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5707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

专题十五工艺流程(解析版)

1.【2019江苏】19.实验室以工业废渣(主要含CaSO4·2H2O,还含少量SiO2、Al2O3、Fe2O3)为原料制取轻质CaCO3和(NH4)2SO4晶体,其实验流程如下:

(1)室温下,反应CaSO4(s)+

(aq)

CaCO3(s)+

(aq)达到平衡,则溶液中

=________[Ksp(CaSO4)=4.8×10−5,Ksp(CaCO3)=3×10−9]。

(2)将氨水和NH4HCO3溶液混合,可制得(NH4)2CO3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浸取废渣时,向(NH4)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浓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

(3)废渣浸取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

控制反应温度在60~70℃,搅拌,反应3小时。

温度过高将会导致CaSO4的转化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保持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和溶剂的量不变,实验中提高CaSO4转化率的操作有________。

(4)滤渣水洗后,经多步处理得到制备轻质CaCO3所需的CaCl2溶液。

设计以水洗后的滤渣为原料,制取CaCl2溶液的实验方案:

______[已知pH=5时Fe(OH)3和Al(OH)3沉淀完全;pH=8.5时Al(OH)3开始溶解。

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

盐酸和Ca(OH)2]。

【答案】

(1).1.6×104

(2).

+NH3·H2O

+

+H2O(或

+NH3·H2O

+

+H2O)

增加溶液中

的浓度,促进CaSO4的转化

(3).温度过高,(NH4)2CO3分解加快搅拌速率

(4).在搅拌下向足量稀盐酸中分批加入滤渣,待观察不到气泡产生后,过滤,向滤液中分批加入少量

Ca(OH)2,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当pH介于5~8.5时,过滤

【解析】

(1)反应CaSO4(s)+CO32-(aq)

CaCO3(s)+SO42-(aq)达到平衡时,溶液中

=

=

=

=1.6×104。

答案:

1.6×104

(2)NH4HCO3属于酸式盐,与氨水反应生成(NH4)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

(NH4)2CO3+H2O[或NH4HCO3+NH3·H2O

(NH4)2CO3+H2O],离子方程式为HCO3-+NH3·H2O=NH4++CO32-+H2O(或HCO3-+NH3·H2O

NH4++CO32-+H2O);浸取废渣时,加入的(NH4)2CO3属于弱酸弱碱盐,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O32-+NH4++H2O

HCO3-+NH3·H2O,加入适量浓氨水,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O32-的浓度增大,反应CaSO4(s)+CO32-(aq)

CaCO3(s)+SO42-(aq)正向移动,促进CaSO4的转化。

答案:

HCO3-+NH3·H2O=NH4++CO32-+H2O(或HCO3-+NH3·H2O

NH4++CO32-+H2O)增加溶液中CO32-的浓度,促进CaSO4的转化

(3)由于铵盐具有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所以温度过高,(NH4)2CO3分解,从而使CaSO4转化率下降;由于浸取过程中的反应属于固体与溶液的反应(或发生沉淀的转化),保持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和溶剂的量不变,提高CaSO4转化率即提高反应速率,结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提高CaSO4转化率的操作为加快搅拌速率(即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取率)。

答案:

温度过高,(NH4)2CO3分解加快搅拌速率

(4)工业废渣主要含CaSO4·2H2O,还含有少量SiO2、Al2O3和Fe2O3,加入(NH4)2CO3溶液浸取,其中CaSO4与(NH4)2CO3反应生成CaCO3和(NH4)2SO4,SiO2、Al2O3和Fe2O3都不反应,过滤后所得滤渣中含CaCO3、SiO2、Al2O3和Fe2O3;若以水洗后的滤渣为原料制取CaCl2溶液,根据题给试剂,首先要加入足量盐酸将CaCO3完全转化为CaCl2,发生的反应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与此同时发生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Fe2O3+6HCl=2FeCl3+3H2O,SiO2不反应,经过滤除去SiO2;得到的滤液中含CaCl2、AlCl3、FeCl3,根据“pH=5时Fe(OH)3和Al(OH)3沉淀完全,pH=8.5时Al(OH)3开始溶解”,为了将滤液中Al3+、Fe3+完全除去,应加入Ca(OH)2调节溶液的pH介于5~8.5[加入Ca(OH)2的过程中要边加边测定溶液的pH],然后过滤即可制得CaCl2溶液。

