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282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docx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

十九中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质量抽测试题

  

  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存在于(

  )

  A、冰川

  B、地下水

  、河流

  D、湖泊

  2.对于同温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桶水的密度比一滴水的密度大

  B、一桶水的密度比一滴水的密度小

  、一桶水的密度和一滴水的密度相等

  D、由于水温不知道,故无法确定

  3.下列使用天平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B、当加减砝码无法使天平平衡时,可通过调节平衡螺旋的方法使天平平衡

  、调节天平平衡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端,则平衡螺旋要右调

  D、取放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来夹取

  4.下列各种因素中,不会影响一张湿纸巾中水分的蒸发速度的是(  )

  A、温度

  B、纸巾的表面积

  、周围环境的通风状态

  D、纸巾的品牌

  .下列物质溶于水以后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

  A、蔗糖

  B、硝酸铵

  、食盐

  D、浓硫酸

  6.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

  B、牛奶

  、碘酒

  D、汽水

  7.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电解过程是一种物理变化

  B、水是由氧气和氢气所组成的

  、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8.溶液的特点是(

  )

  A、均一,无色

  B、均一,稳定,无色

   

  、均一,稳定

  D、均一,透明,无色

  9.下列方法不能使7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加入硝酸钾

  B、加水

  、蒸发溶剂

  D、冷却

  0.下列各种情况,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

  A、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任意排放工业污水

  、生活污水处理以后再进行排放

  D、减少空气中硫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1将0g食盐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以后还有一部分食盐未被溶解,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水加热一定可以使多余的食盐全部溶解

  B、这个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为60g

  、所得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把所得的溶液加热,一定会有食盐析出

  2

  在下列图中,取用固体方法错误的是

  3.空气的成分是:

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杂质,按

  体积分数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4.下列对于空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氮气在一般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

  B、空气的成分中以氮气和氧气为主

  、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D、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所组成的

  .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

  乙盆放在房子里,两盆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

  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6.某研究性学习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右图的图线。

根据这个图线,说明水的温度从80降低至20的过程中(

  )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7.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空气

  D、氧气

  8铁丝、木炭、硫和磷都有能在氧气里燃烧,它们燃烧的共同点是(

  )

  A、都发出明亮的白光

  B.都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都产生白色的火焰

  D.都有发光发热

  9要除去密封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并且不混入其他气体,可燃物应选择使用(  )

  A、硫

  B、木炭

  、磷

  D、蜡烛

  20.区别2、N2、空气最好选用(  )

  A、分别液化

  B、澄清石灰水

  、带火星的木条

  D、点燃的木条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40分)

  21.我们知道水在地球上会以不同的状态存在,它们可以是______态、______态、_______态。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

  占全部水量的72%左右。

  22.纯水在_____摄氏度时的密度最大,密度为__________g/3,其含义为:

  

  。

  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随着体积变化的数据曲线,判断甲、乙、丙三者密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____。

  24写出下列物质转化的名称,并注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____

  ___

  ◇、一杯水放在冰箱中结冰了__________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___

  _

  ___

  _____

  ◇、一杯酒精放久以后会减少___________

  2. 20摄氏度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其含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写出两种证明大气中有水存在的方法或者实例:

  方法一:

用物理的方法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用化学的方法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工业上制取氧气和氮气主要利用了他们两者之间_______的不同,并把液态_____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28.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

  。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可以平静地燃烧,形成

  的火焰。

  29.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色无味的气体。

常温下微溶在水中,密度比空气_____,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些物理性质,在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应采用______法收集,而不用_______法收集。

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过程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

  __

  _______。

  30

  某气体具有如下的性质:

①密度比空气小②不易溶于水③能在氧气中燃烧④在1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190摄氏度时变成液体。

在上述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为了收集比较干燥的气体,应使用_____________法收集。

  31.熄灭酒精灯,必须用_____________盖灭,不可以用嘴吹灭。

这是燃烧三个条中的燃烧需要

  的条不满足。

  32.一般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是

  。

如食盐溶液,

  是溶质,

  是溶剂。

当其他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溶液里含量多的叫

  ,含量少的叫

  。

  33.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3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t3℃时,3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

  

  

  ②_______℃时,B和的溶解度相同。

  

  

  

  

  三、

  探索与实验:

(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34.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试回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_________跟__________起反应来制取的,该反应可以表示成:

  

  。

  2)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右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装置,回答列问题:

  通电后用带火星的水条接近A管的尖嘴,打开活塞,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说明A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____。

  点燃B管中的气体,并一个干燥的烧杯倒扣在B管尖嘴的上方.可以观察到在干燥的烧杯中出现了________。

  (3)该化学反应的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_________。

  36.如图所示,某学生在做可燃物燃烧的实验,烧杯中注入开水(水温约90℃),并放入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着火点为240℃),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的白磷,请回答如下的问题:

  

(1)看到什么现象

  

  ;

  

(2)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