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050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化肥厂计划书.docx

建化肥厂计划书

建化肥厂计划书

篇一:

1960年代中国大型化肥厂如何建设

  1960年代中国大型化肥厂如何建设:

核心材料靠进口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建国后的40多年来,陈云同志对化学工业的关怀和重大贡献不是用一篇文章能够说清楚的。

本文只就陈云同志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重新出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期间,开创我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化肥厂,发展化肥工业的业绩作一回顾,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一、农业提出的问题无敌于天下

  陈云同志非常关心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提醒大家要牢记“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个历史经验。

他一贯强调在国民经济中把农业摆在首位,而且有很高的预见性。

1959年2月20日,陈云同志听取化工部的工作汇报,那时“大跃进”带来的弊端还不那么明显,粮食还没有那么紧张,陈云同志听完汇报,严肃地指出:

“提醒你们一下,农业提出的问题无敌于天下,因为它关系到6亿8千万人的吃穿问题”,嘱告化工部要重视化肥、农药等支农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农业的需要。

  1961年4月,陈云同志同化工部、一机部、国家计委、上海市的领导同志研究如何加速建设大型化肥厂问题。

这时我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粮食供应十分紧张,陈云同志说:

“农业增产关键是化肥、排灌和拖拉机,在地少人多的地区主要靠水和肥增产,地广人稀的地方要靠拖拉机,但增产最快的还是化肥,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少,没有化肥,农民的增产劲头就小。

合成氨生产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吃穿,是大问题。

同时,合成氨的生产还是关系到农业能否上去的关键。

”接着,陈云同志又强调说:

“真正增产粮食还要靠化肥和水,因此,中央一致意见是多搞、快搞化肥”。

从1960—1962年3年期间,陈云同志听化工部汇报,研究大型化肥厂建设问题,视察大、小化肥厂达十多次。

为成批快速建设我国大型化肥厂,发展化肥工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充分显示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杰出的领导才能。

  二、自力更生多搞、快搞化肥

  1960—1962年,陈云同志在抓自力更生建设我国大型化肥厂,发展我国化肥工业的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具有注重实践、亲自动手、踏实细致、多谋善断的工作作风。

  60年代初,我国的化肥工业还处在大发展的前夜,还没有形成大中小型工厂相结合的生产体系,农业急需的化肥供应不上。

在这样情况下怎么才能做到“多搞、快搞化肥”,适应农业需要呢?

当时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建设年产5万吨合成氨的大型厂,有人主张调动地方积极性,多建年产800吨合成氨小型厂。

当时我国缺少粮食,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无

  力进口化肥,自力更生“多搞、快搞化肥”,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我国化肥工业究竟怎么发展成了问题。

  陈云同志深入江南农村、上海制造化肥设备的厂家、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和上海、安徽、山东在建的和试车的小化肥厂,进行调查研究,同有关部门,主要是化工部门的领导、技术人员、工人进行座谈,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意见。

  1961年3月4日,陈云同志听取化工部关于化学肥料工业的汇报时说:

“我看还是提搞大型的,当然,小的要继续试验。

不勇敢试验是保守,但另一方面,实际做,必须是稳妥可靠的。

必须看到,这是全党的事业,必须谨慎从事”又说:

“目前看来,几年内还是搞大型的牢靠”,“一方面试验研究要敢想敢说敢做,另一方面,具体做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摸着石头过河,要把试验研究同推广分别开来,推广必须是成熟的东西”。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之后,3月7—8日,陈云同志再次听取化工部汇报时,明确地说:

“我的意见,每年搞5个5万吨(年产合成氨)的好些”。

还风趣地说:

“搞多了‘叫花子吃三鲜汤’搞不起来”。

  按照陈云同志的指示,我国首先建成了衢州化工厂合成氨分厂、上海吴泾化工厂和广州氮肥厂,接着又建成了河南开封化肥厂、云南解放军化肥厂、河北石家庄化肥厂、安徽淮南化肥厂,本着“建好、开好、管好”的精神,这些厂都一次开车成功,很快达到设计能力,大量化肥源源不断地送往农村,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使陷入困境的我国国民经济以农业增产为先导,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有效地得到恢复并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我国的化肥工业建设也进入了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设备、自己施工建设的新阶段。

