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724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8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

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

安化(梅城)至邵阳高速公路TJ5标段

(K193+700~K224+477.747)

 

K196+581邵阳北互通跨线桥

上部构造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邵高速公路TJ5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一年十月

K196+581邵阳北互通跨线桥上部构造

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本桥位于湖南省新邵县严塘镇坳背村,跨越衡邵高速及D匝道,采用30+45+30m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跨越,交角为99°。

本桥位于直线段,桥梁中心桩号为K196+581,起点桩号K196+525.5,终点桩号K196+636.5,桥梁全长111.0m。

桥梁分上下行两幅并列独立桥梁,左幅桥梁宽度为12.75m;右幅桥梁宽度为16.75m,第一跨存在16cm的变宽。

本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箱梁采用C50混凝土,箱梁顶底板横坡同桥面横坡,左幅横坡率2.306%,右幅横坡率-1.690%~-1.689%。

本桥上部箱梁采用等截面箱梁高度为2.5米,横向根据桥面宽度布置为单箱双室或三室。

箱梁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钢束布在顶板、底板和腹板,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fpk=1860Mpa,公称直径为Фs=15.2mm,公称截面积为Ay=139mm2,弹性模量为1.95×105MPa,松弛率为2.5%。

本全桥上部构造主要工程量:

C50现浇砼2607.2m3;钢绞线89929.8kg;II级钢筋540934.3kg;I级钢筋3023.7kg。

1.2编制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3)《路桥施工计算手册》(2001年版)

(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

(5)《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第三版)

(6)《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17合同段第五册第三分册“邵阳北互通跨线桥”施工图

二、施工组织及工期安排

2.1工期计划

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机械设备、人员综合考虑,本桥现浇箱梁及桥面铺装由专业的桥梁施工队伍负责施工,施工队各班组人员配备齐全。

本桥现浇箱梁计划从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月15日,计划工期76天;桥面铺装计划从2012年1月16日至2012年1月24日,计划工期9天。

施工形象进度安排见表2-1。

表2-1施工形象进度安排表

序号

施工项目

具体时间安排

1

右幅现浇箱梁

2011.11.1~2011.12.30

2

左幅现浇箱梁

2011.11.20~2011.1.15

3

桥面铺装

2012.1.16~2012.1.24

2.2劳动力计划

本桥上部构造主要投入劳动力详见表2-2。

表2-2投入劳动力明细表

序号

工种

施工人数

备注

1

钢筋工

20人

 

2

电焊工

6人

持证

3

混凝土工

18人

 

4

起重工

3人

 

5

机械司机

3人

持证

6

电工

2人

持证

7

技术员

2人

8

测量员

2人

9

其他工种

45人

10

合计

101人

2.3机械设备配置

本桥上部构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详见表2-3。

表2-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工作性能

1

汽车吊

25T

1

良好

2

装载机

ZL50/3.1m3

1

良好

3

三一挖掘机

SNY330

1

良好

4

振动压路机

YZ18C

1

良好

5

海诺混凝土罐车

12m³

4

良好

6

混凝土拌和站

HZS75

2

良好

7

智能张拉仪

LZ-5901/1500KN

1

良好

8

液压千斤顶

YDC1500B-200

1

良好

9

张拉千斤顶

YCW500B

4

良好

10

电动油泵

ZBF-4-50

4

良好

11

捣固器

插入式

12

良好

12

电焊机

BX-500

6

良好

13

钢筋对焊机

/

1

良好

14

钢筋切断机

GQW40A

2

良好

15

钢筋调直机

GT4/10

2

良好

16

发电机

/

2

良好

2.4检验、试验

由TJ5标试验室负责对该桥施工的试验、检测工作。

本桥上部构造主要测量试验仪器配置见表2-4。

表2-4主要测量试验仪器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工作性能

1

全站仪

南方

1

良好

2

GPS

莱卡

1

良好

3

水准仪

莱卡

1

良好

4

塌落度桶

/

2

良好

5

混凝土立方体试模

/

6

良好

三、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工艺和方法

本桥有现浇预应力箱梁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现浇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1。

3.1满堂支架搭设

3.1.1地基处理

为了保证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抗沉陷能力,需对原地面进行处理和加固,要求原地面承载力达到220kpa以上(根据3.2.5节验算结果)。

