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实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402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园实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动物园实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园实习.docx

《动物园实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园实习.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园实习.docx

动物园实习

 

广西师范学院

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实习报告

 

南宁动物园两爬类及其他动物

 

2013年5月

 

一、实习内容:

近距离观察南宁动物园的所有动物,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回来后制作Word文档来详细记录所见动物,并做PPT展示。

本小组的重中之重观察对象是两爬类及其他动物。

二、实习地点:

南宁动物园

三、实习时间:

2013年5月25日

四、实习目的:

为了更好地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相融合,并拓宽知识面,我们班进行了这次集学习知识和增进合作关系的动物园学习之旅。

五、实习方式:

全班一起到动物园。

六、人员组成:

 

七、小组分工:

八、实习过程:

2013年5月25日早上八点集中南宁动物园门口,进入园内拍了一张全班的集体照,接着是我们小组的组长带领我们照了小组集体照。

拍照完毕,我们开始做任务,两爬馆是我们的第一站。

首先我们参观了蛇类,一共有23种蛇;顺着路线走,我们看到了5种蛙和3种龟;在馆的出口时,蜥蜴冷不丁地出现,吓了我们一大跳,细细数,一共有6个品种。

出了两爬馆,是一个湖,湖里有各种各样的金鱼,我们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看看旁边的标志牌才知道湖里竟有16种金鱼。

我们小组做完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接着就去看其他动物了,有猴子、大象、河马、海豚、斑马、孔雀、狮子、华南虎、鳄鱼、企鹅······等我们把所有的动物都看完,小组成员才开始自由活动。

九、实习意义: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了解野外工作的基本步骤,练习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野外研究工作的方法;掌握各类动物标本的采集、测量、制作和保存的方法,学会使用检索表鉴定动物种类,认识常见的代表动物;了解动物资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简述:

我们这些在校学生对动物了解很有限,有很多动物行为启人深思。

为了更好地也更全面了解动物,我们采取了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走进动物世界,近距离与动物接触。

在与动物的接触中,我们的好奇心被开启,结合教师的积极引导,我们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锻炼科学研究的能力。

加入图片。

每组同学请进入动物园后在园内完成一次组内集体照。

其他照片自选。

表1南宁动物园哺乳纲动物名录

序号

1

无尾目ANURA

雨蛙科Hylidae

雨蛙属Hyla

雨蛙Hylachinensis

蛙科Ranidae

蛙属Rana

牛蛙Ranacatesbeiana

黑斑蛙ni

romaculata

虎纹蛙属Hoplobatrachus

虎纹蛙rugulosus

细趾蟾科Lepidodactylidae

细趾蟾属Lepidobatrachus

圆眼珍珠蛙Lepidobatrachuslaevis

2

龟鳖目TESTUDINES

潮龟科Bataguridae

花龟属Ocadia

中华花龟ChineseStriped-neckTurtle

龟科Emydidae

摄龟属Cyclemys

条颈摄龟Spripe-neckedleafturtle

拟水龟属Mauremysguangxiensis

黄喉拟水龟Mauremysmutica

3

蜥蜴目LECERTIFROMES

壁虎科Gekkonidae守宫科

鞘爪虎属Eublepharis

豹纹守宫Eubiepharinae

巨蜥科Varanidae

巨蜥属Varanus

孟加拉巨蜥bengalensis

平原巨蜥Exanthematicus

4

有鳞目SQUAMATA

美洲鬣蜥科Iguanidae

美洲鬣蜥属Iguana

绿鬣蜥Iguana

 

巨蜥科Varanidae

巨蜥属Varanus

长巨蜥Varanussalvator

飞蜥科Agamidae

斗篷蜥属Chlamydosaurus

澳洲伞蜥Chlamydosauruskingii

半椎鱼目

SEMIONOTIFORMES

雀鳝科

Lepisosteidae

大雀鳝属

Atractosteus

福鳄

Atractosteusspatula (Lacepède,1803)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鲤科

Cyprinidae

鲤属

CyprinusLinnaeus,1758

锦鲤

Cyprinuscarpio Linnaeus,1758

鲫属

CarassiusNilsson

金鱼

Carassiusauratus (Linnae

鳅科cobitidae

.招财猫Phractocephalushemiliopterus

骨舌鱼目

OSTEOGLOSSIFORMES

骨舌鱼科Osteoglossidae

骨舌鱼属Osteoglossum

银龙鱼Osteoglossumbicirrh

弓背鱼科FamilyNotopteridae

弓背鱼属genusnotopterus

东洋刀Chitalachitala (Hamilton,1822)