现在我国这样规模的化肥厂已有50多家,占全国化肥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三、亲自动手安排大型化肥厂建设

  在60年代初,我国经济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能够自力更生成批快速建成大型化肥厂,没有陈云同志亲自动手、踏实细致的安排和多谋善断的决策,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陈云同志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情况摸得透,决心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大型化肥厂的建设,为化肥工业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961年,陈云同志先后视察了南化公司化肥厂,山东济南、安徽合肥和上海的小化肥厂。

他认为“化肥厂的配套比电站复杂得多”,“化工生产比别的生产复杂,要靠外面供应很多原料。

开矿、交通、运输、包装容器都有问题,因此生产要预先估计到。

  基于上述认识,陈云同志在组织指挥我国大型化肥厂建设中,特别强调有关部门配合,相应建设与大型化肥厂的配套项目;关照国家综合部门,同时安排洗煤、炼焦、电站和交通

  的建设项目,一旦化肥厂投产,就能保证动力、原料供应和运输畅通,迅即将肥料供应到农村去。

在大型化肥厂内部建设中,陈云同志提出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材料,二是设备,三是成套供应。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1961年4月4—10日,陈云同志在杭州亲自主持会议,同化工部、一机部、国家计委、上海市的领导同志一起,用6天时间,一一作了落实安排,责任到人。

这次会议确定:

  材料问题,为确保设备质量,大型化肥厂用不锈钢和仪表轴承用钻石等,专拨1600万美元外汇,进口相当于25万吨合成氨规模的用料。

进口材料由化工部专管专用,不得挪用。

合成塔热电偶用镍铬丝的镍由国库进口镍中拨给。

当时由市场采购的三类物资,如阀门管道用石棉垫片等由物资部组织供应。

  设备问题,由一机部和上海市定点生产。

一机部确定由部直属104家企业定点制造化肥设备、仪表、阀门。

上海市在市属300家机械厂中选出100家,定点制造大型化肥厂设备、仪表、阀门。

  成套问题,机械部门生产的化肥机电设备由一机部成套公司组织成套供应,做到各类设备相互匹配并配带足够的备品配件。

设备在现场安装后,出了毛病,要组织生产厂家包修包换。

  对于陈云同志在组织指挥大型化肥厂建设工作中这样亲自动手、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多谋善断的决策水平,参加当年工作的同志至今记忆犹新,肃然起敬。

  四、从实际出发,指导我国小氮肥工业发展

  60年代初,我国自行设计的年产800吨合成氨小型厂试车还没有成功。

陈云同志经过调查研究后,一方面认为还不成熟,还不能马上推广,在全国遍地开花;另一方面,他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亲切的关怀。

1960年11月18日,陈云同志在视察上海化工研究院小型合成氨装置后说:

“看来800吨是好的,将大化小”,“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是绝顶聪明的,应当得勋章”。

同年7月21日,陈云同志在北戴河曾说过:

“小合成氨有两大革命,第一,不需要氨加工”,“第二,这些小设备各省市都可以制造”。

陈云同志主张试成功了再推广。

他嘱告化工部领导,每月向他作一次800吨小合成氨厂试车情况报告。

同年10月30日,陈云同志详细听了化工部技术人员关于小合成氨厂试车经验交流会的汇报。

对于进一步修改小合成氨厂的设计,陈云同志提出了明确的方针。

陈云同志说:

“在修改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下面一些条件,一是大量的(指全国可能要建上千个厂);二是建设在农村,技术人员少,使用机器的是农民;三是外部协作条件差。

”陈云同志还比喻说,小化肥厂建成生产,要像北方的锅驼机那样牢靠,而不要像林黛玉、贾宝玉那样娇气。

对于有毛病的压缩机,究竟采用立式的好,还是卧式的好,陈云同志用自己的话说,究竟县“站着好,还是躺着好”,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好。

