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全文(共4页)21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61194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全文(共4页)21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全文(共4页)21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全文(共4页)21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全文(共4页)2100字.docx

《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全文(共4页)21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全文(共4页)2100字.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全文(共4页)2100字.docx

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全文

  各为游客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们广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丹霞山,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

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XXXX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

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

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

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

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

明代末年(公元XXXX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

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

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

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

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

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

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体会到。

  一进入丹霞山风景区,迎面是丹霞门楼,门楼金壁辉煌,牌坊上刻有全国人大副主席习仲勋所题的&;丹霞山&;三个大字。

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转往锦石岩方向,先见一石岩,上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

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

&;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

&;后来将此处称为&;梦觉关&;。

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极端整,形状犹如佛龛。

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头上云石之风采。

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字。

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昔日的锦石尼庵山门,可俯瞰碧水,聆听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

  从幽洞通天向前约XXXX年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条窄缝,长200米,高40多米,宽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从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奇险小径。

从这走过只觉两侧绝壁耸立,势欲倾到,仰视苍穹,唯存长天一线,长在两边崖缝的灌木枝叶竟然参差交错,不时有岩鹰,疾若流星,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气氛。

  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壁五色间错,四时变态而得名。

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

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光折射下犹如彩虹飞舞,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尾泉&;。

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瀑布。

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岩。

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

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像,可惜在文革期间被破坏,XXXX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

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

&;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

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形的纹络,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长数十米,就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

这些维妙维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换着赤、橙、黄、绿的颜色,显得斑驳陆离,十分神秘。

此处就是丹霞山古十二景之一的&;片鳞秋月&;,也称作&;龙鳞片甲&;。

  看过锦石岩之后,沿原路往回走,过半山亭右转,迎面蓝天只剩一线,两旁峭壁笔立,在峭壁之间修有一关门,其险无比,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然而当你回身远眺时,如带的锦江在参错排列的诸峰之间蜿蜒,又是一番情趣。

  步入中层风景区首先到达的就是岭南有名的别传寺。

别传寺原建于明末清初,明朝遗臣原江西赣州巡抚李永茂及其弟等人,为避乱世,花了100多两银子买下丹霞山作隐居之地,并凿石为阶,铺路架桥,建筑房舍,还将各处岩洞垒石隔成房间以供居住,使这个昔日偏僻的山沟逐渐兴盛起来,后来竟成了明朝遗老遗少避乱的世外桃源。

不久,李永茂去世,其弟李充茂去广州海幢寺见到明末抗清义士澹归和尚,将丹霞山捐出,请澹归到丹霞创建寺院。

澹归到丹霞山后,一面根据丹霞山的地形特点设计了营造图,一面四出活动筹集营建的资金和物资。

在澹归和尚及其弟子们的苦心经营下,终于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意,名别传寺,成为当时岭南十大丛林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