答案:

在搅拌下向足量稀盐酸中分批加入滤渣,待观察不到气泡产生后,过滤,向滤液中分批加入少量Ca(OH)2,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当pH介于5~8.5时,过滤

【点睛】本题以工业废渣为原料制取轻质CaCO3和(NH4)2SO4晶体的实验流程为载体,考查溶度积的计算、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实验条件的控制、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等。

难点是第(4)问实验方案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案时首先要弄清水洗后滤渣中的成分,然后结合题给试剂和已知进行分析,作答时要答出关键点,如pH介于5~8.5等。

2.【2019新课标Ⅰ卷】9.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

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度保持80~9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

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碱煮水洗

(2).加快反应速率水浴加热C(5).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新的杂质

(3).因为H2O2本身易分解,所以在加入时需分量加入,同时为了防止Fe3+水解

(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5).NH4Fe(SO4)2∙12H2O

【解析】

(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容易水解,所以工业上常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清洗,即碱煮水洗;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保持80~95℃,由于保持温度比较恒定且低于水的沸点,故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热水浴);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硫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为了防止倒吸可以加装倒置的漏斗,故选择C装置;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H2O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且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不会引入新

的杂质,故理由是:

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新的杂质。

因为H2O2本身易分解,所以在加入时需分量加入,同时为了防止Fe3+水解,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为了出去可溶性的硫酸铵、铁离子等,需要经过的步骤为: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5)设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NH4Fe(SO4)2∙x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66+18x,1.5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18=27,则27/(266+18x)=5.6%,解得x=12,则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NH4Fe(SO4)2∙12H2O。

3.【2019新课标Ⅰ卷】8.硼酸(H3B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肥料等工艺。

一种以硼镁矿(含Mg2B2O5·H2O、SiO2及少量Fe2O3、Al2O3)为原料生产硼酸及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95℃“溶侵”硼镁矿粉,产生的气体在“吸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

为检验“过滤1”后的滤液中是否含有Fe3+离子,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

(3)根据H3BO3的解离反应:

H3BO3+H2O

H++B(OH)−4,Ka=5.81×10−10,可判断H3BO3是_______酸;在“过滤2”前,将溶液pH调节至3.5,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在“沉镁”中生成Mg(OH)2·Mg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母液经加热后可返回___________工序循环使用。

由碱式碳酸镁制备轻质氧化镁的方法是_________。

【答案】

(1).NH3+NH4HCO3=(NH4)2CO3;

(2).Fe2O3、Al2O3、SiO2KSCN

(3).一元弱酸目的是将B(OH)−4转化为H3BO3,并促进H3BO3析出

(4).2Mg2++2H2O+3CO32-=Mg(OH)2∙MgCO3↓+2HCO3-

母液加热分解后生成硫酸铵溶液,可以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高温焙烧

【解析】

(1)根据流程图知硼镁矿粉中加入硫酸铵溶液产生的气体为氨气,用碳酸氢铵溶液吸收,反应方程式为:

NH3+NH4HCO3=(NH4)2CO3;

(2)滤渣I为不与硫酸铵溶液反应的Fe2O3、Al2O3、SiO2;检验Fe3+,可选用的化学试剂为KSCN;

(3)由硼酸的离解方程式知,硼酸在水溶液中是通过与水分子的配位作用产生氢离子,而三价硼原子最多只能再形成一个配位键,且硼酸不能完全解离,所以硼酸为一元弱酸;在“过滤2”前,将溶液pH调节至3.5,目的是将B(OH)−4转化为H3BO3,并促进H3BO3析出;

