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439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docx

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问题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及对策

 

系部商学院

年级2010级

专业国际贸易实务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

指导老师X职称讲师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现状1

二、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现状1

(一)受经济危机影响,行业订单减少2

(二)缺少高质量国际知名品牌2

(三)产业主体以民企为主2

(四)绿色壁垒新贸易壁垒频发3

(五)专业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高3

三、上述出口现状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带来的影响3

(一)积极影响3

(二)消极影响5

四、提高浙江省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6

(一)企业应对策略6

(二)政府应对策略7

五、结论8

参考文献:

9

浅析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及对策

【摘要】

在浙江省服装产业可以说是传统产业,并且也是推动浙江省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服装产业在出口贸易这一块抓住机遇,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在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暴露出了一系列的缺陷。

本文根据浙江省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贸易竞争力优势对于浙江省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针对浙江省服装产业发展的缺陷,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出口贸易

【Abstract】

【KeyWords】

一、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现状

随着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增长,出口大幅度增加,从2000年开始浙江成为仅次于江苏省的全国第二大纺织服装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调整步伐也在加快,主要纺织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印染布、纯化纤布、帘子布、锦纶纤维、涤纶长丝、丝和丝织品、呢绒、针棉织品、针织服装、衬衫、西服、领带、袜子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二位;服装行业有26家企业入围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服装出口占纺织工业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62%。

浙江纺织产业还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基地,主要有绍兴、萧山的化纤织造业,宁波、温州和杭州的服装业,诸暨、义乌的衬衫和织袜业,嵊州的领带业,象山的针织业,海宁的经编业,余杭、海宁的装饰布业等。

纺织服装业一直以来都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占全省出口总量的三成,占全国纺织品出口的五分之一。

这几年来,浙江纺织外贸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浙江纺织业本身所具备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二、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现状

2012年前8个月(即1月至8月),浙江全省累计实现了服装服饰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41.8亿美元,同上一年度相比较增长了0.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居全国各省市出口第5位。

其中,2012年前8个月,浙江省全省服饰服装出口总额达到了145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6%;浙江全省2012年前8个月进口总额达到585.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1个百分点。

前8个月,浙江省纺织品出口总额达到206.8亿美元,同比增长0.23%;服装鞋类商品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85.7亿美元和49.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6%和2.1%。

(一)受经济危机影响,行业订单减少

2012年11月,浙江纺织业开始感受国际金融海啸带来的寒冷。

每年的秋季广交会原本是许多浙江纺织企业承接2012年底乃至2013年订单的机会,以往,基本上参展的企业都能在广交会上接到订单。

但今年,不少参展的企业却抱怨:

参展外商大幅减少,接不到订单。

与此同时,轻纺城内的外贸公司也陆续为来年的订单发愁。

一些外贸公司已经出现固定客商减少订单,或手头订单做完后没有后续订单的情况。

而一些外贸公司甚至出现一些外商下单后却不要货的情况。

总的来说,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出口从2012年年初的同比增长到逐步转为下降,到2013年年初下降幅度扩大,呈下降态势,未见丝毫好转的迹象。

(二)缺少高质量国际知名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90%的服装是中国生产的,但是我国没有著名品牌,只能赚取加工费。

浙江省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到50%,很多企业长期从事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加工利润相对微薄。

在国际上浙江货等同于廉价低质的总体印象并未有根本性的扭转。

(三)产业主体以民企为主

2012年1-2月,浙江省私营企业出口纺织服装46.1亿美元,下降1.2%,占同期全省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60.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9.5亿美元,下降7.7%,占25.7%;国有企业出口7.1亿美元,下降12.1%,占9.3%;集体企业出口3.2亿美元,下降10%,占4.2%。

浙江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较快,产业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私营企业是出口主力军,且同比降幅相对最小。

(四)绿色壁垒新贸易壁垒频发

由于浙江中小纺织企业较多且结构杂、碎、小,对纺织品生产基本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如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时会企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企业应提升自身的资本与技术实力,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010年6月27日起,欧盟正式全面禁止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在商品中的使用。

由于PFOS在纺织业中存在范围很广,而国内尚未研发出能完全符合欧盟对PFOS控制标准的纺织用助剂,纺织出口企业将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美国近来频频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使用召回机制。

