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5825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题库Word格式.doc

1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要求,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

A.完整B.详细C.全面

17.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A.50B.100C.200

1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事故。

A.3人以上10人以下B.10人以上30人以下C.10人以上60人以下

19.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重Da事故是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B.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C.5000万元以上l亿以下

20.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地市级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国务院

21.对于危险性不明的化学品,生产单位应在二年内办理登记手续。

22.储存单位、使用单位储存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属应登记的内容。

23.首次进口危险化学品时,有生产国家提供的符合要求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上加贴安全标签即可。

24.《安全生产法》对事故的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

2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26.事故发生后,不管情况如何,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不得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27.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8.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29.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30.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查组的询问。

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31.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

A.安全评价B.安全监察C.安全监控

32.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方可上岗作业。

A.培训B.考核合格C.评议

33.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应当每()核对剧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

A.月B.周C.天

34.每种化学品最多可选用()个标志。

A.2B.3C.4

3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个等级。

A.3B.4C.5

36.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特别重人事故是指造成()人以上死亡事故。

A.10B.30C.50

37.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亿元以上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0.5B.1C.1.5

3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是指造成()重伤(包括急性T:

业中毒)。

A.10人以上30人以下B.30人以上100人以下C.50人以上100人以下

39.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A.3B.7C.30

40.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较大事故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1.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随之改变。

42.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3.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个人承担。

44.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一定就会发生职业危害。

45.有些患有遗传性疾病和遗传缺陷的人易受危害而患职业病。

46.患职业病的情形,不属于工伤。

47.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通常是以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毒物的毫克数来表示的,单位是mg/立方米。

48.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49.电光性眼炎是紫外线过量照射所引起的急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

常发生于电焊、气焊、氧焰切割、电弧炼钢,以及使用弧光灯、水银灯、紫外灯的作业场所及岗位,其中以电焊工最多见。

50.苯是无色透明、有芳香味液体,极易挥发,因此在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中毒。

5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A.物理因素B.生产粉尘C.高温

52.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A.作业环境B.卫生环境C.家庭环境

53.下列()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

A.生产粉尘B.噪声C.真菌

54.下列()属于化学性危害因素。

A.工业毒物B.振动C.高温

55.下列哪些因素或条件不属于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A.劳动组织不合理B.操作体位不良C.照明不良

56.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放射性物质B.高温C.病毒

57.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分为10大类,()种。

A.14B.99C.115

58.我国卫生部门公布的法定职业病中有()种尘肺。

A.13B.10C.8

59.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不包括()。

A.电焊工尘肺B.石墨尘肺C.木工尘肺

60.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

61.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在工作地点、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62.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昏、眼花、剧烈头痛、耳鸣、颈部压迫感和搏动感,并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等,甚至出现短的昏厥。

63.硫化氢为无色低浓度时带有臭鸡蛋样气味的气体,高浓度时使嗅觉麻痹,故难以凭嗅味强弱来判断其危险浓度。

64.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两大类:

一类是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

另一类是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及氰化氢等。

65.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主要是进行个体防护,组织管理措施无关紧要。

66.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后,可以产生各种对健康有害的生物效应。

67.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取决于毒物的危害程度。

68.重体力劳动、不良的体位、接触化学毒物、物理危害等情况对孕妇健康有影响。

因此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69.如果作业方式不合理,会引起人体的个别器官紧张,从而导致生理疾患。

70.凡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可由企业决定是否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

7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中,铅及其化合物属毒物()级。

A.IB.IIC.III

7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甲苯、二甲苯属毒物()级。

7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个级别。

74.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

A.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毒性的大小C.毒物的浓度

75.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单位,应至少()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A.3个月B.6个月C.1年

76.在测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时,每个作业场所应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数量小得少于()个。

77.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经消化道进入多半是由于()习惯不良造成。

A.个人卫生B.休息C.工作

78.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积蓄。

毒物在体内的积蓄是发生()的基础。

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亚急性中毒

79.在丁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通过呼吸道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毒物在空气中的()。

A.形式B.浓度C.时间

80.职业危害能否引起职业病,主要取决于接触的(),即接触的时问和浓度。

A.形式B.剂量C.多少

81.电石(碳化钙)可以露天存放。

82.同是氧化剂,特性基本相同,可以任意混储混运。

83.浓硫酸、烧碱、液碱可用铁制品做容器储存,因此也可用镀锌铁桶储存。

84.乙类危险化学品分装、改装、开箱检查应在库房内进行。

85.有毒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

86.人可以长期吸入氧气,而且氧气越纯越好。

87.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规定的16项内容,不得随意删除或合并,其顺序可以随意变更。

88.放射性物品在储运中必须有完整妥善的包装,包装问题十分重要,一般应采用四层包装。

分别为内容器、内层辅助包装、外容器、外层辅助包装。

8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发布了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按照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

90.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m。

91.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及《危险货物品名表》,按危险货物具有的危险性将危险货物分为()类。

A.7B.8C.9

92.决定爆炸品具有爆炸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B.爆炸品密度C.爆炸品结晶

93.《危险货物品名表》(GBl2268—2005)按危险货物具有的危险性把爆炸品分为()项。

A.5B.6C.7

94.爆炸品仓库要阴凉通风,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一般库房内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

