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05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docx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习题集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主要原因有管理不善、勘测失误、、设计失误、施工质量差、不达标及使用改建不当等。

2.结构可靠度的评判方法主要有单一安全系数的评判方法、评定方法和按房屋可靠性评定标准评定三种方法。

3.砌体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地震作用和砌体承载力不足等几个方面。

4.引起砌体结构事故原因的有很多,例如砌体强度不足、设计方案欠妥、施工失误、材料不合格和等。

5.砌体结构构件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扩大砌体截面加固法、外加钢筋混凝土加固法、

和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法等。

6.钢结构的刚度失效主要包括结构或构件的刚度和结构支承体系不够等几个方面。

7.影响钢结构构件脆性断裂的主要原因有所用钢材的抗脆断性能差、、构件的应力集中和应力状态、构件的尺寸、低温和动载等。

8.混凝土结构由于设计方面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有设计承载力不足、细部构造处理不当、构件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局部承压不足和设计中未考虑某些重要的等。

9.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有、施工方面、设计方面、环境和使用方面和其它各种原因等几个方面。

10.常见的混凝土结构表层缺陷有蜂窝、麻面、孔洞、缺棱掉角、、表面酥松等。

11.引起混凝土结构事故钢筋施工方面的原因主要有钢筋露天堆放、钢材质量问题、钢筋错位、图下料不按规范要求、接头不牢、和预埋件放置不当等。

1.建设部依据事故发生的伤亡人数或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按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将重大工程事故分为四级,其中二级事故为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2.建筑工程事故分析的一般程序主要有、结构及材料检测、分析复核计算、专家会商、调查报告和事故处理意见。

3.砌体结构施工方面的事故原因主要有砌筑质量差、在墙体上任意开洞、施工时墙体失稳破坏和等。

4.砌体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有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不均匀冻胀、、地震作用和砌体承载力不足等几个方面。

5.外包钢混凝土加固法是砌体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也就是利用混凝土

,扩大其截面面积,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6.钢结构事故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失稳、疲劳破坏、脆性断裂和腐蚀破坏等几个方面。

7.影响钢结构构件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循环应力反复作用、、

构件中较大的应力集中、构件加工制作缺陷等。

8.常见的混凝土结构表层缺陷有蜂窝、麻面、孔洞、、露筋、表面酥松等。

9.混凝土结构由于设计方面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有设计承载力不足、细部构造处理不当、、局部承压不足和设计中未考虑某些重要的次应力作用等。

10.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常用修复加固有抹面法、填缝法和三种。

11.引起混凝土结构事故施工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不按图甚至无图施工、故意偷工减料、、建筑材料质量把关不严、不遵守操作规程和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等。

12.混凝土加固结构属于组合结构,两部分能否成为整体,共同工作,关键在于,连接的效果直接影响结构的加固效果。

13.二次受力是混凝土结构加固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

承受一定的荷载作用称为第一次受力,加固过程中及加固后承受荷载作用称为第二次受力。

14.碳纤维布加固法是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就是用磨光机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浮浆磨去,清理干净后,将碳纤维布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碳纤维布与混凝土构件共同受力。

15.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地基土质不均匀、建筑物体型复杂、

、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相邻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等。

16.地基失稳破坏形式主要与地基土层分布、、基础形状、埋深和加荷速率等因素有关。

17.础工程事故主要有基础错位事故、基础孔洞事故、桩基工程事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事故和等。

18.树根桩是一种小直径钻孔灌注桩,通常直径,有时也采用300mm,可竖向、斜向布置,网状布置如树根状。

19.树根桩是一种小直径钻孔灌注桩,通常直径100~250mm,有时也采用300mm,可、斜向布置,网状布置如树根状。

20.灌浆加固地基主要有渗入性灌浆、劈裂灌浆、压密灌浆和四种方法。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将浆液注入地基土中,浆液与土体混合,固化后将原来松散的土粒胶结为一体,提高地基承载力与压缩模量。

1.建设部依据事故发生的伤亡人数或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按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将重大工程事故分为级。

2.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主要原因有、勘测失误、地基处理不当、设计失误、施工质量差、不达标及使用改建不当等。

3.砌体结构施工方面的事故原因主要有砌筑质量差、、施工时墙体失稳破坏和对材料质量把关不严等。

4.引起砌体结构事故原因的有很多,例如砌体强度不足、设计方案欠妥、施工失误、

或使用不当等。

5.砌体结构构件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扩大砌体截面加固法、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和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法等。