据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统计,2010年前4个月,美国就通过其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宣布了12起关于中国纺织服装的召回通报,使对美纺织品出口受到一定影响。

(五)专业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高

接受过系统的纺织生产理论和实践的训练、熟悉WTO规则、具备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人才短缺。

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同时,职工队伍素质差且不稳定,不仅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造成浪费,增加了产品成本,削弱了应有的竞争优势。

这不仅增加了浙江纺织服装业的成本更为出口带来了困难。

三、上述出口现状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企业实施产品多元化经营策略,增加出口订单

这种策略的实施并不是简单地依靠扩大规模的方式,而是从保存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其它地区集群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利用后者已经形成的专业化优势,共同发展。

以宁波市一家羊绒服装企业为例。

他们的产品多元化经营策略是在羊绒服装的基础上,向休闲服装、衬衫等产品拓展,目前这些新产品并不需要自己新建工厂来制作,而是通过在温州、杭州、绍兴等地寻找专业生产商代加工。

这种做法既有效地利用了其它地区的优势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的弊端,同时也降低了集群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以高质量、低价位的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这种协作甚至不断扩展到浙江省内相关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例如纺织面料及辅料(绍兴)、皮鞋(温州)、领带(嵊州)、袜子(诸暨大唐)、纽扣(桥头)等。

随着集群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不断深入,企业集群之间的合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全省服装产业的资源整合将更为合理,集群系统的集成优势也将更加明显。

2.促进浙江纺织品产业结构的调整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名,而生态纺织品既代表了全球消费和生产的新潮流,这必然导致对环境影响较大初级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比重的下降。

促使以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之一的宁波纺织业及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途径之一,实现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并进一步扩大宁波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3.完善浙江纺织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

促进宁波对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研究:

完善了纺织品耐色牢度试验方法标准、甲醛检测方法标准、燃烧性能测试方法、酸碱性检测、偶氮染料检测标准、起毛起球指标和最近PFOS检测标准和方法的研究和具有上述认证资格的检验机构建设;促进了宁波纺织品环境标志的认证和标准的研究工作:

促使宁波各纺织企业对Oeko-TexStandard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Eco-label(欧盟生态标签)证书的获得和在此基础上对纺织品出口行业标准指导的完善,这将有利于纺织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产业内经济安全,同时对扩大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份额,规避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4.集群企业的品牌优势

如果说企业集群奠定了区域的品牌优势,成为集群企业共同拥有的无形资产,那么一批已经具备了规模、实力和品牌的集群企业则无疑是区域品牌的形象代表。

同时,他们又以自己的企业品牌影响力增强了区域品牌效应。

因此,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通常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

浙江服装企业较早实施名牌战略,目前各地区的集群内部都出现了一批拥有著名品牌的规模企业,并已经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主导梯队、主力梯队和生力梯队等三个梯队层次的企业发展结构。

2001年,在服装行业124家全国“百强”企业中,浙江服装企业数量就达到41个,约占三分之一,位居全国各省份第一。

再以宁波市服装产业为例。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服装企业700家左右,其中杉杉、雅戈尔、罗蒙、一休等四大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服装业界的著名品牌企业。

鉴于国内服装业界高质量面料奇缺的严峻形势,雅戈尔集团已经通过合资的方式开始把产业链延伸到纺织制造领域,这将引导宁波市及全国服装业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不断增强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消极影响

1.纺织品出口成本上升,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纺织品出口成本上升主要有以下原因:

为了避免产品中含有禁用染料或助剂,使用昂贵的进口染料替代国产染料,致使产品出口成本上升;禁用染料或助剂检测费用较高,根据检测标准的要求,并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又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必须进行设备的投资和人力资源的投资,这也直接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为使产品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进行有关环保认证,这也会增加出口成本。

这些成本的增加,致使原有的价格优势相对弱化,企业效益受到影响,企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将会因此减弱。

2.出口市场空间缩小,出口增幅减少

宁波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欧盟、美国、日本等,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纺织品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门槛较高,由于宁波目前的纺织行业水平致使一些出口纺织产品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及地区绿色生态纺织品或标准的要求。

这必定会导致宁波纺织品出口范围缩小,产品出口相对减缓,出口增幅也相应减少。

3.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后经贸环境逐步优化,外商投资领域扩大,进入门槛降低,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趋势增强。

