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849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docx

数据整理与计算范例

*△Tlm與△Tm同義

圖八殼管交換器的溫度-長度曲線:

(a)1-2exchanger(b)2-4exchanger

圖九LMTD(logarithmicmeantemperaturedifference,△Tlm)之校正:

(a)1-2exchanger(b)2-4exchanger

 

因此,U=qa/(A*Fg*△Tlm),此式應用於1-2與2-4殼管熱交換器。

**本實驗之裝置為1-1殼管熱交換器,公式為U=qa/(A*△Tlm)。

 

附:

有關對流與熱傳導結合的總熱傳係數U之緣由:

如上圖,A為一圓管壁剖面,管內、外為流體,由於流體有黏度造成與管壁間形成一邊界層(boundarylayer,此邊界層會因管內流體流速增加而變薄),又,邊界層具有熱傳阻力而造成一溫度梯度,其熱傳係數分別為ho、hi;邊界層除外的流體因流體的對流可視為均一溫度,溫度分別為T1、T4,故總熱傳係數q

q=△T/ΣR=UA△Toverall

ΣR:

總熱阻,包括內、外邊界層熱阻及管材之熱阻三項,若有積

垢,其熱阻也應一併考慮進去。

△Toverall=T1-T4

由數學導得,總熱傳係數U如下所示:

Ui=1/{1/hi+(ro–ri)Ai/(kAAAlm)+Ai/(Aoho)}

Uo=1/{Ao/(Aihi)+(ro–ri)Ao/(kAAAlm)+1/ho}

Ai、Ao、AAlm分別為金屬管之內、外表面積及對數平均面積。

 

當流體流經熱交換器時,若整個熱交換過程的每ㄧ點溫度差(Th-Tc或△T)都不變,則

q=UA(Th-Tc)=UA△T

然而,流體流經熱交換器時,若△T是隨熱交換過程的位置而改變時,則上述溫度差有誤,由數學導得變成對數平均溫差△Tm,

亦即q=UA△Tm

四、實驗步驟

在熱水槽加熱的同時應先校正冷、熱水流量計(可同時進行校正):

亦即固定某ㄧ流量計刻度,量測3分鐘之實際流量,並作校正曲線圖,求出校正方程式,為以下實驗計算用。

(一)螺旋套管(雙套管)式熱交換

A、逆流(裝置改成逆流)

l.開關箱選擇套管按鈕。

2.檢查熱水槽應裝八分滿的水,設定熱水槽溫度為55℃,關閉熱水流量計閥,打開熱水pump使循環攪拌,開始加熱。

3.冷水補充槽的水全漏光,再注入水。

(此因管路水與冷水補充槽水溫度相差極大,實驗過程可能因為補充管路水而使冷水補充槽的溫度增加)

3.冷、熱水流量計務必校正。

並畫校正曲線,求出校正方程式。

4.待熱水槽溫度為50℃時,先調熱水流量1L/min使系統吸熱3min,再固定熱水流量為0.4L/min。

5.調整冷水流量0.2L/min。

冷、熱水pump之bypass開關設定在“半開”位置。

6.達穩定平衡時(溫度不再變化,約3分鐘),紀錄四點的溫度(熱進、熱出、冷進、冷出)及熱水流量,並記錄之。

7.改變冷水流量(0.4、0.6、0.8、1L/min),重復步驟(5)一(6)。

B、並流(裝置改成並流,亦即交換冷水進口、出口接頭)

實驗步驟同逆流之步驟,但冷水進口、出口溫度讀取相反。

**熱交換出口的冷水不可排入冷水槽,應排入水溝!

(二)殼管式熱交換

A、逆流(裝置改成逆流)

l.開關箱選擇殼管按鈕。

2.控制熱水槽溫度為50℃。

3.先調熱水流量1L/min使系統吸熱3min,再固定熱水流量為0.4L/min。

4.調整冷水流量0.2L/min。

冷、熱水pump之bypass開關設定在“半開”位置。

5.達穩定平衡時(約3分鐘),紀錄四點的溫度(熱進、熱出、冷進、冷出)及熱水流量,並記錄之。

6.改變冷水流量(0.4、0.6、0.8、1L/min),重復步驟(4)一(5)。

B、並流(裝置改成並流,亦即交換冷水進口、出口接頭)

實驗步驟同逆流之步驟,但冷水進口、出口溫度讀取相反。

**熱交換出口的冷水不可排入冷水槽,應排入水溝!

(三)板式熱交換(逆流)

