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4861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9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遂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综合说明

遂宁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期实施规划,是以《四川省农村人口饮水十五规划》(川水农水[2000]207号)和《关于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期实施规划的通知》(川水函[2004]20号)为依据,进行编写。

一、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现状

遂宁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市,幅员面积5300平方公里,有375.12万人,每平方公里707人,比全省每平方公里172人多4倍。

遂宁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市,我市人均占有水资源354立方米,仅占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的1/6。

遂宁是一个土地利用率较高的市,每平方公里有耕地505亩,比全省每平方公里有耕地138亩多3.6倍,我市耕地的复种指数为2.3。

我市是一个径流较低的市,全市平均年径流深220毫米,比全省平均年径流深525毫米少305毫米。

由于我市人口密集,民营企业较多,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江河,因水资源紧缺,江河纳污能力有限;耕地的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地表水直接受化肥、农药的污染;部分地方地下水铁、锰、碳酸钙超标,蓬莱镇组岩层在地表20米以下就出现盐水无法饮用;全市有243个村2148个社是旱山村。

总之遂宁是一个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又难达标的地方。

二、项目建设方案

本次可研拟建29处集中供水站,其中地表水20处,地下水9处,解决船山区的桂花镇、永兴镇,安居区的观音乡、栏江镇、白马镇、石洞镇、东禅镇,射洪县官升镇、曹碑镇、龙垭工委、明星镇,潼射镇、万林镇,蓬溪县的任隆镇、常乐镇、宝梵镇、群力乡、鸣凤镇、蓬南镇、红江镇,大英县的蓬莱镇、智水乡、隆盛镇、玉峰镇、天保镇、金元乡、象山镇、河边镇、通仙乡等29个乡镇60个村的人畜饮水安全。

分别以大英县隆盛镇长滩市村集中供水站(地表水)和蓬溪县常乐镇中桥村集中供水站(地下水)项目区各选一处有代表性的集中供水工程作典型设计。

三、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按《四川省重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97)、《四川省重庆水利电力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1997)、《四川省重庆市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1998)以及用建管(1997)7号文等文件进行编制。

本可研估算遂宁市农村饮水项目工程的总投资为3600万元(不含群众投劳部分)。

其中:

建筑工程费1736.85万元,设备购置费1689.19万元,其它费用173.96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2520万元,地方财政720万元,受益区群众自筹360万元。

四、工程建设与管理

农村人饮项目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的综合性工作,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职能机构,加强对工程的管理、监督、指导,才能达到保质、按时、按量完成建设任务。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协调机构。

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执行“三制”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

三是严格质量管理。

(1、材料设备实行政府采购,2、择优选定施工队伍,3、加强人饮工程现场质量的监督管理)。

四是加强资金管理,项目区实行县级报帐制,实行专户储存、专人、专帐管理。

五是严格人饮工程验收。

六是明晰产权。

五、工程招投标初步方案

我市农村饮水项目招标投标工作实行县级负责组织,成立以区、县政府牵头,纪委、监察、水行业主管部门和城建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临时招标机构作为招标人,负责组织编制招标文件、审查投标单位资质、开标、评标、定标等工作。

招标范围(1、土建工程;2、机泵、输配水管、净水器和机电设备)。

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在当年水利部和省农田水利局推荐的农村饮水项目材料设备供应厂家中选择三个以上(含三个)的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厂家发出招标邀请书;土建工程项目在具有水电三级和建筑二级以上施工资质的企业中选择三个以上(含三个)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施工单位发出招标邀请书。

六、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

人饮饮水工程改善了受益群众的生存环境、生活条件,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在经济上具有抗风险能力,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处理后水质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恢复和健全良性生态环境。

第一章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现状

第一节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

一、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我市介于东经105°03'26"~105°59'44",北纬30°10'50"~31°10'50"之间,东邻南充和广安,南接资阳和重庆,西与德阳相连,北靠绵阳,南北长108.9公里,东西宽90.3公里,幅员面积5300km3,项目区幅员面积172.3平方公里,分布在我市三县二区的29个乡镇,占全市幅员面积的3.3%,人口14.18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4%。

