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9977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5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docx

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5

2022下半年网络规划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

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需求总是有变化的。

为了降低工程开发的风险,需要一个好的变更控制过程。

如以下列图所示的需求变更管理过程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内容应是〔1〕;自动化工具可以帮助变更控制过程更有效地运作,〔2〕是这类工具应具有的特性之一。

(1)A.问题分析与变更描绘、变更分析与本钱计算、变更实现

B.变更描绘与变更分析、本钱计算、变更实现

C.问题分析与变更分析、变更分析、变更实现

D.变更描绘、变更分析、变更实现

(2)A.变更维护系统的不同版本

B.支持系统文档的自动更新

C.自动断定变更是否可以施行

D.记录每一个状态变更的日期和做出这一变更的人

【答案】AD

【解析】

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的需求总是有变化的。

对许多工程来说,系统软件总需要不断完善,一些需求的改进是合理的而且不可防止,要使得软件需求完全不变更,也许是不可能的,但毫无控制的变更是工程陷入混乱、不能按进度完成,或者软件质量无法保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个好的变更控制过程,给工程风险承担者提供了正式的建议需求变更机制,可以通过变更控制过程来跟踪已建议变更的状态,使已建议的变更确保不会丧失或忽略。

需求变更管理过程如以下列图所示:

①问题分析和变更描绘。

这是识别和分析需求问题或者--份明确的变更提议,以检査它的有效性,从而产生一个更明确的需求变更提议。

②变更分析和本钱计算。

使用可追溯性信息和系统需求的一般知识,对需求变更提议进展影响分析和评估。

变更本钱计算应该包括对需求文档的修改、系统修改的设计和实现的本钱。

一旦分析完成并且确认,应该进展是否执行这一变更的决策。

③变更实现。

这要求需求文档和系统设计以及实现都要同时修改。

假设先对系统的程序做变更,然后再修改需求文档,这几乎不可防止地会出现需求文档和程序的不一致。

自动化工具可以帮助变更控制过程更有效地运作。

许多团队使用商业问题跟踪工具来搜集、存储和管理需求变更。

用这样的工具创立的最近提交的变更建议清单,可以用作CCB会议的议程。

问题跟踪工具也可以随时按变更状态分类报告出变更恳求的数目。

因为可用的工具、厂商和特性总在频繁地变化,所以这里无法给出有关工具的详细建议。

但工具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以支持需求变更过程:

①可以定义变更恳求中的数据项;

②可以定义变更恳求生命周期的状态转换模型;

③可以强迫施行状态转换模型,以便只有授权用户可以做出允许的状态变更;

④可以记录每一个状态变更的日期和做出这一变更的人;

⑤可以定义当提议者提交新恳求或恳求状态被更新时,哪些人可以自动接收电子邮件通知;

⑥可以生成标准的和定制的报告和图表。

有些商业需求管理工具内置有简单的变更建议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将提议的变更与某一特定的需求联络起来,这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提交了一个相关的变更恳求,负责需求的每个人都会收到电子邮件通知。

用例〔usecase〕用来描绘系统对事件做出响应时所采取的行动。

用例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

在一个会员管理系统中,会员注册时可以采用和邮件两种方式。

用例“会员注册〞和“注册〞、“邮件注册〞之间是〔3〕关系。

(3)A.包含〔include〕B.扩展(extend)

C.泛化〔generalize〕D.依赖〔dependson〕

【答案】C

【解析】

用例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包含、扩展和泛化,利用这些关系,把一些公共的信息抽取出来,以便于复用,使得用例模型更易于维护。

①包含关系。

当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例中提取公共行为时,应该使用包含关系来表示它们。

其中这个提取出来的公共用例称为抽象用例,而把原始用例称为根本用例或根底用例。

②扩展关系。

假设一个用例明显地混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场景,即根据情况可能发生多种分支,那么可以将这个用例分为一个根本用例和一个或多个扩展用例,这样使描绘可能更加明晰。