配额取消后,大量外商涌入中国投资纺织和服装业,为浙江纺织业接纳国际纺织业先进生产力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纺织产业转移趋势是:

(1)区域分布上,配额取消后,全球纺织业重心将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

(2)纺织产业转移主要体现在加工、制造环节上。

(3)在转移方式上,并购方式可能会成为直接投资的主角。

从国内来看,纺织产业的梯度转移也是不可避免的。

浙江随着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纺织生产的一些环节将会失去优势,将会向省外省内欠发达地区转移。

4.各国的贸易保护

国际市场争夺激烈,发达国家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同时发展中国家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相似、产品结构雷同、主销市场一样,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竞争更加激烈。

一批新兴的纺织工业国,如越南、缅甸、孟加拉国、土耳其等国加盟,它们依据自身的原料和更低的劳动力价格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纺织品市场的竞争,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纺织品出口竞争格局发生竞争地位的“置换”,浙江作为先来者的优势将逐渐失去。

四、提高浙江省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一)企业应对策略

1.借鉴成功经验,发展自己品牌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大批拥有众多品牌的跨国公司的进入,浙江纺织业的品牌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2005年,广交会首设品牌展区,2007年消博会亦首设品牌展区,浙江纺织的名牌企业和出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是最有可能进入品牌展区的,支持品牌企业在重点出口市场举办出口品牌展,设立境外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自主国际营销渠道,直接进入终端目标市场。

2.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其产品和服务能否在市场上立住脚,打开局面,决定着浙江纺织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纺织业核心竞争力应具有独特性,即“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带不去”的产品和服务。

那种认为纺织业不必也不需要品牌战略的认识,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需要,也与现代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格格不入。

可以肯定地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DNA,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

3.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面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浙江省内纺织出口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推进技术和装备创新,着力开发应用能突破产业技术瓶颈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人才管理体制,完善人才激励和使用机制,提高行业人力资源素质。

努力形成一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的主导产品,稳步推动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

以高质量的产品实现市场的高占有,促进出口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

4.实施纺织品生产绿色化战略

企业在生产经营时有必要,强化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

其次,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小、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并有利于资源节约与保护,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纺织服装产品。

最后,加速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鼓励少污染或者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依靠低价竞争为主转向依靠质量(特别是绿色质量)竞争为主,由资源过度消耗为主逐步转向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为主。

(2)政府应对策略

1.完善国内环境贸易法律体系

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国内环境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贸易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我国由于环境保护基础薄弱,相关环境贸易的立法尚不能适应国内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国际上对环保的要求,在贸易全球化与自由化趋势日益加强和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强化的情况下,我国现阶段制定一些环境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与国际接轨,加之与现实国内国际的体系不相适应,一些已制定的环境贸易法律法规,因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使法律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可操作性也差。

国内的环境贸易立法应当吸收和借鉴国外在环保方面的经验,应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利用税收手段调节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提高企业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使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加强环境管理,使环境成本内在化,从本质上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还应完善监督机制,不断强化贸易环境执法力度,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2.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政府设立专门信息机构,收集、跟踪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动态,建立国外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对主要贸易对象国法规、技术和标准等信息的收集、研究和分析工作,认真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的影响,并立即将有关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商务部、检验机构、海关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相应地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从而突破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

3.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制度

绿色贸易壁垒的核心问题是标准化,加快我国纺织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强我国产品标准和相关环境标准的认证工作,使之逐步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

加强认证机构建设,提高认证工作的权威性,扩大认证范围,提高认证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加强与更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实现国际互认,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提高企业绿色、生态意识,大力推广ISO14000环境体系标准、Oeko-TexStandard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Eco-label(欧盟生态标签)认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相关认证,有利于企业利益和效率的提高。

五、结论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着一个个严酷的考验,但对于浙江纺织服装工业的发展我们坚信只要进一步引导规范企业出口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积极维护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行业的前景是美好的,严冬必将过去。

 

参考文献:

1.张彦欣,卓小苏,李晓慧《国际纺织品贸易实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年第1期

2.施用海《绿色壁垒与纺织品贸易纺织产业如何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3.刘主光《环境标志制度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影响》《东南亚纵横》

2009年第7期

 

4.崔海英《我国纺织服装业遭遇绿色壁垒原因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