桥位处原地面多为原状土,现场表土已清理过,根据现场触探结果,除桥墩附近存在部分开挖基坑时回填的松土外,均能满足承载力要求。

对场地进行平整后,再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对于墩台附近回填土,采取全部挖开再分层碾压密实,到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时为止,然后再做现场触探,确认承载力达到220kpa以上后,地基顶面再浇注15cm厚C20素砼。

 

图3-1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工艺流程

为避免处理好地基受水浸泡,在两侧设置30×40cm排水沟,排水沟分段开挖形成坡度,低点开挖集水坑。

防止雨水和其它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图3-2箱梁满堂支架地坪砼设置示意图

3.1.2支架安装

本桥现浇箱梁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其结构形式如下:

纵向立杆均按间距为90cm布置;横向立杆在箱梁底板所对应的位置间距60cm;翼缘横、纵向立杆均按90cm布置。

在高度方向横杆步距120cm,使所有立杆联成整体。

为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纵横方向布置剪刀撑(详见图3-3、3-4)。

在地基处理好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放线,支架底部采用15cm×15cm钢板作底托,然后便可进行支架搭设。

支架搭设好后,用可调顶托和底托来调整支架高度或拆除模板用。

 

图3-3支架布置横断面图

 

图3-4支架布置纵断面图

碗扣架安装好后,对于箱梁底板部份,在可调顶托上纵向铺设I14cm工字钢(箱室下方受力较小位置为I12cm工字钢);然后在其上铺设横向15×15mm方木,间距20cm铺设(如图3-5所示)。

底模、侧模及翼缘模板采用12mm竹胶板,翼缘模板有背肋架,纵横向铺设木枋,直接让加工成楔型的木枋与背肋架接触紧密。

支架底模铺设后,测放箱梁底模中心及底模边角位置和梁体横断面定位。

底模标高=设计梁底+支架的变形+(±前期施工误差的调整量),来控制底模立模。

底模标高和线形调整结束,经监理检查合格后,立侧模和翼板底模,测设翼板的平面位置和底模标高(底模立模标高计算及确定方式类同箱梁底板)。

 

图3-5底板木坊布设示意图

3.1.4现场搭设要求

(1)本工程架体搭设从0#台一端开始搭设,以台身外缘10厘米为第一排立杆。

立好立杆后,及时设置扫地杆和第一步大小横杆,扫地杆距基面25厘米,支架未交圈前应随搭设随设置抛撑作临时固定。

(2)架体与0#台拉结牢靠后,随着架体升高,剪刀撑应同步设置,安全网在剪刀撑等设置完毕后设置。

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道立杆,长度不小于6m,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为45°~60°,在支架外侧及分区连接处必设,剪刀撑间距均每隔4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

所有剪刀撑的斜杆除两端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或横杆扣紧外,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紧。

高于4.8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3)为消除支架非弹性、弹性变形而设置的预拱外,跨中设1.5cm的预拱度,向箱梁两端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至零,以保证箱梁混凝土浇筑后跨中形成1.0cm的预拱。

(4)为了便于拆除交界墩箱梁处的模板,可在支座安装完成后,在支座四周铺设一层泡沫塑料,顶面标高比支座上平面高出2~3mm。

在拆除底模板时将盖梁顶处的泡沫塑料剔除,施工时严禁用气焊方法剔除泡沫以免伤及支座。

3.1.5技术要求

(1)相邻立杆接头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邻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

(2)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宜大于15厘米;

(3)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4)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高的1/300;

(5)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连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

(6)安全网应满挂在外排杆件内侧大横杆下方,用26#铁丝把网眼与杆件绑牢。

(7)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3.2支架受力验算

3.2.1模板支撑设计及验算

箱梁侧模板采用1.2cm厚竹胶板。

竖向内楞采用8×5cm方木,布置间距为20cm;外楞采用壁厚为3.5㎜的φ48钢管,纵向布置三排,间距为0.60m;两模板间采用M14对拉螺杆,间距为0.6×0.6m,外楞用φ48钢管加顶托作外支撑,上、中、下各1排。

(一)、侧模板支撑验算

(1)计算参数:

依据《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和《路桥施工计算手册(2001年版)》,其中竹胶板参数参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

①钢筋砼的重力密度γc=26KN/m3

②砼浇筑速度V=1.5m/h(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取最大浇筑速度),浇筑温度T=10℃