项目区属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地貌类型单一。

地势为四周高中间低,东北高东南低,由东北向东南呈波状缓倾。

地势走向大致是东西向中部涪江倾斜,东高于西,最高点在射洪武东天宝寨海拨674.4米,南部最低点在涪江出境处市中区老池乡海拨250米。

丘陵广布,平坝狭小,层状地形较明显,丘陵占绝对优势,海拔在350~500米之间,丘陵顶部浑圆平坦呈台阶状,平坝显条带状分布在涪江及其一级支流沿岸。

河谷河流纵横,地面侵蚀强烈。

(二)河流水系

据统计,项目区有大小河流、溪沟700多条,总长3704公里,河流密度为0.699km/km2,其中河流326条长2432公里,密度0.459km/km2。

境内集雨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涪江及琼江,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郪江、明月河及白安河,在100~500平方公里的有梓江、青岗河、太乙河、任隆河、盘龙河、拦江河、会龙河、杨家河、磨溪河、联盟河等共10条。

境内河流均属雨源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流量亦天然降雨的变化而变化。

(三)气候特征

项目区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较丰富,降雨较丰沛,气候条件较优越,但夏热多旱降水不均,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年际降水变化很大,对农村人口饮水影响极大。

1、气温:

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7~17.4℃,由北向南递增。

极端低温-3.8~-4.8℃,极端高温39.3~39.4℃,气温连续高于35℃的一般为7~11天。

2、干旱:

项目区受高压环流影响,干旱发生的频率为98%,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冬干、春旱、初夏旱、伏旱等均有发生,涪东地区尤甚。

据气象站资料统计,春旱(3~4月)频率为57~83%,其中大旱为10~26%;初夏旱(5~6月)频率为43~79%,其中大旱为10~17%,持续时间最长达60~72天;伏旱(7~8月)频率为57~92%,其中大旱为9~21%,持续时间一般为20~30天,最长达62天;冬干(12月~次年2月)频率为26~63%,其中大旱为7~13%。

近年来有连续出现冬干春旱、夏旱、伏旱连秋旱特点,持续时间一般在120~150天以上,溪河断流,大部分田土龟裂,特别是2001年出现了持续8个月的特大旱灾,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奇缺,农村人口大面积饮水困难。

3、降水:

项目区年平降雨量为927.5~993.3毫米,降雨的年际变幅较大,最少年602毫米,平均年际变幅为115.4~150.2毫米。

总降雨分布是:

市腹心地带最多,平均900毫米以上,由腹心地带向南、西、北三个方向逐渐减少,平均仅850毫米左右,西部的市中区白马至大英河边一线是降雨最少区,平均750毫米以下,降雨高低相差200毫米以上。

月季变化中,7、9月最多,降雨占全年的20%、18%,8月偏少,降水最少的是12月和1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4%、1.5%,2~7月逐月增加,9~次年1月逐月减少。

从季度降雨看,夏季最多占全年的43~48%,冬季最少占全年的4~5%。

4、蒸发:

项目区年平蒸发量为985.7~1265.1毫米,其中:

7月份最多为149.4~181.1毫米,其次是8月份,蒸发量达147.5~176.0毫米。

12月份最少为23.8~37.1毫米,蒸发多于降水量。

4~8月,各月平均蒸发量在100毫米以上,有降水越少蒸发越大的特点。

(四)水文地质

区内地质构造简单,形态单一,褶皱平缓,无断层构造,且岩性单一,地层倾角为1~50。

项目区属盆中丘陵红层裂隙水为主的水文地质区,地下水以红层丘陵基岩裂隙水为主,主要分布在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和蓬莱镇组(J3P)广大砂、泥岩地区,分布面积为62.2平方公里,约占项目区幅员面积的86%。

遂宁组和蓬莱组为本区的主要含水层,其中遂宁组下段富水性较优于上段,而蓬莱组上段富水性则优于下段。

本区红层地下水类型单一,分布普遍,埋藏浅(20~30米),易于开采,但淡水带发育较薄,富水性不均,随季节性变化大,储水量表现为普遍贫乏,然而贫中有富,并以遂宁组和蓬莱组为较优含水层。

经测算,项目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298万立米,富水程度4.12万立米/平方公里.年;可采资源量为180万立米,开采模数2.49万立米/平方公里.年。

项目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是,从上到下:

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水→硫酸盐水→氯化物水。

上部淡水分布普遍,但厚度较薄;下部咸水至盐水埋藏较浅,分布广泛,并由西向东逐渐加深。

项目区浅层(20~30米)地下水,主要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HCo3—Ca及Hco3—Ca、Mg)型水,分布面积为幅员面积的80%左右。

浅层地下水物理性质良好,化学成分基本符合各类用水要求。

二、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幅员面积172.3平方公里,有29个乡(镇)、60个村,14.18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12.76万人,占总人口的90%。