6.影响钢结构构件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有构件设计的整体稳定不满足、构件的各类初始缺陷、构件受力条件的改变、等。

7.改变结构的计算图形是钢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就是根据原结构的结构特征、荷载分布状态、传力路径、支座或节点性质等,,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达到对原结构卸载加固的目的。

8.钢结构构件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改变结构的计算图形、加大构件截面法,还有等。

9.引起混凝土结构事故设计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方案不妥、、对突发事故缺少二次防御能力、对于结构构造细节处置不当和与其他工种配合不好等。

10.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常用修复加固有抹面法、和灌浆法三种。

11.引起混凝土结构事故混凝土施工方面的原因主要有配制混凝土配合比不准、捣固不实、浇筑顺序不当和等。

12.常用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修复方法有、填缝法和灌浆法等。

13.压力灌浆法是混凝土结构构件常用的裂缝修复加固方法,就是将用压力注入裂缝深部,使构件的整体性、耐久性及防水性得到加强和提高。

14.加大截面法是采用混凝土,增大原构件的截面面积和配筋,达到对原构件加固的目的。

其连接形式主要有单侧、双侧、三边和围套加固加大截面。

15.引起地基与基础事故原因的有很多,如地基沉降造成的工程事故、地基失稳造成的工程事故、基坑工程事故、和基础工程事故等。

16.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主要有墙体产生裂缝、、建筑物产生倾斜等。

17.地基失稳破坏形式主要与地基土层分布、土体性质、基础形状、和加荷速率等因素有关。

18.基础加宽法就是采用增加基础宽度的方法,,有效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减小基础沉降。

19.地基加固主要有、旋喷桩加固和其它加固等方法。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改良地基土质或地基土中部分土体,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的目的。

20.地基加固主要有灌浆加固、旋喷桩加固,还有、石灰桩加固、碱液加固和热加固等方法。

1.工程事故调查报告中事故情况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采取的应急措施,与事故有关的人员、单位情况。

2.构的现场检测主要内容包括、强度检测、内部缺陷的检测和材料成分的化学分析四个方面的内容。

3.砌体结构设计方面的事故原因主要有、整体方案欠佳、忽视高厚比和局部受压的计算和未注意构造要求等。

4.对砌体结构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主要措施有、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与整体性、加强验槽并妥善处理不良地基和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地基上等。

5.钢结构的刚度失效主要包括结构或构件的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和等几个方面。

6.钢结构事故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承载力和刚度的失效、失稳、疲劳破坏、脆性断裂和

等几个方面。

7.导致钢构件局部失稳的主要原因有构件局部稳定不满足、局部受力部位加劲构造措施不合理、吊装时等。

8.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有材料方面、施工方面、、环境和使用方面和其它各种原因等几个方面。

9.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有材料方面、施工方面、设计方面、和其它各种原因等几个方面。

10.引起混凝土结构事故原因的有很多,因设计失误引起的事故有因设计方案欠妥引起的事故、引起的事故和因节点设计不当引起的事故等。

11.引起混凝土结构事故施工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故意偷工减料、层层转包甚至无证施工、建筑材料质量把关不严、不遵守操作规程和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等。

12.填缝法是混凝土结构构件常用的裂缝修复加固方法,就是将裂缝表面凿成凹槽,然后用

进行修补。

13.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加固方法主要有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粘结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布加固法和等。

14.粘结钢板加固法是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就是用磨光机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浮浆磨去,清理干净后,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钢板与混凝土构件共同受力。

15.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地基土质不均匀、、上部结构荷载不均匀、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相邻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等。

16.基坑体系破坏的基本形式有墙体折断破坏、整体失稳破坏、基坑隆起破坏、踢脚失稳破坏、管涌破坏和等。

17.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在边坡或土坡上方建房或堆放重物、土坡排水不畅或久雨地下水位上升和等。

18.墩式托换法就是直接在基础下挖孔,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墩基础,让墩基础

,使其具有较高承载力。

19.桩式托换法是基础加固的一种方法,托换的桩型主要有和树根桩等。

20.压密灌浆就是在地基中灌入较浓的浆液,浆液迫使注浆点附近土体压密,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的目的。

压密灌浆是用浓浆液置换和的过程。

 

1.建设部依据事故发生的伤亡人数和造成的经济损失,按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将施工质量事故分为施工质量事故、质量事故和重大施工质量事故。

