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4806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docx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标点符号及使用

1.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处,加以修改。

      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

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

朋友:

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答案】①“然而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句中,“然而”改为“所以(因此)”;“瑾”应改为“谨”;“细心瑾慎”与“小心翼翼”重复,删去其一。

②“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欠通顺,改通即可;“有时”后可加“,”;“一个”调到“无法”前。

③“朋友:

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句中,“:

”改为“,”;“珍重”改为“慎重”;“吊”改为“掉”。

【解析】【分析】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

标点符号、关联词、字形、语句表达的通顺等。

本题难度较小,语段中错误较多,要求只要找出修改四处,学生很容易做出正确答案。

①“然而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句中,“然而”改为“所以(因此)”;“瑾”应改为“谨”;“细心瑾慎”与“小心翼翼”重复,删去其一。

②“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欠通顺,改通即可;“有时”后可加“,”;“一个”调到“无法”前。

③“朋友:

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句中,“:

”改为“,”;“珍重”改为“慎重”;“吊”改为“掉”。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阅读绝不是附庸风雅的事,它是我们生命的必须。

【甲】我们是否有过“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的感受。

【乙】我们在箴言中茅塞顿开,在名句中汲取养分,在经典中濡养性灵……【丙】与过去单一的阅读方式相比,如今读书方式多样化,如电子阅读、纸质阅读,尽管形式有差异,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与繁杂,阅读使我们内心沉静,让我们活出人生的大境界。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附庸风雅

B.必须

C.茅塞顿开

D.异曲同工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

(1)B

(2)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1)D.“必须”改为“必要”。

“必须”必定;一定要。

与语境不符。

​​​​故选B。

(2)C.““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中间的分号应该为逗号。

故答案为:

⑴B。

⑵A。

【点评】⑴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识记词语的含义,学生要做到平时多积累词语,掌握词语含义,多做练习题。

做题时要学会根据关键词来理解成语含义。

⑵本题考查考生标点符号使用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会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做题时可以用反选排除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富。

两季《中国诗词大会》①冠军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惊艳了无数人。

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

三毛曾说:

②“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为了昙花一现,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③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丰富

B.从容

C.滋养

D.昙花一现

(2)文段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D

【解析】【分析】

(1)D昙花一现:

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

不合语境。

应为“过眼云烟”。

(2)D句号应在后引号里边。

故答案为:

⑴D;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与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判断标点符合使用是否恰当。

4.一位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敦煌壁画,他拟写了下面一段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敦煌文物众多,壁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佛教故事、民间生活、自然风光,无所不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姿态万千的“飞天”(甲)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乙)敦煌壁画         是艺术瑰宝,        是记录历史的百科全书,        翻开它,便能尽览千年岁月的变迁。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句号   破折号

B.句号   省略号

C.冒号   破折号

D.冒号   省略号

(2)在文段画线处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  还     只要

B.不仅  还     只有

C.或者  或者   只要

D.或者  或者   只有

【答案】

(1)D

(2)A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姿态万千的‘飞天’”是总说句,后面是具体说,此句后应用冒号;“姿态万千”用三个“有的”并不能说完,所以【乙】处应用省略号。

(2)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记录历史的百科全书”比“艺术瑰宝”意思更进一层,这里要选择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

与下文的“便”联系的词应是“只要”。

故选A。

故答案为:

⑴ D;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⑵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分句关系,确定所用关联词语。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两小题。

   时下的电视荧屏上,民宿类“慢综艺”节目扎堆。

【甲】《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以及《三个院子》等“慢综艺”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与竞技类“快综艺”不同的味道,还在于其贯彻的一种“慢生活”和“远方想象”,击中了现代人的内心。

【乙】这些“慢综艺”节目在拍摄地的选择上特别讲究,不约而同地构筑了一种远方想象:

远离现代都市的城市森林和车水马龙,到某个安静美好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亲近,与远道而来的客人自在地谈天说地。

   与远方相对应的,是眼下生活的苟且。

关于远方的向往,首先意味着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和逃离,想挣脱现实臃肿的肉身,到远方寻求美与自由。

【丙】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里准确描述了这种“逃离”的心理。

远方不仅仅是一个旅行目的地那么简单,它还被构建成一种可以逃离的现实,实现精神自由,心灵自由的庇护所。

(1)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扎堆

B.还在于

C.车水马龙

D.关于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

(1)A扎堆:

凑在一起。

这里使用正确。

B“还在于”与“不仅仅”搭配,构成递进关系的复句,这里使用正确。

C车水马龙: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这里使用正确。

D关于:

就而言。

这里就远方而言,作状语,这里应该用“对”, 对远方的向往,做主语。

(2)AB运用正确。

C“精神自由”和“心灵自由”属于并列关系的短语,中间应该用分号。

故答案为:

D

【点评】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跃时空的欣喜①(    )我与王维同赏落日,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②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1)①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

(2)“感受着穿跃时空的欣喜”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给②处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

【答案】

(1)。

(2)跃;越

(3)无论(或“不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结合句子,该句是一个陈述句,句号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

应该是句号。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与修改。

“穿跃”的“跃”应为“越”。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句子“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是表条件关系。

所以空白处可填:

无论(或“不管”)

故答案为:

⑴。

⑵跃;越

⑶无论(或“不管”)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⑵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

这类题目,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这就需要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⑶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关联词的能力。

需在熟记固定搭配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如:

表示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然而;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倘若……就;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既……又;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仅……还;选择关系:

是……还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承接关系:

先……再,首先……接着……然后;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7.按要求完成文后1-3题。

①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

②它有很多种类,在春节期间张贴的,称为春联。

③如“一元复始,听爆竹声声辞旧岁,万象更新,看梅花点点迎新春”,就是一副年味儿浓郁的春联。

④春联在寥寥数语中寄托着人们对新春佳节的美好祝愿,可谓寓意吉祥、语言简洁。

(1)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改写第②句画线部分,使表达更生动。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认为应该怎样修改?

(3)第④句中的语句前后不呼应,请写出修改建议。

【答案】

(1)春节期间为大家送来祝福的,是春联。

 

(2)上下联中间的“,”改为“;“。

 

(3)示例:

把“语言简洁”“寓意吉祥”互换位置。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要求改为拟人句,即把春联当作人来写。

“春联”表达的是人们美好的祝愿,据此可以写出春联是送美好祝福的。

2.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标点符号的掌握,一般情况下上下联的中间需用“分号“。

3.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本句是前后对应出现了错误。

把“语言简洁”“寓意吉样”互换位置。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汀州至宋代已成为客家人聚居的最大城市,其繁华的程度是:

“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深锁济川桥□□随着推移的历史,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到达广东,甚至漂洋过海。

无论走多远,身在何方,客家人的印记总是伴随着子孙后代。

千年汀江水bǔ育了勤劳的客家人,坚固的城墙却________(A.坚持 B.坚守)了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首府繁华得有点朴实,也许由迁徙的性格构建而成的城市注定了没有帝都省城的大气。

这座繁华一时的客家首府在崇山峻岭的包围中,像是做了一个________(A.穿越 B.逾越)时空的深沉的梦,一梦醒来,汀水依旧。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育

迁徙

(2)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在文中的“□□”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4)下面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随着推移的历史,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

【答案】

(1)哺

;xǐ

 

(2)B

;A

 

(3)。

 

(4)随着历史的推移,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

【解析】【分析】

(1)注意“哺”与声旁“甫”的读音不同;

(2)括号里的词语是同义词,在区分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注意与后面内容的搭配,“坚守”文化,“穿越”时空;

(3)句子的结尾,应用。

”;

(4)语序不当,不是“推移的历史”而是“历史的推移”。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和病句修改。

本题综合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和病句修改,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9.某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请你参加。

(1)为更好地开展活动,学校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了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调查结果。

(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2)调查情况,校团委选择了民族剪纸、对联、中医药三个项目开设兴趣课程,面向全体同学招收学员。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项目,写一则申请书,格式正确,署名夏华。

(3)对联课程班学员举行对联比赛,请你把他们拟写的对联补充完整。

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________迎新春。

精准扶贫,同________小康路;科学施政,共吟盛世歌。

(4)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学习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中医药课程让我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

我们通过去基地参观,亲手种植、观察并记录药植物生长过程,设计植物名片二维码,(甲)制作中药标本,书签、山楂丸、香包等,学习简单的按摩技艺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了探究意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让中医药文化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乙)不仅能促进青少年积极私扬中华传统文化,也能普及中医药知识。

(甲)处划线句子有一个标点运用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乙)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答案】

(1)学生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是中医药和剪纸

(2)示例:

申请书

尊敬的校团委:

   我申请参加民族剪纸课程学习,因为剪纸能够培养我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我对剪纸有浓厚的兴趣,特申请加入剪纸课程学习。

请批准我的申请!