A.45%~55%B.55%~65%C.65%~75%

95.爆炸品库房内部照明应采用防爆型灯具,开关应设在库房()。

A.外面B.里面C.里、外都行

96.运输爆炸品时必须经()管理部门批准,按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凭准运证方可起运。

A.交通B.公安C.地方行政

97.常压下,吸入()以上氧气时,可能发生氧中毒,长期吸入可发生眼损害甚至失明。

A.30%B.40%C.50%

98.《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规定:

易燃液体的闭杯试验闪点应等于或低于()℃。

A.25B.40C.61

99.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比较大,灌装时容器内应留有()以上空间,不可灌满。

A.3%B.5%C.10%

100.易燃液体在运输、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A.接地B.防火C.监测

101.有机过氧化物比无机氧化剂有更大的火灾爆炸危险。

102.氢氟酸可用玻璃及陶瓷容器储存。

103.剧毒物品的仓库应使用密闭措施。

104.液氯钢瓶与液氨钢瓶可以在同库存放。

105.闪点是表示易燃易爆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闪点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106.压缩气体如正丁烷、乙炔等发生着火时,应迅速灭火,然后切断气源。

107.危险化学品露天储存时单一储存区最大储量2000~2400t。

108.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由国务院交通部门规定。

109.在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

110.危险化学品库房门应为木质门,采用外开式,设置高侧窗。

(剧毒物品仓库的窗户应加设铁护栏)()

111.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中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志()种。

A.27B.29C.30

112.爆炸品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A.水B.泡沫C.沙土盖压

113.爆炸品仓库要阴凉通风,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一般库温度控制在()

A.10℃以下B.15~30℃C.35℃以下

114.易吸湿的黑火药、硝铵炸药、导火索等爆炸品库房,相对湿度不得超过()

A.65%B.55%C.45%

115.爆炸品的包装箱不宜直接在地面上放置,最好铺垫()左右的方木或垫板。

A.20cmB.40cmC.50cm

116.《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中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理化性质,将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为三项即易燃气体、不燃气体、()。

A.有毒气体B.助燃气体C.窒息气体

117.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仓库应阴凉通风,库温不易超过()℃。

A.20B.30C.40

118.下列()是表示易燃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A.闪点B.凝固点C.自燃点

119.闪点低于23℃的易燃液体,其仓库温度一般不得超过()℃。

120.钾、钠等活泼金属绝对不允许露置空气中,必须浸没在()中保存,容器不得渗漏。

A.煤油B.溶液C.水

121.人体是导体,在静电场中可能接触起电而成为带电体,引起感应放电。

122.蒸气和气体静电比固体和液体的静电要强一些,有的能高达数万伏以上。

123.123.绝缘体上较大的静电泄漏主要是其表面泄漏。

124.124.静电事故多发生在潮湿的季节。

125.125.降低摩擦速度或流速等工艺参数可促进静电的产生。

126.126.静电屏蔽可以消除静电电荷。

127.127.从消除静电危害的角度考虑,在允许增湿的生产场所保持相对湿度在70%以上较为适宜。

128.128.静电中和器主要用来中和导体上的静电。

129.129.电火花就是指事故火花。

130.130.下列放电释放能量较小的是()。

A.电晕放电B.传播型刷形放电C.火花放电

131.131.爆炸性气体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被分为()。

A.0区、1区、2区B.10区、11区C.21区、22区、23区

132.132.配电室等安装和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的房间宜采用()防爆电气设备。

A.正压型B.隔爆型C.充油型

133.133.固体粉碎和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起电。

A.接触B.破断C.电荷迁移

134.134.下列()是消除静电危害最常见的方法。

A.屏蔽B.接地C.增湿

135.135.预计在正常情况下不会释放,即使释放也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释放源为()释放源。

A.连续级B.一级C.二级

136.136.以下几种静电放电形式中()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引燃能力很强,危险性很大。

A.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B.传播型刷形放电和电晕放电C.火花放电和传播型刷形放电

137.137.下列()电气设备是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器设备。

A.正压型B.隔爆型C.本质安全型

138.138.爆炸性气体化合物按照()被分为6组。

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B.最小引燃电流C.引燃温度

139.139.为了避免液体油料灌装时在容器内喷射和喷溅,防止产生静电,应将注油管延伸至容器()。

A.上部B中部C.底部

140.140.泡沫灭火器一般用于带电灭火。

141.141.静电的消失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中和和泄漏。

142.142.电阻率越大,越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造成危害。

143.143.为了消除感应静电的危险,料斗或其他容器内不得有不接地的孤立导体。

144.144.对于悬浮粉体和蒸气静电,任何抗静电添加剂都不起作用。

145.145.屏蔽是消除静电危害最常见的方法。

146.146.产生静电最常见的方式是接触一分离起电。

147.147.通风情况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它分为一般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两种类型。

148.148.电晕放电释放的能量较小。

149.149.固体粉碎和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一般属于接触起电。

150.150.泄漏导走法即用静电接地法,使带电体上的静电荷能够向大地泄漏走散。

151.151.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环境区域属于()区。

A.0B.10C.21

152.152.在正常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