③倾倒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P3=2KN/m2(导管输出)

④振捣砼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P4=4KN/m2

⑤掺缓凝外加剂修正系数K取1.2

⑥模板用12mm竹胶板,容许弯应力为[σw]=35MPa,弹性模量E=9.898×103MPa

(2)模板侧压力P

有效压头高度:

h=1.53+3.8

=1.53+3.8×

=2.1m>H=1.5m,取h=1.5m

作用于侧模板的最大压力:

Pm=K×γc×h=1.2×26×1.5=46.8kpa

(3)按强度要求计算

验算强度时侧压力组合:

P计1=1.2Pm+1.4(P3+P4)=1.2×46.8+1.4×(2+4)=64.56KN/m2

内楞间距为0.20m,设模板按连续梁计算,取1m将侧压力化为线布荷载,q=64.56×1.0=64.56KN/m

Mmax=

qL2=

×64.56×0.202=0.258KN·m

需要Wn=

=7371mm3

截面抵抗矩W=bh2/6=

×1000×122=24000mm3>Wn

满足要求

(4)按刚度(挠度)要求计算

验算刚度(挠度)时侧压力组合:

P计2=1.2Pm=56.16KN/m2

q=56.16×1.0=56.16KN/m

f=

=

=0.49mm

[f]=

=0.5mmf<[f]

满足要求

(二)、侧模板下内楞验算

竖向内楞采用8×5cm方木,布置间距为20cm。

木材用东北落叶松,容许弯应力为[σw]=14.5MPa,容许弯曲剪应力[τ]=2.3MPa,弹性模量E=1.0×104MPa,容许应力折减系数β1=0.85

(1)强度验算:

按上述计算,验算强度时侧压力组合:

P计1=64.56KN/m2

因为纵向钢管支撑间距为60cm,则有:

q1=P计1×0.2=64.56×0.2=12.91kN/m

W=bh2/6=5×82/6=53.3cm3

由梁正应力计算公式得:

σ=q1L2/8W=12.91×6002/(8×53.3×103)=10.9Mpa<β1[σw]=12.32Mpa

强度满足要求。

由矩形梁弯曲剪应力计算公式得:

τ=3Q/2A=3×12.91×(600/2)/(2×80×50)=1.45Mpa<β1[τ]=1.95Mpa

强度满足要求。

(2)刚度(挠度)验算:

按上述计算,验算刚度(挠度)时侧压力组合:

P计2=56.16KN/m2

q1=P计2×0.20=56.16×0.20=11.23kN/m

由矩形简支梁挠度计算公式得:

E=1.0×104Mpa;I=bh3/12=5×83/12=213.3cm4

Fmax=5q1L4/384EI=5×11.23×6004/(384×1.0×104×213.3×104)

=0.89mm<[f]=1.5mm([f]=L/400=600/400=1.5mm)

刚度(挠度)满足要求。

(三)、底模板支撑验算

底模板采用12mm竹胶板,容许弯应力为[σw]=35MPa,弹性模量E=9.898×103MPa,底模下横向次梁木枋间距30cm。

底模处砼箱梁荷载:

P1=2.5m×26KN/m3=65kN/m2(按箱梁高度2.5m计算,取钢筋砼容重γc=26KN/m3)

施工机具、人行、材料堆放荷载:

P2=2.5KN/m2(验算模板和小棱时)

倾倒时产生的竖向荷载:

P3=2KN/m2(导管输出)

振捣砼时产生的竖向荷载:

P4=2KN/m2

(1)按强度要求计算

验算强度时荷载组合:

P计3=1.2P1+1.4(P2+P3+P4)=87.1kN/m2

设模板按连续梁计算,取1m将重力化为线布荷载:

q=87.1×1.0=87.1kN/m

Mmax=

qL2=

×87.1×0.152=0.196KN·m

需要Wn=

=5600mm3

截面抵抗矩W=bh2/6=

×1000×122=24000mm3>Wn

可满足要求

(2)按刚度(挠度)要求计算

验算刚度(挠度)时侧压力组合:

P计4=1.2P1=1.2×65=78KN/m2

q=78×1.0=78KN/m

f=

=

=0.22mm

[f]=

=0.5mmf<[f]