(4)沉镁过程中用碳酸铵溶液与Mg2+反应生成Mg(OH)2∙MgCO3,沉镁过程的离子反应为:

2Mg2++2H2O+3CO32-=Mg(OH)2∙MgCO3↓+2HCO3-;母液加热分解后生成硫酸铵溶液,可以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碱式碳酸镁不稳定,高温下可以分解,故由碱式碳酸镁制备轻质氧化镁的方法是高温焙烧。

4.【2019新课标Ⅱ卷】8.立德粉ZnS·BaSO4(也称锌钡白),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焰色反应的原理既可制作五彩缤纷的节日烟花,亦可定性鉴别某些金属盐。

灼烧立德粉样品时,钡的焰色为__________(填标号)。

A.黄色B.红色C.紫色D.绿色

(2)以重晶石(BaSO4)为原料,可按如下工艺生产立德粉:

①在回转窑中重晶石被过量焦炭还原为可溶性硫化钡,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转窑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生产上可通过水蒸气变换反应将其转化为CO2和一种清洁能源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潮湿空气中长期放置的“还原料”,会逸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且水溶性变差。

其原因是“还原料”表面生成了难溶于水的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沉淀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品中S2−的含量可以用“碘量法”测得。

称取mg样品,置于碘量瓶中,移取25.00mL0.1000mol·L−1的I2−KI溶液于其中,并加入乙酸溶液,密闭,置暗处反应5min,有单质硫析出。

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过量的I2用0.1000mol·L−1Na2S2O3溶液滴定,反应式为I2+2

=2I−+

测定时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VmL。

终点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样品中S2−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答案】

(1).D

(2).①BaSO4+4C

BaS+4CO↑CO+H2O

CO2+H2

②BaCO3③S2−+Ba2++Zn2++

BaS·BaSO4↓

(3).浅蓝色至无色

【解析】

(1)焰色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常用来检验金属元素存在,常见金属元素焰色:

钠Na(黄色)、锂Li(紫红)、钾K(浅紫)、铷Rb(紫色)、钙Ca(砖红色)、锶Sr(洋红)、铜Cu(绿色)、钡Ba(黄绿)、铯Cs(紫红);

(2)流程分析:

重晶石与焦炭在回转炉中反应BaSO4+4C=BaS+4CO↑,生成还原料BaS,硫化钡溶液与硫酸锌发生复分解反应S2-+Ba2++Zn2++SO42-=BaSO4+ZnS↓,得到立德粉。

①注意焦炭过量生成CO,反应物为硫酸钡与焦炭,产物为BaS与CO,写出方程式;CO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2与H2,写出方程式CO+H2O=CO2+H2;

②根据信息臭鸡蛋气味气体为硫化氢气体,强酸制弱酸原理,还原料硫化钡与空气中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钡与硫化氢气体;

③硫化钡与硫酸锌为可溶性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产物硫酸钡与硫化锌为沉淀,不可电离,写出离子方程式;

(3)碘单质与淀粉混合为蓝色,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过量的I2,故终点颜色变化为浅蓝色至无色;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利用关系式法解题;

【详解】

(1)焰色反应不是化学变化,常用来检验金属元素存在,常见金属元素焰色:

A.钠的焰色为黄色,故A错误;

B.钙的焰色为红色,故B错误;

C.钾的焰色为紫色,故C错误;

D.钡的焰色为绿色,故D正确;

答案:

D

(2)①注意焦炭过量生成CO,反应物为硫酸钡与焦炭,产物为BaS与CO,写出方程式BaSO4+4C=BaS+4CO↑;CO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2与H2,写出方程式:

CO+H2O=CO2+H2;

BaSO4+4C=BaS+4CO↑CO+H2O=CO2+H2

②根据信息臭鸡蛋气味气体为硫化氢气体,强酸制弱酸原理,还原料硫化钡与空气中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钡与硫化氢气体;

答案:

BaCO3

③硫化钡与硫酸锌

可溶性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产物硫酸钡与硫化锌为沉淀,不可电离,写出离子方程式:

S2-+Ba2++Zn2++SO42-=BaSO4+ZnS↓;

(3)碘单质与硫离子的反应:

S2-+I2=S+2I-;碘单质与淀粉混合为蓝色,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过量的I2,故

终点颜色变化为浅蓝色至无色;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利用关系式法解题;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列关系式,设硫离子物质的量为nmol:

S2-~I22S2O32-~I2

1mol1mol2mol1mol

nmolnmol0.1V×10-3mol

0.1V×10-3mol

n+

0.1V×10-3mol=25

0.1V×10-3mol,得n=(25-

V)0.1×10-3mol

则样品中硫离子含量为:

×100%=

×100%

答案:

×100%

【点睛】本题难度较低,重点考察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易错点:

(2)小题第①没有注意焦炭过量生成CO;(3)关系式法的计算。

5.【2019新课标Ⅲ卷】8.高纯硫酸锰作为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还含Fe、Al、Mg、Zn、Ni、Si等元素)制备,工艺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金属离子[c0(Mn+)=0.1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Mn2+

Fe2+

Fe3+

Al3+

Mg2+

Zn2+

Ni2+

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8.9

6.2

6.9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4.7

10.9

8.2

8.9

(1)“滤渣1”含有S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溶浸”中二氧化锰与硫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中添加适量的MnO2的作用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pH”除铁和铝,溶液的pH范围应调节为_______~6之间。

(4)“除杂1”的目的是除去Zn2+和Ni2+,“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5)“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MgF2沉淀除去Mg2+。

若溶液酸度过高,Mg2+沉淀不完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沉锰”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层状镍钴锰三元材料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LiNixCoyMnzO2,其中Ni、Co、Mn的化合价分别为+2、+3、+4。

当x=y=

时,z=___________。

【答案】

(1).SiO2(不溶性硅酸盐)MnO2+MnS+2H2SO4=2MnSO4+S+2H2O

(2).将Fe2+氧化为Fe3+(3).4.7(4).NiS和ZnS

(5).F−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MgF2

Mg2++2F−平衡向右移动

(6).Mn2++2

=MnCO3↓+CO2↑+H2O

(7).

【解析】

(1)Si元素以SiO2或不溶性硅盐存在,SiO2与硫酸不反应,所以滤渣I中除了S还有SiO2;在硫酸的溶浸过程中,二氧化锰和硫化锰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锰作氧化剂,硫化锰作还原剂,方程式为:

MnO2+MnS+2H2SO4=2MnSO4+S+2H2O;

(2)二氧化锰作为氧化剂,使得MnS反应完全,且将溶液中Fe2+氧化为Fe3+;

(3)由表中数据知pH在4.7时,Fe3+和Al3+沉淀完全,所以应该控制pH在4.7~6之间;

(4)根据题干信息,加入Na2S除杂为了出去锌离子和镍离子,所以滤渣3是生成的沉淀ZnS和NiS;

(5)由HF

H++F-知,酸度过大,F-浓度减低,使得MgF2

Mg2++2F-平衡向沉淀溶解方向移动,Mg2+沉淀不完全;

(6)根据题干信息沉锰的过程是生成了MnCO3沉淀,所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Mn2++2HCO3-=MnCO3↓+CO2↑+H2O;

(7)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律得:

1+2x+3y+4z=6,已知,x=y=1/3,带入计算得:

z=1/3

6.【2019浙江4月选考】31.某兴趣小组在定量分析了镁渣[含有MgCO3、Mg(OH)2、CaCO3、Al2O3、Fe2O3和SiO2]中Mg含量的基础上,按如下流程制备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

相关信息如下:

①700℃只发生MgCO3和Mg(OH)2的分解反应。

②NH4Cl溶液仅与体系中的MgO反应,且反应程度不大。

③“蒸氨”是将氨从固液混合物中蒸出来,且须控制合适的蒸出量。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步骤Ⅰ,煅烧样品的容器可以用坩埚,不能用烧杯和锥形瓶

