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199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悬挑脚手架计算.docx

悬挑脚手架计算

悬挑脚手架计算

一、脚手架参数

脚手架设计类型

结构脚手架

卸荷设置

脚手架搭设排数

双排脚手架

脚手架钢管类型

Ф48×3

脚手架架体高度H(m)

19

立杆步距h(m)

1.8

立杆纵距或跨距la(m)

1.5

立杆横距lb(m)

0.8

横向水平杆计算外伸长度a1(m)

0.1

内立杆离建筑物距离a(m)

0.2

双立杆计算方法

不设置双立杆

二、荷载设计

脚手板类型

竹串片脚手板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Gkjb(kN/m2)

0.35

脚手板铺设方式

1步1设

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Gkmw(kN/m2)

0.01

挡脚板类型

竹串片挡脚板

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Gkdb(kN/m)

0.17

挡脚板铺设方式

1步1设

每米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标准值gk(kN/m)

0.12

横向斜撑布置方式

6跨1设

结构脚手架作业层数njj

1

结构脚手架荷载标准值Gkjj(kN/m2)

3

地区

贵州遵义市

安全网设置

全封闭

基本风压ω0(kN/m2)

0.2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1.13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连墙件、单立杆稳定性)

0.938,0.65

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连墙件、单立杆稳定性)

0.212,0.147

计算简图:

立面图

侧面图

三、横向水平杆验算

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

横向水平杆在上

纵向水平杆上横向水平杆根数n

1

横杆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横杆截面惯性矩I(mm4)

107800

横杆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横杆截面抵抗矩W(mm3)

4490

纵、横向水平杆布置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q=1.2×(0.033+Gkjb×la/(n+1))+1.4×Gk×la/(n+1)=1.2×(0.033+0.35×1.5/(1+1))+1.4×3×1.5/(1+1)=3.505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q'=(0.033+Gkjb×la/(n+1))+Gk×la/(n+1)=(0.033+0.35×1.5/(1+1))+3×1.5/(1+1)=2.546kN/m

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Mmax=max[qlb2/8,qa12/2]=max[3.505×0.82/8,3.505×0.12/2]=0.28kN·m

σ=Mmax/W=0.28×106/4490=62.449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max[5q'lb4/(384EI),q'a14/(8EI)]=max[5×2.546×8004/(384×206000×107800),2.546×1004/(8×206000×107800)]=0.611mm

νmax=0.611mm≤[ν]=min[lb/150,10]=min[800/150,10]=5.333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q(lb+a1)2/(2lb)=3.505×(0.8+0.1)2/(2×0.8)=1.774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q'(lb+a1)2/(2lb)=2.546×(0.8+0.1)2/(2×0.8)=1.289kN

四、纵向水平杆验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由上节可知F1=Rmax=1.774kN

q=1.2×0.033=0.04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由上节可知F1'=Rmax'=1.289kN

q'=0.033kN/m

1、抗弯验算

计算简图如下:

弯矩图(kN·m)

σ=Mmax/W=0.472×106/4490=105.217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计算简图如下:

变形图(mm)

νmax=2.316mm≤[ν]=min[la/150,10]=min[1500/150,10]=10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2.106kN

五、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

单扣件

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

0.9

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

横向水平杆:

Rmax=1.774kN≤Rc=0.9×8=7.2kN

纵向水平杆:

Rmax=2.106kN≤Rc=0.9×8=7.2kN

满足要求!

六、荷载计算

脚手架架体高度H

19

脚手架钢管类型

Ф48×3

每米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标准值gk(kN/m)

0.12

立杆静荷载计算

1、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NG1k

单外立杆:

NG1k=(gk+(lb+a1)×n/2×0.033/h)×H=(0.12+(0.8+0.1)×1/2×0.033/1.8)×19=2.438kN

单内立杆:

NG1k=2.438kN

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NG2k1

单外立杆:

NG2k1=(H/h+1)×la×(lb+a1)×Gkjb×1/1/2=(19/1.8+1)×1.5×(0.8+0.1)×0.35×1/1/2=2.73kN

1/1表示脚手板1步1设

单内立杆:

NG2k1=2.73kN

3、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NG2k2

单外立杆:

NG2k2=(H/h+1)×la×Gkdb×1/1=(19/1.8+1)×1.5×0.17×1/1=2.947kN

1/1表示挡脚板1步1设

4、围护材料的自重标准值NG2k3

单外立杆:

NG2k3=Gkmw×la×H=0.01×1.5×19=0.285kN

5、构配件自重标准值NG2k总计

单外立杆:

NG2k=NG2k1+NG2k2+NG2k3=2.73+2.947+0.285=5.962kN

单内立杆:

NG2k=NG2k1=2.73kN

立杆施工活荷载计算

外立杆:

NQ1k=la×(lb+a1)×(njj×Gkjj)/2=1.5×(0.8+0.1)×(1×3)/2=2.025kN

内立杆:

NQ1k=2.025kN

组合风荷载作用下单立杆轴向力:

单外立杆:

N=1.2×(NG1k+NG2k)+0.9×1.4×NQ1k=1.2×(2.438+5.962)+0.9×1.4×2.025=12.631kN

单内立杆:

N=1.2×(NG1k+NG2k)+0.9×1.4×NQ1k=1.2×(2.438+2.73)+0.9×1.4×2.025=8.753kN

七、立杆稳定性验算

脚手架架体高度H

19

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

1.5

立杆截面抵抗矩W(mm3)

4490

立杆截面回转半径i(mm)

15.9

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立杆截面面积A(mm2)

424

连墙件布置方式

三步两跨

1、立杆长细比验算

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1.8=2.7m

长细比λ=l0/i=2.7×103/15.9=169.811≤210

满足要求!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

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5×1.5×1.8=3.119m

长细比λ=l0/i=3.119×103/15.9=196.132

查《规范》表A得,φ=0.188

2、立杆稳定性验算

不组合风荷载作用

单立杆的轴心压力标准值N'=NG1k+NG2k+NQ1k=2.438+5.962+2.025=10.425kN

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2(NG1k+NG2k)+1.4NQ1k=1.2×(2.438+5.962)+1.4×2.025=12.915kN

σ=N/(φA)=12914.81/(0.188×424)=162.018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组合风荷载作用

单立杆的轴心压力标准值N'=NG1k+NG2k+NQ1k=2.438+5.962+2.025=10.425kN

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2(NG1k+NG2k)+0.9×1.4NQ1k=1.2×(2.438+5.962)+0.9×1.4×2.025=12.631kN

Mw=0.9×1.4×Mwk=0.9×1.4×ωklah2/10=0.9×1.4×0.147×1.5×1.82/10=0.09kN·m

σ=N/(φA)+Mw/W=12631.31/(0.188×424)+90016.92/4490=178.51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八、连墙件承载力验算

连墙件布置方式

三步两跨

连墙件连接方式

扣件连接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轴向力N0(kN)

3

连墙件计算长度l0(mm)

600

连墙件截面类型

钢管

连墙件型号

Ф48×3

连墙件截面面积Ac(mm2)

424

连墙件截面回转半径i(mm)

15.9

连墙件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连墙件与扣件连接方式

双扣件

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

0.9

Nlw=1.4×ωk×3×h×2×la=1.4×0.212×3×1.8×2×1.5=4.808kN

长细比λ=l0/i=600/15.9=37.736,查《规范》表A.0.6得,φ=0.896

(Nlw+N0)/(φAc)=(4.808+3)×103/(0.896×424)=20.553N/mm2≤0.85×[f]=0.85×205N/mm2=174.25N/mm2

满足要求!

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

Nlw+N0=4.808+3=7.808kN≤0.9×12=10.8kN

满足要求!

