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565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docx

整理营养标签规范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附件:

1.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2.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

3.食品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准则

附件1

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依据《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所涉及的内容要求,制定本准则。

本准则规定了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定义、折算系数、营养成分分析和标示方法、数值表达、允许误差和推荐的营养标签格式等内容。

一、术语和定义

1.预包装食品(prepackagedfoods)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2.营养成分(nutritionalcomponents)指食品中具有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

包括营养素、水分、膳食纤维等。

3.营养素(nutrients)指食品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物质,将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生化或生理学的不良变化。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

4.能量(energy)指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能量。

推荐以千焦(kJ)或焦耳(J)标示,当以千卡(kcal)标示能量值时,应同时标示千焦(kJ)。

食品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如表1所示:

表1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

成分

kJ/g(*kcal/g)

成分

kJ/g(kcal/g)

蛋白质

17(4)

乙醇(酒精)

29(7)

脂肪

37(9)

有机酸

13(3)

碳水化合物

17(4)

膳食纤维

8

(2)

*1千卡(kcal)的能量相当于4.184千焦(kJ)。

5.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可通过“总氮量”乘以“氮折算系数”,或食品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来确定。

在测定出“总氮量”后,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蛋白质(g/100g)=总氮量(g/100g)×氮折算系数

不同食品的氮折算系数如表2所示,对于原料复杂的加工或配方食品,统一使用折算系数6.25。

表2不同食品氮折算系数*

食物

折算系数

食物

折算系数

小麦

 

鸡蛋

 

全小麦粉

5.83

鸡蛋(整)

6.25

麦糠麸皮

6.31

蛋黄

6.12

麦胚芽

5.80

蛋白

6.32

麦胚粉

5.70

肉类和鱼类

6.25

燕麦

5.83

动物明胶

5.55

大麦、黑麦粉

5.83

乳及乳制品

6.38

小米

6.31

酪蛋白

6.40

玉米

6.25

人乳

6.37

大米及米粉

5.95

豆类

 

坚果、种子类

 

大豆(黄)

5.71

巴西果

5.46

其它豆类

6.25

花生

5.46

 

 

杏仁

5.18

 

 

其他如核桃、榛子等

5.30

其它食品

6.25

 来源: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

6.脂肪和脂肪酸(fatandfattyacid)

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脂肪有粗脂肪(crudefat)或总脂肪(totalfat)之分,在营养标签上均可标示为“脂肪”。

粗脂肪(crudefat)食品中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的化合物的总称。

除了甘油三酯外,还包括磷脂、固醇、色素等。

可通过索氏抽提法或罗高氏法等方法测定。

总脂肪(totalfat)食物总脂肪(或总脂肪酸)为各种单个脂肪酸含量的总和。

可使用内标法或外标法测定获得。

当使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粗脂肪含量时,可使用以下公式和脂肪酸折算系数来计算食品中总脂肪(酸)的含量。

不同食品脂肪酸折算系数见表3。

总脂肪(酸)含量(totalfattyacids)(g/100g)=该食品中粗脂肪的含量(g/100g)×脂肪酸折算系数

脂肪酸(fattyacid):

脂肪酸指有机酸中链状羧酸的总称,与甘油结合成脂肪。

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fattyacid):

指碳链上不含双键的脂肪酸。

如软脂酸、硬脂酸等。

在标签上也可标示为饱和脂肪(saturatedfat)。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fattyacid)指碳链上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仅包括顺式(cis)部分。

在标签上也可标示为不饱和脂肪(unsaturatedfat)。

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指碳链上含有一个双键的脂肪酸的总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指碳链上含有两个和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的总和。

    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acid)指加工中产生的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非共轭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和。

在标签上也可标示为反式脂肪(transfat)。

不包括天然的反式脂肪酸。

表3不同食品脂肪酸折算系数*

食物名称

折算系数

食物名称

折算系数

 

小麦、大麦和黑麦

 

牛肉(瘦)

0.916

 

全麦

0.720

牛肉(肥)

0.953

 

面粉

0.670

羊肉(瘦)

0.916

 

麦麸

0.820

羊肉(肥)

0.953

 

燕麦

0.940

猪肉(瘦)

0.910

 

大米

0.850

猪肉(肥)

0.953

 

豆类

 

家禽

0.945

 

大豆及制品

0.930

0.561

 

其它豆类

0.775

0.789

 

蔬菜和水果

0.800

0.747

鳄梨

0.956

0.741

坚果

0.956

乳及乳制品

0.945

花生

0.951

蛋类

0.830

莲子

0.930

 

油脂类

 

