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5115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36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

1.概述

1.1前言

1.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江苏省苏北地区工业发展纲要(2008-2012年)(苏发改工业发〔2008〕1219号);

(4)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远景目标;

(5)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

(6)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7)淮安市热电联产规划(主城区)(2007~2020);

(8)淮安工业园盐化工新区热电联产规划(2010~2020);

(9)淮安市洪泽县热电联产规划(2008~2020);

(10)淮安市金湖县热电联产规划(2007~2020);

(11)淮安市盱眙县热电联产规划(2008~2020);

(12)淮安市涟水县热电联产规划(2008~2020);

(13)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原则(电计[1997]730号文).

1.3规划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规划内容

在全面梳理和研究淮安全市电源发展建设自然资源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电源点现状,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电源布局,优选建设排序,并针对“十二五”规划的电源项目进行环境及社会影响分析,提出远景发展战略和思路以及规划保障措施,为淮安市“十二五”乃至远景的电源点有序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

1.3.2技术路线

Ø发展需求与目标项目相结合,资源利用分析与社会环境分析相结合。

Ø针对淮安市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实地考察调研、了解相关的专项规划设想,收集并利用相关的专题规划研究成果。

Ø成果初稿广泛征求相关方意见,完善规划成果。

Ø与省有关专项规划进行对接,征求意见。

Ø提交淮安市政府审查。

1.4规划年限

规划期2011~2015年。

1.5工作组织及编制简要经过

2010年4月26日,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江苏省电力设计院编制《淮安市“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咨询报告》。

2010年5月17~21日,江苏省电力设计院组织了由工程设总、电力规划、环保等专业资深技术人员组成了精干的编制组,赴淮安境内现场开展了实地调研、踏勘、搜资活动,并在市发改委组织协调下,先后走访了淮阴发电有限公司、华能淮阴电厂、市供电公司、市规划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淮安经济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和淮阴区、楚州区、洪泽县、涟水县、金湖县、盱眙县发改委及经济开发区,完成了考察调研,搜集了编制电力规划所必需的地区发展规划资料、热电联产规划等大量基础资料,并就电力规划初步设想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了有效沟通。

2010年5月22日~6月中旬,编制完成报告初稿,淮安市发改委对本报告做了认真的审阅和研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

报告编制期间,就原始资料采纳和电力规划布局原则等得到了淮安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

2010年7月1日,淮安市发改委组织淮安市相关部门、各区县及发电企业召开了本报告初稿的座谈讨论会,并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据此,我院对报告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最终调整完成了本报告。

在报告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淮安市发改委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面协作,使报告编制得以顺利完成,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2发展现状

2.1区域概况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苏北平原中部,淮河下游,处于东经118°12ˊ~119°36ˊ、北纬32°43ˊ~34°06ˊ之间,东与盐城市接壤,西邻安徽省,南连扬州市,北与连云港市、宿迁市毗邻。

淮安与周围几个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分别是:

南距上海市、南京市分别为400km、190km,北距徐州、连云港市分别为210km和120km,东到盐城市110km。

新长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宁徐一级公路等公路干线,以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域。

淮安市下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市经济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县,总人口534.16万,面积10072km2。

淮安市发展战略定位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2009年末城市化水平43.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1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10万。

2009年淮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21.75亿元,同比年增长14.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万元。

淮安市发展功能定位是:

建设江苏新兴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淮河下游的商贸中心城市。

抓住重大交通干线的建设机遇,把淮安建设为区域交通枢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互利共享。

以"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为抓手,全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

2.2“十一五”电源建设成就

“十一五”期间,淮安市根据国家、省能源发展规划,积极贯彻“上大压小”电力发展政策,电力发展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供应能力不断提高,有力的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2009年,全市装机容量达1930MW,比十五末新增653MW;全社会用电最大负荷达1747MW,比十五末新增621MW;全市能源产业产值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

