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07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中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专项复习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说明文文体知识综述

说明文的类型: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说明文。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说明文采用的怎样的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读者的喜好灵活选择。

阅读时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1.分类别: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

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

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

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说明的方法

5.打比方:

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据:

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画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

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

⏹“总(概说)——分(具体)”式

⏹“总——分——总”式

⏹“分——总”式

⏹并列式

⏹递进式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多数是对事物进行科学说明,因此说明的语言必须准确、周密。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二.解题策略与方法

考点精析

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准确概括中心意思。

2.把握文章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看出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概括层意。

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

3.语言准确性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对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阐述;对复杂句子、特殊句子、重要句子的意义能结合语境具体理解;能够发现文中的语病,找出并加以修改。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考点精析

4.辨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对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

考点精析

6.考试选文。

中考说明文阅读,目前主要是对科技说明文的考查,根据新课标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这些题目将会更多地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

解题指导:

第一步:

粗读文章

  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

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划出要点、搜集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

解题指导(精读)

第二步:

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的对象或道理

  阅读事物说明文,首先把握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要“三看”——看题目;看首段;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其次通读全文,了解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

一般要围绕三个问题来进行:

A、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B、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C、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2.抓住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还要弄清作者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3.理清顺序和结构、中心

  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

4.把握方法

  阅读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5.体会语言

  A、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如:

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

答题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说明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

B、同义词的选用:

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第三步:

针对考题细读文章是指联系试题,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来再读文章。

力争回答问题时,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信息提取要恰当。

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

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

备考策略:

⏹第一,立足能力技法试题,稳拿基本分数。

对于说明文基本解读能力和说明技法的考查,复习时要注意归纳规律,增强理解分析能力,真正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第二,注意科学素养试题,拿到发展分数。

对于这些开放性试题,复习时关键要拓展思维空间,克服思维定势,注重思维创新,发表独到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说明文阅读精练

(一)

1979年5月,美国和瑞典科学家合作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告“动物脑移植成功”。

他们把9只雄大鼠的大脑深处一块叫黑质的结构破坏掉,大鼠们便不由自主地兜起圈子来。

然后,取胎儿鼠的黑质组织,注填进这些大鼠脑的缺损处。

4个星期后,大鼠的跑圈运动大大减少,其中有5只减少了70%。

9个月后,通过组织荧光显影检查,发现植入的黑质组织,不仅完好地在脑中存活下来,而且还生长和延伸到周围的脑组织中,连任何病理性瘢痕都没有留下。

接着,他们又用75只大鼠重复实验,获得了相同结果。

对此,研究者十分惊讶:

大鼠的免疫系统竟没有排斥掉这块脑中异物,而把它占为己有了。

动物脑移植的实验成功,引起了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纷纷转向这个课题,短短几年内,已经果实累累。

例如有一只大鼠,因脑垂体不能产生抗利尿激素,患了先天性尿崩症,移植了一块从下丘脑取得的能产生这种激素的脑组织,尿崩症减轻了。

更令人振奋的是1982年5月,瑞典卡罗琳斯卡医院首先向人脑做组织移植,迈出了新的一步。

病人是一名严重的帕金森氏病的男性患者,他肌肉僵硬,手足震颤,动作缓慢,表情呆板,非常痛苦。

科学家们取他一侧肾上腺髓质的三分之二的组织,移植到大脑的尾状核附近。

因为,肾上腺细胞能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弥补了原脑的缺陷,手术后,患者症状有所减轻。

我国近年来也开展了脑移植的研究工作,例如贵阳医学院从1981年底开始采用脑移植术纠正大鼠的“转圈运动”,已赶上世界新潮流。

今天的科学已能把你的肾脏归我所有,但是,明天的科学一旦把你的大脑移植给我,那时,我还是我吗?

1.第1段中“占为己有”在文中的意思是。

2.从第1段中可以看出,动物脑移植的最大障碍是。

3.第4段“赶上世界新潮流”中为什么用“赶上”,能否换成“超过”或“领先”?