按照陈云同志这些指导思想,技术人员多次改进了设

  计和设备。

许多厂可以出合成氨了,陈云同志又嘱告化工部每天都要送一份小合成氨厂的生产日报给他看。

在陈云同志的指导关怀下,经过广大职工努力,小合成氨厂逐步过了技术关、经济关和原料关,后来全国发展到一千多家,产量占化肥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还多,有的小合成氨厂像陈云同志视察过的安徽合肥化肥厂,已经发展成为大型的综合化工企业。

  在陈云同志的指导关怀下,我国从60年代初开始,建设成功一大批年产5万吨合成氨的大型化肥厂(现在称中型化肥厂),试验成功并推广到全国,在各地建成了一千多个小型化肥厂,加上70年代我国引进的13套年产30万吨大型化肥厂(产量也占总产量的三分之

  一),我国化肥总产量已超过1亿吨,占世界第二位。

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仍然十分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坚持把农业摆在首位,我国化肥工业在支援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抚今追昔,我们非常怀念陈云同志在我国自力更生、成批快速地进行大型化肥厂建设,发展化肥工业中立下的丰功伟绩。

  五、学习陈云同志的思想和观点,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陈云同志对我国化学工业的指示很多。

1961年3月4日、6—8日系统地听取了化工部关于化学肥料工业、基本化学工业、橡胶工业、医药工业、国防尖端工业的汇报,都一一作了指示。

在化学肥料工业方面,陈云同志为解决当时我国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我国农业特别是增产粮食的急需,重点抓了氮肥工业建设,他同时还指出应当发展钾肥,以防农作物倒伏。

在基本化学工业方面,陈云同志提出要千方百计降低能耗。

在橡胶工业方面,提出使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原料并重,等等。

我们在学习陈云同志对化学工业指示的同时,一定要继续深入学习他留给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陈云文选》,运用陈云同志的思想和观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化学工业,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篇二:

化肥厂能评报告

  一、评估目的

  建设项目合理用能、合理用水评估,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的要求,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工程项目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选用情况和项目应实现的余热、余压、放散可燃气体的回收利用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评估,论证节能、节水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把住能源、资源节约关。

  二、评估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节约用电管理办法》

  (4)《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

  (5)《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

  (6)《德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

  2、指导性文件

  

(1)《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XX]28号

  (3)《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

  (5)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

  (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通知》

  (7)《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通知》

  (8)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3、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

  

(1)《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XX年)》

  

(2)《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1990

  (3)《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XX

  (4)《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5)《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

  (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XX年本)》

  (7)《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

  三、评估范围

  山东**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30×104t/a尿素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四、建设单位概况

  山东**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联合21个股东于XX年10月份组建的股份制公司,属有限公司。

公司前身山东**化肥厂始建于1970年,经多年技术更新改造,现形成合成氨180kt/a、尿素300kt/a生产能力。

现公司拥有总资产19157万元,其中:

净资产9677万元。

职工203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96人。

占地面积23万m2,公司银行信誉等级“AAA+”级。

XX年,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5.2052亿元,实现利税1571万元,其中净利润

  678万元。

公司目前位于全国小氮肥行业尿素产量50强、合成氨与产品销售收入50强、中国化肥企业100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中国化工企业经济效益500强。

XX年先后通过了国家ISO9001-XX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液氨生产许可认证和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认证。

其主导产品尿素曾获“首届中国金榜技术与博览会金奖”、“山东省农民最喜爱的农资产品奖”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山东**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在坚持做好传统尿素产品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始终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应用及开发新产品上下大功夫,不断研制开发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项目。

企业研发生产的多肽尿素克服了传统化肥的缺陷,具有环保、绿色、广谱、高效等优点,多肽尿素所含金属蛋白对植物所需养分具有极大的催化功能,能加快土壤中氮、磷、钾及中微量营养元素供植物吸收利用的速度,减少肥料养分的流失。

