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886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docx

郑州市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1

郑州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B.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以上说法都对

2.医院治疗时,经常给病人注射青霉素,青霉素是从下列哪种真菌中提取出来的?

()

A.青霉菌

B.曲霉菌

C.根瘤菌

D.酵母菌

3.身体柔软,表面有贝壳的动物属于()。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棘皮动物

4.下列做法及解释不合理的是()

A.真空包装的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隔绝空气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自制酸奶过程中,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煮沸冷却后,在倒入酸奶并封存

C.将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慢

D.对事物加热后再保存的目的是杀死事物中原有的微生物

5.蛾蝶类雌虫用来吸引雄虫交尾的“语言”是()

A.性外激素

B.雄性激素

C.性激素

D.雌性激素

6.动物牙齿特点与其食性相适应,下列对植食性动物牙齿分化描述正确的是()

A.无犬齿,门齿、臼齿较发达

B.无臼齿,犬齿、门齿较发达

C.犬齿发达,有门齿和臼齿

D.有犬齿,门齿、臼齿较发达

7.有关细菌和真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菌和真菌都很小,可以通过培养菌落或用显微镜来观察他们的形态

B.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向世人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C.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分别是分裂生殖和孢子繁殖

D.在夏季的清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发现蘑菇,这说明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有机物、温暖的环境中

8.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其中最重要的分类依据是

A.根茎叶的特征

B.花、果实和种子的特征

C.子叶的数目

D.人类对其利用价值大小

9.荔枝、龙眼等水果不适宜在寒带种植,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适宜

B.温度太低

C.病虫害多

D.降水少

10.以下选项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虎背熊腰

B.螳螂捕蝉

C.尖嘴猴腮

D.贼眉鼠眼

11.鲸鱼、家鸽、蝗虫、蚯蚓的呼吸分别依靠()

A.鰓、肺、体壁、气管

B.体壁、气管、鳃、鰓

C.鰓、气囊、气管、体壁

D.肺、肺、气管、体壁

12.下列食品的制作没有应用到发酵技术的是                                ()

A.青贮饲料

B.豆豉

C.泡菜

D.豆浆

13.现有A、B、C三种动物,它们的分类情况是:

A和B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纲”,B和C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目”。

则A、B、C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

A.界

B.门

C.纲

D.目

14.下列关于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叙述正确是                                 ()

A.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B.煮沸烧瓶内肉汤的目的是驱逐瓶内的空气

C.实验结论是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使其变质

D.鹅颈瓶口细长弯曲,能阻挡细菌进入肉汤

15.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B.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C.河蚌、乌贼、水母等都属于软体动物

D.有的软体动物有药用价值,如鲍鱼的贝壳(海螵蛸)可以做中药材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栖类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B.只有鸟类的卵具有坚硬的卵壳

C.哺乳类只生活在陆地上

D.朱鹮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17.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

A.刺细胞

B.触手

C.发达的肌肉

D.口

18.鸡卵在体内受精后就开始发育,但产出后停止发育,原因是()

A.有阳光照射

B.温度太低

C.温度太高

D.缺少水分

19.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则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

 

A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B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C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松树

 

D

A.A

B.B

C.C

D.D

20.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家鸽的羽毛飞行

B.蝗虫的气管呼吸

C.蜥蜴的鳞片保护

D.河蚌的贝壳游泳

21.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表),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多,两栖动物繁盛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

2.25亿年至今

种类减少,两栖动物走向衰退

气候干燥,水域减少

A.两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差

B.两栖动物的神经系统不发达

C.两栖动物的生活影响了环境

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22.下列具有辐射对称体形的动物是()

A.涡虫

B.珊瑚虫

C.绦虫

D.血吸虫

23.导盲犬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出行,当盲人遇到障碍和需要拐弯时,它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下列有关导盲犬主要特征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体温恒定 

②变温动物 

③胎生、哺乳 

④体表被毛 

⑤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⑥导盲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⑦导盲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⑦

24.既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又有“活化石”之称的哺乳动物是()

A.扬子鳄

B.大熊猫

C.麋鹿

D.长臂猿

25.天气转暖后,每到傍晚时分,本地的蝙蝠都会从巢里纷纷飞向空中,捕食蚊蝇等小型昆虫,到天亮时才归巢。

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从食性看,蝙蝠是一种肉食动物

B.从功能上看,蝙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节律行为

C.蝙蝠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蝙蝠的身体结构与飞行的运动方式相适应

二、判断题

26.所有线形动物都是寄生。

(_____)

三、综合题

27.图中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生物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

它与虾、蜘蛛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外骨骼,以及___________。

(2)生物C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主要用_________呼吸,兼用__________呼吸。

(3)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____。

(填字母)

28.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________;   

(2)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大多数细菌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   

(3)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产生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抗药性逐代积累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4)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5)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________,而人类细胞则没有此结构,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   

(6)细菌与真菌比较,细菌没有________.

