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75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业.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作业

1.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下列作品最能说明上述材料的是(  )

A.《人间喜剧》  B.《百年孤独》

C.《等待戈多》 D.《巴黎圣母院》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代表,故A项正确;《百年孤独》是20世纪现代主义作品,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等待戈多》是20世纪的现代主义作品,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2.某学者在论及西方历史上的某一文艺思潮说:

“他们或对过去充满缅怀或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唯独对现实充满仇视。

”此文艺思潮应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浪漫主义在创作风格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符合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

B

3.1973年贝克特创作了无声独幕剧《非我》。

剧中,一个声音——看上去只是聚光灯照着的一张嘴——努力停止讲话,但又停不下来。

该剧把人的意识描述成祸殃之源,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的精神。

据此,可以判断此剧的风格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它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它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故B项错误;印象主义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美术领域,其特点是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故D项正确。

答案:

D

4.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真实地展现了英国社会的黑暗,揭露了慈善机构虐待儿童的罪恶,抨击了当时的“新济贫法”。

下列作家中,与狄更斯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是(  )

A.维克多·雨果B.普希金

C.列夫·托尔斯泰 D.泰戈尔

解析:

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故A项错误;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故B项错误;列夫·托尔斯泰属于现实主义作家,故C项正确;泰戈尔不属于现实主义作家,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创作的《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

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是被公认的(  )

A.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C.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D.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被公认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答案:

C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这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想。

材料二 《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

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画廊。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将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材料三 黑色幽默派是20世纪中后期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

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

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1)根据材料一,《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是什么?

对于雨果在其中表现的思想,你怎样理解?

(2)根据材料二,《死魂灵》表现出的创作手法是什么?

试举与其相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

(3)根据材料三,黑色幽默派体现了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结合所学知识试举类似一例。

(4)从上述材料中,你怎样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

(1)浪漫主义。

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批判现实主义。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任答两点即可)

(3)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宣泄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

《等待戈多》。

(4)社会现实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又反映了社会现实状况。

基础巩固

1.恩格斯说: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揭示了下列哪一文学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

A.古典主义文学   B.启蒙运动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D.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

古典主义文学宣扬理性,与材料“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不符,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文学崇尚理性,反对君主王权,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是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的产物,故C项正确;现实主义文学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2.“然而大革命开始后的严峻现实,又像一座巍然屹立的冰山,无情地压碎各种梦想,让它们化为无形的泡沫和可怜的眼泪。

狂热的梦想与严峻的现实、幸福的追求与绝望的痛苦、自由的快乐与孤独的感伤……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情感,形成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爱、自我表现的浪潮。

”下列文学作品诞生于这一“浪潮”的是(  )

解析:

《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故A项错误;《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故B项正确;《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品,故C项错误;《战争与和平》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故D项错误。

答案:

B

3.“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主张自由创造和效法自然。

他们一般过着波希米亚式的生活,留着长发,不修边幅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

”这一流派是(  )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不符合题干,故A项错误;题干中“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主张自由创造和效法自然”,合乎浪漫主义,故B项正确;现实主义刻画典型现实,不合乎题意,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反传统、反理性,与“感情比理性更可靠”相悖,故D项错误。

答案:

B

4.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1812—1870)的作品长期受到英国工业文明研究者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其作品(  )

A.弘扬了个人奋斗的时代精神

B.真实描绘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全貌

C.描述了封建贵族的吝啬

D.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

解析:

根据所学,现实主义主要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故A项错误;“描绘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全貌”有夸大成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受到英国工业文明研究者的重视”,表明该作品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一些社会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现实主义……狄更斯(1812—1870)……长期受到英国工业文明研究者的重视”,狄更斯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的社会状况,故D项正确。

答案:

D

5.英国诗人艾略特于1922年发表了长诗《荒原》。

诗人笔下的“荒原”满目荒凉,而荒原人精神恍惚,死气沉沉。

上帝与人、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爱的联系。

他们相互隔膜,难以交流思想感情,他们处于外部世界荒芜、内心世界空虚的荒废境地。

该作品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西方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热烈奔放,对旧世界的猛烈批判和未来的无限憧憬,明显与材料的文风不符,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真实的反映现实社会,而材料中出现了虚幻的上帝,故B项错误;印象主义文学致力于捕捉模糊不清的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明显与材料中文风不符,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与材料中文学作品风格一致,故D项正确。

答案:

D

6.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文艺思潮盛行于欧洲各国。

它更多地关注人的激情和个性,以求实现人性的真正解放和自由,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思和修正。

下列属于该文艺思潮的作品是(  )

A.《哈姆雷特》B.《西风颂》

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解析: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故A项错误;材料的思潮为浪漫主义思潮,《西风颂》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故B项正确;《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流派,故C项错误;《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流派,故D项错误。

答案:

B

7.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启蒙运动的兴起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世纪”“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得出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转变,促进了自由主义思想、推动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的发展,故主要原因从经济角度,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C项错误;根据题意,强调的是男女平等,并非女权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

A

8.张芳在《历史变革与西方歌剧的发展》中说:

“在这样剧烈变动的社会现实下,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席卷英、法、德等国的……思潮,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

”下面能够体现该思潮的作品是(  )

A.《安娜·卡列尼娜》B.《格尔尼卡》

C.《等待戈多》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解析: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代表,与材料“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不符,故A项错误;《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一部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现代主义受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冲击兴起,与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不符,故B项错误;《等待戈多》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荒诞派戏剧,与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不符,故C项错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剧,结合所学,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反对理性,注重主观性和人的内心情感世界,与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能力提升

9.西方近代某种文学流派,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

常常以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强化和凸显主观倾向,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常常会改变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

导致这一流派出现的因素是(  )

A.启蒙运动的影响B.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工业革命的完成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解析:

启蒙运动影响之下的文学是以提倡理性主义为主要特点,与材料“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不符,故A项错误;由于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因此转而形成了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风格,与材料“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相符,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完成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原因,与材料“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是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与材料“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小说《竹林中》是以在公堂上审讯相关证人和犯人为主要背景来展开,通过七个人物的叙述来建构凶杀案的真相。

这七个人对同一“事件”的讲述莫衷一是,既互相印证又彼此矛盾。

在叙事的迷雾中,金泽之武弘是怎么死的却被悬搁。

若想从蛛丝马迹中找出真正的凶手,最终发现那是不可能的。

下列与此作品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因果关系不明,叙事晦涩,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故A项错误;《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文学,故B项正确;《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故C项错误;《母亲》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

西风啊!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

材料二 老头儿终于在八十二岁高龄,患了瘫痪,而且病情很快恶化……临终的日子终于到了,当神父来给他做临终圣事的时候,他那双显然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一见银制的十字架、烛台和圣水壶,忽然复活,目不转睛地盯住这些圣器。

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让他吻上面的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的生命。

——《欧也妮·葛朗台》

材料三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一方面,商品化社会高度发展,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

另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经济恐慌,“冷战”及核恐怖,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悲观主义思潮席卷欧洲,非理性主义思潮有广阔市场。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风颂》《欧也妮·葛朗台》所代表的文学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主义文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3)有人说:

“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种观点。

答案:

(1)流派:

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关注内心感受,憧憬未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强烈批判社会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们心理造成的伤害;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人们造成的影响;工业化社会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

(3)答案一:

同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特征。

如《格尔尼卡》就是对德军暴行的反映。

答案二:

不同意,文艺作品虽然是时代的镜子,但思想文化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总是同时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