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378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悸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悸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悸诊疗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悸诊疗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悸诊疗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心悸诊疗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心悸诊疗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悸诊疗方案.docx

《心悸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悸诊疗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悸诊疗方案.docx

心悸诊疗方案

心悸诊疗方案

【概念】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相当于西医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和非心血管疾病如:

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我们这里主要指各种心血管疾病。

【疾病名称】

中医病名:

心悸

西医病名:

冠心病,心律失常

【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第七版教材制定。

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乏力,头晕等。

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洒饱食等原因诱发。

4.可见有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5.心电图、血压、X线胸部摄片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病因病机】

心悸的病因较复杂,既有体质因素、饮食劳倦或情志所伤,亦有因感受外邪或药物中毒所致。

其虚证者,多因气血阴阳亏虚,引起心神失养;实证者常见痰浊、瘀血、水饮,而致心神不宁。

1.体质虚弱:

禀赋不足,素体亏虚,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皆可使气血不足,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饮食劳倦:

嗜食高粱厚味,煎炸炙炥,蕴热化火生痰,痰火扰心,发为心悸。

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施,水液输布失常,滋生痰浊,痰阻心气,而致心悸。

3.情志所伤:

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平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易使心气不敛,心神动摇,而心慌不能自主,惊悸不已,渐次加剧,直至稍遇惊恐,即作心悸,甚或外无所惊,时发怔忡。

4.感受外邪: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血运行受阻,发为心悸。

或风寒湿热之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心阴,亦可引起心悸。

5.药物中毒:

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害心气,甚则损伤心质,引起心悸,如附子、乌头,或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当用药过量或不当时,均能引发心动悸、脉结代一类证候。

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养,心神动摇,悸动不安。

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

【鉴别诊断】

1.胸痹心痛:

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闷痛,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

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笃。

胸痹心痛常可与心悸合并出现。

2.奔豚: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奔豚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中医证候诊断:

具体诊断依据治疗方案】

1.心虚胆怯

 症状: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

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象动数或细弦。

2.心脾两虚

  症状: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

3.阴虚火旺

  症状: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

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

黄或少苔,脉细数。

4.心阳不振

症状: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5.水饮凌心

 症状:

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下肢浮肿,形寒肢冷,

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或沉细而滑。

6.心血瘀阻

症状:

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

1.心虚胆怯

 症状: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

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象动数或细弦。

辨证分析:

心为神舍,心气不足易致神浮不敛,心神动摇,

少寐多梦;胆气怯弱则善惊易恐,恶闻声响。

心胆俱虚则更易为惊恐所伤,稍惊即悸。

心为胸中,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故胸闷气短。

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劳累耗气,心气益虚,故劳则加重。

脉象动数或细弦为心神不宁,气血逆乱之象。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

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

远志15g石菖蒲15g茯苓25g磁石10g

党参10g琥珀10g朱砂2g(冲服)龙齿25g(先煎)

水煎取汁200ml,分2次口服

2.心脾两虚

症状: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

辨证分析:

心脾两虚主要指心血虚、脾气弱之气血两虚证。

思虑劳心,暗耗心血,或脾气不足,生化乏源,皆可致心失血养,心神不宁,而见心悸、失眠多梦。

思虑过度可劳伤心脾,故思虑劳心则甚。

血虚则不能濡养脑髓,故眩晕健忘;不能上荣肌肤,故面色无华,口唇色淡。

纳少腹胀,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均为脾气虚之表现。

气血虚弱,脉道失充,则脉细弱。

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

归脾汤加减。

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5g茯苓15g

远志10g酸枣仁15g炮姜5g大枣5枚

当归15g甘草10g阿胶10g煅龙骨15g

煅牡蛎15g

水煎取汁200ml,分2次口服

3.阴虚火旺

症状: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

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薄

黄或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

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故心悸而烦,不得安眠。

阴亏于下,则见腰酸。

阳扰于上,则眩晕耳鸣。

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

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加减。

生地黄15g人参10g丹参20g玄参15g

茯苓25g五味子15g远志15g桔梗10g

当归身15g天门冬15g麦门冬15g柏子仁15g

酸枣仁15g石菖蒲15g黄芪20g

水煎取汁200ml,分2次口服

4.心阳不振

症状: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

久病体虚,损伤心阳,心失温阳,故心悸不安。

胸中阳气不足,故胸闷气短。

心阳虚衰,血液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故形寒肢冷,面色苍白。

舌质淡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均为心阳不足,鼓动无力之征。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桂枝15g炙甘草30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

白芍15g附子10g

水煎取汁200ml,分2次口服

5.水饮凌心

症状:

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小便短少,舌淡苔滑或沉细而滑。

辨证分析:

水为阴邪,赖阳气化之,今阳虚不能化水,水

邪内停,上凌于心,故见心悸。

阳气不能上达于四肢,不能充于肌表,故形寒肢冷。

饮阻于中,清阳不升,则见眩晕。

如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则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

饮邪上逆,则恶心吐涎。

舌淡苔滑或沉细而滑,亦为水饮内停之象。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25g肉桂10g白术15g炙甘草15g

细辛5g五味子15g干姜10g半夏15g

陈皮15g

水煎取汁200ml,分2次口服

6.心血瘀阻

症状:

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辨证分析:

心主血脉,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安。

血瘀气滞,心阳被遏,则胸闷不舒。

心络挛急,则心痛时作。

脉络瘀阻,故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均为瘀血蓄积,心阳被遏之征。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桃仁红花煎加减。

桃仁15g当归15g生地15g赤芍15g

川芎15g制香附15g丹参20g青皮15g

穿山甲15g延胡10g

水煎取汁200ml,分2次口服

特色: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取穴天池,膻中,心俞,厥阴俞,膈俞。

其中天池,膻中舒心理气,通络止痛;心俞活血通络,养心定悸;厥阴俞宽胸理气,膈俞活血化瘀。

【疗效评价】

显效:

症状消失,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有效:

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无效:

主要症状及心电图等检查无改变。

【难点分析】

1.对于老年人,如何控制情绪以减少心虚胆怯及阴虚火旺变证发生。

2.患者心悸重时无有效的中药制剂迅速缓解症状。

3.在发生变证时,既西医为恶性心律失常,心衰。

此时病情危重,病人服药困难,加之中药煎剂取药缓而不利于抢救,因此中药参与抢救治疗多很困难,包括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及药物制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