悬挑梁验算

一、基本参数

主梁离地高度(m)

1.5

悬挑方式

普通主梁悬挑

主梁间距(mm)

1500

主梁与建筑物连接方式

平铺在楼板上

锚固点设置方式

压环钢筋

压环钢筋直径d(mm)

20

主梁建筑物外悬挑长度Lx(mm)

1250

主梁外锚固点到建筑物边缘的距离a(mm)

200

主梁建筑物内锚固长度Lm(mm)

2000

梁/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二、梁板参数

边梁截面尺寸(mm)[宽×高]

500×800

楼板厚度(mm)

120

保护层厚度(mm)

梁:

25,板:

15

计算跨度lo(mm)

梁:

5400,板:

3000

板底部平行主梁方向钢筋

Φ8@180HRB400

板底部垂直主梁方向钢筋

Φ8@180HRB400

板顶部平行主梁方向钢筋

Φ8@180HRB400

板顶部垂直主梁方向钢筋

Φ8@180HRB400

梁截面底部贯通纵筋

4Φ25(1排)HRB400

梁截面顶部贯通纵筋

7Φ25(1排)HRB400

梁中箍筋

Φ10@200HRB400

(2)

钢筋混凝土梁板自重标准值Gk(kN/m3)

25

楼面均布活荷载Qk(kN/m2)

2

三、荷载布置参数

支撑点号

支撑方式

距主梁外锚固点水平距离(mm)

支撑件上下固定点的垂直距离L1(mm)

支撑件上下固定点的水平距离L2(mm)

是否参与计算

1

上拉

1150

3300

1050

2

下撑

1160

3300

1050

作用点号

各排立杆传至梁上荷载标准值F'(kN)

各排立杆传至梁上荷载设计值F(kN)

各排立杆距主梁外锚固点水平距离(mm)

主梁间距la(mm)

1

10.42

12.91

400

1500

2

10.42

12.91

1200

1500

附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四、主梁验算

主梁材料类型

工字钢

主梁合并根数nz

1

主梁材料规格

18号工字钢

主梁截面积A(cm2)

30.6

主梁截面惯性矩Ix(cm4)

1660

主梁截面抵抗矩Wx(cm3)

185

主梁自重标准值gk(kN/m)

0.241

主梁材料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15

主梁材料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允许挠度[ν](mm)

1/250

荷载标准值:

q'=gk=0.241=0.241kN/m

第1排:

F'1=F1'/nz=10.42/1=10.42kN

第2排:

F'2=F2'/nz=10.42/1=10.42kN

荷载设计值:

q=1.2×gk=1.2×0.241=0.289kN/m

第1排:

F1=F1/nz=12.91/1=12.91kN

第2排:

F2=F2/nz=12.91/1=12.91kN

1、强度验算

弯矩图(kN·m)

σmax=Mmax/W=20.882×106/185000=112.874N/mm2≤[f]=21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剪力图(kN)

τmax=Qmax/(8Izδ)[bh02-(b-δ)h2]=26.181×1000×[94×1802-(94-6.5)×158.62]/(8××6.5)=25.618N/mm2

τmax=25.618N/mm2≤[τ]=125N/mm2

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变形图(mm)

νmax=6.234mm≤[ν]=2×lx/250=2×1250/250=10mm

符合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R1=-10.152kN,R2=36.911kN

五、悬挑主梁整体稳定性验算

受弯构件整体稳定性分析:

其中φb--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

查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得,φb=2

由于φb大于0.6,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表B,得到φb'值为0.93。

σ=Mmax/(φbWx)=20.882×106/(0.929×185×103)=121.501N/mm2≤[f]=215N/mm2

符合要求!

六、锚固段与楼板连接的计算

主梁与建筑物连接方式

平铺在楼板上

锚固点设置方式

压环钢筋

压环钢筋直径d(mm)

20

梁/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压环钢筋1

压环钢筋2

1、压环钢筋验算如下

锚固点压环钢筋受力:

N/2=10.152/2=5.076kN

压环钢筋验算:

σ=N/(4A)=N/πd2=10.152×103/(3.14×202)=8.079N/mm2≤0.85×[f]=0.85×65=55.25N/mm2

注:

[f]为拉环钢筋抗拉强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7.6每个拉环按2个截面计算的吊环应力不应大于65N/mm2

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的拉环一定要压在楼板下层钢筋下面,并要保证两侧30cm以上搭接长度

符合要求!