巨骨舌鱼属Arapaima

海象鱼Arapaimagigas

鲈形目

PQUAMATA

慈鲷科

Cichlidae

 

红运当头Cichlasomaspp

血鹦鹉

Amphilophuscitrinellus ×

Cichlasomasynspilum

图丽鱼属Astronotus

地图鱼Astronotusocellatus

旗鱼科Istiophoridae

旗鱼属Istiophorus

飞凤鱼Jordanellaflorida

鹦嘴鱼科Scaridae

鹦鹉鱼Scaruscoeruleus

攀鲈科Anabantidae

圆鳞攀鲈属Sandelia

金招财osphronemasgora

鳉形目

CYPRINODONTIFORMES Berg

单唇鳉科

Aplocheilidae Bleeker,1860

澳小鱂属

Austrolebias Costa,1998

黒鳍珠鱂

Austrolebiasnigripinnis (Regan,1912)

鲶形目

SILURIFORMES

骨甲鲶科

Loricariidae Rafinesque,1815

翼甲鲶属

Pterygoplichthys Gill,1858

豹纹翼甲鲶

Pterygoplichthyspardalis (Castelnau,1855)

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

鲟科Acipenseridae

鲟属Acipenser

鲟龙鱼Sturgeon

有鳞目SQUAMATA

游蛇科Megapodiidae

锦蛇属Elaphe

三索锦蛇Elapheradiata

百花锦蛇Elaphemoellendorffi

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a

链蛇属Dinodon

赤练蛇Dinodonrufozonatum

鼠蛇属Ptyas

灰鼠蛇

Ptyaskorros

玉米蛇elaphegutattagutatta

滑鼠蛇Ptyasmucosus

Ptyasmucosus

颈槽蛇属Rhabdophis

加州王蛇Lampropeltisgetuluscaliforniae

乌梢蛇属Zaocys

乌梢蛇

Zoacysdhumnades

锦蛇属elaphe

玉斑锦蛇

Colubridae-Elaphe

王锦蛇

carinata

虎斑游蛇Rhobdophistigrina

蟒科Boidae

蟒属Python

球蟒Pythonregius

缅甸蟒(Pythonmolur

哥伦比亚红尾蛇

Boaconstrictor

网纹蟒

Reticulatedpython

黄金蟒属

黄金蟒

BurmesePython

眼镜蛇科Elapidae

眼镜王蛇属Ophiophagus

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

眼镜蛇属Naja

舟山眼镜蛇Najaatra

环形属Bungarus

金环蛇

Bungarusfasciatus

蚺蛇科Boidae

虹蚺属Epicrates

巴西彩虹蟒Epicratescenchriacenchria

蝰科Viperidae

竹叶青蛇属Trimeresurusmedoensis

白唇竹叶青

Trimeresurusalbolabris(Gray)

 

十一、物种分述

1.雨蛙Hylachinensis

分类地位:

无尾目,雨蛙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背面皮肤光滑呈绿色,腹面淡黄色,体侧及股前后具有黑斑。

指、趾末端具有明显吸盘,趾间有蹼。

雄蛙在咽下有单个外声囊,鸣时膨胀呈球状。

第1指的基部有浅棕色指垫。

白天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穴内,夜晚栖息灌木上。

以昆虫为食,捕食蚁类、椿象、象鼻虫、金龟子等。

分布:

在美洲种类最多;欧洲、亚洲、北非古北界种类少则只有雨蛙属。

在亚洲大部分热带地区没有雨蛙(大洋洲的所谓雨蛙属称为雨浜蛙Litoria,被另列一科)。

中国的雨蛙仅有9种,除山东、山西、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

2、牛蛙Ranacatesbeiana

分类地位:

无尾目,蛙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个体较大,雌蛙体长达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

头部宽扁。

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

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

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

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

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

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

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

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喜食 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

分布:

原产于北美洲。

1959年从古巴、日本引进中国内陆。

中国主要靠养殖生产,全国各地均产,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新疆、四川、湖北等地。

商品蛙主要在秋冬季。

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後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

3、黑斑蛙ni

romaculata

分类地位:

无尾目,蛙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

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

眼间距很窄。

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

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

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数量不等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腹面皮肤光滑呈鱼白色。

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粗肥,上有细小的白疣,有雄性腺黑斑蛙成蛙常栖息于稻田、池溏、湖泽、河滨、水沟内或水域附近的草丛中。

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的田地,次年3月中旬出蛰,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

分布:

在中国,从华北北缘到华南北缘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最习见、数量很多。

日本、朝鲜、苏联(亚洲部分东部)也有分布。

4虎纹蛙rugulosus

分类地位:

无尾目,蛙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虎纹蛙的头部一般呈三角形,头与躯干部没有明显的界限。

头端部较尖,游泳时可以减少阻力,便于破水前进。

口十分宽大,除捕食外,一般很少张开。

眼睛位于头的背侧或头两侧。

上方和下方都有眼睑,与眼睑相连的还有向内折叠的透明瞬膜,在潜水时,瞬膜上移可以盖住眼球。

外鼻孔上有一个鼻瓣,可以随时开闭,以控制气体的进出。

躯干部有两对肢体。

前肢短,具4趾,主要起支撑身体前部的作用,还能协助捕食和在游泳时平衡身体。

后肢较长,具5趾,趾间具蹼,主要是在水中游泳和在陆地跳跃时起推进作用。

虎纹蛙的食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以鞘翅目昆虫为食,约占食物量的36%,其他包括半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的昆虫、蜘蛛、蚯蚓、多足类、虾、蟹、泥鳅,以及动物尸体等;属于水栖蛙类,常生活于丘陵地带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沟渠、水库、池塘、沼泽地等处,以及附近的草丛中

分布:

我国在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台湾、云南、江西、海南、上海、河南、重庆、四川和陕西南部等地均有分布,在国外还见于南亚和东南亚一带。

5、圆眼珍珠蛙Lepidobatrachuslaevis

分类地位:

无尾目,细趾蟾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每只雌蛙可产2000颗直径2mm的卵,这些卵附着于水草或水底积物上约5日后即可孵化。

冬季枯水期会进行冬眠,直至水源再度来临,即开始繁殖。

为珍珠蛙属中体型最大的,体长110-120mm。

以昆虫为食。

分布:

阿根廷及巴拉圭大峡谷地带的东部及北部。

6、中华花龟ChineseStriped-neckTurtle

分类地位:

龟鳖目、潮龟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在其头部,颈部和暴露的皮肤上都长着亮绿色和黑色的细条纹。

在深色的背甲上,常常沿着棱突,长有不甚明显的略带红色的斑块。

中华条颈龟性情温顺,不攻斗、不咬人,适应性广且生命力强,容易养殖。

中华条颈龟喜栖息水中,受惊后即潜入水底,但也耐干旱,无水之地也能生存。

中华花龟条颈龟有群居的习性,一般是两只一起穴居,多时一穴有七八只。

喜暖怕寒,生活于池塘、小河及陆地上。

中华条颈龟性情和善、胆子小,经驯化易接近人。

龟属亚热带地区的水栖龟类。

喜暖怕寒,生活于池塘、小河及陆地上

分布:

它们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及越南北部,生活在低洼处水流缓慢的池塘,沼泽和溪流中。

7、条颈摄龟Spripe-neckedleafturtle

分类地位:

龟鳖目、龟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以棕褐色为主,每块盾片上有黑色斑点或放射纹。

背甲后缘略成锯齿状,腹甲黄色,每块盾片上有黑色放射状的花纹。

胸腹盾之间以韧带连接,但活动幅度小(幼时无),不能完全闭合。

四肢黄褐色,有黑斑,前肢五指,后肢四趾,指趾间有丰满的蹼,尾较细栖息在山涧,小河,溪流

分布:

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

8、黄喉拟水龟Mauremysmutica

分类地位:

龟鳖目、龟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黄喉拟水龟甲长大约15~20cm,头小,头顶平滑,橄榄绿色,上喙正中凹陷,鼓膜清晰,头侧两头有黄色线纹穿过眼部,喉部淡黄色。

背甲扁平,棕黄绿色或棕黑色,具三条脊棱,中央的一条较明显,后缘略呈锯齿状。

腹甲黄色,每一块盾片外侧有大墨渍斑。

四肢较扁,外侧棕灰色,内侧黄色,前肢五指,后肢四趾,指趾间有蹼,尾细短。

白天多在水中戏游,觅食,晴天喜在陆地上,有时爬在岸边晒太阳。

天气炎热时,常躲于水中、暗处或埋入沙中,缩头不动。

分布:

分布于越南、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部、南部、海南、西至云南等地,常见于丘陵地带半山区的山间盆地或河流谷地的水域中,常于附近的小灌丛或草丛中。

9、豹纹守宫Eubiepharinae

分类地位:

蜥蜴目、壁虎科守宫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豹纹守宫是非常漂亮的爬虫类动物,身体会有紫褐色及亮黄色的条纹(带状),当长大时黑暗条纹开始打散成小点,少数成体会留下一点点条纹图案褐色的变化,有些以灰棕色为底色,有些以紫色为底色,而斑点覆盖其上,亮黄色的变化,是以亮黄色为底,少数还会有一些橙色的斑点豹纹守宫的繁殖季节很长,大约有七八个月之久,由秋季到春季都可以交配,雌雄的辨别可以观察泄殖孔上侧的股孔和下侧的凸出而定,雌性都没有这些特征,成体可以肉眼看出已知野生的守宫会吃甲虫、蜈蚣、蝎子和蜘蛛,适应力强,几乎能吃得下的东西都吃。

分布:

巴基斯坦,印度,伊朗,阿富汗

10、孟加拉巨蜥Varanusbengalensis

分类地位:

蜥蜴目,巨蜥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体大,头长,吻长;眼睑发达,瞳孔圆形;鼓膜裸露;舌细长,先端深分叉,可缩入基部舌鞘内;有基部较宽的大型侧生齿;颞弓完整,眶后弓不完全。

头顶无对称大鳞;背鳞粒状、圆形或卵圆形;腹鳞四边形,排成横行;鳞下承以真皮骨板。

尾长,但不易断;有肛前孔。

四肢强壮。

主要活动于地面,也会攀爬树木。

雄性较雌性活跃以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青蛙、蜥蜴、蛇、蝙蝠、鱼蜗牛与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并会舔食蚂蚁。

卵生。

分布:

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等地,在中国云南地区仅发现过该种巨蜥的标本。

11、平原巨蜥Varanusexanthematicus

分类地位:

蜥蜴目、巨蜥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头部比其他巨蜥为宽并有细小的鳞片覆盖,颈部短小,有一条又粗又短的尾巴。

身体通常是啡或灰色,背上缀有多行黄至橙色的圆点。

有一条蓝色的幼长开叉的舌头。

巨蜥中脾气比较温顺。

这个种类的成熟个体有着最大1.2米的身长在野外,幼时主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长大后主食鸟类、小型哺乳类、蟾蜍、蛇、其他蜥蜴或蛋。

分布:

非洲中部及西部,包括:

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厄利垂亚、肯亚、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加纳、苏丹、茅利塔尼亚、乍得、多哥、马里、尼日、尼日尼亚、甘比亚、象牙海岸、乌干达、布基那法索国、贝南。

12、绿鬣蜥Iguanaiguana

分类地位:

有鳞目、美洲鬣蜥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绿鬣蜥后腿内侧有股孔(雄性股孔一般大于雌性),雄性颈部的肉垂大于雌性。

交配是在树上进行,交配后的雌性绿鬣蜥会将卵产于地上挖出的洞穴中,掩盖覆土后就不会再理会卵窝,因此孵化的幼蜥从小就得自力更生。

不过雌蜥有时会多掘几个洞穴以扰乱掠食者的注意,绿鬣蜥产卵数量很大,经常一窝可以产下30-50颗卵,经过75-90天可以孵化。

初生幼蜥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成年,如果饲养正确,绿鬣蜥可以活上15年以上

分布:

原产自中南美洲及其周围岛屿。

13、长巨蜥Varanussalvator

分类地位:

有鳞目、巨蜥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水巨蜥全身密布细鳞,头狭长,鼻孔近吻端,舌分叉,背黑有黄纹,腹淡黄\灰有黑斑,尾侧扁,有黑黄相间环带,尾背鳞片突起成2列脊,尾长约为体长3/5,成体全长可达2米,最大纪录2.7米(马来西亚).多数地区巨蜥成熟时的长度为1.3米(雄)\1.2米(雌).野外雄雌比例为2:

1(水巨蜥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及盐湖之外很难被发现.它们生活在红树林和面积较大的河岸上,但也居住在草原,森林,河流三角洲,沼泽和沙滩上.在马来西亚有人曾经看到过它们活动在古老的热带森林和大城市中心的小湖畔里.水巨蜥无论生存在哪里都需要有永久或暂时的水域

分布:

斯里兰卡、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印尼、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等地。

14、澳洲伞蜥Chlamydosauruskingii

分类地位:

有鳞目,飞蜥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体长可达60~90公分,这种蜥蜴最大的特征就是,受到威胁时会在瞬间竖起巨大的伞状斗篷(并伴随著身体姿势及张开嘴巴)。