请在文中找出事实依据。

4.本文在说明动物脑移植时主要运用了和两种说明方法。

5.从全文看,动物脑移植的植入物来源,目前可以从其他同种动物的胎儿脑、、

三个方面入手,其中取自的植入物进行人类的脑移植遭到非议,患者只能自己救自己了。

(二)

酶能够溶解细菌,是本世纪的一个重大发现。

而将酶应用于抗菌消毒领域,并证明它比抗生素更好地担负起对付细菌感染的重任,则是一个划时代的成果。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生素未被发现之前,细菌感染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等相继问世后,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的严峻问题:

耐药菌出现了。

这使得抗生素的剂量越用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

据美国媒体报道,因耐药菌感染,仅延长住院时间和必须使用昂贵的新型抗生素两项,每年就要增加300亿美元的开支。

不仅如此,抗生素引起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令人吃惊和遗憾。

据《健康报》报道,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的有19.2万人,住院的有250万人。

有人担忧,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代会不会遭遇一个瘟疫横行却无药可治的悲惨世界。

奇迹就在此时出现,有人在葡萄球菌之中发现了溶菌酶。

试验表明,它能有效杀灭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世界医学界极为棘手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显著。

随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展开了对它的研究。

1987年,我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基因克隆方法从安全菌中获得了溶葡萄球酶(也称FE,意即复旦酶)。

之后,复旦酶及FE复合酶制剂被认定为划时代的高科技成果。

在原国家教委支持下,由全国174所名牌大学组成的、以开发高科技产品为宗旨的中国高科集团实施了其生产权和销售权的独家转让,并组建了全资子公司——上海高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专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几年的开发应用实践证明,FE及其复合酶制剂确是非常优良的抗菌剂。

它的杀菌机理非常独特,不是简单地在细菌细胞壁上形成一层屏障,而是通过直接裂解菌体细胞壁,彻底杀死细菌,因而不易产生耐药性。

作为本质为蛋白质、能随人体新陈代谢而排泄的纯生物制剂,它还具有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特点。

它使得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的两大难题迎刃而解。

以其为原料,上海高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相继开发出用于防止烧伤、外科手术后耐药菌感染的FE复合酶消毒剂,可广泛用于手术、器械、餐具、水果等消毒的FE复合酶消毒剂(Ⅱ),用于治疗咽喉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的口腔喷雾剂,其中FE复合酶消毒剂成为目前惟一获得卫生部批准的生物型消毒剂。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顺序是。

2.第2段说明的内容是,说明方法是。

3.第3段中加点字“其”指代是内容是。

4.第4段最后一句加点词“惟一”能不能删去?

为什么?

5.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用FE复合酶杀菌为什么不易产生耐药性?

6.FE复合酶的研制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多功能的生物标

用计算机代替人类的思维与行为一直是计算机研究人员梦寐以求的理想。

就电视的后代来说,未来的主要业务是存储和转发数百万台远距离计算机的数字数据。

这些机器将能调出或发送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影片或文件、新闻和剪报、课程和目录。

这与目前以扩大频道来获取信息的思维方式完全是两回事。

①在无需频道的世界里,观众想要什么,就可以下达指令调来所需,每一个终端都拥有今天的广播电视台所拥有的通讯功能,又不受制于任何一家。

据报道,用手势、眼神,甚至思维形式取代键盘和鼠标器,不久将成为与计算机交互作用的标准方法。

目前有一种叫“生物标”的生物控制器,已由美国设计完成。

给这种生物标设计程序,它便能识别与特定的肌肉运动或思维形式相应的信号,并将信号译成指令传输给计算机。

把小传感器系在头上,即可接收眼睛每次运动时肌肉所产生的微型电信号,随即把信息反馈给生物控制器,这时便可由用户的凝视来驱动光标,你的眼睛注视屏幕的什么地方,光标就移到什么地方。

这种不用手的光标控制系统,为肢体残疾、眼睛尚好的人操作机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可使医生在施行内窥镜外科手术时,用眼睛指导微型照相机动作。

战斗机飞行员作战时,只要看一下敌机,就能指导导弹准确地袭击目标。

生物控制器按照编制的程序,通过系在臂上的传感器传递的肌肉运动信号,可识别特定的手势,从而实现控制恶劣环境中的遥控机械臂及操纵虚拟现实中的物体。

研究人员预言,几年后,也许有可能通过神经系统直接与计算机交互作用,那时,人机之间的通信将会比使用开关、键盘或鼠标器迅速得多。

由澳大利亚研制的人工视网膜晶片,已首次应用于机器人的电子臂。

这种视网膜晶片的许多功能酷似昆虫的视觉,可像蜜蜂一样看清周围的事物,并示意机器人在万分之一秒内作出反应。

避开任何走近的物体,②比现行使用的以人眼模式为基础的镜片及需要用高效能电脑去分析每一个形象才能使机器人活动的视觉系统快得多。

其安装费用也只有现有电脑视觉系统的1/10。

这种新型的人工视网膜晶片,自从1994年起进入市场,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器人的视觉系统。

1.下面是划线句①分解成的4句话,不合原意的一句是()

A.观众只需下达指令调来所需信息而不受任何频道的限制。

B.无需频道的电视由观众用指令获得信息。

C.无需频道的电视每台都拥有今天的广播电视台所拥有的通讯功能。

D.无频道电视的信息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它的总特征是什么?