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国家电源建设“上大压小”的政策机遇,实现电力结构优化升级。

“十一五”期间,新长铁路竣工通车及京杭运河航道的整治完成,打破了淮安长期存在的电煤运输瓶颈,以华能淮阴电厂和淮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原有骨干发电企业相继完成了技改和扩建,淮安市发电装机结构产生了飞跃。

2006年8月、10月华能淮阴电厂三期工程2×330MW机组相继投入商业运行。

2008年4月,淮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台330MW热电联产机组正式投产;2009年11月,第二台330MW热电联产机组正式开工建设。

2010年9月,国信楚州2台180MW燃气电厂正式开工建设。

“十五”末全市2个统调电厂共有13台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为1260MW,平均单机容量为97MW。

至2009年末,全市2个统调电厂装机共5台、总规模为1650MW,单机容量规模跃升至330MW。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电站从无到有。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对于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实现自然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淮安地区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风力、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十一五”期间全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7年底,具有示范意义的江苏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楚州秸秆电厂)顺利投产,成为国内第一家以软秸秆(稻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电厂;2009年12月,江苏国信尚德1.5MW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产发电,该项目是江苏省第一个经发改委核准的兆瓦级并网型光伏发电项目。

(3)前瞻性开展电源规划,加快电源点项目储备工作。

“十一五”期间,淮安市以规划编制为引领,以市内主要发电企业为依托,不断加快电源点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加强电源点储备工作。

为“十二五”淮安电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盱眙良好的地质条件,中广核集团公司完成了盱眙核电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并向国家和省发改委上报了《项目建议书》。

华能淮阴电厂抓住盐河航道整治工程的机遇,完成了华能涟水2#600MW燃煤发电机组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

国信淮阴电厂在淮阴区新渡乡规划选址的2台600MW大供热机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已编制完成。

通过组织开展县区热电联产规划编制,全市论证确定了10个县区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项目,总装机容量达500MW;中科环保在淮安工业园投资建设的2×15MW垃圾发电项目已经获得省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

(4)加大电网投资力度,构建坚强智能电网。

淮安电网是江苏电网南北相联的中间枢纽,是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北电南送的主通道-中通道。

十一五期间,淮安(上河变电所)新增500KV变压器1台,容量翻了一番;新增220kV变压器10台,变电容量也翻了一番,变电线路长度也翻了一番。

经过十一五发展,淮安电网自北向南已逐步形成以地域范畴划分的北、中、南三大片区的网架格局,电网裕度水平较高,能够满足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

淮安市“十一五”电力发展成就详见表2.2-1。

表2.2-1淮安市“十一五”电力发展建设状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

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亿kW•h)

63.4

71.6

84.9

89.7

95.9

2

全市最大用电负荷(MW)

1126

1255

1410.4

1551

1747

3

全市统调装机容量(MW)

1260

1870

1870

1840

1650(非统调263)

4

500kV变电所(台数,容量MVA)

1,750

1,750

2,1500

2,1500

2,1500

5

500kV线路长度(km)

211.8

214.5

214.5

214.5

214.5

6

220kV变电所(台数,容量)

14,1550

17,1910

19,2210

18,2400

24,3170

7

220kV长度(km)

663

747.1

916.8

899.6

1159.2

2.3电力供需现状

2009年末,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为8.74亿千瓦(火电装机6.52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3.6万亿kW·h,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电力大国;电网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且向特高压、智能化等高端输电网络迈进。

我国电源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

已建成运行11个反应堆,新核准14台,核准在建机组24台,是目前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风电规模连续3年成倍增长,风电装机总量将达2000万千瓦,位居世界前列。

根据《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09~2010)》,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在9%左右,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有余,全社会用电量呈“前高后低”趋势,电力消费同比增长9%,电力投资完成6600亿元,将新增装机8500万千瓦,到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在9.5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16万千瓦,并网风电3000万千瓦。

