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0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x

中考阅读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散文专题

(二)——人物形象分析

第2次

2016.4.2

课前热身——基础知识

一、(6小题,共19分)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褴褛(lán)门槛(kǎn)尴尬(kān)B.枸杞(ɡǒu)佝偻(ɡōu)马驹(jǖ)

C.繁衍(yán)衔接(xián)街道(jiē)D.挑衅(xìn)湖畔(pàn)拌嘴(bà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惶恐张皇失措诚惶诚恐B.阔绰如坐针毡藏污纳垢

C.蓬蒿吹毛求痴断章取义D.臆测盛气凌人冥思遐想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众智慧无穷无尽,一个人的才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根本不值得一提。

B.他患有严重的胃病,不仅不能饮美酒,面对佳肴也只能浅尝辄止。

C.昨天,看完火箭队和湖人队的精彩比赛,几个球迷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姚明的突出表现。

D.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连续爆炸,造成含有大量放射性污水泄漏,令人头晕目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看到全班同学的毕业合影,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年我们嬉笑打闹、同桌共读。

B.这个县级洗煤厂经过技术革新,生产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C.法国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了全民公投,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森林:

大自然为您效劳”这一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强调了人类生活质量与健康的森林和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

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

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

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

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A.

B.

C.

D.

6.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4分)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作品,对钱钟书非常仰慕,非要见他不可,在电话中,钱钟书对那位女士说:

“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也就可以了,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钱先生的言外之意是:

(不超过20个字)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桑池美竹之属。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进酒家。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征蓬入汉塞,归雁出胡天。

E.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F.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

(选做4小题即可,4分)

①,西北望,。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④,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根据要求默写。

(4分,本小题得分可作为附加分,但第7题分数累加不超过10分。

①写出表达思归之心、羁旅之愁,抒发对家乡思念之情的诗句。

②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

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表现出来“________,________”的气概。

8.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5分)

(1)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3)藉第令毋斩。

(《陈涉世家》)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5)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56分)

三、(4小题,20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1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理解词语。

(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将鼓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D.肉食者谋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6分)

忠之属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民弗从也

属于作文以记之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战则请从

10.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1.结合文章,说说“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三方面?

(3分)

内容讲解——人物形象分析

【深入分析】

(一).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

而中年闰土却变成: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

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2、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

“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

”范进道:

“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3、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二).从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和结尾景物描写,都属于侧面描写。

(三)四步分析法

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四)阅读感知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1.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2、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4、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阅读练习:

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

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里。

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

“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

否则,我杀你!

”哲人笑笑,不说话。

暴君突然笑了:

“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

”哲人笑笑,不说话。

  ③这时上帝来了。

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

上帝说:

“孩子们,不要太吵闹。

”他指着暴君说:

“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

”他又指着哲人说:

“你一思考,我就想笑。

”然后,上帝建议他们一同穿过沙漠,不带任何补给。

谁活着出来,谁就是王者。

暴君骂骂咧咧地上路了。

他很自信,多年的厮杀、搏斗生涯使他藐视沙漠。

而哲人依然笑眯眯的,不见任何异样。

  ④开始的两天,暴君一鼓作气,遥遥领先。

他计算过:

骑骆驼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劲儿,估计5天足矣。

哲人并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死了,他就去见上帝;如果活着,他就云游四方。

因此,哲人安步当车,只是偶尔考虑一下前进的方向。

  ⑤第三天,哲人远远看见沙漠上有个小黑点。

渐渐走近,发现是暴君。

那时暴君又热又累又饿,不堪重负,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坐在沙丘上。

看见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与哲人一同前进。

哲人一直不说话,世界很静,只听见脚踩沙子的沙沙声。

暴君终于忍不住了:

“你,不渴吗?

”哲人笑笑。

暴君又问:

“你,不饿吗?

”哲人笑笑。

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恼怒地叫道:

“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吗?

”哲人笑笑。

又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说:

“若有剑,我会立刻杀你!

  ⑥第四天,两人都有些垮了,走得很艰难。

暴君一路咕咕哝哝,像是与哲人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哲人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旧。

沙漠越来越静了。

  ⑦第五天,暴君远远落后了,他的精神已处于半失常状态,胡言乱语着。

静默的沙漠对于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腾、喧嚣。

哲人也极端疲惫,难以支撑,但他依然移动脚步,没有停歇。

  ⑧第六天,暴君在癫狂中迷失方向,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虚弱得栽倒,但方向感还在,他爬啊爬啊……

⑨第七天,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

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

请试着说说文章中“暴君”、“哲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儿子的创意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

突然说:

“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

”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

“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

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

”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

“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

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

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

“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

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

比如……”

我打断他说:

“别比如了。

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

自语道:

“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

“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

“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

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

“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

想过没有?

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

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

“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

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

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

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

“好了,随你瞎想好了。

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

付邮之前,我说:

“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

“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

是那家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

“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

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

“还不死心啊?

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

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

“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

“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

“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

“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

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

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

“银牌啊?

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

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问他:

“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

“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选自《时文选粹》2004年第一辑,有删改)

1.联系选文语境,读读下面语句,说说你分别读出了儿子怎样的个性特点。

(3分)

①儿子尚未参加创意比赛,就对妈妈说:

“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

②(儿子)自语道:

“在地下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③我问他:

“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

“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2.请品味文中带“▲”的“一笑了之”,从中你能品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吗?

(3分)

 

课堂练习

练习一:

《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第2自然段在描写父亲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

A.环境、动作、心理B.动作、外貌、心理

C.外貌、环境、心理D.外貌、动作、语言

2.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在铁道边……

()

2.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中看到一位怎样的父亲?

3.用“”画出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

4.标出下面句中的动词,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5.用“”画出选文第一段中心理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达了“我”

怎样的心情?

6.选文中两次写到作者流泪,你知道他分别是因为什么流泪吗?

 

练习二:

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那个。

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一生下来就是裂唇!

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

“你怎么会变得这么样?

”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

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

我愈来愈敢肯定:

除了家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伦德纳夫人的班级,伦德纳夫人很胖、很高,温馨可爱。

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

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

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敬爱她。

因为这里有个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都有“耳语测验”。

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住右边的耳朵,然后老师在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复述出来。

可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我不愿意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知道后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试”。

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耳朵,他们只注意重复的话对不对。

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耳语测试”做得挺好。

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

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德纳夫人,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把右手抬起一点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德纳夫人说了八个字。

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的老师轻轻地说着: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我”先天的生理缺陷都有什么?

2、由于这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我”有怎样的感受?

3、评价“我”这个人物形象。

4、为什么那八个字给“我”那么大的改变?

 

练习三:

教你生病

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

他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

但我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

”我说。

“噢,这感觉就是病了。

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

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

”他问。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

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

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生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

”我说。

“生病还得学吗?

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

”他大吃一惊。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说。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

找你。

”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终于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

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爸呢?

”“那我就忍着。

你们早晚反正会回家。

”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

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

”他说。

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

“正是。

”我咬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道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

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

“什么本?

”他不解。

“就是病历本。

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

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

叫你化验你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

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你不要说了。

”儿子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

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

“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

”他挣开手说:

“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

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

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

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

不过,也没有什么。

”儿子骄傲地宣布。

又补充说:

“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渐渐回到心里。

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1、简要概括文中故事的大意。

2、指出文章主要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

3、从这件事看,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4.课堂小结

1.题型:

2.答题方式:

5.课后作业

练习四:

垂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

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

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

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

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

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

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