2.结构可靠度的评判方法主要有、直接加荷试验评定方法和按房屋可靠性评定标准评定三种方法。

3.砌体结构设计方面的事故原因主要有设计马虎、整体方案欠佳、和局部受压的计算和未注意构造要求等。

4.对砌体结构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主要措施有合理设置沉降缝、加强上部结构、加强验槽并妥善处理不良地基和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地基上等。

5.砌体结构构件的加固方法主要有加固法、外加钢筋混凝土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和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法等。

6.钢结构事故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承载力和刚度的失效、失稳、疲劳破坏、和腐蚀破坏等几个方面。

7.钢结构的连接形式有焊接连接、和铆钉连接三种。

8.加大构件截面法是钢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就是利用或螺栓等连接方法,新增钢材加大原构件的截面面积,达到加固的目的。

9.常见的混凝土结构表层缺陷有蜂窝、麻面、、缺棱掉角、露筋、表面酥松等。

10.引起混凝土结构事故原因的有很多,因设计失误引起的事故有因设计方案欠妥引起的事故、因计算错误引起的事故和等。

11.引起混凝土结构事故混凝土施工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捣固不实、浇筑顺序不当和养护问题等。

12.填缝法是混凝土结构构件常用的裂缝修复加固方法,就是将裂缝表面凿成凹槽,然后用填充材料进行修补。

对于稳定性裂缝,通常采用刚性材料填嵌;对于活动性裂缝则采用

填嵌。

13.外包钢加固就是在原构件表面外包裹型钢,型钢间用缀板连接形成钢构架,与混凝土构件共同受力的一种加固方法,按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干式外包钢和。

14.外包钢加固就是在原构件表面外,其间用缀板连接形成钢构架,与混凝土构件共同受力的一种加固方法,按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干式外包钢和湿式外包钢。

15.引起地基与基础事故原因的有很多,如造成的工程事故、地基失稳造成的工程事故、基坑工程事故、边坡滑动工程事故和基础工程事故等。

16.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地基土质不均匀、建筑物体型复杂、上部结构荷载不均匀、、相邻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等。

17.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地基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切剪切破坏等。

18.基础加固主要有、墩式托换法和桩式托换法三种方法。

19.树根桩是一种小直径钻孔灌注桩,通常直径100~250mm,有时也采用,可竖向、斜向布置,网状布置如树根状。

20.劈裂灌浆就是通过注浆管,用较高的压力将浆液灌入土体中,并迫使土体

,增大浆液的扩散范围,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的目的。

12.抹面法是混凝土结构构件常用的裂缝修复加固方法,就是在构件表面

,修补构件表面细小裂缝,对裂缝进行封闭。

13.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加固方法主要有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粘结钢板加固法、

和预应力加固法等。

14.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与碳纤维布配套施工用粘接材料有底层树脂、找平材料、

三种。

15.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主要有、柱体断裂或压碎、建筑物产生倾斜等。

16.基础工程事故主要有基础错位事故、、桩基工程事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事故和地下室渗漏事故等。

17.基坑体系破坏的基本形式有墙体折断破坏、整体失稳破坏、基坑隆起破坏、、

管涌破坏和支撑体系失稳破坏等。

18.基础加固主要有基础加宽法、墩式托换法和三种方法。

19.桩式托换法是基础加固的一种方法,托换的桩型主要有锚杆静压桩和树根桩等。

20.电动化学灌浆就是在地基中插入金属电极并通以直流电,在电场作用下,利用电渗作用,,浆液与土层固化,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并减少基础沉降。

二、简答题

21.工程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应进行事故调查,试说明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22.简述外包钢法加固砌体柱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21.你对温度变化引起的砌体结构裂缝是如何认识的?

说明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21.你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砌体结构裂缝是如何认识的?

说明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21.对砌体结构,什么是外加钢混凝土加固法?

连接形式有几种?

简述其注意事项等。

22.简述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墙体的加固方法,并简单说明其优缺点等。

 

23.什么是湿式外包钢加固?

试述该加固方法的优缺点等。

24.简述湿式外包钢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

 

25.常见预制桩质量事故有哪些?

试简单阐述,说明如何预防。

21.你对砌体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是如何认识的?

说明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22.刚度失效会引起钢结构事故,试简单阐述。

 

23.钢结构的锈蚀的后果主要有哪些?