它不但适用于各种植物和土壤,而且可以改善土壤品质,提高作物品(转载自:

小草范文网:

建化肥厂计划书)质。

经农科院试验,与施用普通等量尿素相比,多肽尿素可提高作物产量15%~20%,目前公司已生产13万吨/年多肽尿素。

今年山东**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成立新肥料研发中心的协议,新肥料研发中心主要致力于肥料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等研究。

  公司先后获“清洁文明工厂”、“全国化肥生产先进企业”、省级“先进企业”、“全国节能1000家企业”、“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山东省企业生产管理样板企业”、“无泄漏工厂”等多项荣誉称号。

  山东**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坐落于**市西南方向,毗邻京福高速公路和308国道,距火车站1.5km,距省会济南仅50Km的路程,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便利条件。

  五、项目建设概况

  本项目为节能改造项目,其主要改造项目为:

  1、新上氨回收及其放空气提氢装置,该装置可将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贮罐驰放气中大部分的NH3冷凝成回收,其他气体(氢气、甲烷等)送至三废锅炉热能利用;

  2、氢回收装置,采用膜技术,该装置可将有用成分氢气、二氧化碳等分离后重新返回系统合成氨;并回收甲烷、氮气、一氧化碳等气体送至三废锅炉热能利用;

  3、碳丙闪蒸汽变压吸附装置,采用该装置可将分离后的含甲烷、氮气、一氧化碳等气体送入生产系统,提高系统氨的产量,并改善环境;

  4、溴化锂制冷机组,采用该装置后可利用尿素一吸冷却器的循环热水(脱盐水)作为热源,送溴化锂机组,制取冷媒水,冷却脱碳碳丙液。

此装置使热水直接转化成冷量,不仅节省了大量循环冷却水,而且可使脱碳碳丙液温度较前有明显降低,提高了脱碳效果;

  5、将生产过程中的造气吹风气、无动力氨回收后的氨库弛放气和氢回收的尾气等可燃气体和造气炉炉渣回收利用,送至三废混燃炉和50t/h的余热锅炉,回收余热、产生蒸汽,送新建6000kW背压汽轮发电机组,蒸汽压力由3.5MPa降至尿素生产工艺所需用蒸汽压力

  1.2MPa,送尿素生产各用汽岗位;所发电送本公司尿素生产系统自用;

  新建B0.16-1.27/0.49工业汽轮机带动循环水泵,将1.2MPa减压得到0.4Mpa供甲醇精馏使用;

  锅炉上水泵由新建B0.16-1.27/0.3工业汽轮机带动,将1.2MPa蒸汽降为0.3MPa,送造气系统做为气化剂使用;

  6、合成氨装置富余的二氧化碳气体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该装置将过剩的二氧化碳回收,经脱硫、干燥等工艺,制得食品级二氧化碳;

  7、尿素自汽提系统,该装置克服原生产流程中蒸汽消耗较高,出口气体温度高,装置生产能力再提高困难的问题,提高一段分解率,降低低压系统的回收负荷。

出口气相温度降低,吨尿素可减少蒸汽消耗0.2吨;

  8、尿素深度解吸装置,通过该装置将来自原解吸塔的含NH3、CO2及尿素的解吸液和合成系统来的稀氨水处理使解吸废水达到

  10PPm以下,可回收作为合成氨造气的工艺软水用和循环水补水用,以提高该公司环保效益;

  9、造气循环水微涡流处理装置及水平衡优化改造与配套循环水净化装置及项目消防,都可将造气循环水中的杂质吸附、分离、排出,解决造气循环水大量外排的问题,可实现造气循环水的“零排放”;

  10、新上一次水微涡流澄清装置一套,将一次水送入澄清塔内反应室,借助多层反应塔板的“微涡流”作用,通过药物将小颗粒物体逐步长大成大絮体,吸附掉一次水中的杂质,并通过斜管分离沉降后排出。