B.步骤Ⅲ,蒸氨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MgO的溶解量

C.步骤Ⅲ,可以将固液混合物C先过滤,再蒸氨

D.步骤Ⅳ,固液分离操作可采用常压过滤,也可采用减压过滤

(2)步骤Ⅲ,需要搭建合适的装置,实现蒸氨、吸收和指示于一体(用硫酸溶液吸收氨气)。

①选择必须的仪器,并按连接顺序排列(填写代表仪器的字母,不考虑夹持和橡皮管连接):

热源→________。

②为了指示蒸氨操作完成,在一定量硫酸溶液中加指示剂。

请给出并说明蒸氨可以停止时的现象________。

(3)溶液F经盐酸酸化、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得到产品。

取少量产品溶于水后发现溶液呈碱性。

①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

②从操作上分析引入杂质的原因是________。

(4)有同学采用盐酸代替步骤Ⅱ中的NH4Cl溶液处理固体B,然后除杂,制备MgCl2溶液。

已知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

金属离子

pH

开始沉淀

完全沉淀

Al3+

3.0

4.7

Fe3+

1.1

2.8

Ca2+

11.3

Mg2+

8.4

10.9

请给出合理的操作排序(从下列操作中选取,按先后次序列出字母,操作可重复使用):

固体B→a→()→()→()→()→()→()→MgCl2溶液→产品。

a.用盐酸溶解b.调pH=3.0c.调pH=5.0d.调pH=8.5

e.调pH=11.0f.过滤g.洗涤

【答案】

(1).ABD

(2)①a→d→f→c②甲基橙,颜色由红色变橙色

(3).①碱式氯化镁(氢氧化镁)②过度蒸发导致氯化镁水解

(4).c→f→e→f→g→a

【解析】

(1)A.煅烧固体样品需用坩埚,烧杯和锥形瓶用来加热液体,A项正确;

B.氯化铵水解方程式为NH4Cl+H2O⇌NH3·H2O+HCl,氧化镁和HCl反应,蒸氨即一水合氨分解,

平衡向右移动,HCl浓度变大,促进了氧化镁的溶解,B项正确;

C.根据信息②NH4Cl溶液仅与体系中的MgO反应,且反应程度不大,不能先过滤,否则氧化镁损耗很大,C项错误;

D.固液分离操作均可采用常压过滤,使用减压过滤加快过滤速度,也可行,D项正确。

故答案选ABD。

(2)①先选发生装置为a,然后连接回流装置d,生成的氨气有水蒸气,需要干燥,然后连接干燥管f,氨气是碱性气体,需要用酸吸收,最后连接c。

故答案填a→d→f→c。

②硫酸和氨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铵((NH4)2SO4),硫酸铵显酸性,因而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

甲基橙,其颜色变化是红色变为橙色。

(3)溶液F经盐酸酸化、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得到产品。

①溶液仍呈碱性,注意不可能是氨气的影响,由于氯化镁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溶液的碱性是由杂质引起的。

考虑到氯化镁易水解,所以含有的杂质可能是Mg(OH)Cl或者Mg(OH)2。

②升高温度会促进水解的进行,因而必然是蒸发阶段导致,即过度蒸发导致氯化镁水解。

(4)根据各离子完全沉淀的pH值,加酸后溶液呈酸性,可逐步提高pH,同时以沉淀形式除掉不同离子,因而先将pH调至5,除掉Al3+和Fe3+,然后过滤其沉淀,然后将pH调至11.0使得Mg2+变为Mg(OH)2沉淀,过滤并洗涤,得到纯净的Mg(OH)2沉淀,然后加入盐酸得到氯化镁溶液。

故答案依次填cfefga。

7.【2019天津】10.多晶硅是制作光伏电池的关键材料。

以下是由粗硅制备多晶硅的简易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Ⅰ.硅粉与

在300℃时反应生成

气体和

,放出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将

氢化为

有三种方法,对应的反应依次为:

(1)氢化过程中所需的高纯度

可用惰性电极电解

溶液制备,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