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5981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docx

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2012年中国电信现场组装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

 

规范书

SC型光纤快速连接器

技术参数

表1SC型光纤现场连接器的光学性能

产品名称

(预埋式、直插式)光纤快速连接器

产品规格

SC/PC

SC/APC

插入损耗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0.25dB

与标准插头和适配器测试:

≤0.5dB

与任意插头和适配器测试:

≤0.7dB

≤0.25dB

与标准插头和适配器测试:

≤0.4dB

与任意插头和适配器测试:

≤0.7dB

回波损耗

——

≥40dB

——

≥55dB

使用光缆

3.0*2.0mm的蝶形光缆,§3.0/§2.0圆形单芯光缆或其它尺寸的光缆

光纤直径

0.125mm(裸纤),0.25mm预涂覆光纤,0.9mm紧套光纤

光纤模式

1310/1550mm单模

备注:

所有SC型快速连接器均需符合此技术参数要求。

环境性能要求

组装成功的光纤现场连接器应满足下表(表2)中规定的环境性能要求,同时应满足上表(表1)中的光学性能要求。

表2SC型光纤现场连接器的环境性能单位:

dB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条件

判定标准

插损变化量

回损变化量

外形变化

a

高温

+85℃,96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3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b

低温

-40℃,96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3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c

温度循环

(-40℃~+85℃)21次循环,共168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3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d

湿热

+75℃,95%,96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3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e

浸水

室温,自来水,168h

≤0.3

<0.5

无变形,起泡,粗糙,剥落等现象

具体试验方法见光纤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机械性能要求

组装成功的SC型光纤现场连接器应满足下表(表3)中规定的机械性能要求,同时应满足上表(表1)中的光学性能要求。

表3SC型光纤现场连接器的机械性能要求单位:

dB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条件

判定标准

插入损耗变化量

回波损耗变化量

外型变化

a

可重复组装

组装次数:

5次

≤0.3

<0.5

无机械损伤,插针表面无明显划痕

b

抗拉强度

0.125mm裸纤4N,0.25mm光纤型4N,不在线监测光学性能;0.9mm光纤型10N,光缆性20N,在线监测光学性能;光缆性30N,不在线监测光学性能;时间:

2分钟

≤0.3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c

跌落试验

高度:

距离试样头部1.5m;

次数:

8次

≤0.3

<0.5

同上

d

振动

频率:

10~50Hz;扫频:

每分钟45次:

振幅:

0.75mm单振幅;时间:

三个方向,各两小时

≤0.3

<0.5

同上

e

重复性

插拔次数:

10

≤0.3

<0.5

同上

f

机械耐久性

插拔次数:

500

≤0.3

<0.5

同上

g

扭转

负荷:

光缆型15N;

速率:

10次/分钟;

次数:

200次

≤0.3

<0.5

同上

注1:

可重复组装性能测试项目对插损变化量主要考核劣化情况,要求插入损耗劣化量≤0.3,如果插损变优,满足要求;

注2:

具体试验条件和方法见光纤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

技术参数

表1单芯光纤接续子的光学性能

产品名称

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冷接子)

插入损耗

平均值

最大值

≤0.15dB

≤0.3dB

回波损耗

——

≥45dB

使用光缆

3.0*2.0mm的蝶形光缆,§3.0/§2.0圆形单芯光缆或其它尺寸的光缆

光纤直径

0.125mm(裸纤),0.25mm预涂覆光纤,0.9mm紧套光纤

光纤模式

1310/1550mm单模

组装时间

5min以内(含光纤处理)

备注:

所有单芯光纤接续子均需符合此技术参数要求。

环境性能要求

组装成功的单芯光纤接续子应满足下表(表2)中规定的环境性能要求,同时应满足上表(表1)中的光学性能要求。

表2单芯光纤机械接续子单位:

dB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条件

判定标准

插损变化量

回损变化量

外形变化

a

高温

+85℃,96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b

低温

-40℃,96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c

温度循环

(-40℃~+85℃)21次循环,共168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d

湿热

+75℃,95%,96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e

盐雾

5%NaCl,+35℃,48h

≤0.2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脱落,腐蚀或松弛等现象

f

浸水

室温,自来水,168h

≤0.2

<0.5

无变形,起泡,粗糙,剥落等现象

具体试验方法见单芯光纤机械接续子技术规范书

机械性能要求

组装成功的单芯光纤机械接续子应满足下表(表3)中规定的机械性能要求,同时应满足上表(表1)中的光学性能要求。

表3单芯光纤机械接续子的机械性能要求单位:

dB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条件

判定标准

插入损耗变化量

回波损耗变化量

外型变化

a

可重复组装

组装次数:

5次

≤0.2

<0.5

无机械损伤

b

抗拉强度

0.125mm裸纤4N,0.25mm光纤型4N,不在线监测光学性能;0.9mm光纤型10N,光缆性20N,在线监测光学性能;光缆性30N,不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时间:

2分钟

≤0.2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c

跌落试验

样品:

0.9mm光纤型和光缆型

高度:

距离试样头部1.5m

次数:

8次

≤0.2

<0.5

同上

d

振动

频率:

10~50Hz;扫频:

每分钟45次:

振幅:

0.75mm单振幅;时间:

三个方向,各两小时

≤0.2

<0.5

同上

e

扭转

负荷:

光缆型15N;

速率:

10次/分钟;

次数:

200次

≤0.2

<0.5

同上

f

压扁

负荷量:

5N

负荷时间:

1min

≤0.2

<0.5

同上

注1:

可重复组装性能测试项目对插损变化量主要考核劣化情况,要求插入损耗劣化量≤0.2,如果插损变优,满足要求;

注2:

具体试验条件和方法见单芯光纤机械接续子技术规范书。

热熔接型光纤快速连接器

技术参数

表1热熔接型光纤现场连接器的光学性能

产品名称

热熔接型光纤现场连接器

产品规格

SC/PC

SC/APC

插入损耗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0.2dB

与标准插头和适配器测试:

≤0.4dB

与任意插头和适配器测试:

≤0.7dB

≤0.2dB

与标准插头和适配器测试:

≤0.3dB

与任意插头和适配器测试:

≤0.7dB

回波损耗

——

≥50dB

——

≥60dB

使用光缆

3.0*2.0mm的蝶形光缆,§3.0/§2.0圆形单芯光缆或其它尺寸的光缆

光纤直径

0.125mm(裸纤),0.25mm预涂覆光纤,0.9mm紧套光纤

光纤模式

1310/1550mm单模

备注:

所有热熔接型快速连接器均需符合此技术参数要求。

环境性能要求

组装成功的热熔接型光纤现场连接器应满足下表(表2)中规定的环境性能要求,同时应满足上表(表1)中的光学性能要求。

表2热熔接型光纤现场连接器的环境性能单位:

dB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条件

判定标准

插损变化量

回损变化量

外形变化

a

高温

+85℃,96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b

低温

-40℃,96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c

温度循环

(-40℃~+85℃)21次循环,共168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d

湿热

+75℃,95%,96h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e

浸水

室温,自来水,168h

≤0.2

<0.5

无变形,起泡,粗糙,剥落等现象

具体试验方法见光纤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机械性能要求

组装成功的热熔接型光纤现场连接器应满足下表(表3)中规定的机械性能要求,同时应满足上表(表1)中的光学性能要求

表3热熔接型光纤现场连接器的机械性能要求单位:

dB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条件

判定标准

插入损耗变化量

回波损耗变化量

外型变化

a

可重复组装

组装次数:

5次

 

<0.5

无机械损伤,插针表面无明显划痕

b

抗拉强度

0.125mm裸纤4N,0.25mm光纤型4N,不在线监测光学性能;0.9mm光纤型10N,光缆性20N,在线监测光学性能;光缆性30N,不在线监测光学性能;时间:

2分钟

≤0.2

<0.5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c

跌落试验

高度:

距离试样头部1.5m;

次数:

8次

≤0.2

<0.5

同上

d

振动

频率:

10~50Hz;扫频:

每分钟45次:

振幅:

0.75mm单振幅;时间:

三个方向,各两小时

≤0.2

<0.5

同上

e

重复性

插拔次数:

10

≤0.2

<0.5

同上

f

机械耐久性

插拔次数:

500

≤0.2

<0.5

同上

g

扭转

负荷:

光缆型15N;

速率:

10次/分钟;

次数:

200次

≤0.2

<0.5

同上

注1:

可重复组装性能测试项目对插损变化量主要考核劣化情况,要求插入损耗劣化量≤0.2,如果插损变优,满足要求;

注2:

具体试验条件和方法见光纤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1、光纤连接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1、光纤现场连接器的外观,尺寸及插针体端面要求

1.1.1外观

组装后的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外观应平滑、洁净、无油污和毛刺,无伤痕和裂纹,颜色鲜明、一致性好;各零部件组合需平整,与适配器的插入和拔出需平顺、轻松、卡接有力、开关正常。

组装好的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插头含插针体的长度L1应不大于50mm,如图7-2示。

组装好的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插座的长度L2应不大于55mm,如图7-3所

组装好的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弯形(L型)插座的长度L3应不大于45mm,如图7-4所示。

SC型现场连接器的接口图形和配合尺寸应满足YD/T1272.3-2005《光纤活动连接器第3部分:

SC型》中4.2的要求;

