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056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

《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docx

爱情诗二首教案副本

课时授课计划

NO1

授课班级

1001

周次

8

授课时间

4.15

教学课题

爱情诗二首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欣赏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抓意象,品情感;抓语言,欣赏技巧; 2、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联系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领会诗中丰富的意蕴,并进行多样解读。

 2 、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回顾

抒情诗

教具

课件

作业

背诵

板书设计示意框NO2

致橡树

舒婷

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世俗的爱情:

极力攀附

只知依附

一味奉献

理想的爱情:

独立、平等,

紧密结合相亲相爱

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               爱人 

急流、小河-------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常春藤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 -------夕阳 

一切源于爱——-----歌德

NO3

一、导入

爱情,是最能激荡人心灵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

在你们心目中,爱情是什么?

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来说明。

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爱情令人痛苦。

爱情啊,你到底是什么?

请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

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提问:

《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

   

  解析: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

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

“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

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三、《致橡树》是怎样否定传统的爱情观的?

 

    解析: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

“攀援的凌霄花。

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

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

更不能“炫耀”和“高歌”。

 

    其次,诗人又用排比句式,否定了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

泉奇制胜-源一味送出“清凉的慰藉”,险峰则为了“衬托你的威仪”,还有日光,奉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还有春雨.只是滋润了对方的心田,……这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一的奉献,却得不到应得到的温暖:

 

    这两种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的潜流影响,也是封建道德在我们民族心理上的积淀。

诗人用排比句,以坚定不移的否定词语,表达了不容置疑的态度。

在否定依附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绝不像”“绝不学”;在否定奉献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也不止像”,“也不止像”,“不,这些都还不够”。

 

四、《致橡树》是怎样抒写诗人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的?

 

    解析:

诗的第二部分抒写诗人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首先,“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作为树的形象”,这与前面的“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有同样的地位和人格。

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交流:

“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

这种爱,相敬如宾而心心相印,互相理解。

“每;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两个人可以分别保持着自己独立的迥异的形象和性格: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刚毅、顽强,是个英勇的男子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美丽、温柔,是个感情丰富的新女性。

 

    其次,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同甘共苦,终身相依。

诗人以寒潮、风雪、霹雳比作生活中的苦难,用雾霭、云霞、虹霓比作生活中的欢乐,双方分担苦恼,共享幸福。

 

    最后,作出斩钉截铁的结论:

伟大、坚贞的爱情应该是不仅爱他的外表,更要爱独立的 

人格和扎扎实实的根基。

 

五、《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解析:

《致橡树》以木棉和橡树这两种乔木为象征,构思奇特、巧妙,意蕴深邃。

它们都是常绿的乔木,同样生活在热带地区,却又各有自己独立的特点。

一个又称英雄树,开红花,给人以热烈和温暖;一个高大雄伟,乐于造福人类,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两株相傍,“站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既独立、又自尊的崇高而坚贞的爱情观。

 

    诗人在诗中所否定的传统的爱情观,往往并非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而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于是双方自然成为主导和从属、依附和被依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这样就失去了爱的本质。

这种陈腐的观念,至今仍可见其影响和潜流。

因此,诗人在《致橡树》中对爱情的追求和理解,显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这也是这首诗发表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赏,引起文艺界重视的原因。

 

    《致橡树》的语言饱含着感情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哲理。

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着诗人细腻的情和爱,表达了“终身相依”的忠贞不渝,而又绝非忘乎所以的狂热和感情用事的宣泄,处处包含着清醒的理性的思考。

也正因为它的这个特点,使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这首诗的韵律舒畅而有节奏感,读之琅琅上口,韵味售永、悠长。

首先,它的诗句排列大体整齐而有变化,既不呆板,也不感重复。

有些诗句是成双成对的,这不仅增强了语势,更有节奏感。

两个“我如果爱你”,又引出两个“绝不”和两个“也不止像”。

“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不仅情趣盎然,而且在形式上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不求严格对仗,却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其次,全诗从头至尾押一个韵,音节连贯绵长,一气呵成,蕴含着脉脉深情,又富于音乐美。

 

总之,舒婷的诗善于把抽象的感情凝聚为形象,用精心描绘的细节去概括生活的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质。

她大量使用隐喻和象征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意象。

这样利于表现当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很明显,她接受了一些欧美现代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构成了她特异的艺术风格。

她虽然显露出可贵的诗的才华,还需要吸取更丰富的艺术营养,使之日臻成熟。

 

六、比较阅读

1、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 

2、简介裴多菲 

七、分析《急流》 

学生齐朗诵本诗,思考 

1、诗歌是用意象来说话的。

这首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明确:

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

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2、诗中意象可以概括为几类?

  

明确:

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

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3、请注意形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是否应该把2、3、4、5组中的“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分别改为“茂林”、“苑囿”、“华堂”、“云霞、彩旗”,从而更能产生美的对应呢?

为什么?

 

明确:

这五组意象运用对比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反差,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

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

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爱情之路上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

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

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象征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打击和磨难。

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

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象征着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

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

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温馨来自于草屋的庇护。

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

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

 

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

“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

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绚烂美丽,诗人甘愿飘泊。

 

4、五处对照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情观是以什么为核心的?

 

小结: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是诗情的倾诉,是画意的泼墨,是至美的追求,是真爱的憧憬。

 

5、这种具有巨大反差性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

这样的句式结构有什么作用?

 

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

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

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感得到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八、比较两诗的异同 

1、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和象征,构筑一个抒情网络,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意象更有感染力,诗歌更有韵味。

 

2、不同的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有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

《致橡树》则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九、讨论:

通过学习,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爱情观。

   

十、总结:

 

1、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职校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

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

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就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

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

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比《急流》更为著名的小诗《自由•爱情》,这首诗是裴多菲1823年1月1日写于佩斯,这天正是他24岁生日,译者白莽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22岁,译这首诗是在21岁左右。

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两个年轻人的思想、战斗、鲜血和生命,凝固成一首千古绝唱!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就会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十一、布置作业:

 

背诵二诗 

NO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