2009年,江苏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56503MW(不含阳城),其中省内统调总装机容量49497MW,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5452MW,抽水蓄能总装机容量为1100MW,核电装机容量为2000MW,另外还有945MW的风力发电机组。

300MW及以上统调机组容量为38634MW,达到78.1%,300MW以下机组占全省统调装机容量的21.9%。

淮安市全社会总装机容量1930MW,其中省内统调机组容量1650MW,非统调的热电联产机组容量263MW,非统调的季节性小型水电容量为17MW。

2009年,全市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1747MW,同比增长12.64%,网供最大负荷达到1520MW;全社会用电量95.82亿kWh,同比增长6.82%,网供用电量80.14亿kWh。

江苏省省电网2009年全省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56400MW,用电量为3314亿kW•h,分别比上年增长13%,6.3%。

全网统调最大峰谷差为13868MW(7月20日),比2008年增加了10.33%,平均用电峰谷差为7605MW,比2008年下降了2.92%。

全年由外省净输入电量329.68亿千瓦时。

江苏电网已经建成500kV“四纵四横”的骨干输电网架,正在建设特高压输电网,电网结构坚强可靠。

淮安市现有电源点概况参见表2.3-1。

表2.3-1淮安市现有电源点一览表

序号

电厂名称

装机容量(MW)

厂址位置

备注

统调电厂

1

淮阴发电厂

1×330

清浦区

平均热负荷为246t/h

2

华能淮阴电厂

4×330

淮阴区

具备224t/h供热能力

非统调电厂

3

淮钢热电厂

2×12+1×25+7

清浦区

4

井神热电厂

4×35t/h+1×240t/h(1×C12+1×CB25)

楚州区

5

安邦热电厂

(2×35t/h固态排渣煤粉炉+3×75t/h液态排渣旋风炉)

1×B3+1×C6+1×C15+1×C12

清浦区

额定供热能力187.5吨/时,平均供热为211吨/时。

6

淮海盐化厂

3台35t/h锅炉

1×B3+1×C6

清浦区

7

华尔润热电厂

2台75t/hCFB

1×B15+1×B6

清浦区

8

楚州秸秆电厂

2×75t/h秸秆焚烧炉

1×C15+1×N18

楚州区

其额定供热能力为50t/h,最大供热能力为80t/h

9

开发区热电厂

3台75t/hCFB

1×C15+1×C18

(在建1台240t/h锅炉)

开发区

额定抽汽量为100t/h,最大抽汽量为160t/h。

10

中电洪泽热电厂

4×35t/h链条炉+1×75t/hCFB+1×75t/h生物质锅炉。

2×6C+2×15C

洪泽县

供热能力150t/h

11

洪泽秸秆电厂

1×15

与中电热电同厂区

12

洪泽银珠化工热电机组

2台75t/hCFB

2×B6

洪泽县

现状用热89t/h

13

其他

闸坝小水电17.08MW、屋顶太阳能1.5MW

2.4能源资源现状

贫油、少气、多煤的能源资源决定了我国能源产业以煤为基础的特点,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燃煤发电机组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我省常规能源资源较为贫乏,2008年全省消费煤炭20317万吨,其中消费本省煤炭1270万吨,外部调入煤炭19047万吨,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93.7%。

淮安市无煤炭资源,所需的煤炭资源要靠区外调入,煤炭运输途径有铁路直达、铁水联运、海进江再内河转运等方式。

目前,燃煤调入淮安市的运输通道主要有新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

淮安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拥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太阳能资源、风力资源。

2.5交通运输现状

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枢纽城市,初步形成了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管道运输并举的立体化大交通网络。

新长铁路纵贯全境,铁路线从市域的北部、东北部、东部经过,于月牙塔折向东南至楚州。

淮安境内水运河道纵横交错,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境南北,辅以盐河航道、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航道,通江达海。

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在淮安境内70公里,在淮安市区留有三个分输口,并于2006年正式建成供气。