夏华

2019年4月12日

(3)朵朵(“束束”也可);奔

(4),;、(或“逗号”改为“顿号”);让中医药文化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仅能普及中医药知识,也能促进青少年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仔细分析,颜色所代表的项目。

结合剪纸是34.29%,中医药是37.14%,二者的比重最大。

故可以得出结论:

学生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是中医药和剪纸。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干,注意关键的词语“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项目,写一则申请书,格式正确,署名夏华。

”,然后按照申请书的格式,写申请书即可。

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写“申请书”,另一是在“申请书”前加上内容,如“入党申请书”、“调换工作申请书”等,一般采用第二种;称谓:

顶格写明接受申请书的单位、组织或有关领导。

尊敬的校领导;正文:

正文部分是申请书的主体,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说明理由。

理由要写得客观、充分,事项要写得清楚、简洁;结尾写明惯用语“特此申请”、“恳请领导帮助解决”、“希望领导研究批准”等,也可用“此致”“敬礼”礼貌用语;署名、日期:

个人申请要写清申请者姓名,单位申请写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注明日期。

(3)要求学生从对联的特点考虑,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

根据上联“声声”,可对“朵朵”(“束束”也可)。

根据下联“吟”,可对“奔”。

(4)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甲处“中药标本,书签、山楂丸、香包”几种事物名称都是并列的。

故将“逗号”改为“顿号”。

乙处,语序不当。

应该将“促进青少年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普及中医药知识”调换位置。

故答案为:

⑴学生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项目类型是中医药和剪纸;

申请书

尊敬的校团委:

   我申请参加民族剪纸课程学习,因为剪纸能够培养我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我对剪纸有浓厚的兴趣,特申请加入剪纸课程学习。

请批准我的申请!

夏华

2019年4月12日

⑶朵朵(“束束”也可);奔;

⑷,;、(或“逗号”改为“顿号”);让中医药文化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仅能普及中医药知识,也能促进青少年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点评】⑴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⑵本题考查拟写应用文。

首行居中写“申请书”三个字。

第二行顶格写称呼“尊敬的校领导”,第三行空两格写明自己申请加入的团体和理由,并表明自己希望能同意自己的申请。

最后右对齐写自己的姓名和申请日期;

⑶本题考查对句式结构及对仗的分析运用能力。

解答时,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

⑷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电视连续剧《绝命后卫师》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再现了当年那支由闽西6000余名子弟组成的红34师绝命断后,一路鏖战,最终浴血湘江全军覆没的英勇事迹。

他们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为中国革命视死如归的壮举,就是长征精神的注释。

而电视剧还原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已逝的英灵们重新闪耀在yíng屏,就是对长征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和传承。

   血雨xīng风的岁月早已过去,而今全国人民正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奋力前行,这也是一种长征□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这也是一种赶考。

因此,我们要以《绝命后卫师》的播出为契机,大力宣传闽西人民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根据互联网内容编写)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yíng

xīng

________

________屏

血雨________风

鏖战

(2)请给文段□处加上一个恰当的标点符号。

(3)请解释“赶考”一词在文段中的意思。

(4)请用“正能量”一词写一个句子(要与文段中的意思相同)。

(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

(1)荧;腥;áo

(2);

(3)赶考:

原意为参加考试。

文中比喻经受严峻考验。

(4)示例一:

网络媒体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在网上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示例二:

红灯还亮着,就有几位小朋友正准备穿过马路,小东立刻上前阻止并说服了他们,他的行为充满了正能量!

(5)“弘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解析】【分析】

(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屏”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是特点来辨别字形。

(2)前面是“这也是一种”句式结构,后面也是“这也是一种”句式结构,所以中间应加分号。

故答案为:

⑴荧;腥;áo

⑵;

⑶赶考:

原意为参加考试。

文中比喻经受严峻考验。

⑷示例一:

网络媒体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在网上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示例二:

红灯还亮着,就有几位小朋友正准备穿过马路,小东立刻上前阻止并说服了他们,他的行为充满了正能量!

⑸“弘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

(2)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3)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漫漫人生路,有冬菊陪伴,幸甚乐哉。

爱菊,爱它的多姿多彩,①爱它的各式型态,爱它的品质与内韵。

走过千山万水,踏遍天涯海角,领悟各处曼妙风景,然,只有冬菊是我的最爱。

它在枯叶凋零的冬季,②却依然开得如火如荼。

它的生命力,在冬天里仍然以最美的姿势矗立枝头。

   冬菊香,香满园;冬菊香,香滿城;冬菊香,香满心;冬菊香,香满冬。

走进冬菊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

花团锦簇,轻风吹拂、③香飘四溢。

低头,嗅菊,一阵阵清香涌入鼻息,醉了心田,醉了脑海。

闭上眼,深呼吸,在菊香中用心感受它的温柔与湿润,这香,随着脚步的走动,时远时近,④时浓时淡。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山万水

B.领悟

C.如火如荼

D.涌入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

(1)B项的“领悟”意思为体会、解悟,一般后面接“道理”,而对于风景的感悟应为“领略”。

故选B。

(2)此题中③处考查顿号和逗号的区别,逗号,顿号的主要区别在于:

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和序次语之后的停顿,表示的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而逗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

顿号可以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也可以用在当作词语用的短语之间。

此处应将“、”改为“,”,故选C。

故答案为:

⑴B;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词语或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生要注意对词语或成语意思的理解,掌握词语或成语的用法,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辨析。

当然平时的积累是必须的。

⑵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