3.由澳大利亚研制的人工视网膜晶片,其优点是:

(1)

(2)

(3)

4.划线句②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5.本文的3—5段能不能划分在同一个层次里,为什么?

 

(四)假如没有灰尘

①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尖。

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②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

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

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

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

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

这些颗粒和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

它们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

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晴。

③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

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们在地面上看到天空才是蔚蓝色的。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④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

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

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飘浮。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

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于涸,生物就不能生存。

此外。

由于这些小水滴对太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⑤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

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

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1.对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说明的中心意思是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B.“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一句中的”大多“可以省略,因为省略后句子意思没有改变。

C.第⑤段文字和说明“假如没有灰尘”有直接关系,不可以删掉。

D.第④段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

2.阅读②-④段,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段主要介绍的是灰尘的特点。

B.这三段各用一句话回答了关于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人们将面临怎样境地的设问。

C.作者安排②-④段的顺序时,考虑到了人们接受的难易。

D.第④段最后写灰尘对阳光的折射而产生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使说明顺序有点乱。

这两句话放在前段。

(五)固执的生物钟(节选)

①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②20世纪初,德国医生菲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人体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一周期的体力波动循环和以28天为一周期的情绪波动循环。

20多年后,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周期为33天。

此后,科学家又发现人在一天之中也存在着器官敏感程度、体温、血压等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并把它称为“生物节律”。

20世纪中叶,有的科学家开始把这种生物节律比作钟表,“生物钟”概念被正式提了出来。

   ③由于生物钟与日光照射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人们最初认为生物钟与大脑和视神经有关,并推测它的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

它由一簇神经细胞组成,与视网膜神经相连。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钟遍布于全身的神经网络。

例如雄性动物睾丸里就有明显的周期基因。

另外一个实验还发现人的膝后也有“生物钟”,如果用强光照射膝盖后方部位,就能影响人体的作息规律。

日本神户大学的冈村均教授通过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也发现,哺乳动物的皮肤组织里存在着大量生物钟基因。

他还把位于大脑中的生物钟称为“母钟”,把皮肤等组织细胞里的生物钟称为“子钟”,两者互相连动,工作机制也完全一样。

   ④一般来说,每天6时—7时、10时—11时、18时—21时是三个适合学习的时间段,这些时间段里脑细胞活力强,记忆中枢敏感,是学习的黄金时间。

6时—9时还是进行日光浴的最佳时间,这时的阳光以温暖柔和的红外线为主,最有利于美容。

保健专家还提醒我们,子夜零时至1时人体内释放的生长激素最多,新陈代谢快,皮肤细胞的增殖速度是醒时的8倍多,所以这段时间也被称为“美容睡眠期”,喜欢熬夜的人可要小心了。

从运动角度看,16时—18时是理想时间,这时人的体力和耐力都达到峰值,听觉、视觉等感官也最敏锐,另外,此时日光中有益的紫外线光束增多,是一天中进行日光浴的第二最佳时间段。

1.对文中“生物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叫上一阵。

B.生物钟与日光的照射关系密切,因此它只是与大脑和视神经有关。

0

C.人在一天之中的体温、血压等有规律的周期性“生物节律”。

D.子夜被称作“美容睡眠期”。

2.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试着给“生物钟”下定义。

(3分)

 

(六)饮食习惯和癌症

英国剑桥大学最近在一项研究分析了十多个国家的人的饮食习惯和癌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饮食结构与癌症的发病与预防密切相关。

总脂肪摄入量过高,特别是动物性脂肪摄入量过高可增加患癌症的危险。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癌症的重要因素。

食用淀粉类事物越多,小肠、结肠和直肠癌变的几率越低。

比如,以肉类食物为主食的澳大利亚人,结肠癌发病率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的中国人的4倍。

研究发现以肉食为主的人将会摄入过多的脂肪,这一方面能增加热能的摄入量,使人体总热量超过肌体的需要而导致肥胖;另一方面,许多致癌物质都是脂溶性的,存在于脂肪中,即膳食中总脂肪和动物性脂肪摄入量增加会增加致癌的机会。