2.6环境现状

2.6.1污染源调查

污染源资料系根据2009年淮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整理归纳。

(1)大气污染物

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总用煤889.1万吨,燃烧用煤736.2万吨,原料用煤152.87万吨;共排放废气1517.1亿标立方米,其中燃烧产生废气706.2亿标立方米、工艺产生废气810.9亿标立方米。

产生各类污染物分别为:

二氧化硫51036.9吨、氮氧化物55377吨、烟尘16602吨、粉尘6080.7吨。

排放主要大户为华能淮阴电厂、淮阴发电厂、安邦电化(热电厂)和开发区热电厂4家企业,占全市总燃煤耗量的70.8%。

各污染源煤耗及其污染物排放量具体清况见表2.6-1。

全市工业燃烧排放废气中各类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929439,其中二氧化硫为320325,占34.4%;氮氧化物为:

553772-,占59.6%;烟尘为55342,占6.0%。

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见图2.6-1。

图2.6-1废气中主要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比示意图

表2.6-12009年全市燃烧废气评价结果表

序号

企业详细名称

煤炭消费量(万吨)

废气排放量(亿标m3)

污染物排放量(吨)

用煤量占有率(%)

等标污染负荷Pn

(一)

Kn(%)

∑Kn(%)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烟尘

1

江苏华能淮阴电厂

312.9

250.3

9396.7

18910.7

1120.3

42.5

255486

27.5

27.5

2

淮阴发电有限公司

157.3

147.1

13325.7

14443.6

1440.8

21.4

238077

25.6

53.1

3

江苏安邦电化

27.0

24.3

3452.9

2427.9

561.3

3.66

49169

5.3

58.4

4

经济开发区热电

24.2

22.8

278.4

2314.3

384.8

3.28

26282

2.8

61.2

5

淮安华尔润化工

21.9

17.3

289.5

1323.5

110.5

2.98

15533

1.7

62.9

6

江苏井神盐业

20.7

40.1

1989.7

1806.0

396.3

2.82

32646

3.5

66.4

7

中电洪泽热电

18.2

19.0

2041.0

1366.7

488.0

2.48

28900

3.1

69.5

8

江苏省盐业集团

15.9

14.3

1781.0

1192.7

318.0

2.16

24860

2.7

72.2

9

上海太平洋化工

10.0

9.02

627.1

752.1

323.9

1.36

12781

1.4

73.6

10

井神盐业第二分公司

9.6

8.68

1234.8

868.2

1254.1

1.31

21094

2.3

75.8

11

洪泽大洋化工

7.2

7.93

403.8

540.8

289.0

0.98

9063

1.0

76.8

12

淮安市振达钢管

7.0

7.02

764.1

526.7

187.5

0.95

10986

1.2

78.0

13

其它

104.2

138.3

12464

8904

9728

14.2

204561

22.0

100.0

合计

736.2

706.2

48079

55377

16602

929439

污染负荷

320325

553772

55342

等标污染负荷比(%)

34.4

59.6

6.0

注:

Pn-等标污染负荷;Kn-等标污染负荷比;∑Kn-累积等标污染负荷

 

(2)工业废水

2009年全市共排放工业废水8130.4万吨。

排放各类污染物7340.6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328.6吨、氨氮为925.51吨、石油类为81.4吨、挥发性酚为4.91吨、氰化物为0.02吨、六价铬为0.081吨。

排放工业废水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2213,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中氨氮所占的负荷最大,为925.5,占41.8%,以下依次为化学需氧量和挥发酚,分别占25.6%和2.1%,三种污染物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92.690,为全市工业废水的主要污染物。

主要污染源为淮河化工厂、洪泽银珠化工、金莲纸业、安邦电化、化尔润化工和飞翔纸业等6家企业,占全市工业废水污染负荷的60%。

2009年,各县(区)中废水排放量前三位依次为:

洪泽县(2752.9万吨)、盱眙县和楚州区,清河区废水排放量(60.8万吨)最小;从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来看盱眙(748)最大,洪泽次之;清河区(0.9)最小,污染最轻。

市区的主要纳污河流和纳污量详见表2.6-2。

表2.6-22009年淮安市各水域接纳工业废水统计表

河流名称

废水量(万吨)

等标污染负荷

纳污区域

主要污染源

维桥河

1179.5

658.3

盱眙县

淮河化工厂、盱眙诺普纸业

浔河

2145.5

475.5

洪泽县

洪泽银珠化工、福斯特化工

清安河

989.4

352.6

市区、楚州

安邦电化、华尔润飞、翔纸业

入江水道

710.3

146.1

金湖

江苏金莲纸业、金湖输油泵厂

盐河

450.1

89.2

淮阴、涟水

白玫糖业、万邦香料、淮洋酒业

洪泽湖

323

57.2

盱眙、洪泽

南风元明粉、方舟化工

岔溪河

208

55

楚州区

凯华纸业、金鑫包装

张福河

168.3

40.1

淮阴区

上海太平洋、白玫化工、南风元明粉

南六塘河

206.0

22.2

涟水县

今世缘酒业、金岳纸业

柴米河

139.7

16.4

市区

淮钢集团、天士力帝益药业

其它水域

540.7

64.2

渠南干渠、渠北排水渠、乌沙干渠、利农河、高桥河、里运河、大寨渠河、丰收河、西张河等

非重点源

942.5

191.7

合计

8130.4

2213

(3)工业固体废弃物

2009年,全市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为378.6万吨,产生的主要种类为粉煤灰、冶炼废渣、炉渣、脱硫石膏、危险废物等。

产生量分别为:

粉煤灰165.1万吨、占固废总量的42.6%;冶炼废渣126.6万吨、占固废总量的32.7%;炉渣64.3万吨、占固废总量的16.6%;脱硫石膏7.8万吨、占固废总量的2.0%;危险废物0.6514万吨、占固废总量的0.2%。

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源主要集中在电力和冶金两个行业,其中粉煤灰主要产生于华能电厂和淮阴发电有限公司,华能电厂产生量为90.96万吨、淮阴发电有限公司35.2万吨,分别占总量的5.1%和21.3%;冶炼废渣主要产生于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产生量为125.2万吨,占总量的98.9%。

2009年全市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除有594吨被储存外,其余均得到了有效处置或综合利用,主要用于铺路或被用作建材的原料等,综合利用率达99.83%,所有固体废弃物全部零排放。

其中危险废物除有25.4吨被储存外,其余也均得到了有效处置或综合利用。

2.6.2环境质量现状

2.6.2.1环境空气质量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为333天,优良率达91.2%,淮安市区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38mg/Nm3;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27mg/Nm3;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为0.094mg/Nm3。

与2008年相比,三项指标的浓度年均值基本不变。

各县空气质量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仍是影响淮安市空气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淮安市区降水pH值范围在5.72~7.89之间,市区无酸雨;各县降水pH值范围在4.32~7.85之间,仅盱眙县出现9次酸雨。

盱眙县酸雨(pH<5.6)发生率为19.1%,与2008年相比盱眙县酸雨发生率上升了4个百分点。

2.6.2.2水环境质量

全市主要河流整体水质达到

类的有淮河、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盐河、入江水道和利农河;达到

类的河流有里运河;劣于V类的河流有清安河和入海水道南偏溉。

洪泽湖除总磷(V类)、总氮(V类)外,水质达到

类水;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全市河流受客水影响比较明显,淮河过境客水量占总水量的70%以上,淮河水质的变化直接影响全市水环境的质量,近几年,淮河水保局按照水闸防污调度预案的要求,兼顾水利工程建设降低水位的要求,始终保持水闸小流量下泄,减轻了淮河干流水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