鱼肉(含油多)

0.900

油脂类(椰子油除外)

0.956

鱼肉

0.700

椰子油

0.942

 

 

 来源: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

    7.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指糖、寡糖、多糖的总称,是提供能量的重要营养素。

    糖(sugar):

指所有的单糖、双糖。

如葡萄糖、蔗糖等。

    寡糖(oligosaccharide):

也称低聚糖,指聚合度(degreeofpolymerization,DP)为3-9的碳水化合物。

    多糖(polysaccharide):

指聚合度≥10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和非淀粉多糖。

    碳水化合物的计算食品营养标签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指每克产生能量为17kJ/g(4kcal/g)的部分,数值可由减法或加法获得。

    减法:

食品总质量分别减去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质量,即是碳水化合物的量。

    加法:

淀粉和糖的总和即为碳水化合物。

    总碳水化合物指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总和。

    8.膳食纤维(dietaryfiber)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提取的或合成的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其聚合度DP≥3、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对人体有健康意义的物质。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菊粉及其他一些膳食纤维单体成分等。

    9.营养素参考值(nutrientreferencevalues,NRV)指“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的简称,是专用于食品标签的、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多少的参考标准,是消费者选择食品时的一种营养参照尺度。

营养素参考值主要依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而制定。

    二、营养成分的标示

    营养成分表中营养成分的标示,是对食品中营养成分含量做出的确切描述。

营养成分的含量标示使用每100克(g)、100毫升(ml)食品或每份食用量作为单位,营养成分的含量用具体数值表示,同时标示该营养成分含量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

    

(一)能量和核心营养素的标示

    核心营养素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

食品企业对食品进行营养成分标示和/或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标示时,应首先标示能量及4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

    1.能量:

    能量以千焦(kJ)或焦耳(J)标示。

当以千卡(kcal)标示能量值时,应同时标示千焦(kJ)。

    例如:

能量…kJ,或者能量…kcal(xxkJ)

    2.蛋白质:

    蛋白质以“克(g)”的形式标示。

    3.脂肪:

    以“克(g)”的形式标示,若同时标示饱和脂肪酸和其它脂肪酸含量时,可标示为:

    脂肪…克(g)

    --饱和脂肪(酸)…克(g)

    --不饱和脂肪(酸)…克(g)(自愿)

    --反式脂肪(酸)…克(g)(自愿)

    4.碳水化合物:

    以“克(g)”的形式标示。

若同时标示糖的含量时,可标示为:

    碳水化合物…克(g)

    --糖…克(g)

    5.钠:

以“毫克(mg)”的形式标示。

    

(二)宜标示的营养成分

    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糖、膳食纤维、钙和维生素A与人体健康关系重要,是推荐标示的重要营养成分。

饱和脂肪(酸)、糖的标示如前所述,胆固醇、膳食纤维、钙和维生素A的标示方法如下:

    1.胆固醇:

以毫克(mg)标示,

    例如:

胆固醇…毫克(mg)。

    2.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菊粉及其他一些膳食纤维单体成分。

膳食纤维可根据其成分选择检测方法和标示方式。

    1)以国标GB5009.88或GB/T9822测定数据,标示为:

    不溶性膳食纤维…克(g);

    2)以AOAC985.29、AOAC991.43方法测定数据,标示为:

    膳食纤维…克(g);也可标示为:

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例如:

膳食纤维…克(g)

    或膳食纤维…克(g)

    --可溶性膳食纤维…克(g)(自愿)

    --不溶性膳食纤维…克(g)(自愿)

    3)以AOAC其他方法测定的膳食纤维单体成分的数据,可标示出膳食纤维和单体成分如“膳食纤维(以xxx计)…克或g”,

    例如:

膳食纤维(以菊粉计)…克(g)

    3.钙:

以“毫克(mg)”的形式标示。

    4.维生素A: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均以“微克视黄醇当量(μgRE)”标示。

    食品中总的维生素A(μgRE)=维生素A(μgRE)+β-胡萝卜素(mg)/6

    胡萝卜素转换为维生素A的公式为:

维生素A(μgRE)=β-胡萝卜素(mg)/6

    (三)其它营养成分

    1.维生素E:

    维生素E是指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三烯生育酚和δ-生育酚的分析测定数值的总和。

    维生素E用“总α-生育酚当量”表示,即mgα-TE,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维生素E(mgα-TE)=α-生育酚(mg)+0.5×β-生育酚(mg)+0.1×γ-生育酚(mg)+0.3×三烯生育酚(mg)+0.01δ-生育酚(mg)

    2.叶酸:

    食品中天然存在和人工合成的叶酸吸收利用程度不同,所以叶酸的表达有两种形式:

“微克(μg)”或者“微克膳食叶酸当量(DietaryFolateEquivalent,μgDFE)。

    1μg叶酸当量(μgDEF)=0.6μg强化剂叶酸。

    计算强化食品中叶酸的含量如下公式:

    食品叶酸当量(μgDEF)=食品中天然的叶酸(mg)+1.7×强化的叶酸(mg)

    3.烟酸(烟酰胺):

以“毫克(mg)”的形式标示。

    4.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毫克(mg)”或“微克(μg)”的形式标示。

    (四)营养成分标示的顺序

    为统一标示格式和方便消费者,营养成分表的成分应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当缺少项目时,依序上移。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胆固醇

    碳水化合物

    --糖

    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溶性膳食纤维

    钠

    钙

    维生素A

    其他维生素包括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抗坏血酸)、烟酸(烟酰胺)、叶酸、泛酸、生物素和胆碱;

    其他矿物质包括磷、钾、镁、铁、锌、碘、硒、铜、氟、铬、锰和钼。

    三、营养成分数值的表达

    食品营养成分数值的表达应科学、规范并简单明了。

以下规定了营养成分数值的修约、修约间隔和零数值定义。

    

(一)修约和修约间隔

    营养成分数值的修约规则根据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修约间隔是制定修约保留位数的一种方式。

为统一标示格式和方便消费者,每种营养成分数值的修约间隔见下表4。

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和合法地自主开展安全评价。

表4营养成分表达和修约间隔

能量或营养成分

(2)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单位

(6)列出选定的评价方法,并作简单介绍。

修约间隔

能量和营养成分

单位

修约间隔

考试情况分析能量

新增加的六个内容是:

风险评价;公众参与;总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水土保持;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kJ

2.环境价值的度量——最大支付意愿1

泛酸

mg

0.01

(三)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分类蛋白质

g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0.1

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 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生物素

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μg

0.1

脂肪

g

0.1

胆碱

mg

0.1

饱和脂肪酸

g

0.1

mg

1

胆固醇

mg

1

mg

1

碳水化合物(糖)

g

0.1

mg

1

膳食纤维

g

0.1

mg

1

维生素A

μgRE

1

mg

1

维生素D

μg

0.1

mg

0.1

维生素E

mg α-TE

0.01

mg

0.01

维生素K

μg

0.1

μg

0.1

维生素B1

mg

0.01

μg

0.1

维生素B2

mg

0.01

mg

0.01

维生素B6

mg

0.01

mg

0.01

维生素B12

μg

0.1

μg

0.1

维生素C

mg

0.1

mg

0.01

烟酸

mg

0.01

μg

0.1

叶酸

μgDFE

1

 

 

 

   

(二)“零”数值的表达

   当某食品营养成分含量低微,或其摄入量对人体营养健康的影响微不足道时,允许标示“0”的数值。

可标示的“0”的界限值如下表:

表5标示“0”的界限值

**用份表示的时候,同时要符合每100g“0”的界限值要求。

    四、标示值的允许误差

    在产品保质期内,判断标签上营养成分含量标示值允许的误差范围应遵循如下原则:

表6标示值允许误差范围的判断原则

食品营养成分

标示值允许误差范围

食品的蛋白质、多不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淀粉,总的、可溶性或不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单体,维生素(不包括维生素D,维生素A),矿物质(不包括钠)

≥80%标示值

食品中的能量以及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钠,糖

≤120%标示值

强化食品中的营养素

(除维生素D和维生素A之外)

≥标示值

食品中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A

80%-180%标示值

   五、营养标签的推荐格式

   推荐的营养标签的基本格式有4种,可任选其一。

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单位可以用文字或括号内的字母标示。

   

(一)基本格式

   格式1a

营养成分表

 

   格式1b

营养成分表

    #注:

能量和核心营养成分应为粗体或其他方法使其显著。

若再标示除核心和重要营养成分外的其它营养素,应列在推荐的营养成分之下,并用横线隔开。

   

(二)附有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格式

   格式2

营养成分表 

   营养声称如:

低脂肪XX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如:

每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不宜超过30%

   #注: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应当标在营养成分表下端;营养声称可以标在营养成分表下端、上端或其他任意位置。

   (三)附有外文的格式

   格式3

营养成分表NutritionInformation

 

   (四)横排格式

   格式4

营养成分表

 

