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707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

《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线双向对讲机.docx

有线双向对讲机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有线双向对讲机

 

有线双向对讲机

摘要

 

对讲机主要应用在公安、民航、运输、水利、铁路、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用于团体成员间的联络和指挥调度,以提高沟通效率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随着对讲机进入民用市场,人们外出旅游、购物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对讲机。

本文介绍的对讲机电路由甲机和乙机两部分组成,在开阔地的对讲距离大于500m。

 

关键词:

对讲机工作原理电路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言.........................................................1

第二章有线双向对讲机…………………………………………1

第三章元器件选择与制作………………………………………3

第四章总结………………………………………………………5

谢辞…………………………………………………………………7

参考文献……………………………………………………………8

第一章绪言

在手机非常普及的今天,人们为什么还会选择使用对讲机?

对讲机与手机相比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对讲机不受网络限制,在网络未覆盖到的地方对讲机可以让使用者轻松沟通;对讲机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的通话方式,一按就说操作简单,令沟通更自由,尤其是紧急调度和集体协作工作的情况下,这些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即时通话无须拨号一按即通,从而使现场调度更为迅捷、方便;反应迅速、一呼百应,处置紧急突发事件,及时果断,无通话费用。

无线对讲机工作于超短波频段,频率高,绕射能力差,主要靠直达波,传播距离主要在视线距离以内。

由于地球表面是曲面,假设在平原的平坦地带,有两个人的体高为1.8m,那么,他们能互相见到对方的头部的视线距离约为10—12公里,(我们指的是视线距离,并非真正肉眼可见,类似于借助望远镜平视),由于电波的波长很短,30MHz的电波波长为10m。

地面上的不大建筑物对于电波都有明显的影响,如高山、树木、建筑物、高压输电线路等介质,电磁波要在其中感应出电流,都要损失能量,加上空中有不同程度的干扰电波,这都会减少通话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若他们使用30MHz频段的对讲机,配以0.15m的法向模螺旋天线,相距10—12公里,是难于通话成功的,即使在视线距离内,也非都可以清晰通话。

第二章有线双向对讲机

第一节电路介绍

一、发射部分

锁相环和压控振荡器(VCO)产生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经过缓冲放大、激励放大、功放,产生额定的射频功率,经过天线开关及低通滤波器,抑制谐波成分,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二、接收部分

接收部分一般为二次变频超外差方式。

从天线输入的信号经过收发转换电路和带通滤波器后进行射频放大,再经过带通滤波器,进入第一混频,在第一混频器内,将来自射频的放大信号与来自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电路的第一本振信号混频并生成第一中频信号。

第一中频信号通过晶体滤波器进一步消除邻道的杂波信号,滤波后的第一中频信号进入中频处理芯片,与第二本振信号再次混频生成第二中频信号,第二中频信号通过两个陶瓷滤波器滤除无用杂散信号后,被放大和鉴频,产生音频信号。

音频信号通过放大、带通滤波器、去加重等电路,进入音量控制电路和音频功率放大器放大,驱动扬声器,得到人们所需的信息。

三、调制信号及调制电路

人的话音通过麦克风转换成音频的电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放大电路、预加重电路及带通滤波器进入压控振荡器直接进行调制。

四、信令处理

CPU产生的CTCSS/DTCSS信号经过放大调整,进入压控振荡器进行调制。

接收鉴频后得到的低频信号,一部分经过放大和亚音频的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整形,进入CPU,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将其结果控制音频功放和扬声器的输出。

即如果与预置值相同,则打开扬声器,若不同,则关闭扬声器。

五、电源控制

CPU控制在不同状态时,送出不同的电源。

接收电源:

正常处于间歇工作方式,以保证省电。

发射电源:

发射时才有电。

CPU电源:

稳定的电源。

第二节电路原理图

 

第三节电路工作原理

有线双向对讲机的电路图如上图所示,电路由结构相同的甲机和乙机两部分组成,它们在电路中是呈串联连接,X1.X2为甲乙两机的连接导线。

B1是驻极体电容话筒,它是将通话者的语音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经电容C1耦合送至到三极管VT1的基极,放大后的话音信号由变压器T1升压然后驱动本机及对方的压电陶瓷片B2发声。

R4.R3及按SB1等组成震铃电路,当按下SB1时,它将T1的次级绕组L2的电信号正反馈到三极管VT1的基极,使电路产生震荡,这时压电陶瓷片就发出频率约为800Hz的音频呼叫声,通知对方,有电话打进。

第三章元器件选择与制作

第一节元器件选择制作

由于甲乙两机的电路结构相同,现只介绍甲机的元器件选择。

VT1可用9013型等硅NPN三极管,β≥100。

电阻全部用RTX-1/8W型碳膜电阻器。

C2采用CD11-16V电解电容器,其余电容可以采用普通瓷介电容器。

B1为驻极体电容话筒,型号不限。

B2为HTD27A-1,FX-27型等压电陶瓷片。

SB1为无锁小型轻触按键开关。

变压器T1需要自制:

选用芯柱截面积为3.5mm×5.5mm的EI型硅钢片,初级L1用φ0.06mm漆包线绕1020匝,次级L2用同号绕线1280匝,在中心处抽头。

电源G1用5号电池。

电路板尺寸50mm×40mm。

所有元器件均插焊在自制的电路板上,在插放元件前先用电工刀将电路板的外型设计好,是否与它的外壳相匹配。

要注意插入边沿的元件后,能否盖上外壳。

在插放元件的时候,最好对个元件的性能进行检测,我们所购买的都不是军用元件,存在一定的误差。

不同的三极管引脚排列顺序不一样,对电阻、电容、电解电容、三极管、扬声器等的识别及检测焊接的时候应注意烙铁的温度,最好不要在电风扇下面,以免风扇影响烙铁头的温度。

同时要注意焊接技术,不要出现尖角,剪除引脚的时候,引脚不要留的太长,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一副对讲机需同时制作两部。

本机电路调试很简单,只需调整电阻R2的阻值,使VT1集电极对地电压为2V左右即可。

最后将甲乙两机分别装入两只事前准备好的木盒里,用双股电线将两机连接起来就可以进行通话。

本机制作良好时,当连接导线长度达到500m,通话质量仍然良好

第二节装配与调试

对讲机的装配方法与一般无线电整机的装配方法差不多,应当注意的是,元器件的引脚应尽可能的短,以便紧贴印刷板,引至天线座的连线也应尽可能的短,否则输出功率也会明显下降。

如果输出端离天线座距离较远,一般来说大于10mm就应当采用50同轴电缆连接。

元件的布局,PCB的走线是业余制作的关键,如果乱走一通,调试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级间的串扰、耦合、自激,而这些问题也许还不能通过其他方法解决,最后不得不重走一遍PCB,重新装配,重新调试,走许多弯路。

高频板的PCB走线原则大致是:

每一级均需尽可能放一块(一个区域),同时工作的电路,大功率的输出级应尽可能远离小信号电路,级与级之间需采用大地线包围结构,巧妙地利用中周等铁质屏蔽罩隔离级间电路,可能的话,小信号(特别是接收部分)还需要安排屏蔽罩,并可靠接地。

PCB元件的布局不要单纯追求美观工整,应以其能可靠工作为原则。

第四章总结

经过思考和准备,通过对课题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资料的查找方法,对自己知识面的扩展都不得有相对的提高,但在这其中,也有自己茫然和不知所措的一面,当我决定课题时,不知该从何下手,头脑中也一片空白,后来经过老师对课题的剖解,头脑中才逐渐有了轮廓。

资料搜集花费了大量时间,采集的资料不能从头至尾的抄写,而要取其所需,认为有价值的材料才能引用,在网上,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终于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思想,组织整理,渐渐有了头绪。

我知道,万事开头难,只要把前段工作做好了,后面自然就可以顺利很多了,接下来是做成成品需购买元件,在购买元件时,很多店子都没有买,方,才找到这块芯片。

后来在网上查找它的资料,才知道厂家都不生产这种芯不停地跑了许多地片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怎知会如此辛苦。

经过不断的修改及创新,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种胜利感油然而生。

经过这一次设计,体会颇多,感觉到平时的粗心大意,以及不完善的理论知识让我错过了一次就OK的那种感觉,但我在制作电路的过程中感觉到了一种力量,那种力量可以让我废寝忘食的不断改善调试电路,可以让我兴奋的久久的为了电路而深思,可以让我深夜写着毕业设计说明书,回顾自己的毕业设计制作过程,心中一阵感慨,有失落,有兴奋,有喜悦,有苦恼,但我觉得它值得我这样去做,因为它不仅让有了一次实践的机会,让我学会怎样去面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怎么去解决,让我学会了思考,让我隐隐约约记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

原来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的枯燥电路原理,现在让我在实际应用中觉得少学了好多东西,心中无限后悔。

但这次毕业设计给我的感受是很真、很纯的感受,亲身体会其制作的艰难路程,这不仅加深了我以前因为种种迷惑不知道的电路知识的认识,而且为我将来的人生也奠定了基础,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锻炼,理论结合实践,为社会作贡献。

 

谢辞

时光如逝,三年的大学生活就快结束了,最后一个多月的毕业设计也是对我所学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各方面的一个总结。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因此毕业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但我懂得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全面考虑事情,不能急于求成。

在此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陈昕老师,她教会了我在处理问题时的步骤和方式。

感谢老师在制做过程中对我的耐心指导和帮助。

还有我系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关照和在调试中对我的帮助,谢谢!

这次毕业设计是我大学最难忘的一件事,也是给各位老师的一个汇报,在以后的路上,我会更加充满信心向更深处学习,绝对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参考文献

1.陈有卿.[新颖实用分立元件电子制作138例],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2.陈有卿.[家庭趣味电子制作精选续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庆双.[经典实用电路大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电子电路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