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0024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素材资源

15、落花生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会用“居然”造句。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3、4、5、6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

(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1:

学生可能会猜测:

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

预设2:

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

4.课件出示“落花生”教师讲解花生结果的奥秘。

(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

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情况。

(1)朗读词语。

(2)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指读。

②教师相机指导:

“种”是个多音字。

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

播种“bō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zhǒnɡ”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zhǒnɡ”。

③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1:

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

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

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

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④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师板书: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预设:

有的学生概括为:

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一家人开辟出来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

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的学生概括为:

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

虽然种花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花生这一部分。

议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5.教师小结。

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

这样安排就叫做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

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重点研读“议花生”的段落

1.师生交流,哪些家庭成员参与讨论了花生的好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父亲姐姐哥哥“我”

2.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展示。

4.迁移运用,学生了解“议花生”中的详略。

5.聚焦父亲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预设1:

花生的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来体会花生“不张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预设2:

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像花生一样的人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通过交流,明确:

父亲是在借花生赞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预设3:

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生交流,明确:

父亲是在借花生的特点来赞美“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这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

7..聚焦“我”的话

(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

(2)师生交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

重点讨论之1:

什么是有用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有用的人”就是踏实做事,默默无闻的人;

②“有用的人”就是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人;

③“有用的人”就是报效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

重点讨论之2:

“只讲体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

①只说好听的,不干实事的人;

②只图外表好看,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③穿的好,吃的好,却不为别人着想的人。

……

三、质疑问难,多元解读

1.提出疑问

学生再次浏览3-15自然段,提出疑问。

预设学生的质疑情况:

问题1:

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问题2:

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

2.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问。

教师启发谈话:

学贵有疑。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解决问题1:

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①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②出示父亲许南英的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是台湾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是台湾安平人,号蕴白,别号“窥园主人”和“留发头陀”。

台湾安平,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市。

许南英作为台湾历史上第二十五位进士,他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种种际遇。

他遭遇国土沦丧之痛,切身体会清朝官场的腐朽,也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他的命运与时代紧紧相连,手中的笔也时时捕捉时代的脉搏。

他留下的诗集《窥园留草》记录了时代的方方面面。

③学生读资料,解决疑问。

父亲在外奔波,为国为民,工作繁忙,难得回家。

④指导学生读出对父亲的敬意。

解决问题2:

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和生活实际,明确:

桃子、石榴既讲体面又有用,也很好。

3.发散学生思维,多元解读父亲的话。

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写于上世纪20年代,90多年过去了,在当今时代,你是喜欢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喜欢做花生这样的人?

学生交流: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由畅谈,根据个人特点说说想法。

有的学生喜欢做苹果、桃子那样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既讲体面又有用。

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做桃子、苹果这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首先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4.讨论、理解最后一段话。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思考、揣摩“印”字和“记”字的区别,并进行初步交流。

(3)出示许地山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印”字的含义。

①自由读资料。

②结合资料,进一步理解、揣摩“印”字的深刻用意。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

用“记”字不能够表现出父亲的话作者的影响;用“印”字可以看出作者牢牢记住父亲谈论花生好处的话,对作者的影响及其深远。

(4)教师小结:

是啊,作者在抗日战争中,不辞辛劳,到处奔波,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也是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父亲的话。

(5)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怀。

5.回顾全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

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具体写议花生这一部分,简略写其他三部分内容了吗?

学生交流:

这样详略得当,能使重点内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2.总结: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拓展延伸,升华中心,深化认识。

1.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列举身边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学生举例子。

2.介绍“杨善洲、胡忠、谢晓君、郭明义、王万青”等人物。

(杨善洲,退休后没有去昆明安享晚年,而是带着大家去山上植树,他要给乡亲们再造山清水秀。

他就是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

胡忠和谢晓君,他们放弃了大城市安逸的生活进藏支教,用生命提携了藏区孤儿的成长(这是杨善洲,退休后没有去昆明安享晚年,而是带着大家去山上植树,他要给乡亲们再造山清水秀。

他就是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

这是胡忠和谢晓君,他们放弃了大城市安逸的生活进藏支教,用生命提携了藏区孤儿的成长。

(这是杨善洲,退休后没有去昆明安享晚年,而是带着大家去山上植树,他要给乡亲们再造山清水秀。

他就是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

这是胡忠和谢晓君,他们放弃了大城市安逸的生活进藏支教,用生命提携了藏区孤儿的成长。

这是郭明义,一位普通的矿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液的10倍多,先后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

这是郭明义,一位普通的矿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液的10倍多,先后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

这是王万青,他自1968年医学院毕业后,就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草原工作,这一呆就是40多年。

他视牧民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牧民解除病痛。

他们都是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用掌声为他们精彩的人生喝彩!

我也希望大家做具有落花生品质的人!

3.教师总结:

是啊,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你从身边的这些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

可以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选择一件事物来写一写。

六、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略)(详)

借物-----------喻-------------------------------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