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8144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命题人:

审题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含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922年,俄共中央提出:

“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

”提出这一建议的背景是()

A.农业集体化政策全面推行

B.农业的基础地位急需加强

C.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

D.社会主义改造提上议事日程

2.“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理论

D.细胞研究成果

3.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

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

”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

A.放弃辽东半岛

B.永久占领辽东半岛

C.有条件归还中国

D.转送给俄德法三国

4.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

“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

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旧唐书·食货志》记载: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

一千文重六斤四两。

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

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

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

”这主要表明()

A.唐朝初年确定了国家铸币的法定地位和标准

B.唐朝初年,秦王、齐王等诸侯有自主铸币的特权

C.唐朝铸铜业的显著发展,使货币发行量激增

D.隋朝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货币需求量大增

7.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但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列宁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邓小平这么说的意图是()

A.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B.肯定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借鉴

C.肯定苏联道路符合中国国情

D.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造舆论

8.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高全喜在《立宪时刻:

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

B.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

C.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

9.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

“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

他认为太平天国()

A.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

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

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

D.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

10.毛泽东曾经总结道:

“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11.李贽在《藏书》中说道: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这表明李贽()

A.认为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差别

B.坚决反对孔子的是非观

C.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

D.与儒家学说势不两立

12.读下图,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不包括()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④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一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

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二 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

有一次,他接到素丹的一份诏谕,激动地说:

“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我一步步地向前迈进。

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不错,我已经站稳脚跟。

”接着,他狠狠敲打着这份诏谕说:

“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

”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2)根据材料二、三,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图片。

(2)按照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要求:

①综合事件的时间必须是1941~1944年,②事件必须与所给事件的性质类似或具有一致性,③所填写事件不得超过两个)

(3)任选其中两幅图片,结合史实说明两者的关系。

 

西藏芒康县那西民族乡盐井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含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答案】C

【解析】农业集体化政策全面推行是在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上台后,故A项错误;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因此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故C项正确;B、D项与当时的背景不符,故B、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上帝造人说,是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

3.【答案】B

【解析】据题意知其意图只是暂时放弃永久占领,通过其它策略实现永久占领企图,而不是放弃,故A项错误;据“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中国永久不能还清,那么日本对该岛占领就可以由一时变为永久,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及的条件只是一种策略,并不是真正想归还中国,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转送问题,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从材料看,陈独秀主张学习欧美政治文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并超过欧美诸国,说明对中国社会的未来作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D项与材料不符。

5.【答案】A

【解析】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会议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故C项错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材料大意是说:

唐初武德四年废五铢钱,以“开通元宝”钱(流俗称为“开元通宝”)作为统一的货币,径八分,重二铢四叅,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当年在铸造时,便委托了秦王、齐王、右仆射裴寂三位朝廷王公重臣在洛阳、幽州、益州等地开了四个造炉去铸钱。

禁止私自铸钱,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故B项错误;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D两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新经济政策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当时的中国仍然受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邓小平赞赏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肯定西方经济模式中的市场调节作用,故B项正确;邓小平肯定了列宁新经济政策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故A项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和光荣革命的相同点,光荣革命即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以和平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材料主要是肯定了辛亥革命政权更替的方式,并不是探源辛亥革命的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袁世凯是在清帝下诏退位、孙中山辞职的背景下掌握政权的,与光荣革命一样,实现了政权和平转移,故B项正确;清帝是被迫退位,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而且表述不全面,故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材料说的是“四不象的天主教”与“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不是说和传统思想相对立,故A项错误;梁启超分析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不是在论述它和民主化进程的关系,并且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反对清朝专制统治,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在说太平天国所宣传的宗教与国民心理相反,不是在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是因为它“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说明梁启超认为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所宣传的拜上帝教的思想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即“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故D项正确。

10.【答案】D

【解析】中国近代受侵略的原因是制度落后,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总之,是社会制度的落后使中国难以战胜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列强。

11.【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人之是非,初无定质”表明李贽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A项表述错误,排除,李贽自身便是一位儒学家,他反对人们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B、D两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下图时间是1981—1989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是1992年的十四大,故①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与题意不符,故②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促进城市居民收入增加,会加大城乡差距,故③正确;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城乡差距扩大无关,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一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答案】①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例1:

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

例2:

伊雷克对北极进行3次科学考察,绘制出地图,增进了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

②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

例1:

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

例2:

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对人类区域的阻隔,缩短了交往时间,有利于信息传播。

【解析】本题以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选择合适史料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解决本题的突破点在于理解题意所隐含的两个角度,既要能从海洋的考察与开发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角度论证,又要能从人类文明的进步反过来推动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角度进行论证。

14.【答案】

(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的特点结合起来。

(1)问由材料一中“仁政”“无为”“明法”可判断出各自的思想主张;背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总结。

(2)问由材料二中“大一统”“正法度”等信息可以概括董仲舒的思想特征,再结合所学分析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第(3)问由材料三中吸收不同宗教文化即可归纳唐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再结合唐朝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情况分析其原因。

第(4)问要提炼出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的

三、【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答案】

(1)①创办近代工业。

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③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④学习西方改革军事。

(2)改革的核心是军事改革。

采取的措施:

①建立军事工业,生产先进军事装备。

②创办埃及军官学校,从国外聘请教官,培养军官。

③实行征兵制,按西欧国家模式,组织训练新式军队。

④大力发展海军。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首先通读材料,形成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辩证认识,并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归纳出相关措施。

四、【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答案】 

(1)图一、二、三、四

(2)签署《大西洋宪章》;开罗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3)综合图一《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和图三中途岛海战: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

随后,各个战场出现转折。

1942年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战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成为该战场的转折。

综合图二德黑兰会议和图四诺曼底登陆战役:

1943年德黑兰会议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为实施这项计划,盟军确定在诺曼底登陆。

1944年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成功地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综合图三中途岛海战和图二德黑兰会议:

1942年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随后其他战场也出现转折;1943年,反法西斯联盟在各个战场取得了根本性转折,为了加速战争的进程,早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盟国相继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共商大计。

(说明:

图片可以任意组合,只要能说明两者的关系即可)

【解析】 本题以四幅图片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重大事件的把握能力。

侧重于中档知识的考查。

回答时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看清楚题意。

(1)、

(2)两问根据要求回答即可。

(3)问注意语言的简洁、概括,把握住两者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