1.開關箱選擇板式熱交換按鈕。

2.控制熱水槽溫度為50℃。

3.固定熱水流量為0.4L/min。

4.調整冷水流量0.2L/min。

冷、熱水pump之bypass開關設定在“半開”位置。

5.達穩定平衡時(約3分鐘),紀錄四點的溫度(熱進、熱出、冷進、冷出)及熱水流量,並記錄之。

6.改變冷水流量(0.4、0.6、0.8、1L/min),重復步驟(4)一(5)。

**冷水不可排入冷水槽,應排入水溝!

※※安全及注意事項

l.本實驗在操作的過程之中,應先把管內的水及氣泡先予趕走。

2.在實驗過程中,冷熱水熱交換須等溫度達到穩定後,記錄之。

五、數據整理與計算範例

(一)螺旋套管(雙套管)式熱交換(熱傳面積=0.11m2)

A、逆流

冷水流量

(L/min)

熱水流量

(L/min)

Thin

(℃)

Thout

(℃)

Tcin

(℃)

Tcout

(℃)

 

冷水流量

mc

(kg/s)

熱水流量

mh

(kg/s)

qc

(J/s)

qh

(J/s)

△Tlm

(K)

U

(kw/m2-K)

 

B、並流

冷水流量

(L/min)

熱水流量

(L/min)

Thin

(℃)

Thout

(℃)

Tcin

(℃)

Tcout

(℃)

冷水流量

mc

(kg/s)

熱水流量

mh

(kg/s)

qc

(J/s)

qh

(J/s)

△Tlm

(K)

U

(kw/m2-K)

*由於熱交換的管長太長,並流實驗的Thout與Tcout數值幾乎相同而無法計算△T2與△Tlm!

 

(二)殼管式熱交換(熱傳面積=0.203m2)

A、逆流

冷水流量

(L/min)

熱水流量

(L/min)

Thin

(℃)

Thout

(℃)

Tcin

(℃)

Tcout

(℃)

 

冷水流量

mc

(kg/s)

熱水流量

mh

(kg/s)

qc

(J/s)

qh

(J/s)

△Tlm

(K)

U

(kw/m2-K)

B、並流

冷水流量

(L/min)

熱水流量

(L/min)

Thin

(℃)

Thout

(℃)

Tcin

(℃)

Tcout

(℃)

 

冷水流量

mc

(kg/s)

熱水流量

mh

(kg/s)

qc

(J/s)

qh

(J/s)

△Tlm

(K)

U

(kw/m2-K)

 

(三)板式熱交換(逆流),(熱傳面積=0.185m2)

冷水流量

(L/min)

熱水流量

(L/min)

Thin

(℃)

Thout

(℃)

Tcin

(℃)

Tcout

(℃)

 

冷水流量

mc

(kg/s)

熱水流量

mh

(kg/s)

qc

(J/s)

qh

(J/s)

△Tlm

(K)

U

(kw/m2-K)

 

六、結果與討論

1.本實驗之公式皆以q=UA△Tlm為基礎,為何不是q=UA△T?

解釋之!

2.穩態下,以qc=UA△Tlm為基礎

(a)將螺旋套管(雙套管)式熱交換器在逆流與並流時之「qc對流量之曲線」作在同一圖上,比較兩者qc之大小?

討論qc隨流量變化之趨勢?

(b)作螺旋套管(雙套管)式熱交換器在逆流與並流時之「U對流量之曲線」作在同一圖上?

比較兩者U之大小?

討論U隨流量變化之趨勢?

*討論U隨冷水流量之變化情形?

why?

(從各項熱阻著手,尤其是邊界層厚度與流速之關聯?

(c)作螺旋套管(雙套管)式熱交換器在逆流與並流時之「△Tlm對流量之曲線」作在同一圖上?

比較兩者△Tlm之大小?

討論△Tlm隨流量變化之趨勢?

(d)因qc=UA△Tlm,qc同時受U與△Tlm之影響,根據(a)(b)(c)討論逆流(或順流)之U與△Tlm對qc之影響何者佔優勢?

3.殼管式熱交換:

如同2,作逆流與並流時之「qc對流量之曲線」、「U對流量之曲線」、「△Tlm對流量之曲線」,比較逆流與並流之曲線,依問題2方式討論之。

4.在計算的時候用到q=UA△Tlm=mCp(△T),請問在此△Tlm與△T有何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