项目区拥有劳动力9.92万个,耕地面积8170公顷,其中田2470公顷,项目区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油料、蚕桑等,养殖为农村主要副业,以猪、牛、羊为主。

二OOO年项目区粮食总产量98040吨,棉花总产量709吨,油料总产4013吨,出栏肥猪9.42万头。

工农业总产值2.7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43元。

三、资源概况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为0.46亿m3,人均占有量323m3,低于全市338立方米,全省3023m3/年.人和全国2231m3/年.人的平均水平,已成为我市严重的贫水和污染区,随着小康建设和农村乡镇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水将更加集中,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和水量的要求将更高,使不少乡镇的缺水和安全饮水问题相当突出。

四、项目区水资源特点

1、项目区属川中径流低值区,多年平均径流深由西到东200~250毫米,比全省平均年径流深525毫米少305毫米。

径流系数0.23,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低于全省、全国水平,人均、亩平也较低。

同时,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径流利用程度较高。

2、水资源在时间上变化较大,降水和径流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5~10月,占年雨量的81~84%,11月~次年4月降水量最少,占年雨量的16~19%,存在较为严重的季节性缺水,常形成冬干春旱,同时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有丰、枯年连续出现的特点。

3、地下水资源贫乏,单井出水量低。

项目区每平方公里产水量4.33万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年平均298万立方米,人平占有地下水资源量为72立方米,低于全省779立方米、全国692立方米的水平。

单井日出水量50立方米左右。

4、项目区骨干水利工程缺少,无调节能力,拦蓄径流能力低,降雨多集中在汛期,绝大部分径流以洪水的形式汇入江河流出境外。

5、项目区水源的水质基本良好。

项目区水质污染主要来自集镇排污、农药、农田化肥,其次是乡镇企业。

影响项目区水质的主要有机有毒物为化学耗氧、氨氮和酚,受生产和生活垃圾无序堆放的影响,地表水和污染严重未浅层地下水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其共同特点是,枯水期高于丰水期,集镇附近的下游段高于上游段。

第二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因及分布

一、地下水盐水和铁、锰超标

遂宁市境内成土母质类型比较简单,有侏罗系沙溪庙组、遂宁组、蓬莱镇组及其残积,坡积物和第四纪新、老冲积物等五个类型。

一是受蓬莱镇组中盐卤水影响,我市在市中区的步云、保石、常理、横山、白马、分水、拦江。

大英县的蓬莱、卓筒井、河边、蓬溪县的文井、板桥、槐花、射洪县的金华、武东等乡、镇有19.28万人吃盐水,占农村总人口的5.56%,使广大农民中胆结石、尿结石、肝大等病的患者一直未绝,二是蓬莱镇组和遂宁组岩层地下水普遍含铁、含锰、碳酸钙超标,长期饮用铁、锰、碳酸钙超标的水源,使广大农户手脚麻木,胆结石、尿结石病普遍,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二、地表水污染水严重

我市的四大江河流域,农药、化肥、洗涤用品、生活污水给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部分河段的鱼类煮熟食用已有明显的异味,可见水体污染已不是短时形成的,这种大面积的污染地表水,对这些区域的地下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市境内中、小型水库共有15976座,石河埝2256节,山平塘13388口,这些水利工程的水面开发,从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向前发展,租赁承包、拍卖经营,一年胜过一年,到目前,全市的河流、水库、塘堰计90.3万亩水面已有27万亩被开发,占30%,这些水面养殖开发,经营者为了提高渔业产量,养殖主要依靠化养,成百上千吨的化学肥料向水域里倾倒,严重污染了上游水源,受此影响,有18.47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水体污染在枯水期尤为严重,局部沿江河村在枯水季节,直接引地表水作为水源,且未经处理便作为生活用水。

特别是市中区东禅镇长期直接引用跑马滩水库作为饮用水源,水质处理工艺简单,大英县象山镇饮用溪河水受集镇生活污染,水质未达到饮用水标准,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遂宁市农村乡镇企业规模小,无废水处理设备,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小溪、江河,直接影响河流两岸的居民用水。

如我市中区的保升乡96年至98年连续三年时间,当地2个村农民与保升盐厂发生水事纠纷,矛头直指水源污染。

目前保升盐厂已停产,但目前工厂又转产农药,废水污染依然存在,当地仅有一条小溪河,流量小,时常干涸,企业废水不仅污染地表水,且已渗透进地下水,给当地4600人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由于乡镇和城市垃圾堆放场未经处理,长期的日晒雨淋,各种有毒物质随径流渗入地下水体,给周围群众的饮水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目前,垃圾场虽然正在兴建处理工厂,但多年的污染在短时期内是难以消除的,对城市和乡镇周边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有较大影响,受此影响我市46个乡镇共有15.48万人的饮用水体受到垃圾场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局部地区季节性缺乏饮用水源