29.人体的206块骨通过许多骨连接形成整个骨骼。

有的骨连结不能活动,如颅骨处,有的骨连结能半活动如椎骨处,还有的骨连结能灵活地活动,也被称为关节。

甲图是关节的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屈肘、伸肘动作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如果说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那关节起___________的作用。

(2)我们身体里的关节使用起来既牢固又灵活,关节灵活是因为甲图中的【1】________________和【4】__________上都有______________,而且【3】______________中还有滑液,这些都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关节灵活。

(3)体育运动时,青少年千万不要逞强,也不能用力过猛,否则容易造成脱臼,脱臼是【】从【】中滑出来。

(4)从乙图可以看出,人在屈肘和伸肘时_______________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关节形成的,当人屈肘时,____________________收缩、肱三头肌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列哪种状态下,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_______)

A.双手自然下垂       B.双手提重物

30.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对此请分析回答:

(1)在春天,花生早播要覆盖地膜的主要原因是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大豆播种前要翻耕土壤的主要原因是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

(2)农谚“鸟靠树,鱼靠河,庄稼望好靠肥多”,庄稼长得好需要肥料里的______________,这类营养物质有多种,如果植株长得矮小瘦弱,叶片发黄,说明植物缺乏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3]______________里的[4]______________与来自1的一个[5]_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作用完成后,[2]______________发育为果皮,3发育为______________,受精卵发育为______________。

观察图,回答下列小题

31.图中是什么生物()

A.细菌

B.真菌

C.草履虫

D.病毒

32.图中2是()、4是()、5是()

A.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B.DNA、细胞膜、细胞核

C.DNA、细胞壁、细胞膜

D.核酸、荚膜、细胞膜

33.有关图中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物一般是分裂生殖

B.该生物形成的芽孢可以重新萌发

C.该生物是单细胞的,可以繁殖形成集合体

D.该生物细胞质中含有叶绿体

四、资料分析题

34.下面是有关狒狒的部分材料以及图片,甲乙图是关于狒狒的生活图片,丙图是狒狒前肢关节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狒狒在猴类中唯一集大群营地栖生活的高等猴类,也是猴类中社群生活最为严密的一种,有明显的等级序位和严明的纪律。

在野生状态下的狒狒群体,经过几年一个周期,就会发生争战,或分群或换王。

因为以新换旧、以强换弱是狒王国的法则。

狒狒一般性成熟在六岁左右,它的好斗自然也有争夺配偶的繁殖因素。

当然,狒狒群并非一直烽火争战,一般新王产生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很安稳,而且繁殖增加,群体会迅速增长。

这时的狒王也会主动对地位低下的雄狒、雌狒表示友好,为它们理理毛,这结果更加固了它的地位,群狒也争相拍狒王的“马屁”,狒王只是象征性为臣狒理毛,而地位低的狒狒则尽力而作,故狒王的毛总是油光顺溜,最为光滑,一眼就能看得出谁是狒王。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狒狒群体具有明显的_____行为。

(2)图乙中,狒狒正举起木棒打向猎豹,狒狒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分析)。

(3)狒狒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动物,这类动物最突出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哺乳。

(4)狒狒的运动基础是运动系统;图丙中,结构_____(填数字)将关节头和关节窝两部分的骨连接起来。

(5)当小狒狒紧握树枝荡秋千时,其上臂肌肉处在_____状态。

五、实验探究题

35.某品牌洗手液号称完全不影响环境,丽丽想做实验证实该洗手液是否会影响蚯蚓的生活。

(1)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准备:

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稀释为1%的洗手液溶液

实验步骤:

①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A、B两个区域(如图所示)。

在A、B两个区域的土壤中分别放入20条蚯蚓,盖上纸盒盖,置于室温;

②每天向A区域喷洒1%洗手液溶液10mL,向B区域喷洒清水10mL;

③两周后,翻开土壤,分别统计A、B两个区域中存活蚯蚓的数量。

实验结果:

A区域存活的蚯蚓有2条,B区域有18条。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理由是____________。

(4)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5)假如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则应取他们的____________作为实验的最终数据。

(6)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