通常防锈蚀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24.干式外包钢加固混凝土结构方法是什么?

试述该加固方法的优缺点。

 

25.什么是电动化学灌浆?

简述其适用范围。

22.螺栓连接工艺给钢结构带来的缺陷主要有哪些?

 

23.简述干式外包钢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24.什么是抹面法修补混凝土裂缝?

并简单说明其适用范围、主要施工工艺。

25.影响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你是如何理解的,试简单阐述。

22.简述外包钢法加固砌体柱的加固方法,并简单说明其优缺点等。

 

21.对砌体结构,什么是扩大砌体截面加固法?

简述加强新旧砌体连接、形成整体共同工作的措施有哪些?

 

22.钢结构焊接连接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什么?

谈谈你对发生这些影响因素的认识。

 

23.焊接工艺给钢结构带来的缺陷主要有哪些?

 

24.环境条件改变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的事故原因主要有哪些?

 

25.什么是锚杆静压桩?

试说明其特点、适用范围。

 

23.钢屋架设计方面的事故原因主要有哪些?

 

24.什么是填缝法修补混凝土裂缝?

并简单说明其适用范围、主要施工工艺。

 

25.常见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有哪些?

你是如何理解的,试简单阐述。

 

23.混凝土结构中模板工程方面的事故原因主要有哪些?

谈谈你对发生这些事故原因的认识。

 

24.常见沉管灌注桩质量事故有哪些?

你是如何理解的,试简单阐述。

 

25.预防沉管灌注桩质量事故有哪些措施?

试简单阐述。

三、论述题

26.什么是加固结构的二次受力?

谈谈你的认识。

26.影响结构构件局部失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谈谈你对发生这些事故原因的认识。

26.建筑工程事故分析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并对各程序简单阐述。

26.影响结构构件整体稳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谈谈你对发生这些事故原因的认识。

26.砌体结构设计方面的事故原因主要有哪些?

谈谈你对发生这些事故原因的认识。

27.简述粘钢加固混凝土梁的加固方法,并简单说明其施工要点等。

 

27.在基础加固中,什么是桩式托换法?

试举一例桩式托换说明其施工要点。

 

27.说明加大截面法加固混凝土梁的加固方法,并简单说明其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

26.砌体结构施工方面的事故原因主要有哪些?

谈谈你对发生这些事故原因的认识。

 

27.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的事故原因主要有哪些?

谈谈你对发生这些事故原因的认识。

 

27.加固结构中新旧两部分共同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试利用混凝土结构加固或砌体结构加固说明使新旧两部分共同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7.在基础加固中,什么是基础加宽法?

试举一例基础加宽说明其施工要点。

 

四、案例分析题

1.山西省临汾市某办公楼为四层砌体结构,房屋端部大房间开间3.6m共5跨、进深7m,中间楼屋面梁搁置在纵墙上,该工程于2005年3月初开工,5月底主体结构完成,8月中旬工程竣工。

10月初发现多处窗间墙上有竖向裂缝,墙内侧比外侧严重。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29.陕西省某商场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六层、局部7层,平面柱网为7.2×8.1m。

始建于2003年5月,同年8月主体结构完成,2004年2月房屋竣工。

2008年5月发现二、四层楼面梁端多处出现斜裂缝。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28.江西省兴国县某单层厂房,双坡瓦屋面。

单跨三角形钢屋架,跨度为18m、开间4m,檐高7.2m,屋架两端搁置在24cm厚纵墙上,屋架搁置点下设370mm×240mm砖壁柱,砖墙均采用MUl0砖M7.5混合砂浆砌筑。

该厂房建成使用一年后发现若干窗间墙外侧有通长的水平裂缝,约0.5~2mm宽,随即凿开粉刷层在裂缝处贴石膏饼,两个月后,石膏又开裂,说明裂缝还在发展。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30.广东省佛山市某2层砖混结构房屋,地基未经勘察、未经设计。

基础采用毛条石砌筑,施工人员根据经验确定基础尺寸、基础埋深。

土方开挖历时半月左右,基坑深1.5m,经过数天阴雨,延误了工期,施工单位组织突击抢进度,边坡突然坍塌,基坑两侧堆放的土方及石料将工人活埋,致使1人死亡。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30.江苏省徐州市某办公楼为三层砌体结构,楼屋盖采用预应力多孔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预制板上浇筑40厚整浇层、内配φ4@200双向钢筋网,结构大致均匀对称。