    六、营养成分的分析

    食品营养标签用数据可通过计算或检测方法获得。

    计算法是根据食品原料的配比,或其他确实的资料如公认的食物营养成分数据、相似的同类食品等的成分数据计算出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所得结果应可信。

    直接分析时所用的检验方法、样品采集的基本选择原则按照GB/T5009.1规定执行。

检验方法应首先选择国家标准方法的最新版本,如有并列方法时,可根据适用范围选择适宜的方法。

当无国标方法时,推荐优先使用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的方法,经过验证的、引自权威文献报道或行业公认的权威方法也可以使用。

表7中列出了核心营养素以及宜标示的重要营养成分的常用分析方法,其它方法可在相关标准和文献中查找。

表7营养标签中核心和重要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营养成分

标准号

标准名称

蛋白质

 

GB/T5009.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5413.1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蛋白质的测定

GB/T5511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

GB/T14489.2

油料粗蛋白质的测定法

GB/T14771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GB/T15673

食用菌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GB/T12091

淀粉及其衍生物氮含量测定方法 

GB/T9695.11

肉与肉制品氮含量测定

脂肪

GB/T5009.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T5512

粮食、油料检验粗脂肪测定法

GB/T9695.1

肉与肉制品游离脂肪含量的测定

GB/T9695.7

肉与肉制品总脂肪含量测定

GB/T12088

淀粉总脂肪测定方法

GB/T14772

食品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GB/T15674

食用菌粗脂肪含量测定方法

脂肪酸

GB/T9695.2

肉与肉制品脂肪酸测定

GB/T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

GB/T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胆固醇

GB/T5009.128

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

GB/T9695.24

肉与肉制品胆固醇含量测定

GB/T5009.7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GB/T5009.8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GB/T5513

粮食、油料检验还原糖和非还原糖测定法

GB/T16285

食品中葡萄糖的测定方法酶-比色法和酶-电极法

GB/T16286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方法酶-比色法

GB/T18932.22

蜂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

淀粉

GB/T5009.9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T5514

粮食、油料检验淀粉测定法

GB/T9695.14

肉制品淀粉含量测定

GB/T16287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酶-比色法

GB/T20378

原淀粉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

膳食纤维

 

GB/T5009.88

食物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GB/T9822

谷物不溶性膳食纤维测定法

AOAC 985.29

食物中总膳食纤维 酶-重量法

AOAC 991.43

食物中总的、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酶-重量法MES-TRIS缓冲液

AOAC 992.16

总膳食纤维酶重量法

AOAC 993.21

淀粉含量≤2%的食物及其制品中总膳食纤维非酶重量法

AOAC 994.13

总膳食纤维(测定值等于中性糖、糖醛酸残基和Klason木质素)气相色谱—比色—重量法

AOAC 997.08

食物制品中的果聚糖离子交换色谱法

AOAC 999.03

测定食物中总的果聚糖

AOAC 2000.11

食物中聚葡萄糖 离子交换色谱法

AOAC 2001.02

测定特定食品中的反式低聚半乳糖离子交换色谱法

AOAC 2001.03

测定特定食品中的总膳食纤维包含抗性麦芽糊精酶重量法和液相色谱法

AOAC 2002.02

淀粉与植物性基质中的抗性淀粉酶消化法

Englyst方法

膳食纤维(非淀粉多糖)的常规测定比色法

GB/T5009.91

食品中钾、钠的测定

GB/T11904

水质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2457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方法

GB/T15402

水果、蔬菜及其制品钠、钾含量的测定

GB/T18932.11

蜂蜜中钾、磷、铁、钙、锌、铝、钠、镁、硼、锰、铜、钡、钛、钒、镍、钴、铬含量的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

GB/T18932.12

蜂蜜中钾、钠、钙、镁、锌、铁、铜、锰、铬、铅、镉含量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5009.92

食品中钙的测定

GB/T7476

水质钙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T7477

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T9695.13

肉与肉制品钙含量测定

GB/T11905

水质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4609

谷物中铜、铁、锰、锌、钙、镁的测定法原子吸收法

GB/T14610

谷物及谷物制品中钙的测定

GB/T18932.11

蜂蜜中钾、磷、铁、钙、锌、铝、钠、镁、硼、锰、铜、钡、钛、钒、镍、钴、铬含量的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

GB/T18932.12

蜂蜜中钾、钠、钙、镁、锌、铁、铜、锰、铬、铅、镉含量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维生素A

GB/T5009.82

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

GB/T9695.26

肉与肉制品维生素A含量测定

GB/T5009.83

食品中胡萝卜素的测定

   附件2

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

    本附件规定了预包装食品用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及其使用方法。

    一、定义

    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