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6473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7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 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docx

五年高考届高考化学专题八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全国通用

专题八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1.(2015·海南化学,8,4分)10mL浓度为1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双选)(  )

A.K2SO4B.CH3COONa

C.CuSO4D.Na2CO3

解析 锌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若加入物质使反应速率降低,则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但由于不影响氢气的生成量,故氢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A项,硫酸钾为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若加入其溶液,则对盐酸产生稀释作用,氢离子浓度减小,但H+物质的量不变,正确;B项,加入醋酸钠,则与盐酸反应生成醋酸,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随着反应的进行,CH3COOH最终又完全电离,故H+物质的量不变,正确;C项,加入硫酸铜溶液,Cu2+会与锌反应生成铜,构成原电池,会加快反应速率,错误;D项,加入碳酸钠溶液,会与盐酸反应,使溶液中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反应速率减小,生成氢气的量减少,错误。

答案 AB

2.(2015·福建理综,12,6分)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c/mol·L-1

v/mmol·L-1

·min-1

T/K

0.600

0.500

0.400

0.300

318.2

3.60

3.00

2.40

1.80

328.2

9.00

7.50

a

4.50

b

2.16

1.80

1.44

1.08

A.a=6.00

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

C.b<318.2

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解析 A项,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328.2K时,蔗糖溶液的浓度越大,水解的速率越快。

根据浓度与速率的变化关系可知,蔗糖的浓度每减小0.100mol·

L-1,速率减小1.50mmol·L-1·min-1,所以在浓度为0.400mol·L-1时,蔗糖水解的速率a=6.00mmol·L-1·min-1,正确;B项,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温度升高,水解速率越快,浓度越高,水解速率也越快,同时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的温度,若二者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趋势相反,并能相互抵消,反应速率也可能不变,正确;C项,在物质的浓度不变时,温度升高,水解速率加快,温度降低,水解速率减慢。

由于在物质的浓度为0.600mol·L-1时,当318.2K时水解速率是3.60mmol·L-1·min-1,现在该反应的速率为2.16mmol·L-1·min-1小于3.60mmol·L-1·min-1,所以反应温度低于318.2K,即b<318.2,正确;D项,由于温度不同时,在相同的浓度时的反应速率不同,所以不同温度下,蔗糖浓度减小一半所需的时间不同,错误。

答案 D

3.(2014·课标全国卷Ⅰ,9,6分)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

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I-―→H2O+IO- 慢

H2O2+IO-―→H2O+O2+I-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

D.v(H2O2)=v(H2O)=v(O2)

解析 由于反应速率由慢反应决定,故I-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正确;IO-为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B错误;活化能不是反应热,反应热是正、逆反应活化能的差值,C错误;依据总反应2H2O2===2H2O+O2和反应速率计量数间的关系判断,D错误。

答案 A

4.(2014·北京理综,12,6分)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mol·(L·min)-1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mol·(L·min)-1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0mol·L-1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解析 A项,0~6min内,产生n(O2)=1×10-3mol,消耗n(H2O2)=2×10-3mol,则v(H2O2)=

≈3.3×10-2mol·(L·min)-1,故A正确;B项,依照A项解题步骤,可知B项正确;C项,反应至6min时,消耗n(H2O2)为2×10-3mol,剩余c(H2O2)=

=0.2mol·L-1,故C项不正确;D项,反应至6min时,消耗n(H2O2)为2×10-3mol,占起始物质的量的50%,故D项正确。

答案 C

5.(2014·重庆理综,7,6分)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

2X(g)

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B.T2下,在0~t1时间内,v(Y)=

mol·L-1·min-1

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解析 依据题中图示,可看出T1>T2,由于T1时X的平衡浓度大,可推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A项,M点与W点比较,X

的转化量前者小于后者,故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应小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A项错误;B项,2v(Y)=v(X)=

mol·L-1·min-1,B项错误;C项,T1>T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W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而W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其逆反应速率v逆′>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项正确;D项,恒容时充入X,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D项错误。

答案 C

6.(2013·福建理综,12,6分)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

将浓度均为0.020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mL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末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mol·L-1·s-1