能满足要求

3.2.2底模板下次梁验算

底模板下次梁(15×15cm木枋)验算,底模下纵向工字钢按照60cm间距布置,横向次梁木枋间距30cm,对于横向次梁木枋的验算,取计算跨径为0.6m,按连续梁受力考虑,现以箱梁高度为2.5米,验算底模下腹板对应位置(最不利位置):

木材用东北落叶松,容许弯应力为[σw]=14.5MPa,容许弯曲剪应力[τ]=2.3MPa,弹性模量E=1.0×104MPa,容许应力折减系数β1=0.85

底模处砼箱梁荷载:

P1=2.5m×26KN/m3=65kN/m2(按箱梁高度2.5m计算,取钢筋砼容重γc=26KN/m3)

施工机具、人行、材料堆放荷载:

P2=2.5KN/m2(验算模板和小棱时)

倾倒时产生的竖向荷载:

P3=2KN/m2(导管输出)

振捣砼时产生的竖向荷载:

P4=2KN/m2

模板采用12mm竹胶板,模板自重:

P5=0.012m×6.0KN/m3=0.07KN/m2

横向次梁方木自重:

P6=(0.15m×7.5KN/m3)/2=0.56KN/m2

(1)强度验算:

验算强度时荷载组合:

P计5=1.2(P1+P5+P6)+1.4(P2+P3+P4)=87.86kN/m2

因为横向次梁木枋间距为30cm,则有:

q1=P计5×0.30=87.86×0.30=26.36kN/m

W=bh2/6=15×152/6=562.5cm3

由梁正应力计算公式得:

σ=q1L2/10W=26.36×6002/(10×562.5×103)=1.69Mpa<β1[σw]=12.32Mpa

强度满足要求。

由矩形梁弯曲剪应力计算公式得:

τ=3Q/2A=3×26.36×(600/2)/(2×150×150)=0.53Mpa<β1[τ]=1.95Mpa

强度满足要求。

(2)刚度(挠度)验算:

验算刚度(挠度)时荷载组合:

P计6=1.2(P1+P5+P6)=78.76kN/m2

q1=P计6×0.30=78.76×0.30=23.63kN/m

由矩形连续梁挠度计算公式得:

E=1.0×104Mpa;I=bh3/12=4218.75cm4

Fmax=q1L4/128EI=23.63×6004/(128×1.0×104×4218.75×104)

=0.06mm<[f]=1.5mm([f]=L/400=600/400=1.5mm)

刚度(挠度)满足要求。

3.2.3顶托主梁验算

顶托主梁I14工字钢验算:

底板处脚手管立杆横向间距为0.6m,纵向间距为0.9m,按连续梁受力验算,取计算跨径为0.9m,仅验算底模腹板对应位置即可:

I14工字钢:

截面面积A=21.5cm2,单位重量G=16.88kg/m,Ix=712cm4,Wx=101.7cm3,抗拉、抗压、抗弯应力[σ]=205MPa,弹性模量E=2.06×105MPa,容许应力折减系数β1=0.85

底模处砼箱梁荷载:

P1=2.5m×26KN/m3=65kN/m2(按箱梁高度2.5m计算,取钢筋砼容重γc=26KN/m3)

施工机具、人行、材料堆放荷载:

P2=1.5KN/m2(验算支承小棱的梁时)

倾倒时产生的竖向荷载:

P3=2KN/m2(导管输出)

振捣砼时产生的竖向荷载:

P4=2KN/m2

模板采用12mm竹胶板,模板自重:

P5=0.012m×6.0KN/m3=0.07KN/m2

横向次梁方木自重:

P6=(0.15m×7.5KN/m3)/2=0.56KN/m2

纵向I14工字钢自重:

P7=(16.88×9.8×10-3)/0.6=0.28KN/m2

(1)强度验算:

验算强度时荷载组合:

P计7=1.2(P1+P5+P6+P7)+1.4(P2+P3+P4)=86.79kN/m2

纵向I14工字钢间距为60cm,为简化计算,将竖向压力化为均布荷载,则有:

q1=P计7×0.6=86.79×0.6=52.07kN/m

由梁正应力计算公式得:

σ=q1L2/10W=52.07×9002/(10×101.7×103)=41.47Mpa<β1[σ]=174.25Mpa

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由梁弯曲剪应力计算公式得:

τ=QS/Ib=52.07×(900/2)×58.4×103/(712×104×140/2)=2.75Mpa<β1[τ]=106.25Mpa

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2)刚度(挠度)验算:

验算刚度(挠度)时荷载组合:

P计8=1.2(P1+P5+P6+P7)=79.09kN/m2

q1=P计8×0.60=79.09×0.6=47.45kN/m

由连续梁挠度计算公式得:

Fmax=q1L4/128EI=47.45×9004/(128×2.06×105×712×104)

=0.17mm<[f]=2.25mm([f]=L/400=900/400=2.25mm)

刚度(挠度)满足要求。

3.2.4支架验算

(1)支架竖向受力验算:

脚手管(φ48×3.5)立杆的横向间距为0.6m,纵向间距为0.9m,步距1.2m,因此单根立杆承受区域即为底板0.6m×0.9m箱梁均布荷载,由横桥向木枋集中传至杆顶。

对于脚手管(φ48×3.5),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可知:

i—截面回转半径,查附录B表B可得,i=1.58cm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MPa

A—立杆的截面面积,查附录B表B可得A=4.89cm2

由于大横杆步距为1.2m,长细比为λ=L/i=120/1.58=76

由长细比查附录C表C可得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φ=0.744,取折减系数β2=0.85则有:

β2[N]=β2φAf=0.85×0.744×489×205×10-3=63.39kN

按整个梁高2.5m计算荷载组合(不含支架自重):

P计9=1.2×(2.5×26+0.07+0.56+0.28)+1.4×(1.5+2+2)=86.79kN/m2

φ48×3.5钢管每米重量38.4N/m,支架最大高度5.3m,叠加到单根支架立管上的自重:

F=38.4×[5.3+(0.6+0.9)×5]=492N

单根支架传递荷载Nmax=P计9×A+1.2F=86.79×0.6×0.9+1.2×0.492=47.46KN<β2[N]

抗压强度满足要求。

另由压杆弹性变形计算公式得:

(按最大高度5.3m计算)

△L=NL/EA=47.46×103×5.3×103/(2.06×105×4.89×102)=2.50mm

压缩变形不大。

(2)支架横向稳定验算:

取左幅箱梁单排支架进行横向稳定验算,支架横向跨度为12m(见图3-5),把均布荷载简化为集中荷载:

N=86.79kN/m2×0.9m×12m=937KN

抗倾覆力矩:

取5%的上部荷载作为水平荷载,作用于支架顶部,按支架最大高度5.3m验算:

F=0.05N=0.05×5622=281kN

水平倾覆力矩:

故支架横向稳定满足要求。

因支架纵向跨度较大,且可利用桥墩使支架支顶牢固,故不需进行纵向稳定验算。

3.2.5地基承载力验算

由上步计算得,单根支架立杆传递的荷载为Nmax=47.46KN,支架立杆间距为0.6m×0.9m。

原地面为粘土,部分为回填土,取地基承载系数φ=0.4,故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

f=Nmax/φA=47.46/(0.4×0.6×0.9)=220kPa

支架立杆底托采用15mm×15mm钢板,则实际地基接触应力为:

σ=Nmax/A1=47.46×103/(150×150)=2.1MPa

为了整个支架的结构安全,需对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处理方法:

对原地面进行碾压整平,要求碾压后地基承载力达到220kpa,然后在其上铺设15cm厚C20混凝土,承载力设计值为fc=9.6MPa,此时混凝土底板抗压承载力能满足要求。

(1)混凝土底板抗剪承载力验算如下:

依据《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第三版)

查表得:

ft=1.1MPa,h0=150mm,b=900mm,由于h0<800mm,故取βh=1.0

Vmax=Fb/2=(220×0.6)×0.9/2=59.4KN

0.7βhftbh0=0.7×1.0×1.1×900×150=103.95KN>Vmax

故底板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

(2)混凝土底板抗冲切承载力验算如下:

依据《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第三版)

查表得:

ft=1.1MPa,h0=150mm,由于h0<800mm,故取βhp=1.0

pj=f=220kpa

Al=0.6×0.15+(0.45+0.6)/2×0.075=0.13m2

Fl=pjAl=220×0.13=28.6KN

am=(at+ab)/2=(150+450)/2=300mm

0.7βhpftamh0=0.7×1.0×1.1×300×150=34.65KN>Fl

故底板抗冲切承载力满足要求。

本桥左幅箱梁混凝土1091.2m3,自重约28371KN,按图3-5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