③泛化关系。

当多个用例共同拥有一种类似的构造和行为的时候,可以将它们的共性抽象成为父用例,其他的用例作为泛化关系中的子用例。

在用例的泛化关系中,子用例是父用例的一种特殊形式,子用例继承了父用例所有的构造、行为和关系。

RUP强调采用〔4〕的方式来开发软件,这样做的好处是〔5〕。

(4)A.原型和螺旋B.螺旋和增量C.迭代和增量D.快速和迭代

(5)A.在软件开发的早期就可以对关键的,影响大的风险进展处理

B.可以防止需求的变更

C.可以非常快速地实现系统的所有需求

D.可以更好地控制软件的质量

【答案】CA

【解析】

RUP将工程管理、业务建模、分析与设计等统一起来,贯穿整个开发过程。

RUP中的软件过程在时间上被分解为4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建阶段和移交阶段。

每个阶段完毕时都要安排一次技术评审,以确定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否已经满足。

假设评审结果令人满意,就可以允许工程进入下一个阶段。

可以看出,基于RUP的软件过程是一个迭代和增量的过程。

通过初始、细化、构建和移交4个阶段就是一个开发周期,每次经过这4个阶段就会产生一代软件。

除非产品退役,否那么通过重复同样的4个阶段,产品将演化为下一代产品,但每一次的侧重点都将放在不同的阶段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软件开发的早期就可以对关键的、影响大的风险进展处理。

〔6〕的目的是检查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和已集成的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并验证已集成的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其测试的技术根据是〔7〕。

(6)A.单元测试B.集成测试C.系统测试D.回归测试

(7)A.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B.技术开发合同

C.软件概要设计文档D.软件配置文档

【答案】BC

【解析】

根据国家标准GB/T15532-2022,软件测试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配置项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和回归测试等类别。

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测试的对象是可独立编译或汇编的程序模块、软件构件或面向对象软件中的类(统称为模块),其目的是检查每个模块能否正确地实现设计说明中的功能、性能、接口和其他设计约束等条件,发现模块内可能存在的各种过失。

单元测试的技术根据是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集成测试的目的是检查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和已集成的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并验证已集成的软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集成测试的技术根据是软件概要设计文档。

系统测试的对象是完好的、集成的计算机系统,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在真实系统工作环境下,验证完好的软件配置项能否和系统正确连接,并满足系统/子系统设计文档和软件开发合同规定的要求。

系统测试的技术根据是用户需求或开发合同。

配置项测试的对象是软件配置项,配置项测试的目的是检验软件配置项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一致性。

确认测试主要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需求一致。

验收测试是指针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在交付前以用户为主进展的测试。

回归测试的目的是测试软件变更之后,变更部分的正确性和对变更需求的复合型,以及软件原有的、正确的功能、性能和其他规定的要求的不损害性。

甲、乙、丙、丁4人加工A、B、C、D四种工件所需工时如下表所示。

指派每人加工一种工件,四人加工四种工件其总工时最短的最优方案中,工件B应由〔8〕加工。

(8)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数学(运筹学)应用的才能。

此题属于指派问题:

要浓在4X4矩阵中找出四个元素,分别位于不同行、不同列,使其和到达最小值。

显然,任一行(或列)各元素都减(或加)一常数后,并不会影响最优解的位置,只是目的值(指派方案的各项总和)也减(或加)了这一常数。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使矩阵更多的元素变成0,其他元素保持正,以利于求解。

对该矩阵,并不存在全0指派。

位于(1,3)、(2,1)、(3,4)、(4,2)的元素之和为]是最小的。

因此,分配甲、乙、丙、丁分别加工C、A、D、B能到达最少的总工时28+1=29。

更进一步,再在第三行上都加1,第2、4列上都减1,可得到更多0元素。

此题也可用试验法解决,但比较烦琐,需要仔细,不要遗漏。

小王需要从①地开车到⑦地,可供选择的道路如以下列图所示。

图中,各条箭线表示路段及其行驶方向,箭线旁标注的数字表示该路段的拥堵率〔描绘堵车的情况,即堵车概率〕。

拥堵率=1-畅通率,拥堵率=0时表示完全畅通,拥堵率=1时表示无法行驶。

根据该图,小王选择拥堵情况最少〔畅通情况最好〕的道路是〔9〕。

(9)A.①②③④⑤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④⑥⑦

【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数学(概率)应用的才能。

首先将路段上的拥堵率转换成畅通率如以下列图:

每一条道路上的畅通率等于所有各段畅通率之乘积。

两点之间的畅通率等于两点之间所有可能道路畅通率的最大值。

以下用T(ijk...)表示从点i出发,经过点j、k...等的道路的畅通率。

据此原那么,可以从①开始逐步计算到达各点的最优道路。

T(①②)=0.8;对应道路①②

T(①③)=max(0.1,0.8×0.4)=0.32;对应道路①②③

T(①④)=max(0.8×0.2,0.32×0.9)=0.288;对应道路①②③④

T(①⑤)=max(0.32×0.7,0.288×0.6)=0.224;对应道路①②③⑤

T(①⑥)=0.224×0.65=0.1456;对应道路①②③⑥

T(①⑦)=max(0.1456×0.5,0.224×0.75)=0.168;对应道路①②③⑤⑦

结论:

小王应选择道路①②③⑤⑦,该线路有最好的畅通率0.168,或最小的拥堵率0.832。

软件设计师王某在其公司的某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工程中、承担了大部分程序设计工作。

该系统交付用户,投入试运行后,王某辞职分开公司,并带走了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源程序,拒不交还公司。

王某认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源是他独立完成的,他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源程序的软件著作权人。

王某的行为〔10〕。

(10)A.进犯了公司的软件著作权B.未进犯公司的软件著作权

C.进犯了公司的商业机密权D.不涉及进犯公司的软件著作权

【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知识产权根本知识。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13条规定“自然人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中任职期间所开发的软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该软件著作权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对开发软件的自然人进展奖励:

(一)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的所开发的软件;

(二)开发的软件是从事本职工作活动所预见的结果或者自然的结果;

(三)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金、专用设备、未公开的专门信息等物质技术条件所开发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软件。

根据?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规定,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公民作为某单位的职工时,假设其开发的软件属于执行本职工作的结果,该软件著作权应当归单位享有。

而荜位可以给予开发软件的职工奖励。

需要注意的是,奖励软件开发者并不是单位的一种法定义务,软件开发者不可援引?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强迫单位对自己进展奖励。

王某作为公司的职员,完成的某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是针对其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该软件应为职务作品,并属于特殊职务作品。

公司对该软件享有除署名权外的软件著作权的其他权利,而王某只享有署名权。

王某持有该软件源程序不归还公司的行为,阻碍了公司正常行使软件著作权,构成对公司软件著作权的进犯,应承担停顿侵权责任,即交还软件源程序。

下面的网络中不属于分组交换网的是〔11〕。

(11)A.ATMB.POTSD.IPX/SPX

【答案】B

【解析】

ATM网络是分组交换网,交换的单元是信元;X.25是分组交换网,交换的单元是X.25分组;IPS/SPX也是分组交换网,在网络层交换的是IPX分组,只有POTS(PlainOldTelephoneService,普通老式业务),不是分组交换网,这种网终中传输的是用模拟信号表示的语音流。

ADSL采用〔12〕技术把PSTN线路划分为话音、上行和下行三个独立的信道,同时提供话音和联网效劳,ADSL2+技术可提供的最上下载速率到达〔13〕Mb/s。

(12)A.时分复用B.频分复用C.空分复用D.码分多址

(13)A.8B.16C.24D.54

【答案】BC

【解析】

ADSL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把PSTN线路划分为话音、上行和下行三个独立的信道,同时提供话音和联网效劳,ADSL2+技术可提供的最上下行速率到达24Mb/s。

下面4组协议中,属于第二层隧道协议的是〔14〕,第二层隧道协议中必需要求TCP/IP支持的是〔15〕。

(14)A.PPTP和L2TPB.PPTP和IPSecC.L2TP和GRED.L2TP和IPSec

(15)A.IPSecB.PPTPC.L2TPD.GRE

【答案】AB

【解析】

PPTP和L2TP都属于第二层隧道协议,PPTP和L2TP都便用PPP协议对数据进展封装,然后添加包头用于在互联网络上传输。

两个协议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区别。

①PPTP要求因特网络为IP网络,L2TP只要求隧道媒介提供面向数据包的点对点连接。

L2TP可以在1P(使用UDP)、帧中继永久虚拟电路(PVCs)、X.25虚电路(VCs)或ATM网络上使用。

②PPTP只能在两端点间建立单一隧道,L2TP支持在两端点间使用多个隧道。

使用L2TP,用户可以针对不同的效劳质量创立不同的隧道。

③L2TP可以提供包头压缩。

当压缩包头时,系统开销占用4个字节,而在PPTP协议下要占用6个字节。

④L2TP可以提供隧道验证,而PPTP那么不支持隧道验证。

但是,当L2TP或PPTP与IPSec共同使用时,可以由IPSec提供隧道验证,不需要在第2层协议上验证隧道。

IP数据报的分段和重装配要用到报文头部的标识符、数据长度、段偏置值和〔16〕等四个字段,其中〔17〕字段的作用是为了识别属于同一个报文的各个分段,〔18〕的作用是指示每一分段在原报文中的位置。

