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4920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52.docx

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十七52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七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基因A、a和基因B、b独立遗传。

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解析】选A。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只能产生ab配子,所以,要产生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还需要AB和Ab两种配子,而且其比例为1∶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AB和Ab配子的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下图中哪个过程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722(  )

A.①B.①和②

C.②D.②和③

【解析】选A。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属于图中①过程。

3.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723

    P     黄色×黑色

            

    F1      灰色

            

    F2  灰色 黄色 黑色 米色

       9∶3∶3∶1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D.F2中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F1的基因型。

(2)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F2各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显隐性性状的判断、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及相关计算。

A项中,两对等位基因杂交,F2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状,故错误;B项中,F1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假设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故正确;C项中,F2出现性状分离,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灰色大鼠中有1/9为纯合子(AABB),其余为杂合子,故错误;D项中,F2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3,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2/3,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故错误。

4.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橙红色。

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

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724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黑色

【解析】选C。

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遗传的基本规律,必须选择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出来的性状,即非糯性(A)和糯性(a)、花粉粒长形(D)和圆形(d)。

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只有抗病(T)和染病(t)不同,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应该选择②④杂交,观察F1的花粉,B错误;糯性抗病优良品种的基因型应为aaTT,所以选①④,C正确;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Aa)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花粉为蓝黑色,一半花粉为橙红色,D错误。

【方法技巧】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

 

验证方法

结 论

自交法

若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测交法

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花粉

鉴定法

花粉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单倍体

育种法

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性状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5.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若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基因

RRWW

RRww

RrWW

Rrww

RRWw

RrWw

比值

1

1

1

1

2

2

A.双亲的基因型组合为RrWw×RrWW

B.测交是验证亲代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

C.等位基因R、r位于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D.基因型为RrWw的个体自交,与上表中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1/4

【解析】选D。

题表中牵牛花子代的基因型中无rr,但有RR和Rr,比例为

1∶1说明双亲关于花色的基因型组合为Rr×RR,WW∶Ww∶ww=1∶2∶1,说明双亲关于叶形的基因型组合为Ww×Ww,因此双亲的基因型组合为RrWw×RRWw;对植物来说,自交是验证亲代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正常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相同,而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RrWw的个体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与表格中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基因型为rr__,占1/4。

6.(2017·哈尔滨模拟)某动物的体色有褐色的,也有白色的。

这两种体色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Z与z、W与w控制。

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该动物的体色就表现为褐色。

现有一对动物繁殖多胎,后代中褐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为7∶1。

试从理论上分析,这对动物可能是以下哪一组合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725(  )

A.ZzWw×ZzWw     B.ZzWw×Zzww

C.ZZww×zzWwD.zzWw×zzww

【解析】选B。

ZzWw和ZzWw杂交,后代zzww占1/16,褐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为15∶1,A错误;ZzWw×Zzww杂交,后代zzww占1/4×1/2=1/8,褐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为7∶1,B正确;ZZww和zzWw杂交,后代zzww为0,C错误;zzWw和zzww杂交,后代zzww占1/2,褐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为1∶1,D错误。

7.(2017·绵阳模拟)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二室果对多室果为显性,长蔓对短蔓为显性,三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红果、二室、短蔓和黄果、多室、长蔓的两个纯合品系,将其杂交种植得F1和F2,则在F2中红果、多室、长蔓个体所占的比例及红果、多室、长蔓中纯合子的比例分别是(  )

A.9/64、1/9B.9/64、1/64

C.3/64、1/3D.3/64、1/64

【解析】选A。

设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C、c表示,则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F1为AaBbCc,F2中A_∶aa=3∶1,B_∶bb=3∶1,C_∶cc=3∶1,所以F2中红果、多室、长蔓个体所占的比例是3/4×1/4×3/4=9/64;在F2的每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中的纯合子均占1/3,故红果、多室、长蔓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1/3×1=1/9。

8.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

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让它们进行杂交得到F1,F1再进行自交,F2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结合的概率相同

C.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9/16

D.F2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比例为3∶1,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比例为3∶1

【解析】选D。

F2中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基因型是ddRR和ddRr,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A项错误;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B项错误;F2中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3/16,C项错误;F1的基因型为DdRr,每一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项正确。

9.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受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

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F1中选择大穗抗病小麦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为(  )

