的追寻,是百折不挠的探索;执着是一种誓不回头的倔强,执着是一种苦行僧式的坚守。

人生因执着而精彩,世界因执着而绚丽。

[佳作·领悟]

导读:

面对华莱斯写出的几乎和自己酝酿的关于物种起源的理论相同的论文,达尔文选择了同时发表。

这一做法表现了他的绅士风度。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让达尔文目瞪口呆的信》,感受达尔文的绅士风度。

让达尔文目瞪口呆的信

①1836年达尔文结束环球航行回到伦敦,但直到1859年才出版《物种起源》,中间20多年,拖着就是不动笔。

不过从1858年到1859年,仅仅一年时间,他就把这本书给写出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牵扯到科学史上的一桩公案。

②1858年,一个比达尔文年轻十几岁的叫华莱斯的人,是个科学疯子。

他先后跑到亚马逊丛林和马来群岛搞科考,记录了大量资料,又搜集了几万种标本。

③1858年他得了疟疾,在丛林中养病期间他灵光乍现,自己琢磨出了一套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然后又用三天时间写出了一篇论文,寄给了达尔文。

达尔文在家正一边养病,一边琢磨怎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呢,一看这篇论文,顿时傻了。

这篇论文中几乎所有的思想都跟他正在酝酿的这个《物种起源》一模一样,简直就是这本书的提纲,连里面的用词都一样。

④老人家陷入了长时间的痛苦思考。

怎么办呢?

他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帮华莱斯发表这篇论文。

因为华莱斯把论文寄给他就是希望他帮忙推荐发表。

但是如果发表了,自己这二十多年算是白费了。

可是他又不能不让人家发表,作为一个英国绅士,怎么能够让自己的论文先发表呢?

更何况这个时候他还没开始写。

⑤他非常痛苦,就给一些朋友写信,问咋办?

他的一些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赶紧写一篇提纲,把要表达的思想都写出来,然后和这篇文章一块儿发表在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杂志上。

⑥最后达尔文接受了这个建议,然后又写信给万里之外马来群岛上的华莱斯,问他这样行不行?

华莱斯不仅同意,而且他觉得能跟达尔文这位老前辈想到同样一个理论很荣幸。

⑦从此达尔文开始奋笔疾书,仅用一年时间就把《物种起源》写了出来,并于1859年12月发表出版。

这本书一出版就立即成为当时的畅销书,第一版几千本当天卖光,几年之内又迅速重印六次,达尔文暴得大名。

⑧而华莱斯,心态非常好,他说他非常荣幸能跟达尔文想到一块儿去,但他绝不会跟达尔文去抢发明权。

后来华莱斯写了一本专著,这本专著的名字就叫《达尔文主义》,意思就是他是达尔文主义的信徒。

这件事情是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道出了两个英国绅士是如何推让一个理论发明权的。

⑨这又让我们想到了也是英国人的牛顿,关于他与德国人莱布尼茨谁拥有微积分发明权的问题,几百年来人们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引发了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的民族主义的对决。

而达尔文主义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因为大家能够推让功劳,而且在互相批判的时候,也能够保持一种绅士般的态度。

  ⑩我们都说“进化论”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引发什么迫害,无数的人批判达尔文,但是达尔文基本上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其中最极端的反对者是一个叫欧文的动物学家。

他反对达尔文最激烈的方式,也不过就是当他后来当上英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后,把自己的塑像放在了大厅的中间,而把达尔文的塑像放在了咖啡馆里,仅仅用这种非常微弱的方式对达尔文进行了报复。

  ⑪我们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就要拿得出对得起人类历史的创新作品。

这种创新所需要的第一个条件是勇气,第二个条件就是必须有一个好的创新环境。

悟亮点】

1.题目好处

(1)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好处?

提示:

文章标题用了“目瞪口呆”一词,设置了悬念,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让读者极想知道到底是一封怎样的信,会让达尔文如此震惊。

2.表达技巧

(2)分析本文联想的手法。

提示:

文章由达尔文和华莱斯的互相谦让,联想到牛顿和莱布尼茨微积分发明权的争论,两相对比,凸显了达尔文和华莱斯的绅士风度。

又由达尔文的反对者欧文的报复,联想到一个国家科学创新所需要的条件。

联想丰富,内容充实,思想深刻。

3.文章结构

(3)分析文章开头第一段的作用。

提示:

第一段写达尔文20多年拖着就是不动笔,后来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把《物种起源》写出来了,作者用“为什么会这样”引起读者的思考,再以“这就牵扯到科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引起下文。

开头又一次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

(4)请概括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

提示:

文章从科学史上的一桩公案说起,接着写牛顿和莱布尼茨微积分发明权的争论,凸显了达尔文和华莱斯的绅士风度。

最后又由达尔文的反对者欧文的报复,联想到一个国家科学创新所需要的条件。

[训练——落实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àn)    栖息(qī)

提供(ɡònɡ)雌雄(cí)

B.累积(lěi)狭隘(yì)

窜入(cuàn)胚胎(pēi)

C.诱使(yòu)冒昧(mèi)

气候(hóu)槲寄生(hú)

D.琐屑(xiè)结束(shù)

搜集(sōu)闪烁(shuò)

D [A项,“供”应读ɡōnɡ;B项,“隘”应读ài;C项,“候”应读hòu。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轻率纲要  慰籍  简短

B.报歉繁殖洞察避免

C.审慎摘要趋向亲缘

D.慷慨分歧辩析概括

C [A项,籍—藉;B项,报—抱;D项,辩—辨。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

03872019】

①廊坊教师王晟踏遍乡野,寻访________民俗文化。

②这套试题突出基础、重视能力、强调应用、体现创新,________知识全面、深入,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导向性,有很好的区分度。

③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对全球安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________全球安防升级,城市应急系统再次成为焦点。

A.搜集考察催促

B.收集考查督促

C.收集考察督促

D.搜集考查催促

D [“搜集”意思是到处寻找(事物)并聚在一起;“收集”意思是使聚集在一起。

句①是王晟寻找并聚集,所以用“搜集”。

“考察”意思是实地观察调查;“考查”意思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

句②是用一定标准来检查衡量,所以应用“考查”。

“督促”意思是监督催促;“催促”意思是催,是促使对方迅速行动做某事。

根据句③语境应选“催促”。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导学号:

03872019】

A.历经8000余年的风风雨雨,粟和黍这些古老的物种及以其为代表的传统耕作系统不但没有灭绝,而是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B.从“耕地红线”到“生态红线”,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思想认识飞跃与实践路径创新,而且是对我国国土空间保护的一次拓展和深化。

C.“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它推动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化上的互通。

D.在某热播电视剧原著小说涉嫌抄袭的风波尚未平息的时候,又被网友指出涉嫌侵权使用昆曲演员演唱的曲调录音。

C [A项,关联词搭配不当,“而是”改为“反而”;“传统耕作系统”与“灭绝”搭配不当。

B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的内容互换。

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在”放到“原著”之前。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