(16)A.IHLB.M标志C.D标志D.头校验和

(17)A.IHLB.M标志C.D标志D.标识符

(18)A.段偏置值B.M标志C.D标志D.头校验和

【答案】BDA

【解析】

在DoD和ISO的IP协议中使用了4个字段处理分段和重装配问题。

一个是报文ID字段,它唯一地标识了某个站某一个协议层发出的数据。

在DoD的IP协议中,ID字段由源站和目的站地址、产生数据的协议层标识符以及该协议层提供的顺序号组成。

第二个字段是数据长度,即字节数。

第三个字段是偏置值,即分段在原来数据报中的位置,以8个字节(64位)的倍数计数。

最后是M标志,表示是否为最后一个分段。

当一个站发出数据报时对长度字段的赋值等于整个数据字段的长度,偏置值为0,M标志置为False(用0表示)。

假设一个IP模块要对该报文分段,那么按以下步骤进展。

①对数据块的分段必须在64位的边界上划分,因此除最后一段外,其他段长都是64位的整数倍。

②对得到的每一分段都加上原来数据报的IP头,组成短报文。

③每一个短报文的长度字段置为它包含的字节数。

④第一个短报文的偏置值置为0,其他短报文的偏置值为它前边所有报文长度之和(字节数)除以8。

⑤最后一个报文的M标志置为0(False),其他报文的M标志置为1(True)。

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19〕,TCP段头中指示可接收字节数的字段是〔20〕。

(19)A.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B.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C.后退N帧ARQ协议D.停等协议

(20)A.偏置值B.窗口C.检查和D.接收顺序号

【答案】BB

【解析】

TCP的流量控制机制是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由接收方在窗口字段中指明接收缓冲区的大小。

发送方发送了规定的字节数后等待接收方的下一次恳求。

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用在数据链路层的HDLC中。

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可以应付长间隔通信过程中线路延迟不确定的情况,而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那么适宜链路两端点之间通信延迟固定的情况。

AAA效劳器〔AAAserver〕是一种处理用户访问恳求的框架协议,它主要功能有3个,但是不包括〔21〕,通常用来实现AAA效劳的协议是〔22〕。

(21)A.身份认证B.访问授权C.数据加密D.计费

(22)A.KerberosB.RADIUSC.SSLD.IPSec

【答案】CB

【解析】

AAA效劳器的主要目的是管理用户访问网络效劳器权限,详细为:

1.验证(Authentication):

验证用户是否可以获得访问权限。

2.授权(Authorization):

授权用户可以使用哪些效劳。

3.记账(Accounting):

记录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

通常用来实现AAA效劳的协议是RADIUS(RemoteAuthenticationDialInUserService)协议,这是基于UDP的一种客户机/效劳器协议。

RADIUS客户机是网络访问效劳器,它通常是一个路由器、交换机或无线访问点。

RADIUS效劳器通常是在UNIX或Windows2000效劳器上运行的一个监护程序。

由无线终端组成的MANET网络,与固定局域网最主要的区别是〔23〕,在以下列图所示的由A、B、C三个结点组成的MANET中,圆圈表示每个结点的发送范围,结点A和结点C同时发送数据,假设结点B不能正常接收,这时结点C称为结点A的〔24〕。

(23)A.无线访问方式可以排除大部分网络入侵

B.不需要运行路由协议就可以互相传送数据

C.无线信道可以提供更大的宽带

D.传统的路由协议不适宜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

(24)A.隐蔽终端B.暴露终端C.干扰终端D.并发终端

【答案】DA

【解析】

IEEE802.il标准定义的AdHoc网络是由无线挪动结点组成的对等网,无须网络根底设施的支持,可以根据通信环境的变化实现动态重构,提供基于多跳无线连接的分组数据传输效劳。

在这种网络中,每一个结点既是主机,又是路由器,它们之间互相转发分组,形成一种自组织的MANET(MobileAdHocNetwork)网络。

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比,MANET有如下特点:

•网络拓扑构造是动态变化的,由于无线终端的频繁挪动,可能导致结点之间的互相位置和连接关系难以维持稳定。

•无线信道提供的带宽较小,而信号衰落和噪声干扰的影响却很大。

由于各个终端信号覆盖范围的差异,或者地形地物的影响,还可能存在单向信道。

•无线终端携带的电源能量有限,应采用最节能的工作方式,因此要尽量减小网络通信开销,并根据通信间隔的变化随时调整发射功率。

•由于无线链路的开放性,容易招致网络窃听、欺骗、回绝效劳等恶意攻击的威胁,所以需要特别的平安防护措施。

路由算法是MANET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上述特殊性,传统有线网络的路由协议不能直接应用于MANET。