A.1/5B.7/10

C.2/9D.7/9

【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大穗、不抗病是显性性状,小穗、抗病是隐性性状,设相关基因用A、a和B、b表示,30株大穗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在F1中选择的再次进行自交的大穗抗病植株中,有3/5AAbb、2/5Aabb,F1大穗抗病小麦自交产生的F2中,大穗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7/10AAbb、2/10Aabb,所以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为7/9。

10.(能力挑战题)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726(  )

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D.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

【解析】选D。

根据题意,只有D基因或R基因表达时才会表现出紫花性状,则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DDrr、Ddrr、ddRR、ddRr,共4种,A正确;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DdRr、ddRr2种,比例为1∶1,DdRr为蓝花植株,ddRr为紫花植株,各占1/2,B正确;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DdRr、Ddrr,比例为1∶1,DdRr为蓝花植株,Ddrr为紫花植株,各占1/2,C正确;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3,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11.(15分)(2017·银川模拟)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导致小麦减产。

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

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植株密度(×106株/公顷)

白粉病

感染

程度

条锈病

感染

程度

单位

面积

产量

A品种

B品种

单播

4

0

-

+++

+

单播

2

0

-

++

+

混播

2

2

+

+

+++

单播

0

4

+++

-

+

单播

0

2

++

-

++

注:

“+”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727

(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设计Ⅳ、Ⅴ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子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实验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

结果如下表。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

【解题指南】

(1)思维流程:

根据性状分离情况判断显隐性→根据F3的情况写出自交的F2的个体基因型→计算。

(2)关键知识:

显隐性判断、基因型的书写、分离比的计算。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灵活运用。

(1)由Ⅰ、Ⅱ组单播A品种小麦均未感染白粉病,可知A品种小麦抗白粉病。

(2)Ⅳ、Ⅴ两组单播B品种小麦但植株密度不同,故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Ⅰ、Ⅲ、Ⅳ三组总植株密度相同,三者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4)根据甲自交后代非抗条锈病∶抗条锈病=75∶25=3∶1可推知非抗条锈病为显性性状,抗条锈病为隐性性状;同理,根据乙自交后代结果推知抗白粉病为显性性状,非抗白粉病为隐性性状。

根据F2自交F3的性状分离比推知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是Ttrr、ttRr、TtRr,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基因型为ttRR或ttRr,所占比例为3/16。

答案:

(1)A品种 Ⅰ、Ⅱ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

(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4)Ttrr ttRr 18.75%(或3/16)

12.(18分)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

回答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728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____。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

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均”“完全一致”“全部”“所有”。

(2)关键知识: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分离比的条件,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等。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2植株中将会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的植株中有一对基因杂合,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13.(17分)(2017·兰州模拟)某二倍体豌豆种群有7对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性状

等位基因

显性

隐性

种子的形状

A—a

圆粒

皱粒

茎的高度

B—b

高茎

矮茎

子叶的颜色

C—c

黄色

绿色

种皮的颜色

D—d

灰色

白色

豆荚的形状

E—e

饱满

不饱满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F—f

绿色

黄色

花的位置

G—g

腋生

顶生

(1)如上述7对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该豌豆种群内,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____________种表现型。

(2)将高茎、花腋生、白种皮的豌豆与矮茎、花顶生、灰种皮的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花腋生、灰种皮的豌豆占27/64,则F2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各种类型的该豌豆的纯合子和杂合子(单杂合子、双杂合子、多对基因的杂合子等)的豌豆种子,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

如果出现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1)如果7对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根据公式,则该豌豆种群内,共有37种基因型、27种表现型。

(2)将高茎、花腋生、白种皮的豌豆与矮茎、花顶生、灰种皮的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花腋生、灰种皮的豌豆占27/64=3/4×3/4×3/4,说明这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F1基因型为BbGgDd,则F2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8,杂合子的比例为7/8,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BBGGdd、bbggDD。

(3)若探究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实验方案是取豌豆豆荚饱满、豆荚颜色为绿色的双杂合子豌豆种子种植并让其自交,观察子代的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

如果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于9∶3∶3∶1,则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不出现4种表现型或出现4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是9∶3∶3∶1,则控制豌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1)37 27

(2)7/8 BBGGdd和bbggDD

(3)①取豌豆豆荚饱满、豆荚颜色为绿色的双杂合子豌豆种子种植并让其自交,观察子代的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 ②4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于9∶3∶3∶1 不出现4种表现型或出现4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是9∶3∶3∶1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