D.温度高于40℃时,淀粉不宜作用该实验的指示剂

解析 由图像知A正确;b、c点变蓝时间相同,但温度不同,故速率不同,B错误;反应为5HSO

+2IO

===I2+3H+5SO

+H2O,v(HSO

)=

=5.0×10-5mol·L-1·s-1,C正确;温度高于40℃的酸性环境下淀粉会水解,从而导致实验失败,D正确。

答案 B

7.(2013·四川理综,6,6分)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

10

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mol·(L·min)-1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解析 反应前2min,v(Y)=

=2.0×10-3mol·(L·min)-1,v(Z)=2v(Y)=4.0×10-3mol·(L·min)-1,A项错误;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前v(正)>v(逆),B项错误;由表中数据知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为0.10mol,则平衡时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10mol·L-1、0.010mol·L-1、0.012mol·L-1,则该温度下K=

=1.44,C项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因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建立的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

答案 C

8.(2012·福建理综,12,6分)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mol·L-1·min-1

解析 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反应物R都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是100%,故A正确;由斜率可知pH越小降解速率越大,即溶液的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B错误;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所以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故C错误;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4×10-6mol·L-1·min-1,故D错误。

答案 A

9.(2013·广东理综,31,16分)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

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O3(g)===IO-(aq)+O2(g) ΔH1

②IO-(aq)+H+(aq)

HOI(aq) ΔH2

③HOI(aq)+I-(aq)+H+(aq)

I2(aq)+H2O(l) ΔH3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热ΔH=________。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

I2(aq)+I-(aq)

I

(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3)为探究Fe2+对O3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图甲)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I

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图乙和下表。

 

编号

反应物

反应前pH

反应后pH

第1组

O3+I-

5.2

11.0

第2组

O3+I-+Fe2+

5.2

4.1

①第1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甲中的A为________。

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I-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s后,I

浓度下降。

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________。

A.c(H+)减小B.c(I-)减小

C.I2(g)不断生成D.c(Fe3+)增加

(4)据图乙,计算3~18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I

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盖斯定律可知总反应可由(①+②+③)得出。

(2)依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可正确写出答案。

(3)①通过题中信息分析,反应过程中H+被消耗导致c(H+)下降,所以pH升高;②从图甲可看出Fe2+→Fe3+→A应为Fe2+与Fe3+间的相互转化,所以A应为Fe2+;③观察图甲和图乙综合分析知,I2(g)不断生成,c(I-)减小,使平衡I2(aq)+I-(aq)I

(aq)逆向移动,c(I

)下降。

(4)依据v=

,结合图中数据即可正确求出生成I

的平均反应速率。

答案 

(1)O3(g)+2I-(aq)+2H+(aq)===I2(aq)+O2(g)+H2O(l) ΔH1+ΔH2+ΔH3

(2)K=

(3)①反应中消耗了H+,使c(H+)降低

②Fe2+ 2Fe3++2I-===2Fe2++I2,增大I-的转化速率和转化量

③BC

(4)3~18s内c(I

)的变化量Δc(I

)=11.8×10-3mol·L-1-3.5×10-3mol·L-1=8.3×10-3mol·L-1,时间变化量Δt=18s-3s=15s,所以用(I

)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

)=

=5.5×10-4mol·L-1·s-1

10.(2012·课标全国卷,27节选)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 ΔH=+108kJ·mol-1。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m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1)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2)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

(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

T

(2)________T(8)(填“<”“>”或“=”);

(3)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_____mol·L-1;

(4)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为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

(5)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v(5~6)________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Cl2)=0.11mol·L-1、c(CO)=0.085mol·L-1、c(COCl2)=0.04mol·L-1,代入K=

≈0.234mol·L-1;

(2)第4min时,Cl2与CO的浓度均逐渐增大,再结合此反应正向为吸热反应,所以第4min时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升高温度,故T

(2)

=0.234mol·L-1=

可知c(COCl2)≈0.031mol·L-1;(4)依据v(CO)=

可知v(2~3)=v(12~13)=0;(5)由图像可知上面的两个曲线是生成物浓度变化曲线、下面的曲线为COCl2浓度变化曲线,c(COCl2)=

,5~6min时的Δc(COCl2)大于15~16min时的,所以v(5~6)>v(15~16);应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入手分析,由图像可知4~18分钟温度相同,只能从浓度角度分析。