FC型现场连接器的接口图形和配合尺寸应满足YD/T1272.4-2007《光纤活动连接器第4部分:

FC型》中4.2的要求。

7-2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插头长度示意图

图7-3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直形插座长度示意图

图7-4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弯型(L型)插座长度示意图

1.1.2插针体端面几何参数要求

1.1.2.1端面要求

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插针体端面不能有明显的油污、污渍,陶瓷部分看不到明显的杂质、崩缺和划痕。

在200倍显微镜下观察中心光纤端面,要求无明显白点(崩缺)、黑点(脏污)和阴影(内裂),划痕不能通过光纤的通光部分。

用通光器通光观察,出射光斑正常。

1.1.2.2端面几何形状测量

光纤现场连接器插头的插针体端面几何参数,应满足YD/T778-2006<<光纤配线架》5.5.1.3的要求,详细指标如下:

表1光纤现场连接器插头的插针体端面几何尺寸指标

插针外径

(mm)

曲率半径

顶点

偏移

光纤凹陷/凸

出(mm)

APC角度

(°)

Φ2.5

PC、APC型

10~25

≤50

-100~+50

--

APC型

5~15

≤50

-100~+50

8±0.2

Φ1.25

PC、UPC型

7~25

≤50

-100~+50

--

APC型

5~12

≤50

-100~+100

8(标称)

注1:

直通型光纤现场连接器在对接状态时满足“光纤凹陷/凸出”要求,非对接状态时满足“光纤凹陷/凸出”要求待定。

1.2、光纤现场连接器的现场组装要求

1.2.1平均组装时间

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的平均组装时间,是指具有一般熟练程度的操作员将若干个样品从开剥光纤或光缆到测试确认组装成功所需的总时间,除以组装合格的样品数,而得到单个器件组装所需要的平均组装时间。

对于光纤型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平均组装时间应在4min以内;对于光缆型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平均组装时间应在3min以内。

1.2.2一次组装成功率

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的一次组装成功率(插入损耗及回波损耗应满足要求)应不低于95%。

1.2.3可重复组装性

多连接点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应具有可重复组装不少于3次,单连接点现场组装式光

纤连接器应具有可重复组装不少于5次,确保一次组装失败后可返工再次组装。

重复组装是指开启已组装的连接器,按照组装程序重新制作光纤端面,重新组装连接器。

1.3、工作环境要求

光纤现场连接器的环境要求如下:

(1)工作温度:

-40℃~+85℃;

(2)贮存温度:

-40℃~+85℃;

(3)相对湿度:

≤95%(+30℃时);

(4)大气压力:

62kPa~106kPa。

1.4、材料要求

光纤现场连接器所用材料应满足如下要求:

a)折射率匹配材料的折射率需和纤芯相近,该材料应保证25年稳定可靠;

b)光纤现场连接器所用的塑料件,其燃烧性能应符合GB/T5169.5-2008的规定,

施加试验火焰持续时间为10s;

c)符合RoHS标准,不能对环境产生污染,符合环境保护相关的标准;

d)在成品破损时,其部件不允许对人造成危害。

1.5、测试标准及方法

1.5.1测量及实验条件

1.5.1.1试验环境

如果没有指明试验环境要求,则表示测量在GB/T2421.1-2008中规定的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仪表的精度均应符合要求,并进行定期检查。

1.5.1.2试验光源和尾纤

测量时采用LD光源,其峰值波长为1310/1550nm。

连接光源的尾纤应为单模光纤,为消除包层模对测量的影响,在尾纤上打上一个

Φ30mm的小圈。

1.5.1.3标准连接器

测试SC型光纤现场连接器的光学性能时,所用的标准连接器应满足YD/T1273.3-2005中4.3的要求,测试LC型光纤现场连接器的光学性能时,所用的标准连接器应满足YD/T1273.1-2003中4.3的要求。

1.5.1..4测量前的准备

测量前应用无绒纤维纸或脱脂棉对插针体及端面和适配器套筒内表面进行擦拭清洁,必要时使用无水酒精擦洗。

1.5.1..5试样

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和环境性能试验的试样均是经过现场组装试验后,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测试合格的样品。

1.5.2外观和尺寸检查

组装后的光纤现场连接器外观应满足本技术规范书1.1.1的要求。

用卡尺测量已组装的光纤现场连接器的长度,长度应符合1.1.2的要求。

用显微镜检查光纤现场连接器插头的插针体端面,用干涉仪测量光纤现场连接器插头的插针体端面几何尺寸,其外观及端面几何尺寸应符合1.1.3的要求。

1.5.3插入损耗测量

光纤现场连接器的插入损耗按照如下两种方法之一进行测量:

插入损耗测试方法一(采用裸纤适配器测试):

图8插入损耗测试(采用裸纤适配器)原理图

插入损耗测试方法二(采用蝶形光缆标准跳线测试):