可大幅度提高一次水的水质,减少后续工序的处理成本。

  11.项目配套变电所及电气节能改造,新上就地补偿DFJ—B3综合节电器,以新型S11变压器淘汰原高损耗的SL7变压器,并采用交流变频调速技术;

  12、项目配套DCS系统,利用DCS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正常情况下操作人员在中控室就可以使工艺生产装置连续安全生产,并使其自动化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型装置中最先进水平。

篇三:

某化肥厂环评报告

  前言

  ********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是1972年建成投产的一家以煤为原料的中型氮肥企业,最初设计生产能力合成氨6万吨/年、尿素11万吨/年,1991年生产能力达到合成氨7万吨/年、尿素13万吨/年,后经过10多年的不断改造、填平补齐而形成12万吨/年合成氨、20万吨/年尿素的生产规模。

目前该套生产装置净化工段的脱碳工艺采用的是70年代开发的三触媒配热钾碱法脱碳流程,该流程要求汽气比高,造成蒸汽消耗高,本次改扩建工程拟对此脱碳工艺进行改造,由原来的三触媒配热钾碱法改为NHD脱碳工艺,脱碳后的气体再通过联醇、高压甲烷化脱除CO、CO2,使吨氨净化蒸汽消耗降为230Kg以下。

  1995年该公司扩建了一套15万吨/年合成氨和13万吨/年尿素装置,该扩建工程环评报告由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于1991年10月完成,并已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复。

扩建工程大部分工艺和公用工程设备已到厂并安装完毕,但由于后续资金不到位,管道、仪表等设施无法继续安装,致使整个工程于1998年底停止建设。

XX年该公司将扩建工程中的15万吨/年合成氨改产为20万吨/年甲醇,目前已安装完毕,未投产,13万吨/年尿素装置闲置。

该甲醇工程环评报告由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于XX年5月完成,并已经河北省环境保护局批复。

该公司目前闲置的13万吨/年尿素生产装置采用的是意大利斯娜姆氨气提工艺,控制系统为DCS集中控制系统,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尿素生产装置。

公司拟对该套闲置的尿素生产装置进行必要的完善,使其达到15万吨/年尿素的生产能力,并配套建设8万吨/年合成氨生产装置,实现增产8万吨/年合成氨、15万吨/年尿素的目标。

另外,还将对现有12万吨/年合成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公司最终形成20万吨/年合成氨35万吨/年尿素的生产规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于XX年5月委托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该改扩建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接到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编写了《********化肥股份有限公司20万吨合成氨35万吨尿素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审版),报河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评审。

在报告书编制工作中,得到了河北省环保局、**市环保局以及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2

  1.总论

  1.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XX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分布实施);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

  (4)《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XX〕88号文);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XX年1月1日实施);

  (6)《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XX]125号文);

  (7)《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XX]152号文);

  (8)《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影响风险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XX]4号文);

  (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XX〕28号文);

  (10)《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的决定》(国发

  【XX】40号)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XX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

  (11)《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6年12月17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

  (12)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冀环[XX]13号文)。

  (13)**市环保局《关于********化肥股份有限公司20万吨合成氨35万吨尿素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意见的函》(**市环保局,迁环管字〔XX〕

  19号文);

  (14)《********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万吨甲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XX年5月);

  (15)《********化肥股份有限公司20万吨合成氨35万吨尿素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北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XX年4月);

  (16)关于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

  1.2评价原则和评价目的

  

  

(1)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工程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以客观、科学和实用的原则开展环评工作,确保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

  (3)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在环评中坚持“达标排放”、“清洁生产”、“以新代老”、“总量控制”和“三同时”的原则。

  (4)充分利用掌握的现有资料,节省评价费用,缩短评价周期,满足环评工作质量与工程建设进度需要的指导原则。

  (5)报告书编制内容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实用性强,符合国情、厂情。

  

  

(1)通过现场调查,查清本工程周围环境质量现状,掌握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环境基本情况。

  

(2)针对该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污染特征,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分析论述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阐述本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以便控制或减轻影响程度。

  (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的可行性,为项目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3采用的标准和规范

  根据**市环保局《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