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105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

《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出自《孟子》的成语.docx

出自《孟子》的成语

24、独善其身:

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语出《孟子·尽心上》: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25、阿其所好:

阿:

曲从;其:

他的;好:

爱好。

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26、翻然改进:

翻然:

变动的样子。

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

  

27、反求诸己:

求:

追究;诸:

“之于”的合成词。

反过来追究自己。

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28、饭糗茹草:

饭、茹,吃。

糗,干粮。

草,野菜。

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29、孤臣孽子:

孤臣:

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

妾所生的庶子。

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  

31、寡人之疾:

疾:

病,毛病。

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

“王曰: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后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

  

32、鳏寡孤独:

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其实此成语最早应出自《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  

33、好为人师:

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

34、浩然之气:

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浩然,盛大的样子。

出《孟子·公孙丑上》: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35、岌岌可危:

岌岌,危险的样子。

形容地位或状况十分危险,将要垮台或灭亡。

36、疾首蹙额:

疾首,头疼。

蹙额,皱眉头。

后以此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宋·陆九渊《与徐子宜》其二:

“良民善士,疾道蹙额,饮恨吞声,而地所控诉。

”  

37、摩顶放踵: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

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38、牛山濯濯:

牛山,在齐国临淄之南。

濯濯,本谓山之无树木,今或用喻人秃顶无发。

39、被发缨冠:

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

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41、齐东野语:

齐东,古齐国东部。

野语,乡下人的话。

后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言。

  

42、弃甲曳兵:

丢掉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

43、弃如敝屣:

谓像扔掉破鞋子一样。

敝,破旧。

屣,鞋子。

语出《孟子·尽心上》:

“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后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44、舍生取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5、舍我其谁:

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谓人以忧患谋处而生,以安乐怠忽而死。

语出《孟子·告子下》: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食前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吃饭时,面前摆满了一丈见方的食物。

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语出《孟子·尽心下》:

“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  

48、始作俑者:

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51、通功易事:

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语出《孟子·滕文公下》:

“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步;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  

52、同流合污:

后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

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53、枉己正人:

枉,弯曲,不正。

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55、为富不仁:

为富,追求发财致富。

语出《孟子·滕文公上》:

“阳虎曰: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意为致富与行仁义难以并存。

后以此指富人唯利是图,不讲仁义。

  

56、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57、闻过则喜:

过,过错。

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58、五十步笑百步:

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性质的问题,却自以为优越而嘲笑或反对别人。

59、习焉不察:

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后用此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也作“习而不察”。

60、先知先觉:

语出《孟子·万章上》: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后指认识事理早于一般的人。

61、胁肩谄笑:

胁肩,把两肩收拢起来。

谄,奉承人。

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

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63、言近旨远:

旨,意旨。

语出《孟子·尽心下》: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指,同“旨”。

后指话语浅显通俗,而含义却很深远。

  

64、揠苗助长:

揠,挺拔之欲亟长也。

喻急躁妄为,欲益反损。

 

66、恶湿居下:

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

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68、仰事俯畜:

谓上事父母,下畜妻子的责任,今用以为家庭生计语。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注:

事,以孝事亲;畜,以慈培育。

  

69、仰不愧天:

谓心正则无愧于天。

语出《孟子·尽心下》: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疏:

存诚于己,而仰无以有羞愧于天,俯无以有怍于人。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

70、夜以继日:

日夜不停地做某事。

多形容十分勤奋、勤恳、忙碌。

语出《孟子·离娄下》: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71、一傅众咻:

傅,教。

咻,吵。

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

后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73、以邻为壑:

壑,深沟。

语出《孟子·告子下》: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

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74、以力服人:

力,强制的力量。

服,使人服从。

用强制的方法使人服从。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  

75、易地而处:

后指交换所处的位置。

77、引而不发:

引,拉弓。

发,射箭。

语出《孟子·尽心上》: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也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78、与人为善:

跟别人一同做好事。

后多指善意助人。

79、缘木求鱼:

缘木,爬树。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意为按照你的做法而要得到你所希望的,就像爬到树上捉鱼一样不可能。

后比喻方向、方法都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80、再作冯妇:

语出《孟子·尽心下》: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隅,莫之敢撄。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后比喻重操旧业。

  

81、知人论世:

意为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

后指了解人物,评论世事。

  

85、自怨自艾:

自怨,悔恨自己的错误。

自艾,改正自己的错误。

原指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后多指悔恨。

  

86、左右逢源:

源,水源。

也作“原”。

后比喻做事很顺利。

《孟子》名言名句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12)仁者无敌。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

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7)尽信《书》,不如无《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