而所谓淀粉类食物,主要是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大米、玉米、小麦等,以及根茎类蔬菜,如土豆、山药、薯类等,此外,还包括各种豆类以及香蕉等含淀粉比较多的水果。

研究人员指出,高脂肪引发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机理为:

高脂肪使胆汁分泌增多,而胆汁中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厌氧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脱氧胆酸及石胆酸。

脱氧胆酸和石胆酸是致癌物质。

淀粉类食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抑制肠癌:

一是当淀粉进入肠道后,经一系列反应有助于增加粪便,促使结肠排泄,加速致癌代谢物排除体外。

二是淀粉在肠内经发酵酶作用,会产生大量的丁酸盐。

实验证明,丁酸盐是有效的癌细胞生长抑制剂,它能够直接抑制大肠细菌繁殖,防止大肠内壁可能致癌的细胞产生。

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选择含淀粉的食物呢?

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超市中粗加工未去除谷皮的全谷食物,如谷类面包应是首选。

购买谷类面包时应注意识别:

如果成分表的第一位就是谷类,说明它的谷类含量的确丰富;如果谷类成分排在其他成分的后面,说明这种食物里谷类成分不多。

还有一个方法是:

用手拿着面包,如果感觉面包密实紧凑,有明显的麦粒,那么这就是谷类含量丰富的面包。

除了谷类面包以外,用荞麦做成的面条、凉粉、烙饼、蒸饺和米饭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富含B族维生素、E族维生素的五谷杂粮粥,如腊八粥、八宝莲子粥、荷叶粥等则更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人类战胜癌症,最根本的出路在于预防。

我们要提高防癌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垃圾食品”的食用。

总之,脂肪(包括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摄入总量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为有效避免癌症的发生,少摄入脂肪是最佳的措施之一。

1.下列对淀粉类食物的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淀粉在肠内产生大量的防止大肠内壁致癌细胞产生的丁酸盐。

B.面包是淀粉类食物的首选。

C.所谓淀粉类食品,就是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谷物面包、面条等。

D.坚持大量食用淀粉类食物,能有效控制各种癌症的发生。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癌症的最佳措施之一。

B.在每餐烹调时,加入大量淀粉,就能防止结肠癌的发生。

C.食用有助于增加粪便、能加速结肠排泄的食物,对预防癌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D.以高热量、高脂肪膳食模式为主的西欧和北美地区,结肠癌发病率较高;而在亚洲、非洲等膳食中脂肪摄入量相对较低的地区,结肠癌发病率较低。

 

【练习参考答案】

(一)1.黑质组织在植入脑中存活、生长和延伸到周围的脑组织中。

2.动物的免疫系统。

3.不能。

因为第1段中提到这项研究在1979年就已经由美国和瑞典科学家合作成功。

4.举例子、列数字

5.同一脑的其他组织、同一个体脑以外的组织同种动物的胎儿脑

(二)1.FE复合酶逻辑顺序

2.FE复合酶研制的背景举例子、列数字

3.复旦酶及FE复合酶制剂

4.不能。

因为“惟一”说明获得卫生部批准的生物型消毒剂只有FE复合酶消毒剂,没有其他,这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它不是简单地在细菌细胞壁上形成一层屏障,而是通过直接裂解菌体细胞壁,彻底杀死细菌,因而不易产生耐药性。

6.它使得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的两大难题迎刃而解。

(三)1.D2.生物标多功能

3.

(1)准确看清周围事物

(2)特快地指示机器人作出反应

(3)安装费用较低

4.作比较突出其能特快地指示机器人作出反应的优异功能。

5.能。

因为这一层次都在介绍“生物标”的有关问题,从“生物标”的设计完成、工作原理到它的各种优异功能。

(四)1.(3分)(B项,“大多”不能省略,因为“大多”准确地表现了有这种性能的灰尘的数量。

2.(3分)(C项。

2、3两段先讲阳光蓝天,因为它们离人们生活近,容易想象,易于接受。

第4段说明的是没有灰尘,地球的水会最终干涸,使生物不能生存的道理,离人较远,不容易想象。

A项,这三段都是从灰尘的特点说起的,而主要介绍的却是灰尘对人类的作用。

B项,读文不能光看每段段末的一句话。

第4段中还讲了没有灰尘最终生物就不能生存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