1、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是项目区农村饮水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地处径流低值区,单位面积产水少,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深200毫米,比全省平均值539毫米少319毫米。

二是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季,常出现季节性缺水。

三是项目区属高蒸发区,中等以上干旱年降雨量小于蒸发量,致使旱情恶化,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饮水困难。

四是项目区属川中老旱片区,干旱发生频率高达98%,且有冬干、春旱、夏旱、伏旱常在一年中交替出现的特点。

例如:

1979年遭百年未遇旱灾,塘埝干涸,溪河断流,大范围出现人畜饮水困难,仅靠低洼地势打浸水凼维持人畜饮水,取水点最远的达5.0千米以上,不少地方出现昼夜排起长龙等水现象。

当时缺水的景象是洗了衣服再洗脚,洗脚水再来喂牲畜。

五是地下水缺乏,开采难度大。

项目区地下水以红层丘陵基岩裂隙水为主,约占地下水总量的79%,且有含水层连续性差,难以集聚,单井出水量小,仅50立方米左右。

2、项目区水利设施以小微型水利工程为主,蓄水量少,抗旱能力低,供水保证率不高,加之管理粗放,设施老化,淤毁垮塌严重,蓄水量逐年递减,人畜饮水水源无保证。

我市通过多年的努力,在解决农村人口饮水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受气候、降雨、地埋位置、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有一部分旱山村缺水,有37个镇乡243个村,2148个社,11.8人季节性饮水困难。

经市、区、县卫生防疫部门和实地调查,我市苦咸水区涉及54个乡镇人口计19.2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06%,饮用水为Ⅳ类及超Ⅳ类水涉及46个乡镇的15.4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87%,饮用有机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表水人口涉及93个乡镇18.4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81%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浅层地下水人口涉及97个乡镇18.71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88%,其他水质不达标人口涉及64个乡镇19.4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12%,总计水质不达标涉及91.42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28.75%,农村安全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大英县,涉及人口占全县农村人口的38.86%。

四、安全饮水困难分布及特点

我市372.55万人中,有314.19万人居住在农村。

按照2000年农村人饮水困难标准进行统计,除第一、二期解决的人数外,目前还有91.42万人饮用水质不达标。

主要分布在涪江以东地区、涪江与琼江、琼江与江分水岭地带。

其特点是:

1、饮用超标水的人量大面广、主要集中在集镇下游。

2、地下水不达标多数在地下水较贫乏的干湾、山堡上,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表水不达标多数在集镇下游。

3、受自然条件和气候的影响,季节性缺水集中反映在5~8月间夏旱、伏旱,常连续一个月以上高温、蒸发量大,造成溪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供水工程和人工井水源枯竭,形成人饮困难。

4、水利工程少,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差,水土流失严重,径流利用不充分。

5、人口密度大,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较1979年地下水位下降了1.0米左右。

第三节农村饮水困难解决情况

一、一期项目完成情况及其效果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川中丘陵腹心地带,涪江中下游。

幅员面积5300平方公里,有建制乡、镇106个,辖2224个村,21391个社,总人口371.4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8.02万人。

根据《四川省农村人口饮水十五规划》,我市农村总缺水20.92万人,一期工程已解决7.84万人,根据《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四川省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五年规划)的批复》(川水规计[2000]207号)、《四川省计委关于遂宁市农村人口饮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川计农经川计投资[2001]1606号和川计投资[2002]463号下达我市国家农村饮水解困项目,总投资1630万元,其中中央国债资金956万元,地方自筹674万元,解决我市7.14万人地饮水困难,其中市中区解决3.12万人,射洪解决1.27万人,蓬溪县解决2.4万人,大英县1.15万人,建中心村集中供水站38处,面上人饮工程3266处。

随着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使项目区的群众得到了实惠,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健康水平。

随着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的解决,减少了地方病和肠道传染病的患病率,尤其是极大地改善了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

例如:

蓬溪县板桥乡跳登村,1000余人生产生活水靠分散取地下水解决,地下水铁、锰超标,当地群众长期饮用导致地方病流行,一遇天旱农户只好到外地买水,水卖1元/担(40升/担,即25元/吨)且只是少数人才用得上,没钱的人只好饮用跳登河中的污染水,水传染病损害了居民的劳动能力,患病多为抵抗力弱的妇女儿童,贫病交加而举家离乡背井的情况屡见不鲜,2001年人饮一期工程新建了集中供水站,采用除铁除锰工艺,水量冲足,水质达标廉价的水价(1.7元/方)使项目区群众一举摆脱介水传染病困扰,增强了健康水平,减少了医疗和水费支出,为人民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良好的水环境使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和发展养殖业,居民人心舒畅,安居乐业,场镇社会经济发展从此驶入快车道。

二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的解决,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

如射洪县的仁和镇过去受水的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缓慢,人饮一期工程建设的卧龙村供水站投产后,过去外出打工的人回家办企业,以养殖为主的民营企业增加了4家,以食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增加了2家,他们向农户提供技术和禽种,带动农户从事家禽养殖,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三是改善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在解决分散供水的工作中,基层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帮助群众统一规划、找水、打井,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了基层干部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增强了党在农村的凝聚力。

如大英县的隆盛镇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打井解决饮水问题,发展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和运输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兴水文明,兴水富民”路子。

二、二期项目进展情况

二期计划解决4.16万人,2003年第二期工程第一批项目兴建集中供水站7处,计划解决1.9万人饮水困难,2003年第二期工程第二批项目兴建集中供水站4处,计划解决0.8万人饮水困难,尚有1.46万人待安排人饮建设资金。

截止2003年12月的统计,共完成工程量12.654万立方米,挖填土方2.7万立方米,石方9.2立方米,砌石0.84万立方米,砌砖2300立方米,混凝土440立方米。

耗用水泥1386吨,钢材227吨,塑料管材38.1吨,投入劳动工日21.4万个,其中:

技工15.1万个,完成总投资162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890万元,地方财政和群众自筹735万元。

人饮二期工程动工11处,有10处工程正在施工,完工1处,大石镇偏马村供水站于2003年12月28日竣工,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过去的大石镇吃水靠简易的抽水泵分户供水,达到了一户一井,由于供水分散水质处理非常困难,地下水含铁、含锰超标,井深在25米以上的就出现盐水,根本无法饮用,超量的开采地下水,一遇天旱就缺水,农户只好用汽车和拖拉机到10公里外的红星水库运水,当地出现了运水专业户,水卖1元/担(约50公斤),加重了群众的生活负担。

村供水站从一期工程建设的宝梵镇龙洞供水站引水,输水主管长7.45公里,彻底解决大石镇中心村群众的饮水困难,农户主动向供水站申请安装自来水,每方水1.8元,水质、水量、水压均得到保证,水费比一家一户抽水的费用还低,主动取消机井也有利于水资源的管理,当地群众向镇政府送了一面锦旗,感谢党委和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上面写着“引来龙洞水,滋润大石人”,密切了干群关系。

随着人饮二期工程的陆续投入运行,项目区的群众得到实惠,同时将推动项目区的经济发展。

总之,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各部门配合,齐抓共管,解决了部分地区的饮水困难,改善了安全饮水条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根据《四川省农村人口饮水十五规划》,我市农村总缺水20.92万人,一、二期已批复解决12万人(一期项目建中心村集中供水站38座,单户供水工程3266处,解决了7.84万人饮水困难,二期工程计划解决4.16万人,2003年第二期工程第一批项目兴建集中供水站7处,解决1.9万人饮水困难,2003年第二期工程第二批项目兴建集中供水站4处,解决0.8万人饮水困难,尚有1.46万人未安排建设资金)。

三、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基本经验

(一)、前期工作

我市在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前,认真做好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摸底工作,由区、县水利局逐乡、逐村、逐户建卡,经市水利局复核后汇总上报水利厅。

委托有资质的水利勘测设计单位编制遂宁市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遂宁市农村人口饮水工程初步设计,做到规划合理,在规划区内择优建设,做到了科学合理,同时为建设和验收提供了依据。

搞好规划设计工作是人饮工程建设的基础,由于人饮工程建设受水源、水质、地质条件、建设资金、设备、技术等很多条件的制约,前期的工作做得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在规划过程中考虑近期和远期结合,采取一次规划,分阶段实施,解决现有人口饮水困难的同时,又把供水站的远期发展统一规划。

为优化各集中供水站实施方案,市局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要求各区、县对人饮解困工程的设计单位资质不低于丙级,设计方案必须进行多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