答案 

(1)0.234mol·L-1 

(2)< (3)0.031

(4)v(5~6)>v(2~3)=v(12~13)

(5)>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考点二 化学平衡

1.(2015·天津理综,6,6分)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

Y(g)发生反应:

X(g)+m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mol·L-1

解析 A项,由题意可知两种条件下X、Y、Z的初始物质的量不同,而最终平衡状态相同,则两种条件下建立的平衡为温度、容积不变时的等效平衡,故满足反应前后气态物质计量数之和相等,则1+m=3,m=2,正确;B项,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正确;C项,X、Y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2,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2,故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正确;D项,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第二次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4mol,则Z的物质的量为4mol×10%=0.4mol,Z的浓度为0.4mol÷2L=0.2mol·L-1,错误。

答案 D

2.(2015·重庆理综,7,6分)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CO(g)+H2S(g)

COS(g)+H2(g) K=0.1

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

D.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

解析 A项,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吸热,正反应放热,错误;B项,通入CO气体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达到最大值,向正反应方向建立新的平衡,正反应速率开始减小,错误;C项,

因为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有K=

=0.1,解得n=7,正确;D项,根据上述计算可知CO的转化率为20%,错误。

答案 C

3.(2015·安徽理综,11,6分)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

N2(g)+O2(g)

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

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0

解析 A项,在温度T下,由曲线a可知,达到平衡后N2、O2、NO的浓度分别为c1mol/L、c1mol/L、2(c0-c1)mol/L,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正确;B项,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与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错误;C项,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的转化率,若加入催化剂达到平衡后,c(N2)应与曲线a对应的平衡浓度相同,错误;D项,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由于曲线b相对于曲线a先达到了平衡,故应该为升温,升高温度,N2的平衡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错误。

答案 A

4.(2015·四川理综,7,6分)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

C(s)+CO2(g)

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

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

解析 A项,C(s)+CO2(g)

2CO(g)的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由于反应容器为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充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扩大,对反应体系相当于减小压强,故v(正)、v(逆)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错误;B项,由图可知,650℃时若设起始时CO2的体积为1L,平衡时CO2消耗的体积为x,则

×100%=40.0%,x=0.25L,CO2的转化率为25%,正确;C项,由图可知,T℃时平衡体系中CO和CO2的体积分数均为50%,故若恒压时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两种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错误;D项,925℃时,CO的平衡分压p(CO)=p总×96.0%,CO2的平衡分压p(CO2)=p总×4%,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

Kp=

=23.04p总,错误。

答案 B

5.(2015·江苏化学,15,4分)在体积均为1.0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反应CO2(g)+C(s)===2CO(g)的ΔS>0、ΔH<0

B.体系的总压强p总:

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

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

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解析 A项,CO2(g)+C(s)===2CO(g)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故ΔS>0,观察图像知,随着温度的升高,c(CO2)减小,平衡为正移,则ΔH>0,错误;B项,Ⅰ所在d曲线表示的是通入0.1molCO2的变化过程,此时

此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0.12mol,

Ⅱ所在曲线表示的是通入0.2molCO2的变化

过程,此时

此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0.32mol,此时Ⅱ中气体总物质的量大于Ⅰ中气体总物质的量的2倍,且Ⅱ的温度高,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又要增大,则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正确;C项,状态Ⅱ和Ⅲ,温度相同,Ⅱ中CO2的投料量

是Ⅲ中CO2投料量的2倍,若恒容时两平衡等效,则有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但成比例增加投料量,相当于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正确;D项,状态Ⅰ和Ⅲ相比,Ⅲ的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所以v逆(状态Ⅲ)>v逆(状态Ⅰ),错误。

答案 BC

6.(2014·安徽理综,10,6分)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

2NO2(g)+O3(g)

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0~3s内,反应速率为:

v(NO2)=0.2mol·L-1

C

D

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解析 A项,由图像可知,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正确;v(NO2)=

=0.2mol·L-1·s-1,B项错误;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C项错误;D项,若x为c(O2),则O2浓度增大,NO2的转化率减小,与图像不符,D项错误。

答案 A

7.(2014·四川理综,7,6分)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