全身为灰黑色、灰褐色或黑褐色,背部和体侧有暗色不规则斑纹,而伞状斗篷的色泽则带有令人炫目的亮彩。

本种雄性体色较深,尾部斑纹对比鲜明,体型较雌性大,尾部较窄小细长;雌性体型较小,体色较灰。

卵生日行性,在繁殖季节时,雌性把卵产在树丛或树洞中,每次产约10~13枚卵,幼体在一个半月后破卵而出。

本种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偶尔也会猎食小型啮齿动物或小蜥蜴

分布:

澳洲北部、东北部和新几内亚南部。

生活在干燥的草原、灌丛和树林中。

1.福鳄Atractosteusspatula (Lacepède,1803)

分类地位:

半椎鱼目,雀鳝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福鳄的身体覆盖著一层菱形釉层的硬磷,像是穿着钢盔铁甲。

雌鱼比雄鱼略大,是现存雀鳝目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鱼身呈长筒形,密布青灰色菱形鳞片,带有暗黑色斑纹,吻部前突,上下颚密布利齿,形似鳄口,因此得名。

跟它们的大部分近亲不同,福鳄能呼吸空气,并且可以在离开水的情况下存活长达两小时。

分布:

鳄雀鳝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河流、湖泊、沼泽等淡水环境中,偶尔进入河口或海滨等咸水区活动,单独生活。

白天通常浮在水面上晒太阳,隆冬季节潜入深水区休眠。

2.锦鲤Cyprinuscarpio Linnaeus,1758

分类地位:

鲤形目,鲤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锦鲤体格健美、色彩艳丽、花纹多变、泳姿雄然,具极高的观赏和饲养价值。

其体长可达1-1.5米,寿命也极长,能活60-70年(相传有200岁的锦鲤),寓意吉祥,相传能为主人带来好运,是备受青睐的风水鱼和观赏宠物。

锦鲤生性温和,喜群游,易饲养,对水温适应性强。

可生活于5-30℃水温环境,生长水温为21-27℃。

杂食性。

锦鲤个体较大,体长可达1米,重10千克以上。

性成熟为2-3龄。

寿命长,平均约为70岁。

于每年4--5月产卵。

分布:

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中西部,西南,其他。

金鱼Carassiusauratus (Linnaeus,1758)

分类地位:

鲤形目,鲤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金鱼的外部形态,与鲫鱼有极大的不同,几乎没有一个单一性状没有发生变异。

其体态变异包括体色、体形、鳞片数目、鳞片形态、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头形、眼睛、鳃盖、鼻隔膜等变异。

1、金鱼的食性很广,属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要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

这是金鱼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物质基础。

  2、金鱼是变温动物,体温可随水温而变化,但其体温不可能无休止地随水温任意变动。

过冷或过热的天气,均影响金鱼的生长发育。

金鱼的最佳生活环境温度为22~24℃,又称作生长最适温度。

金鱼在最适温度下,求饵极为旺盛,生长速度最快,排泄物、耗氧量也增多,其生理要求最高。

在实际饲养中,这一时期采用兑水或3天换一次水的方法,使金鱼始终保持在水清、氧足的最佳求饵状态。

  金鱼在15~18℃的水温中,求饵适中,活动正常,水质保质期最长,是金鱼较易管理的阶段。

  3、金鱼的性格非常温和,不会发生大金鱼追袭小金鱼的现象。

除了繁殖季节外,各种形状与各种色泽的金鱼都可混养在一起。

分布:

中国

招财猫Phractocephalushemiliopterus

分类地位:

鲤形目、鳅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鱼体长达1米,头、背、胸、腹部扁平且阔,臀、尾部较侧扁且窄。

体下半部均为白色,背部与头部为灰黑色。

并有深色斑点。

背鳍与尾鳍呈橘红或血红色。

喜食动物性饲料,尤其是小鱼性情凶暴(对小鱼),其他时候性情温和

分布:

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

.银龙鱼Osteoglossumbicirrhosum

分类地位:

骨舌鱼目骨舌鱼科

主要特征及生性习性:

银龙鱼体呈长带形,侧扁,尾呈扇形,背鳍和臀的呈带形,颚比上颚突出,长有一对短而粗的须。

各鳍在光照下,反射出畅红或橙色的光泽。

幼鱼体色较蓝;背的和臀嗜均有红蓝色边缘。

金龙鳞片边缘呈金黄色,各鳍均为金黄红色。

每对亲鱼每次产卵200粒左右,多者300余粒。

自然条件下,雌雄银龙鱼产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