 

图9插入损耗测试(采用蝶形光缆标准跳线)原理图

a)按照1.5.1.4的方法清洁标准插头和标准适配器;

b)按照图8或者图9所示的测试原理图进行测量,待系统稳定后,测量并记录P1及P0值;

c)按照公式

(1)计算光纤现场连接器的插入损耗,指标应符合表2a的要求。

插入损耗=-10log(P1/P0)…………………………

(1)

式中:

P1及P0单位为dBm,插入损耗的单位为dB。

1.5.4回波损耗测量

按YD/T1272.3-2005中6.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指标应符合光纤连接器光学性能要求。

1.5.5高温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光纤现场连接器的高温测量:

a)条件

——高温温度:

+85℃;

——持续时间:

96h。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将试样置于精度为±2℃的可恒温的烘箱里,温度为85℃,保持恒温96小时。

试验结束后,将试样拿出放置在室温环境2小时后,测试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后的情况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测试结果应符合光纤连接器环境性能要求,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

测试结果应符合光纤连接器环境性能要求。

1.5.6低温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光纤现场连接器的低温测量:

a)条件

——低温温度:

-40℃;

——持续时间:

96h。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将试样置于精度为±2℃的可恒温的冷冻箱里,温度为-40℃,保持恒温96

小时。

试验结束后,将试样拿出放置在室温环境2小时后,测试并记录插入

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后的情况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测试结果应符合光纤连接器环境性能要求,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光纤连接器环境性能要求。

1.5.7温度循环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光纤现场连接器的温度循环测量:

a)条件

——极限高温温度:

Ta=+85℃;

——极限低温温度:

Tb=-40℃;

——循环次数:

21次循环(1次循环8个小时),共168小时。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将试样置于精度为±2℃的可恒温的高低温循环箱里。

按图10所示的温度变换曲线,从室温23℃恒温1小时后匀速升温1小时到Ta温度,在Ta恒温1小时后,匀速降温1小时到23℃,恒温1小时,再继续匀速降温1小时到Tb,在Tb恒温1小时后,再匀速升温到室温23℃,一个循环结束。

持续21个循环共168小时。

试验结束后,将试样拿出放置在室温环境2小时后,测试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后的情况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测试结果应符合表2要求,插入损耗变化

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光纤连接器环境性能要求。

图10温度变换曲线图

1.5.8湿热试验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的湿热测量:

(1)条件

温度:

+40℃;相对湿度:

95%;

持续时间:

96h。

(2)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将试样置于温度精度为±2℃,湿度精度为±2%的恒温恒湿箱里。

将试样的两端分别接入光源和光功率计,按要求设定温度和湿度。

保持恒温恒湿96h,每6h记录一次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在线记录数据变化)。

试验结束后,将试样拿出放置在室温环境2h后,测试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值和回波损耗值。

(3)试验后的情况

试样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回波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光纤连接器环境性能要求。

1.5.9浸水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的浸水测量:

(1)条件

水箱环境:

85±2℃的去离子水/蒸馏水;

持续时间:

168h。

(2)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

验前的原始值;

把试样置于精度为±2℃的水箱中,温度为85℃,持续保持168h后,将试样拿出放

置在室温环境24h后,测试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3)试验后的情况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回波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光纤连接器环境性能要求。

1.5.10可重复组装性试验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的可重复组装性测量:

(1)条件

组装次数:

多连接点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3次,单连接点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5次。

(2)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开启已组装的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试样,按照组装程序重新制作光纤端面,重新组装连接器,连续组装3/5次,每次组装完成后,需要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3)试验后的情况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回波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光纤连接器机械性能要求。

1.5.11振动(正弦)试验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的振动测量:

(1)条件

频率范围:

10Hz~55Hz;

扫频要求:

扫描的频率应为每分钟1个倍频程;

振幅:

0.75mm单振幅;

持续时间:

两个垂直方向各30分钟。

(2)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将试样固定在专用的振动台上,以一个振幅为0.75mm,连续扫频范围10Hz~55Hz,两个垂直方向各30分钟,振动结束后,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3)试验后的情况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回波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光纤连接器机械性能要求。

1.5.12跌落试验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的跌落测量:

(1)、条件

跌落高度:

距离试样头部1.5m的位置;

跌落次数:

8次;

(2)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将现场组装式光纤连接器试样的头部带上保护防尘帽;在距离试样头部1.5m的位置固定尾部的光缆或光纤,将试样拉至水平位置;释放试样,让其自由落下撞击到混凝土硬物的垂直平面上,重复跌落过程8次;清洁试样后,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3)试验后的情况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回波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光纤

连接器机械性能要求。

图11跌落试验图

1.5.13重复性试验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