IETF成立的MANET工作组开发了MANET路由标准,使其可以支持包含上百个路由器的自组织网络,并在此根底上开发支持其他功能的路由协议,例如支持节能、平安、组播、QoS和IPv6的路由协议。

无线挪动自组织网络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这就是隐蔽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

在此题的图中,假设结点A向结点B发送数据,那么由于结点C检测不到A发出的载波信号,它假设试图发送,就可能干扰结点B的接收。

所以对A来说,C是隐蔽终端。

另一方面,假设结点B要向结点A发送数据,它检测到结点C正在发送,就可能暂缓发送过程。

但实际上C发出的载波不会影响A的接收,在这种情况下,结点C就是暴露终端。

这些问题不但会影响数据链路层的工作状态,也会对路由信息的及时交换以及网络重构过程造成不利影响。

挪动通信4G标准与3G标准主要的区别是〔25〕,当前4G标准有〔26〕。

(25)A.4G的数据速速率更高,而3G的覆盖范围更大

B.4G是针对多媒体数据传输的,而3G只能传送话音信号

C.4G是基于IP的分组交换网,而3G是针对语音通信优化设计的

D.4G采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而3G系统采用的是码分多址技术

(26)A.UMB和WiMAXⅡB.LTE和WiMAXⅡC.LTE和UMBD.TD-LTE和FDD-LTE

【答案】CB

【解析】

挪动通信4G标准与3G标准最主要的区别是:

4G是基于IP的分组交换网,而3G是针对语音通信优化设计的,当前4G标准有LTE和WiMAXII。

在从IPv4向IPv6过渡期间,为理解决IPv6主机之间通过IPv4网络进展通信的问题,需要采用〔27〕,为了使得纯IPv6主机可以与纯IPv4主机通信,必须使用〔28〕。

(27)A.双协议栈技术B.隧道技术C.多协议栈技术D.协议翻译技术

(28)A.双协议栈技术B.隧道技术C.多协议栈技术D.协议翻译技术

【答案】BD

【解析】

IETF的NGTRANS工作组研究了从IPv4向IPv6过渡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过渡技术和互连方案。

过渡初期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解决IPv6孤岛之间互相通信的问题,第二类是解决IPv6孤岛与IPv4海洋之间的通信问题。

目前提出的过渡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

①隧道技术:

用于解决IPv6结点之间通过IPv4网络进展通信的问题;

②双协议栈技术:

使得IPv4和IPv6可以共存于同一设备和同一网络中;

③翻译技术:

使得纯IPv6结点与纯IPv4结点之间可以进展通信。

原站收到“在数据包组装期间生存时间为0〞的ICMP报文,出现的原因是〔29〕。

(29)A.IP数据报目的地址不可达B.IP数据报目的网络不可达

C.ICMP报文校验过失D.IP数据报分片丧失

【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ICMP报文及使用情况相关根底知识。

在IP报文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对对方主机进展探测时发送ICMP报文。

ICMP报文报告的过失有多种,其中源站收到“在数据包组装期间生存时间为0〞的ICMP报文时,说明IP数据报分片丧失。

IP报文在经历MTU较小的网络时,会进展分片和重装,在重装路由器上对同一分组的所有分片报文维持一个计时器,当计时器超时还有分片没到,重装路由器会丢弃收到的该分组的所有分片,并向源站发送“在数据包组装期间生存时间为0〞的ICMP报文。

以下DHCP报文中,由客户端发送给DHCP的效劳器的是〔30〕。

(30)A.DhcpOfferB.DhcpDeclineC.DhcpAckD.DhcpNack

【答案】B

【解析】此题考察DHCP报文相关根底知识。

DhcpOffer是效劳器在收到客户端发现报文,且可为其分配IP地址时发送的响应报文;DhcpAck是效劳器端在接收到客户端恳求报文后,为客户端分配地址时采用的报文;DhcpAck是效劳器端在接收到客户端恳求报文后,不能为客户端分配地址时采用的报文;假设客户端发现DHCPSERVER分配的IP地址已经被别人使用,会发出DhcpDecline报文通知DHCPSERVER禁用这个IP地址,以免引起IP地址冲突。

在windows用户管理中,使用组策略A-G-DL-P,其中DL表示〔31〕。

(31)A.用户账号B.资源访问权限C.域本地组D.通用组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