2、主梁锚固点部位楼板负弯矩配筋计算

楼板简化为简支板承受跨中集中荷载,跨度取主梁内锚固点所在板平行主梁方向的净跨;楼板自重、楼面活荷载等有利荷载,作为安全储备不予考虑。

集中荷载设计值N1=R1=-10.152kN

锚固压点处楼板负弯矩数值:

Mmax=N1l0/4=-10.152×3/4=-7.614kN·m

计算简图如下:

公式

参数剖析

αs=Mmax/(α1fcbh02)=7.614×106/(1×14.3×1000×1012)=0.052

α1

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可按本规范表4.1.4-1取值

b

计算宽度:

b=1000mm

h0

截面有效高度:

h0=120-15-8/2=101mm

ξ=1-(1-2αs)1/2=1-(1-2×0.052)1/2=0.054

αs

截面抵抗矩系数

γs=1-ξ/2=1-0.054/2=0.973

ξ

相对受压区高度

As=Mmax/(γsfyh0)=7.614×106/(0.973×360×101)=215.174

Mmax

边梁弯矩数值

γs

力臂系数

fy

钢筋强度设计值,可按本规范表4.2.3-1取值

As≤[As]=π(d1/2)2×b/a1=3.14×(8/2)2×1000/180=279.253mm2

符合要求!

3、边梁配筋及抗剪验算

梁自重:

q1=Gk×h1×b=25×0.8×0.5=10kN/m

板自重:

q2=Gk×h2×l0/2=25×0.12×3/2=4.5kN/m

均布荷载设计值:

q=1.2×(q1+q2)+1.4×Qk×(b+l0/2)=1.2×(10+4.5)+1.4×2×(0.5+3/2)=23kN/m

集中荷载设计值N2=R2=36.911kN

计算简图如下:

1)、边梁配筋验算

弯矩图一(kN·m)

弯矩图二(kN·m)

边梁弯矩值为:

Mmax=max(M1,M2)=175.098kN·m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2.10条:

公式

参数剖析

αs=Mmax/(α1fcbh02)=175.098×106/(1×14.3×500×7522)=0.043

α1

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可按本规范表4.1.4-1取值

b

计算宽度:

b=500mm

h0

截面有效高度:

h0=800-25-10-25/2-(1-1)×25/2=752mm

ξ=1-(1-2αs)1/2=1-(1-2×0.043)1/2=0.044

αs

截面抵抗矩系数

γs=1-ξ/2=1-0.044/2=0.978

ξ

相对受压区高度

M1=A’fy(h0-as’)=3436.117×360×(752-37.5)×10-6=883.838kN.m

as’

受压区边缘至受压钢筋合力作用点距离as’=25+25/2+(1-1)×25/2=37.5mm

A’

梁顶层钢筋界面面积:

A’=nπ(d/2)2=7×3.142×(25/2)2=3436.117mm2

As=(Mmax-M1)/(γsfyh0)=(175.098-883.838)×106/(0.978×360×752)=-2677.264mm2

Mmax

边梁弯矩数值

γs

力臂系数

fy

钢筋强度设计值,可按本规范表4.2.3-1取值

As≤[As]=nπ(d/2)2=4×3.14×(25/2)2=1963.495mm2

符合要求!

2)、边梁抗剪验算

剪力图一(kN)

剪力图二(kN)

锚固压点处楼板负剪力数值为:

Vmax=max(V1,V2)=148.209kN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3.4条:

公式

参数剖析

[V]=αcvftbh0+fyvAsv/sh0=(0.438×1.43×500×752+360×157.08/200×752)/1000=447.858kN

[V]

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αcv

斜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按本规范第6.3.4条的规定取值

b

计算宽度:

b=500mm

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1.4-2取值

h0

截面有效高度:

h0=800-25-10-25/2-(1-1)×25/2=752mm

fyv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第4.2.3的规定采用

Asv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s

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

Vmax=148.209kN≤[V]=447.858kN

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