地面、楼屋盖处均设置了截面为240×240mm的钢筋混凝土圈梁。

该房屋在即将交工前的一场降雨量达107.8mm的暴雨后,房屋周围积满了水,次日中午地表水虽消失,但房屋纵墙中间却出现多条自上而下的裂缝,裂缝最宽处在屋面,缝宽约11mm,至一层窗顶消失;纵墙角部最上面几层多处也出现倒八字形裂缝,且裂缝数量由上而下逐渐减少。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29.湖北省荆州市一办公楼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六层,2009年8月开工,2010年4月18日主体结构完成,开始装修,发现不同楼层有8块平面尺寸较大的现浇混凝土板面上沿梁边出现裂缝,板角也有裂缝,总体上裂缝大致呈环形。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28.南京市某公司一挡土墙长62m,墙厚370、墙高2.8m,墙与地面呈75°。

离墙顶水平距离2.5m,有一2层房屋,建成已30多年。

2011年6月中旬进入梅雨季节后,阴雨不断,7月上旬临近房屋的挡土墙突然坍塌,有15m长。

事故造成一老人受重伤。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29.山西省长治市某车间为单层砖房,建筑面积1200m2,屋盖采用预制空心板和12m跨现浇钢筋混凝土大梁(梁底标高5m),屋面荷载经梁传给MU10砖、M5混合砂浆砌筑的490mm×870mm砖柱和40mm×620mm砖壁柱上,此车间于1993年10月开工,当年12月7~9日浇筑大梁混凝土,12月26~29日安装完屋盖预制板,接着进行防水层施工,1994年1月3日拆完大梁底模板和支撑,1月4日下午屋盖全部倒塌,现场发现大梁混凝土强度较低,大部分墙体尚完整。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28.安徽省六安市某2层混合结构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肋形,横向两跨,房屋中间为49cm×49cm独立砖柱。

柱采用MU10砖M7.5混合砂浆砌筑。

该房屋竣工交付前,发现底层几根砖柱出现严重的纵向裂缝、有多条且大致平行,缝宽1~6mm之间,缝最长达1200mm,开裂处砌体向外崩裂。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29.辽宁省某高层宾馆,长52.4m、宽16.8m,建筑高度71.2m,建筑面积14669m2,共17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1999年6月施工,2001年3月主体结构完成。

结构验收过程中,发现第8、10、11及12层混凝土强度普遍较低。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现场实测定只有C11~C16。

用小锤轻轻敲打,即有掉皮、掉块现象,显得混凝土较为疏松,从散落的混凝土可见水泥浆粘接性能很差。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28.四川省都江堰市某5层办公楼,混合结构房屋,由都江堰市建筑设计院设计,都江堰市世纪建筑工程公司承建。

工程2005年4月开工,同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后,窗间墙、窗下墙及横墙普遍出现“X”形的裂缝,裂缝最宽达16mm,局部墙体坍塌。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29.湖南省某高层住宅楼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18层,2001年12月开工,2002年3月地下室完成,同年底主体结构完成,2003年7月工程结构质量大检查,发现不同楼层有多处板面及板底存在不规则的裂缝。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28.山东省泰安市5层混合结构房屋,楼盖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支撑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上,梁的跨度分别为7.5m,两端搁置在24cm厚的砖墙上,砖墙采用MU10砖M5混合砂浆。

该工程主体结构完工时,发现多处梁端下的墙体上有竖向裂缝。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29.陕西省米脂县某工程为3层混合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纵墙承重、灰土基础。

施工后于当年10月浇筑二层楼盖混凝土,11月浇筑三层楼盖混凝土。

全部主体结构于第二年1月完工。

在4月间进行装修工程时,发现各层大梁均有裂缝,其现象是:

①裂缝多为斜向,倾角50°~60°,且多发生在300mm的箍筋间距内。

②斜裂缝两端密集。

③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6~1.2mm;裂缝深度一般小于梁宽的1/3,个别的两面穿通;裂缝数量每根梁少则3根,多则7根。

查阅图纸,大梁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20,T形截面200mm×500mm,上部纵筋2φ12、下部纵筋3φ18、箍筋φ6@300全梁长相同,梁两端搁置在砖墙上。

试判断破坏形态,分析事故可能出现的质量原因,并简单阐述。

30.广东省中山市某办公楼,6层,由中山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中山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承建。

该工程为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钢筋砼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